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乡村小庄农 > 第七十四章不要王朗要夫人

乡村小庄农 第七十四章不要王朗要夫人

作者:皙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30 07:36:26 来源:9书院

又过了三日。

吴县这边,不知是刘繇给孙邵和是仪升了官还是怎的,反正刘繇看二人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打工人之魂似乎是迎来了一波爆种。基本除了一些特殊问题外其余政务都草草有了一个章程。

同时,王朗亦是从会稽郡赶到了吴郡,与众人汇合。

华歆、王朗。

再加上一个与刘繇同名不同姓的“钟繇”,便组成了未来曹魏三公的班底。

能成为曹魏的开国三公,其他先不论,人品肯定不会差,绝对是清清白白的君子。

故此,刘繇对王朗亦算的上重视,不但专门设宴邀请王朗,还赠送了一些心意周到但不甚贵重的礼物,以表示感激之情。

谁知,就在当天夜里,王朗居然是真的一人上门,单独与刘繇相见,属实是出乎了刘繇的意料。

“不知景兴何故半夜来访?莫不是有要事商议?”

不在刚才的宴席上说,刘繇只能猜测王朗是不是有什么难以明说的事情让自己帮忙。

刘繇还打了包票:“此战多亏景兴在后方牵制严白虎,若有什么难事,用不着和我客气。”

王朗虽是从战场上下来,但骨子里到底还是个名士。早早就换上深衣长袖,头戴高山冠,正襟危坐在刘繇面前。

“刘使君,此番趁着夜色前来,倒不是有事相求。”

“那景兴为何而来?”

王朗正色道:“乃是为了江东百姓而来!”

“景兴何意?”

“使君初来江东,便平定贼寇,还江东四郡百姓一个太平日子。可江东不过一隅之地,以使君之志,只怕是前滩容不下卧龙吧?”

刘繇没有否认。

自己又不是要割据,江东之地必然是容不下自己的。

“那使君。”

王朗神情变得凝重:“请问使君,将来是要用儒?还是用法?还是用汉家霸王道杂之呢?”

刘繇这才意识到,王朗是来和他论道的。

于是刘繇也正面回应:“儒之经学,深奥复杂。非学问高深者不可会其意,非道德高尚者不可践其行。然世间之百姓,大都碌碌无为者,吾不用也。”

“法之术势,太重心计,且常常迂腐不得变通,稍有不慎便会为心怀叵测之人所利用,反噬其主。故此法家只可用以辅政,不可用以治国。”

“至于汉家霸王道杂之的制度,此道若真的完美无缺,何来先汉末年民不聊生,为王莽所篡夺帝位?又何来的如今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世间万道凋零至此呢?”

王朗立刻发出诛心之言:“不用儒法,不用霸道,难道使君要用杨朱吗?”

杨朱经典,大都已经失传。

但并不妨碍后世之人普遍将它们当做“利己”、“自私”的悖逆之言。

如果刘繇敢用这种极端的治世之法,只怕世人都会将刘繇当成笮融那样传佛的“佞人”来对待。

刘繇知道是自己昔日在大帐中说的话流传了出去,让王朗产生了误会,但刘繇依旧直言不讳:“若是景兴只说杨朱学派中的“贵生”之论,那还确实没有冤枉我,我确有此意。”

王朗皱眉:“何谓贵生?”

贵生,记载于《吕氏春秋》,是道学家子华子提倡的理论。

顾名思义,这就是宣扬生命的可贵。

这一点,无论儒、法其实都是认可的。

但王朗知道,刘繇所说的,恐怕不单单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贵生。

“景兴,你说,人生而为何?”

这话不是问句,因为刘繇自顾自的说了下去。

“生而为天子?生而为社稷?还是生而为黎民?”

“你我都是见识过民间疾苦的州郡之官,大可不必相信这等冠冕堂皇之言。”

“大多数人,所谋所做,都是为了自己而已。”

“既然如此,我等何必要逆天而行,强令他们为天子,为社稷,为黎民呢?”

