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56章 被她耍得团团转,完全掌控在她手中

“是否秦王在背后策划此事还难说。”

“但不管是不是他,眼下殿下最大的对手并非秦王。”

杨士奇的表情愈发凝重,他直视着朱允熥的眼睛,问:

“听说殿下自幼丧母,是吕妃娘娘将殿下抚养成人的,所以你们关系很亲密,是这样吗?”

呃……

确实,前世他对吕妃的感情可以说是相当深厚。

被她耍得团团转,完全掌控在她手中。

就算把她卖了,恐怕还得替她数钱。

朱允熥心中暗想,面上却笑着说:“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后以三千越甲灭吴。”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那时我还年幼,所有大事小事都掌控在他人手中。”

“从小由她养育,她若要害我,神不知鬼不觉地结果一个孩子太容易了。”

“若我不表现出对她感情深厚的样子,或许早就没命了。”

“如今形势变了,我也摆脱了她的束缚,建府之后,再也不是从前可比。”

杨士奇满脸的惊讶和震撼。

他仔细打量了朱允熥一番,眼神中满是钦佩,赞叹道:“原来殿下天生聪慧,从小就知道隐忍的道理。”

“我真是错看你了。”

“殿下实在令人敬佩!”

朱允熥神色如常,安静地承受着杨士奇的赞誉。

杨士奇说道:“既然殿下早有察觉。”

“如此一来,我便可以直言了。”

“自从殿下当日挺身而出争夺储位,所阻者,实为献王之路。”

“想必他心中对殿下怨恨已深。”

朱允熥微笑回应:“自然如此。”

“不过,我这位二哥,向来擅长作秀,总爱摆出一副温良恭俭的模样。”

“若非深知内情之人,恐怕会误以为他是个真君子。”

“就连太祖皇帝,也曾被他表象迷惑。”

“尽管内心对他恨意颇浓,表面却从不显露。”

杨士奇轻声叹息:“这世间,谁能真正免俗?”

他起身缓步而行,随后回头说道:“殿下当前最强劲的对手,并非秦王,也不是晋王,更不是燕王。”

“即便这些藩王权势显赫,坐镇一方,麾下兵强马壮。”

“但相较之下,他们对殿下的威胁,远不及殿下这位二哥。”

朱允熥听后,不由想到文官体系对朱允炆的鼎力支持。

朱允炆的身份颇为特别。

其母吕氏,正是吕本之女。

吕本身为文官,曾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要职。

吏部尚书乃百官之首,掌管官员档案与任免考核,可直接影响官员的升降,关乎众多官员的前途命运。

礼部尚书虽主要负责朝廷礼仪、祭祀、宴席等事务,却也有极重要的职责。

那就是每三年一次主持春闱科举,因此门生遍布全国。

一位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的人,在朝中的关系网定然错综复杂。

值得一提的是,吕本虽为文臣,却是凤阳人士。

与朱元璋同乡。

明朝初期政治格局,既分文武,更重要的是淮西勋贵与浙东集团之争。

淮西勋贵是最先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势力雄厚。

尽管“胡惟庸案”后遭受重创,不少重要人物被处决,但蓝玉、冯胜等人依旧根基稳固。

这些人多为武将出身,文臣寥寥无几。

浙东集团则不同。

浙东集团以刘伯温为首,成员基本都是文官,武将少之又少。

尽管刘伯温已逝,其余的领袖人物或遭贬谪,或被处死流放,亦或是年老体衰,但他们遗留的力量依旧存在,**也未断绝。

朝廷需要文人来治理国家,这是不变的事实。朱元璋也需要在朝廷中维持权力的均衡。

吕本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本应是淮西勋贵的一员,但由于出身文人,因此与浙东集团的文人关系紧密。

这样一位左右逢源、地位显赫的人,人脉自然深厚无比。

而且,吕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吕氏。

吕本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积累的政治资本,都留给了吕氏。

而吕氏又是朱允炆的生母。

这就是文官集团全力支持朱允炆的原因。

杨士奇低声说道:“献王对殿下构成的威胁,不在于他有多少实力,而在于他背后的吕妃。”

“而吕妃,恐怕会成为殿下接下来最大的难题。”

他的声音很低,刻意压低了音量。

即便仔细检查过周围环境,又有侍卫严密守护,他还是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嗓音,生怕有一丝泄露。

然而,这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传入耳中时,却显得格外清晰。

只因内容太过震撼。

屋内的烛火摇曳,映照出杨士奇严肃的表情。

朱允熥轻咳了两声,再次挪动了身体。

“殿下凭借‘孝’字,在朝堂之争中胜出。”

“但吕妃自小抚养殿下,又是陛下亲赐的太子妃。”

“按礼法,殿下应当像对待亲娘一样侍奉她。”

“殿下需尽孝。”

“如此一来,吕妃天然占据优势,若以此挟制殿下,易如反掌。”

“或许,陛下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在殿下争夺储君之位后,立刻找个理由,封殿下为吴王,并让他另立门户。”

朱元璋真有这般考量吗?

