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67章 即便如此,他依旧壮志未酬

头顶光秃,仅颌下胡须泛白,与脸上皱纹共同诉说着时光的流逝。

即便如此,他依旧壮志未酬。

十年前与燕王初次见面时所说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

不曾想,今日竟从吴王殿下口中,平静地道出。

他是如何得知的呢?

此事甚为隐秘,除自身与燕王外,别无他人知晓。自身自是不能再言,燕王亦然。

眼前这位吴王,又是如何得知?

饶是道衍和尚修行已久,通晓三教,心性早已臻于化境,即便泰山压顶,亦能镇定自若,此刻也不免心神动摇。

脸上依旧镇定,唯有眼底波涛汹涌,欲向吴王追问缘由。

“头顶三尺有神明!”朱允熥说道,“你是修行之人,当知世上之事终难逃众人耳目。”

“你可以瞒过所有人一时,也能骗过部分人一世,却无法永远欺瞒所有人。”

姚广孝细细品味此言,合十施礼道:“殿下年少,却深谙此理,实乃天资非凡。”

“殿下指点,贫僧感激不尽。”

朱允熥略显好奇:“你难道就不惧吗?要知道此事若泄露,燕王叔必受重罚,至于你,便是天大的神通也难救了。”

“阿弥陀佛!”道衍和尚又念了一声佛号,说道:“贫僧既入空门,当心无挂碍。”

“世间万象,皆为幻影。”

“一念起,一念灭!”

“万物皆有定数,生死自有轮回,此乃自然之律,又岂会因贪生怕死而改?”

朱允熥大笑:“你这话一半出自佛门,一半源于道家。”

“听说你也研习儒学,你向佛之心,看来并不笃定。”

姚广孝毫不在意:“三教原本同源,有何分别?”

朱允熥笑道:“你方才说不惧死亡,我不认同。”

“生死之间自有极大恐惧。”

“你从小研习阴阳之术,虽入佛门,学的却是治国安邦之法。”

“后又修儒,你所追求者,便是施展平生所学,不负此生。”

“可惜一直未能得偿所愿,年过半百,仍在等待良机。”

“若你现在离世,便再无机会完成心愿。”

“你心有所执,仍有牵挂。”

朱允熥一字一句说道:“你……怕……死!”

姚广孝平静如水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慈悲笑容。

他轻声说道:“贫僧现在确实怕死,但殿下不会取我性命,我又何必惧之?”

朱允熥微微一愣,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不会?”

姚广孝淡然一笑:“若殿下欲置我于死地,就不会在圣上面前揭发我后再为我说情,此乃多余之举。”

“若殿下真想杀我,方才就不会把这个故事告诉我,而是直接讲给圣上听。”

朱允熥瞪了他一眼,无奈道:“妖僧就是妖僧,什么都逃不过你的法眼。不妨再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本王倒想听听。”

“殿下为何非要躺着与我交谈呢?”

姚广孝叹息道:“此处并无旁人,殿下可以不必再装病了。”

……

觉得隐瞒不过这位妖僧后,朱允熥从床上起身。

躺得太久确实不适,他借此活动了一下筋骨。

“我不明白的是,殿下为何一定要召我前来?”

道衍和尚带着一丝自嘲道:“我虽从小立志,但时光荏苒,至今一事无成。”

“才智未显于世,谋略难见于朝廷。”

“身为隐士,略懂佛法,兼修儒道。”

“吴王殿下如今贵为监国,以名利相诱,必能招揽天下贤才。”

“为何还要费尽周折,把我从燕王身边带来?”

“要知道,我已投身燕王麾下,岂能再事二主?”

朱允熥冷哼一声:“燕王也是我大明的燕王,同侍一主,何来二主之说?”

“我知道你跟着燕王,是想有朝一日助他成就霸业。”

“你想试试自己所学的治世之道到底有多大用处。”

“不过。”他话锋一转,动作停下,看向道衍和尚那张似笑非笑的面容,说道:“有我在,燕王还有机会吗?”

