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50章 大明江山若不稳固,太祖怎能不忧虑?

根本不愿再拖延时间。

在太祖眼中此刻,朱允熥登基或许为期不远。

年龄太轻,声望不足,难以镇住文武百官该怎么办?

大明江山若不稳固,太祖怎能不忧虑?

轻轻呼出一口气,老朱接着说道:“这些人只认蓝玉为主,将他们除掉,可以大幅减少你将来需要应对的压力。”

“切莫以为这些人支持蓝玉,蓝玉又支持你,就认为他们是你的部属。”

“蓝玉是蓝玉,你是你。”

“若他们眼里只有蓝玉而无你,那非但不是你的助力,反而是隐患。”

“蓝玉此人,就像一把锋利的剑。”

“你可以用他,但务必谨慎对待!”

-----------------

“昨**入府捉拿他,令他今日进宫谢罪,这是为了保他一命。”

“今日本座特意加以封赏,正是成全你这份恩情。”

“从此以后,他会对你感激不尽。”

“然而单靠施恩,还不够。”

“人心易变。”

“他今日对你感恩戴德,难保明日不会背弃于你。”

“你必须具备驾驭他的能力,让他既不敢反,也无法反,方能牢牢掌控这把利器。”

“借此良机,削弱蓝玉的一部分力量,才能更好地让他为你所用。”

“这不是削弱你在朝中的根基,恰恰是为了让你稳固地位,驾驭下属。”

微风拂过凉亭,夹杂着老朱平稳而坚定的声音。

他始终未被黄子澄左右,纵使刚才在金銮殿上情绪波动,内心亦保持冷静。

老朱仍在暗中筹谋。

作为一代明主、开国**,历经无数坎坷起伏,怎会因一时冲动妄下决定?

黄子澄等文臣欲借王弼等人的弹劾,削弱朱允炆的实力。

却不知这一举动正中老朱下怀。

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助朱允炆在朝廷树立威信。

一些无法为朱允炆所用的力量,正好借此机会清理,也算不得坏事。

这样一来,黄子澄不但未能伤及朱允炆的根本,反倒助了他一臂之力。

若黄子澄知晓**,是否会气得吐血?

“原本我计划在我还在世时,将所有武将勋贵彻底清除。”

“这样以后便可少些烦恼。”

“可你在朝堂上并无自己的势力,唯有他们愿意效忠。”

“所以,杀一部分,留一部分。恩威并施!”

朱元璋缓缓道来,传授他如何成为一位合格的君主。

“**之尊,肩负着整个大明的社稷重任。”

“然而,这至高无上的地位,并非仅凭**之名便可长久稳固。”

“否则,就不会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了。”

“建国之初,朝廷的权威还未深植人心。”

“当时,朝堂之上唯有淮西勋贵这一股势力,他们随我一同开创基业。”

“后来,我以文官治理天下,同时也培养出另一股力量,与武将勋贵相互抗衡。”

“这样做,既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也是为了限制武将勋贵们的权势。”

朱允熥心中闪过“权力均衡”四个字。

这是掌控臣下的关键。

让各方势力互相争斗,达成平衡,自己就能置身事外,牢牢把握大权。

“这还不够。”朱元璋继续说,“仅有两股势力,平衡依然脆弱,因为你无法完全消灭其中任何一方。”

“一旦消灭了其中一方,就会重新失去平衡。”

“所以,我又扶持起第三股势力——藩王。”

“这些藩王都是我的儿子,他们驻守各地,统领一方。”

“有了他们的军权来制约武将勋贵,彼此相互支援,再加上锦衣卫和检校严密监控,大明江山才会稳固。”

朱允熥心中有所触动。

不禁想起了自身处境。

文官不认可,藩王不服从,虽然武将勋贵表面上支持他,但实际上,在他们眼中,他依旧是个孩子。

蓝玉的一句话能让以王弼为首的武将勋贵退缩,但又有谁真正听他的呢?

他们支持他,只是因为双方暂时存在共同利益罢了。

并非真心服从,愿意听命于他!

他在朝中的根基非常薄弱。

“你的文才不错,笼络读书人的心并不是难事。”

朱元璋问:“听说你拜了一个叫杨士奇的人为师?”

果然,什么事都逃不过朱元璋的眼睛。

朱允熥点点头:“是的,他确实不错,有**之才。”

朱元璋没想到他会如此高度评价杨士奇,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笑道:“我听说他连举人都没有考中,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之才呢?”

