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李家逆子,屡立奇功

作者:烧酒灼心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801章 老中医的良心

书名:四合院:李家逆子,屡立奇功 作者:烧酒灼心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1 15:58

李四麟前世看过很多这个时代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当时看的让人心潮澎湃。

只要是个有良心的人,回到祖国最贫困的时期,谁都会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一些贡献。

这应该是基本的事情。

李四麟自然也想过,但发现真的很难,中药是华国本土的瑰宝,这才勉强算是做起来,但也只是在周边国家。

其他的就连纺织类现在根本做不到,就说一些经典的服装吧,其实香江也大都是代加工。

欧美出版型,三天香江就能拿出成品,一个星期就发货,这一点内陆达不到这个速度,你到不了这个速度人家不买单啊。

技术水平不够,机械也不达标。

像简单的成品衬衣总该能做吧,可在和陶冰冰沟通后才发现没戏。

清河毛呢在国内也算是大的纺织厂了,但现在制约清河进一步发展的其实不是其他方面,而是原材料。

西域内蒙那边羊毛的产量远远不够,这和后世没法比。

衬衣这些纯棉的制品也不行啊,说点比较悲哀的数据,1962年全国的缝纫机仅7.5万台,其中77%的成品供应给军队。

生产能力不够!

本身丑国在51年就发布了禁止从华国进口棉布制品,而我国现在使用的标准为苏标,比起国际标准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技术水平不达标!

出口的长绒棉现在西域那边还没有大量种植,完全需要进口,外汇储备不够。

说真的,李四麟听完了李晓敏的话心凉了大半截。

所以他更加重视中药厂以及现在的化妆品分厂,不过他和沈若雪他们沟通过了。

以现在的情况,未来出口金额最高也就两千五百万美刀,再大就不可能了,而且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其他的办法,李四麟准备在这个月底和上面谈一谈,有些东西是可以生产出来交给香江进行精加工。

虽然金额不会那么大,一年加起来最多两三千万港纸吧,但有就比没有强。

当然这些也只是设想,到底能不能实现也是一个未知数啊。

就在胡思乱想中,李四麟到了中药厂,门卫依旧是那么森严。

不过也没有出现那种明明认识李四麟,但他没拿工作证就不让进的情况。

这种情况说真的还是有点假,起码在中药厂和化妆品厂是这样的。

这两个厂子能刷脸的也就那么三四个人,如果这三四个人还这么教条的话那就是形式主义。

到了朱光美的办公室,李四麟真的想进行一下灵魂的碰触,可这娘们还是胆子小啊。

毕竟这是她的办公室,时不时的有人来汇报生产情况。

李四麟也只是想想而已,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香江那边没问题吧。”

朱光美听到李四麟的问话,拿出了最近的账本,

“今天你要是不来我都要找你去了,香江那边遭灾了你知道吗?”

现在可不是后世,哪里出现问题很快全国都知道了。

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收音机也不会报道,他上哪知道去。

“怎么回事?”

“台风,大雨,死亡近二百人。”

李四麟听到这个数字也是皱起了眉头,这么厉害吗,看来这情况很严重啊。

“那咱们的货?”

台风可没有那么简单,这么大的台风会有多少货轮被摧毁真的是不敢想啊。

“咱们这边倒是没什么事,毕竟离着近,而且有一些老渔民专门帮着看天,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影响。”

那就好,李四麟也有些心里不舒服,不过更在意的还是生意。

“港古院捐了十万港纸,到时候你得签个字。”

李四麟点点头,这也是必须的。

“还有个事,港古院和周议员加急要了一批中成药,这几天正加班呢。”

“啥药啊?”

“葛根芩连丸,清瘟败毒散,还有一些治感冒的!”

李四麟示意自己清楚了,台风过后常有瘟疫,这些都是止泻之类预防的药物。

“钱已经打过来了,估计明天会先发走一批。”

这么看中药厂大有可为啊,尤其是针对香江台省这两个地方,本身也信中医,而且他们当地的药材可以说基本没有。

“光美,你这段时间和港古院药多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多销售一些成品药。”

李四麟知道自己估计错误了,化妆品是没办法做大的,只要做大一定会遭到欧美化妆品公司的狙击。

正面作战并不需要担心,但对方一定会使用行政力量来干预。

中药厂就不需要担心这个了,和对方虽然也有竞争,但压力不大。

从药厂出来他回到科院,就如同之前说的那样,虽然外面风雨飘摇,可这里依然是纹丝不动。

不仅是这里,包括东院,西苑这两个分院也都进入了正轨。

其他地方都有遣散的现象,而科院及下属单位非但没有遣散,还招了不少的人。

现在西苑那边也打出名气了,普通老百姓想要看中医的话科院肯定是进不了。

但科院的一部分专家每周都会去西苑出诊,这也大大增加了来西苑求医的病患。

这个和李四麟还真没啥关系,是这些老中医们自己提出来的。

其实他们也挺不得劲的,有点像笼中的鸟一般,科院真的不忙,这些大人物们也不可能每天都长病啊。

有的时候一个最顶尖的中医,甚至可以说是御医级别的一天才三两个病人。

级别低的不敢找,级别高的人太少,中医也是经验医学,自己呆都呆废了。

这可和后世不一样,后世有些真的和钱挂钩,开的药越多提成越多啊。

现在拿的工资都是按级别来算的,人家干不干都是这些钱,而且现在情况特殊,还不能去下面的中药堂挂靠。

这些老人们还真的是自愿的,你说西苑一个月多给那十元二十元的补助对于他们而言算钱吗?

以前是没地方,现在好了有西苑这么一个施展医术的地方,说句夸张点的,因为谁去坐诊这些老爷子老太太们还能吵起来呢。

因为这件事西苑那边所和治保委没少抱怨了,周一到周六因为挂号可没少打起来啊。

找他们看病的没有感冒发烧,都是急症或者濒死的病人,谁家里不着急啊。

把这几位拆吧了一天最多看四五十个病人,可京城多少人啊。

不打架才是怪事呢。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这年头就诞生了黄牛,赚得还不少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27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