刘繇终于给出自己理解的【贵生】:“故此,贵生之意,并非是让百姓仅仅爱惜自己的生命,更是要让他们爱惜自己的本身。”

“这种爱惜,并不局限于身体,更多的,是要让他们思考。”

“思考为何他们生来就要受罪,思考为何他们生来就要贫穷,思考为何他们生来就要没有尊严的活着。”

“这,便是我希望的贵生之念。”

或许在刘繇心目中,贵生应该换一个名字——

思想解放。

王朗听罢,眼皮有些发颤。

不过他也立刻朝着刘繇赔罪:“是我学识浅薄,误会刘使君的意思了。”

同时,王朗还有些感慨:“汉家四百年,经学已经是走到了极限,便是有马融、郑玄这样的大儒,也无法做到如前秦诸子那般教化世人。唯独今日刘使君的言论,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这个人心,指的就是文化内核,也就是常言的“儒”、“法”、“道”、“释”。

春秋纷乱,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盛世,成就了战国七雄的局部稳定。

可战国每每就是国战,死伤惨重,天下百姓人人求和,便有了用法家集权中央的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八荒,一统**。

待大家安定下来,法家又威势太重,不便休养生息,汉初的黄老便成了当世主流。

后来汉匈对战,汉地百姓不堪其扰,公羊春秋大复仇的理论站了出来,并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帝国提供了击败匈奴的核心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夫人,光复汉室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夫人,光复汉室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等到击败匈奴,因为耗费了太多国力,百姓又再次心怀怨恨。这个时候,强调王权尊贵,阶级分明的谷梁春秋就登场了。

谷梁春秋确实好用,但是它却无法改变百姓仍在受统治者压迫的事实。于是太平道教这个草根文化就兴起了。

再后来,便是佛教的传入、理学的兴起……

眼下这个乱世,正是汉文化的一个节点。

王朗身为当世大儒,就是在不断的思辨,希望能寻到一条可以承载的住这个时代的路子。

但可惜,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从儒学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张角的太平道教,笮融的佛教,还是张鲁那边的五斗米教,才都有了生存土壤。

刘繇也知道,最后的赢家就是张鲁的五斗米教,并且最后演化成了魏晋时期的玄学风流。

而这样的直接后果,便是五胡乱华!

故此,刘繇想提出另外一条路,供百姓选择。

至于能不能成功……刘繇知道,决定权并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所有百姓的手里,要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

好在刘繇有信心。

因为除了“重生”,他还有另外一个主张。

那就是“贵术”。

君子善假于物也。

从人会用工具的那刻起,就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技术,刘繇懂的不深。

但幸亏未来的人类灯塔强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让刘繇对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记得还是非常牢固的。

单单凭借刘繇一个人,就能完成“贵术”的基本积累,所以刘繇其实只有“贵生”那一条腿是瘸的。

但接腿的人,现在主动找上门来了。

王朗此刻颇为振奋:“不知刘使君可否细说“贵生”之论?”

“相瞒使君,我修的经书正是《周易》。”

《周易》分经部和传部,前者是为经文,后者则是“十翼”。

传部主要学派是孟喜和京房注释的象数之学,也就是用奇偶之数和八卦物象讲述卦气,继承今文学说释明灾变。

经部,则有两派,一派为费直的义理学派,一派为严遵的黄老学派。

这三派中,又以孟喜和京房学派最为重要,其卦气说与纳甲说配合干支、五行,为周易学派搭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成为了现在周易的基础。

“其实使君所言的“贵生”,倒是与严遵之说有些许的相似之说。”

严遵的黄老学派,名为《周易》,其实更多的是用《周易》解释《道德经》。

也就是说,这玩意其实偏向于道家的亲近自然。

“额……”

刘繇没想到王朗居然能将自己后世的理论与现有的经学扯上关系,只能感叹一声王朗的博学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刘繇不得不承认,比起自己单独拎出来一个没有传承的“贵生”、“重术”,王朗用经学,还是用六经之首的《周易》来解释自己的思想无疑更会被当今世人所接受。

于是刘繇略带期许的问道:“不知景兴能否将其融会贯通,成就系统之学?”

王朗嘴角闪过一丝狡黠的笑容:“那就要看刘使君愿意对我说多少了。”

刘繇:“……”

虽然有种自己被人用棒棒糖诱拐的感觉,但貌似自己也没什么办法不是?

“既然如此,不如景兴与我一同回到曲阿,慢慢讨论如何?”

王朗两眼放光:“此等大事,我当与使君同榻日日相谈!”

刘繇:?

别!你别过来!

谁要和你同榻!和我同榻的,必须是夫人!

喜欢夫人,光复汉室吧!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夫人,光复汉室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