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49章 故太子乃皇帝逆鳞,触及不得

更何况对方不仅是老父,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喜怒无常、动辄屠戮的人。

你若坚称这是故太子随口所说,当不得真,皇帝若认为你在挑拨离间,后果不堪设想。

故太子乃皇帝逆鳞,触及不得。

稍有不慎,便可能人头落地。

脑袋只有一个,纵使黄子澄无所畏惧,也不愿毫无意义地送命。

但他并未因此退缩。

“启禀陛下,昨日吴王殿下率锦衣卫捉拿梁国公时,定远侯王弼竟召集众人围堵锦衣卫,还对吴王殿下出言不逊!”

“虽经劝解离去,此行为已属大逆不道!”

“此事在京中的武将勋贵中参与人数不少。”

“这些人目无君父,竟敢聚众攻击吴王殿下。”

“微臣以为,对他们必须严惩!”

既然暂时无法扳倒朱允熥,也无法除去蓝玉,那就转而针对其他武将勋贵。

昨日派家丁围堵的勋贵,无疑是蓝玉的亲信,与蓝玉关系密切,才会在得知消息后不顾一切带人前来救援。

带头的王弼更是蓝玉的死忠。

清除这些人,等于剪除了蓝玉的羽翼,同时也能大幅削弱朱允熥的力量。

况且,理由现成。

皇帝陛下眼下不是十分重视吴王吗?

不是要将江山托付给吴王吗?

那王弼等人围攻吴王,岂非罪无可赦?

皇帝陛下怎能不愤怒,不忌恨他们?

要知道,陛下向来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黄子澄心中另有盘算,而且这盘算比表面上看到的更为重要。他打算借着处理王弼与诸位武将勋贵**的事情,来延迟正式册立太子的进程。

立储乃国之大事,涉及诸多复杂仪式,需祭天告地、拜祖祈福,程序繁琐。朝廷上下为此必将忙碌许久,直至朝中诸务安排妥当,才会正式立储,以免有所疏漏。

查办王弼等人的案件,正是关键时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便能将册立太子的时间暂时延后。或许,就在这一延宕之中,会出现转机。

朱允熥听后心中大骇,立刻领悟到黄子澄的意图。随着日复一日的深思熟虑,他对**争已愈发敏锐。本以为按照历史记载,黄子澄在谋略上不过是庸碌之辈,未曾想他竟也有这般心计。

参劾王弼的理由显而易见,但眼下局势突变,众人皆惊,无人敢贸然行动。若稍有迟疑,册立太子的圣旨便会下达。届时再想借参劾王弼来影响大局,就为时已晚。

黄子澄能在瞬息之间洞悉此节,果断出手,以达成转移焦点的目的,可见其并非全然无智。

不过朱允熥随即释然。世间众生众多,能留名青史者寥寥无几,即便史书所记之人,也未必真的愚蠢。黄子澄出身寒微,全凭自身才能步步高升,会试状元、殿试探花的才俊,怎可能是庸才?

靖难之时虽有过失,但这或许与立场局限有关。他能得到太祖信任,成为皇孙之师,足以证明他并非毫无长处。朝堂之上,哪位大臣是真正愚钝之辈?

朱允熥仍维持悲戚之态,不便表露情绪,亦不能贸然开口,只能静观其变。

---

大殿寂静无声,无人响应黄子澄的提议。

朝堂之上群狼环伺,众人皆能察觉黄子澄之举名为扞卫吴王,实则削其权势。不少人随即推测,这样一来,太子之位的选定或许会被延后。对文官集团而言,这无疑是喜闻乐见的结果。

然而,皇帝近日刚因怒而震怒、痛哭,情绪尚未平复。谁也无法预料此刻劝谏会有何后果,皇帝又会如何反应。于是大臣们纷纷选择明哲保身,无人敢挺身而出。

像黄子澄这样无所畏惧者,终究寥寥无几。王弼以及昨日带人前往梁国公府的武将贵族们赶忙伏地请罪。

“陛下,得知梁国公府遇袭后,我们忧心如焚,念及梁国公一向忠诚,不愿国家失此栋梁,才擅自决定前往救援。”

“后来发现此举不当,遂即撤回,并未引发事端,还请陛下明鉴。”

蓝玉也叩首请求宽恕:“定远侯等人行为虽严重失当,但动机出于忠义。且他们迷途知返,未酿成大祸,恳请陛下酌情处理。”

黄子澄冷笑:“何谓忠义?他们眼中只有将军之名,哪顾得上吴王殿下,还谈什么忠义!”

