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佣兵1929

作者:山有意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858章 扛不住了

书名:佣兵1929 作者:山有意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47

51师在淞沪战场总共坚守了2个月,自身并未受到严重损失,在当时的参战部队中是绝对的翘楚。

一般的国军部队基本都是伤亡过半,即使是如88师和87师这种国军中的精锐,伤亡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可见王跃武将军在指挥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同时也证明了51师的战斗力。

但是自1月22日日军开始转攻上元门后,即使以王跃武指挥之能,以西北兵之勇悍,也在日军连续不断的攻击下不得不逐步后撤。

到了25日,仅仅是三天时间,外围三道防御阵地失手,眼见鬼子就要直接攻击城门和城墙了。

那么,为什么51师的表现跟淞沪会战时期有所差距呢

主要原因还是日军的火炮犀利,攻击不绝造成的。

要知道,日军现在是集中了第9师团和101师团的炮兵联队在主攻上元门,而101师团的两个步兵旅团则是负责牵制太平门和中山门的87师,使其不得分兵支援。

所以在上元门方向,日军是集中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和两个炮兵联队的火力,而且在5天时间内发起了不分白天黑夜的连续攻击。

51师虽然顽强抵抗,但在给与鬼子大量杀伤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主要还是日军火炮太猛了。

日军在城外使用了炮兵观测气球,指挥炮兵对51师阵地上的重火力点进行精确打击,甚至是将步兵炮推到阵地前沿几百米处进行直瞄炮击。

51师在头三天内就损失了大半的重机枪,以前仰仗的火力密集打击一下子就被大幅削弱,只能靠战士们的勇敢来跟鬼子拼消耗。

这里就可以看出,由于国军的火炮数量稀少,缺乏对日军炮火的有效反制,就让日军的火炮优势成为了战场上的胜负手。

而51师少数几门山炮和迫击炮一旦开炮,很快就会被日军观测气球侦查到,然后就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压制,不是被摧毁就是只能转移躲藏,几乎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王”可不是虚夸的,而是着真正能在战斗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上元门的战斗就相当于是紫金山战斗的翻版,只是强势的一方变成了日军而已。

由此可见51师的困难和牺牲有多大。

51师处境艰难,作为最高指挥官的顾长官不是不知道,但他现在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支援51师。

现在艰难的还不只是51师,负责光华门和通济门的88师、雨花台和中华门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负责水西门一线的38师,都在承受鬼子的猛烈攻击。

而且他们面对的是兵强马壮的日军第10军,防守压力也不小。

而作为预备队的58师则是不能轻易动用,那是要用于城市巷战阶段的主要力量,现在就派上去消耗了,后面的巷战就更不好打。

按照南京保卫战的总体计划,是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是几个主要城门外围争夺战,以紫金山和雨花台作为外围支点,争取抵抗日军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二阶段就是当外围形势出现危机,城门再无法守住的情况下,就将鬼子放进城内,展开城市巷战。这一阶段争取抵抗2个月左右。

第三阶段自然就是撤退了。当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和为武汉保卫战赢得几个月准备时间的目的达到后,就要考虑守卫部队安全撤离的问题。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就是挹江门外的下关码头以及对岸的浦口。

所以国民军宪兵总团的3个团驻守挹江门和下关码头,浦口则是归属于佣兵团的17师负责防御。

现在顾长官感到忧虑的是,一旦51师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的攻势导致上元门被攻破,那就会影响到全线的战局,也许就会提前进入最残酷也是最艰难的巷战阶段。

而且上元门距离下关码头较近,一旦日军攻进来,就有可能直逼下关码头,断了全军的后路。

他此时也只能做一些局部的调整,命令防御压力相对比较小的87师派出一个团去接替51师玄武门的防御,让51师能够全力应对上元门的压力。

但才过了2天,也就是到了27日,上元门再次告急,王跃武提出了要么派出增援部队,要么退回城内防守的请求。

这也不怪王跃武将军,主要是部队损失太大了。

你想想,现在上元门包括城墙在内的整个外围阵地,全部都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又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以依托,5师将士们几乎是用血肉在跟鬼子的大炮硬钢。

日军的进攻方式虽然还是沿用大炮开路、步兵进攻的老战术,但是地形的限制让51师不得不跟日军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争夺,战术上可以选择的方式不多,就只有一个硬碰硬。

往往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好不容易夺回一个阵地,还没等战士们修整一下工事阵地,鬼子的火炮就如算准了时间一样砸了下来。

阵地瞬间就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士只能在已经历经多次炮击,变得七零八落的阵地中苦苦支撑。

等到鬼子的炮火停歇,鬼子步兵马上又发起了冲锋。

而此时,阵地上还能站立起来进行抵抗的人就不多了,很多战士是连鬼子的面都没见上一个,就被炮火带走了。

如此反复的拉锯战和争夺战,51师的兵力肉眼可见地不断被削弱,才7天的时间,全师1万2千余人,就已经伤亡了近4千人,可以说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就没了。

这让在淞沪战场打了2个月才损失2千余人的王跃武将军如何不心痛。

而且他提出退回城内抵抗的建议也不是没有依据。

在原来的计划中,就有防御部队损失超过3成,就要退回城内打巷战的说法。

这是怕部队在外围战损失太大,巷战兵力不足来考虑的。

但问题是,现在南京保卫战才开打不到10天,其它方向都还在跟日军死战不退,此时你就来个退回城内,不但在时间上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而且对全军士气的打击也比较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22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