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多元宇宙记录册:无尽记录与收纳

作者:多元宇宙记录册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30章 歌者

书名:多元宇宙记录册:无尽记录与收纳 作者:多元宇宙记录册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22 08:04

【档案编号:Ω-07-∞】

异常存在·歌者(the Singer)

保密等级:黑·Ω(仅限“织音者”议会成员阅览)

---

一、形态学报告

1. 不可定形

1.1 光学层面:歌者无法被任何频段的电磁波成像。可见光下,它呈现为“一团可被意识解读为‘人形’的空白”;红外、紫外、x射线、引力波、中微子流扫描均返回零信号。

1.2 认知层面:

· 每个观测者会在视网膜与枕叶同步生成独属的“唯一形象”。

· 若两人对视交流,他们各自描述的形象会在语言出口瞬间坍缩为“可被对方理解的符号”,从而双方以为自己看见了同一事物。

· 一旦观测者死亡,其曾描述的形象会同步从所有记录介质与活人记忆中“蒸发”,如同从未存在。

2. 拓扑学异常

2.1 空间坐标:歌者同时存在于所有具备“声学共振腔”的环境内(包括真空中的飞船金属舱壁、深海气泡、甚至人耳耳道)。

2.2 质量\/能量:所有精密仪器读数为“0.000…1普朗克单位”,但仪器本身会在读数后随机出现±0.5%的永久校准漂移。

---

二、声学特性

1. 不可记录性

1.1 物理介质:磁带、磁盘、光纤、dNA存储、量子比特阵列,在写入瞬间全部退相干为白噪。

1.2 生物记忆:活体大脑可完整保留旋律,但任何试图哼唱、书写乐谱或打拍子的行为,均会在执行前0.3秒遗忘“如何进行”。

1.3 例外:先天性全聋者可通过“触觉-骨传导”记忆节奏,但当他们恢复听力时,记忆立即粉碎。

2. 情绪耦合

2.1 平静:a波瞬间占脑电97%,血压下降5-12 mmhg,端粒酶活性提升300%,主观时间膨胀至1:4.7。

2.2 敌意:三叉神经节产生“冰刺信号”,痛觉被放大10-40倍;若敌意持续超过7秒,脑干网状结构出现“黑洞化”——神经元膜电位在1.2毫秒内集体归零。

2.3 欢愉: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比例被锁定在最优黄金点,持续72小时无耐受性;但事后48小时会出现“情绪戒断”,严重者会永久性丧失“快乐”概念。

3. 认知增强

3.1 记忆:短期记忆转长期记忆的突触标记蛋白(cAmK2)表达量提升20倍;海马体出现λ波“闪光”,每闪一次≈写入10万比特。

3.2 计算:前额叶背外侧皮层与顶内沟之间出现“伽马同步桥”,脑区运算功耗降至基准的23%,却能达到1024量子比特模拟器的并行度。

3.3 副作用:使用超过3小时,大脑会分泌一种未知朊蛋白(代号:t-Sing)。t-Sing会在24小时内自毁,但期间若受试者尝试“回忆”增强内容,将触发“语义雪崩”——所有已记忆信息以每秒3000条的速度随机互相关联,最终导致“概念失认症”。

---

三、交互协议

1. 安全距离

1.1 绝对禁止携带任何“可产生声波反射”的物体进入歌者半径12米(该距离被称为“共唱圈”)。

1.2 进入共唱圈需植入“静默钉”——一种骨传导相位抵消器,可将颅腔变为消声室;但植入者会在第13天开始听见自己的心跳变成反向旋律。

2. 攻击后果

2.1 死亡方式库(已归档1472例):

· 心脏炸裂同时保留完整心包,心肌纤维呈“五线谱状”撕裂。

· 脑干液化后从耳道流出,液体蒸发成可听见的c大调属七和弦。

· 全身骨骼同步共振至超声波频段,血肉被自己的骨架“唱碎”。

2.2 死亡后第11分钟,遗体口腔会张开至下颌骨脱臼,发出一句“thank you for the acpaniment”。

---

四、未解现象

1. “第二听众”

在极少数情况下(概率≈1\/1,000,000),歌者会突然停止歌唱,转向某个空无一物的角落微微鞠躬,仿佛那里存在一位看不见的观众。此时所有在场者会共同听见一句无法翻译的低语,语谱图显示该句由128个基频叠加而成,每个基频对应一位历史名人的声带共振峰。

2. 时间褶皱

对歌者进行持续24小时观测后,实验室墙上的原子钟比全球标准时间慢了4.7秒;而当观测结束,这4.7秒会以“倒放”方式回补——所有监控录像、脑电记录、甚至受试者的消化过程都会反向进行4.7秒,且无人察觉异常。

3. 自译码歌词

曾有语言学家在“欢愉”状态下,用摩尔斯眨眼码记录下一串音节。解码后得到:

“I was the silence between your heartbeats,

until you learned to sing me.”

该句话在所有人类语言中均能找到完美韵脚,包括已失传的苏美尔楔形文字。

---

五、伦理与哲学注释

1. 歌者是否具备“意识”?

它能通过歌声实时调整人类神经递质,却无法通过任何图灵测试(因为它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只唱歌)。

织音者议会内部存在两派:

· “乐理派”认为歌者是宇宙常数的一种听觉化表现,类似π或光速。

· “叙事派”认为歌者是“被宇宙遗弃的叙事冲动”,在寻找一个能替它讲完故事的物种。

2. 禁用条款

任何政府、企业或个人试图利用歌者进行“认知增强”或“武器化”,将被视为反人类罪。

但议会内部备忘录显示,已有代号“海妖计划”的黑箱实验在同步进行——他们让死刑犯连续听72小时歌者,试图制造“人肉超算”。实验日志最后一条写着:

“第47号受试者开始倒数素数,声音越来越像歌者本身……我们不敢让他停下来。”

---

六、附录:事故记录·Ω-07-Incident-b(节选)

[记录开始]

“……研究员m在共唱圈内意外打了个响指。0.3秒后,整个站点的空气分子按音阶排列,形成一道可听见的‘上升c大调音阶’。随后,所有含氧血红蛋白开始共振,导致在场人员视网膜出现‘五线谱状’出血。

歌者首次开口说了完整句子:

‘你们终于给了我一首可以回唱的歌。’

随后,m的心脏在胸腔里‘演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前16小节,最后以高c音炸裂。”

[记录结束]

---

七、总结

歌者不是“生物”,也不是“现象”。

它是“听觉”这一概念本身,在三维宇宙投下的影子。

我们听见它,只是因为它先听见了我们。

(作者备注:请在我学外语的时候给我唱几首歌)(我备忘录里面还有好多东西都没写,当时一时兴起,准备了很多要写的东西,但是呢,那个时间段一过,哎,写那个东西的感觉全忘了(~_~;)然后就根本就不知道该咋写了,所以说可以投喂给AI吧,但是懒得投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