太祖目光冰冷,沉声质问:“昨日率家丁围攻熥儿的都是哪些人,全数站出来。”

王弼等人面面相觑,深知此事瞒不过皇帝,便各自站到一侧,再度跪下。

武将贵族中近半数之人现身。

太祖吩咐道:“来人,将他们拘押,等待审问。”

朱允熥暗自震惊,欲为这些人求情,话至唇边又咽下,面上神色依旧。

此刻他最好继续维持悲痛姿态,暂不理会外间事务。

反正这些人不过是入狱,若真要救,日后仍有机会。

这些敢于围攻他的家伙,根本不把他这个皇孙放在眼里,理应受些教训。

朱允熥心中百感交集,原以为今日上朝,需助蓝玉脱罪并保全支持自己的武将勋贵。

只要保住蓝玉,他便具备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格。

未曾料想局势发展偏离预期。

蓝玉不仅洗清了罪名,还得到了丰厚的奖赏。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老朱竟然将治理大明江山的重任交托于他。

储君的位置仿佛就在眼前。

这简直是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结果。

他曾以为还需要经历一段时日的竞争,并通过老朱更多的考察。

甚至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老实说,他之前的境况很糟糕。

连杨士奇都认为,他夺取储位的胜算不大。

然而谁能想到,今天竟取得了全面胜利!

昨天老朱赐予的宝刀,当时他还打算推辞,现在看来根本不必了。

这一局无论怎样算计,都是稳赚不赔。

“散朝吧!”老朱说完这句话,牵着朱允熥走向大殿后方。

身后传来文武百官齐声高呼:

“吾皇****万**!”

……

皇宫深处,一座亭子里。

老朱命御膳房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与朱允熥一同用餐。

不过,朱允熥虽然面对满桌的美食垂涎欲滴,却不敢动筷。

演戏必须做到极致,绝不能在关键时刻露出破绽。

“你现在正值长身体的年纪,怎么能不吃东西?身体要是饿坏了怎么办?”

老朱安慰道:“皇爷爷明白你心里不好受,可越是这样,就越要坚强。”

“你不希望让父亲失望,就要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皇爷爷,我会的!”

“那就先吃饭!”老朱往他的碗里夹了些菜。

“皇爷爷,我真的不饿!”朱允熥说道:“我确实一点也不想吃。”

实际上,他此刻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肚子咕噜咕噜直叫。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硬撑着说自己不饿。

“唉!”老朱轻轻叹息一声。

今天的事情再次唤起了他对儿子深深的思念。

他自己又何尝不是食不知味?

“哪怕不饿也得吃!”

老朱板起了面孔。

没办法,朱允熥只好勉强吃了几口。

吃完饭时已到了半下午。

老朱今天没有批阅奏章,而是陪着朱允熥聊天。

“人生有限,皇爷爷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就去陪你父亲了。”

自从朱标去世后,他也疾病缠身,体力远不如从前。

朱允熥说道:“绝不可能,皇祖父可是**啊,定能活得极久极久,比我允熥还长。”

“傻孩子,别胡言乱语。”太祖笑着斥责,“以后莫再这般讲,允熥正值青春年少,方刚成人。”

“皇祖父已然年迈垂朽!”

朱允熥噘嘴不服气,嚷道:“哪里老了,皇祖父不老,一点也不老!”

“好好好!”太祖被他缠得无奈,只好应承,“皇祖父不老便是。”

“今儿在朝堂之上,朕已命人将王弼等人关押。”太祖谈起政务。

“朕欲让你审理王弼以及那些功臣武将。”

朱允熥微微一震,心跳莫名加快几分。他沉思片刻后问道:“皇祖父想让孙儿如何审问呢?”

“杀!”太祖简洁明快地道出一字。

“王弼等人竟敢领家丁围攻于你,分明是不将你放在眼中。”

“之后又是蓝玉出言劝阻,才将他们遣走。”

“这些人对你毫无敬畏,难以掌控,倒不如尽数处决。”

“你也可借此立威,令朝廷文武百官知晓对你不敬的结果。”

“你即将被立为储君,肩挑大明江山重担。”

“然你年纪尚小,在那些桀骜难驯的武将看来,仍是个毛头小子。”

“少年人主,若想令人信服,实属不易。”

“唯有狠下**,杀得头颅滚滚,杀得血流成河,杀得人人畏惧,方能让众人惧怕你,畏你如虎,你方可震慑他们。”

听到“少年人主”四字,朱允熥不禁一愣。

心想我还没那样呢。

可随即明白过来。

他知道太祖还能活多久,可太祖自己并不清楚。

朱标去世后,太祖常染病。

从太祖的角度看,他已日薄西山,时日无多。

难怪历史记载中,朱标一死,太祖便迅速对蓝玉下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