朱允熥说道:“皇祖父,可不能仅仅因为他科举未中就判定他不是人才啊。”

老朱说道:“我们信任你的判断,如果他没什么真本事,你也不会把他当作老师。”

“不过说到宰辅级别的才能,我们就不那么信服了。”

“这天下虽广阔,但能担得起宰辅二字的,屈指可数。”

“况且他还年轻,不到三十,之前也没在朝廷里历练过。”

说到这里,老朱随意地问了一句:“你带锦衣卫去抓蓝玉,是他提议的吗?”

朱允熥坦然承认:“是!”

面对像老朱这样精明的人,诚实是最明智的选择。

要是总说谎,反而会露馅。

关键时候演戏可以,但要先让自己入戏。

骗人之前,先骗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不留痕迹。

老朱笑着说:“虽然我们说过让你自己找老师,但我们还是要审核一下。”

“明天让他进宫,我要**,看看他是否如你所说,真的有那样的本事。”

为孩子挑老师不是小事。

尤其是这个孩子,将来还会是大明帝国的继承者。

归根结底,朱允熥现在不过十四五岁,还是个半大的孩子。

老朱怎么可能完全放手,让他自己决定所有事呢?

朱允熥对此也没有异议。

他可以让杨士奇做自己的谋士,教他学问,但这些都只能私下进行。

亲王的老师,按规定是可以授予官职的。

但这需要皇帝的旨意。

如果他成了储君,那就更得遵循规矩了。

储君的老师,通常是朝中重臣、大学士,甚至更高层的人来担任。

至少也得是个翰林。

杨士奇目前还只是个布衣,这显然不符合规定。

让老朱见见他,要是通过了考核,杨士奇就能得到官职,获得官方身份。

然后才能正式成为亲王之师,甚至太孙之师。

吃完饭后,爷孙俩继续聊天。

老朱心里一直觉得自己亏欠朱允熥,所以想多和他说说话。

今天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对这个孙子越发满意。

朱允炆只靠着孝顺这一点。

但在能力上,有不少短板。

特别是他缺乏决断力,优柔寡断,容易被别人影响。

这些缺点,老朱看得一清二楚。

要从朱标后裔中选定继承人,并无太多选择空间,最终定下了朱允炆。

如今看来,朱允熥不仅比朱允炆更为孝顺,能力更是远超其十倍。

他才智出众,机敏聪慧,处事果断。

若大明有这样一位继承人,老朱自可安心。

老朱怎会不欢喜?

况且,这也是他生前的愿望!

爷孙俩交谈之际,思索良久的朱允熥终于开口了。

---

“皇爷爷,王弼与他昨日带来的那些武将权贵,真就只能杀了吗?”

杨士奇劝他少涉朝政,即便心中有好主意,不该说时便不应多言。

老朱已对王弼之事有所决断。

按理说,他无需多言,只消遵从老朱安排即可。

但朱允熥反复权衡后,仍决心一试。

并非出于对王弼等人生命的怜惜。

那些人昨日既敢围攻自己,便是自寻死路。

他已渐渐融入这片天地。

深知作为统治者,有时必须心狠手辣!

自古以来,“慈悲难以领军,善良难以从政,仁爱难以治国”。

然而,朱允熥欲为自己争取一线转机。

从根源上解决武将势力膨胀的隐患。

“咱也不想杀啊!”老朱叹息道,“他们都是当年随咱打天下的兄弟,咱可不是屠夫,能不杀的话,谁愿意大动干戈?”

“可又能如何呢?”

“为了大明江山,咱身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你以为学宋太祖那样,仅凭一杯酒便解了兵权,让他们归家养老就行了吗?”

“若咱尚在人世,这么做自然无妨。”

“一旦咱不在了,凭他们在军中的根基,即便没有兵权、将印,许多士兵还是会听他们指挥。”

“昨天蓝玉几句话便能让数千兵马乖乖撤退。”

“你猜他一人单刀赴会,闯入自己旧部的营寨,强行夺取兵权,是否能够成功?”

朱允熥眼神微动。

显而易见,从王弼等人的表现来看,蓝玉若执意为之,必能得逞。

只需找个借口,比如称奉有圣旨之类便可。

另有一种方式,便是亲手打造一件信物,声称是朝廷所赐。真假无妨,关键在于其效用。他威名远播,麾下莫敢不服,即便信物为虚,亦可当真使唤,众将士皆会听从。

“官职名号虽能震慑部分人,却无法掌控全部。”“若不除之,必留后患。”“如今正当其时,既能削弱蓝玉势力,又能彰显权威,还能借此提升自身在武将中的声望。”

“此乃一举三得之良策,何乐不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