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果断且自信。

姚广孝默默不语,良久,才摇头道:“殿下才华横溢,行事如天马行空,每每妙笔生花,令人意想不到,却又条理分明,浩然正大。”

“有殿下在一日,燕王绝无成功之可能。”

朱允熥冷声道:“我比燕王年轻整整十八岁。”

“若你愿随我,助我成就大业,自可施展平生所学,造福百姓,安定四方。”

“否则,不过是自寻死路。”

“在我面前,你就像一只蚂蚁,随手便可捏死。”

“你一心想要扶持燕王,以此报答他昔日的知遇之恩。”

“然而现在,你所策划的事情,本王已经完全知晓。”

“若你继续帮他,那不是报答他,而是害了他。”

“到了今天,燕王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过去的野心,安分守己地做一个封疆大吏。”

“本王可以因为血缘关系,保他一生平安。”

“如果他还抱有幻想,妄图夺取大明江山,那就是自寻死路。”

“我留下他两个儿子在府里,也是为了救他。”

“希望他能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姚广孝再次陷入沉思,良久才缓缓说道:“我还记得殿下当日朝堂上吟诵的那首诗。”

“这首诗气势磅礴,气势非凡。”

“最后的一句是‘数**人物,还看今朝’。”

“后来殿下又写下一副对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副对联充满了怜惜百姓之心。”

“贫僧斗胆请问殿下,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殿下?”

话音刚落,他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刺向朱允熥,似乎要把他所有的表情都看透。

朱允熥先是一怔,随即放声大笑。

“道衍啊道衍,你身为佛门**,整天念着阿弥陀佛,难道忘记了佛法说过的‘众生平等’?”

姚广孝满脸惊讶,实在无法相信“众生平等”这四个字会出自一位皇孙之口。

而这位皇孙,正是未来继承大明帝国的那个人。

大明未来的**。

朱允熥却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继续说道:“你知道‘数**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姚广孝更加疑惑,这句话再简单不过了,难道还有别的含义?

“请吴王殿下指点!”道衍和尚严肃地说。

朱允熥从床上下来,语气坚定地说道:

“秦王凭借六代先祖的功绩统一六国。”

“汉武帝继承祖先基业,最终消灭匈奴。”

“唐太宗出身关陇贵族,历经四方征战,直到玄武**后才登上帝位。”

“宋太祖出身于军人家庭,多年征战建立功勋,直到黄桥**才穿上龙袍。”

“成吉思汗从小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生活困苦,但最终奋发图强,统一草原,威名远扬。”

三百零八

“他们的出身各异,有的尊贵,有的卑微,但最终他们都成就了震古烁今的大业,或者在鼎盛之际走向衰败。”

“就连当今圣上,我的祖父,也曾出身寒微,被士人瞧不起,不过是农家子弟。”

“最困窘的时候,他手里只有破碗和打狗棍,靠沿街乞讨度日。”

“而今他掌控着整个大明江山,财富遍布四海。”

“现在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多来自低微门第,淮西勋贵尤其如此。”

“然而富贵难以持久,天命也有限度,昔日的豪杰如今不过成了陈迹,过去的功绩也不值一提。”

“**霸业,**将军大臣,都有定数。”

“本王作‘数**人物,还看今朝’,既是自勉,也是期望。”

“以史为鉴,凡**英雄,其出身各不相同。”

“谁能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并无定规。”

“但芸芸众生中,总会有人崭露头角,书写**历史。”

“本王也许能成为其中之一,也许不能。”

“历史潮流,奔腾不息,非本王意愿所能左右。”

“顺应者兴,违逆者亡。”

“只是天命流转,时运变迁罢了。”

“唯有江山依旧,百姓犹存,**英雄,便存在于千千万万的民众之间。”

“政权可以更迭,王朝可以覆灭,唯有人民恒久永存。”

“只要有人民在,就总会有英雄**将相从中涌现。”

“人民才是这片天地真正的主宰,才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

“死了一个**,死去便死了,后继者自会出现。”

“灭掉一个王朝,**便灭了,新王朝终将兴起。”

“唯有人民,传之无穷,毁之难尽。”

“天下因人民而建立,世界因人民而存在!”

“若无人民,一切皆无意义!”

“大浪淘沙,本王虽为皇孙,也是天下苍生的一员。”

“本王写:数**人物,还看今朝。”

“却没有写:数**人物,还看本王!”

“如今的**人物,究竟谁是,尚不知晓,但肯定会在千千万万的民众之中!”

“本王这样讲,你明白吗?”

“世间**,原本就是属于人民。”

“君王乃人民之君王!”

“将相乃人民之将相!”

“你是否仍认为这首诗和后面的对联相互矛盾?难道还要我明确告诉你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本王?”吴王说完这句话时,姚广孝神情呆滞地听着。那张向来平静如佛的脸庞此刻已满是惊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