朱允熥也不敢确定。

不过,朱元璋向来心思缜密,若有此意图,也在情理之中。

朱标在世时,朱元璋曾要求朱标对其贵妃行母亲之礼。

朱标不从,朱元璋为此还追打过他。

吕氏早在皇帝的旨意下成为正室,又抚养了他十多年。

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这母子之礼却推脱不得。

杨士奇接着说道:

“若是殿下依旧住在东宫,未曾迁出,恐怕如今已酿成大错,难以挽回。”

“归根结底,殿下年纪尚小,还未行冠礼。”

“吕妃娘娘身为长辈,若有意陷害一个孩子,那真是轻而易举。”

“即便殿下已是吴王,并被陛下指定为未来大明帝国的继承者,但终究还是要遵循一个‘孝’字。”

“孝重于天!”

杨士奇的声音短促而坚定:“对方一旦高举‘孝’的大旗,殿下便毫无反击之力,连招架都难。”

他饱读诗书,对儒家礼教熟稔于心。

但正是这份理解,让他深知其威严。

朱允熥忽然想起那位在靖难之役中坚守济南的铁铉。

此人凭借城墙上悬挂朱元璋画像、摆满朱元璋神位,令十几万燕军不敢开炮攻城,最终保住了济南。

在后人看来,这极为荒诞。

两军对阵,怎会因一幅画像就停止炮击?

但在当时的人眼中,这是理所当然。

毕竟,那时孝高于一切!

谁也不敢背上不孝的罪名!

更何况朱允熥至今未行成人之礼。

放在现代,他还是未成年人,吕氏作为监护人,完全可以替他做主。

他反而无法自主。

虽然时代有所不同。

但他毕竟是皇帝亲自册封的吴王,即便十四五岁,也有权决定很多事情。

但如果吕氏亲自出面,同样可以为年幼的他做主,他甚至无力反驳!

母亲为十四五岁的儿子做主,天经地义!

母亲若要害自己的儿子,有太多方式!

“陛下出身贫苦,少年时便失去双亲。”

“所以对骨肉之情格外珍视。”

“殿下与献王争斗,纵使胜过他百次,也无法将他彻底扳倒。”

“陛下不会答应。”

“他终究也是前太子的儿子。”

“只要献王和吕妃存在一天,他们与殿下之间的夺嫡之仇,便永远无法化解。”

“他们始终会是殿下最棘手的对手!”

“即便殿下已被定为继承人,即便‘孝’字压身,也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困扰。”

“除非殿下登上皇位。”

“又或者殿下长大成人,完成成年礼后,吕妃娘娘才难以再以母权压制你。”

“殿下距离成年礼还有五六年。”

“要想安然度过这段时光,并非易事。”

“然而除此之外,再无他途!”

“除非……”

他突然停下,目光如炬般看向朱允熥。

杨士奇平静开口:“除非今日行刺你的人,背后主谋是献王与吕妃娘娘。”

---

**曾亲手终结了许多性命。

这些人里有叛逆者,也有曾经追随他的功臣勋贵。

**心肠极硬。

**时从不留情。

但他从不杀害自己的儿子或孙子。

无论他们犯下何等过错,都不会处死!

**唯一严惩的亲属,只有侄儿朱文正。

不过,他并未将其处死,只是将其幽禁。

朱文正去世后,**还封其子朱守谦为靖江王,世代承袭。

由此,靖江王一支成为大明唯一非太祖直系血脉的王族,延续至明朝末期。

凭**的性格,朱允炆不论犯下何种错误,都不会受到重罚。

当初朱允熥敢于公开向**请求立储之事,固然因形势所迫,但也深知**脾性,方敢如此大胆。

若换作其他**,比如唐玄宗,

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这样做。

否则,即使有百条性命,也不足以偿命。

如今对付朱允炆,**的性子反倒成了他的护身符。

若要**动手,绝非易事!

除非今日刺客确是他所指使!

不顾血缘亲情,疯狂派遣**暗害亲弟……

一旦这些**大白,恐怕**再难容忍他。

“以皇祖父的智慧,刻意栽赃定会被他识破,反而让自己陷入不利局面。”朱允熥说道。

玩弄阴谋诡计,**才是真正的行家。

和他较量,岂能不担心翻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