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6章 老朱所言,句句刺心

老朱所言,句句刺心。

往昔也读过不少穿越故事。

那些穿越者到了古代,无不凭借自身所学,在各领域碾压古人。

可细细思量,这不也是纸上谈兵吗?

真实的世界会如他们所愿吗?

实际上绝不可能如此。

普通人若非智者重生,多半会被古人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即便你掌握了真理,要说服古人信服自己也是难如登天。

就像你即使有正确答案,却连亲人都无法说服一般。

\"皇祖父,孙儿对自己有信心。\"

朱允熥甩开脑海中的种种思绪。

\"皇祖父当年**时,也不过是个平民百姓,既能上马打天下,又能下马治天下。\"

\"皇祖父能做到,孙儿也定能行。\"

老朱放声大笑。

\"好,不愧是我老朱的孙子,这份自信不错!\"

他随意夸赞一句,话锋一转:\"你知道吗,皇祖父带兵打仗的本领并非天生?\"

\"我也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跟别人学,总结经验,逐步摸索,才学会治军打仗。\"

\"你从未从过军,没领过一天兵,真以为自己能上阵杀敌,甚至指挥千军万马?\"

老朱声音突然提高,语速加快。

停顿片刻,又缓和下来。

\"至于治理天下,更是艰难!\"

\"不然当初为何要请宋濂、刘基出山,让他们帮忙治国?\"

\"我根本不懂如何治国!\"

\"跟着他们学,向前朝官员求教,向前朝读书人讨经验。\"

\"田赋人口户籍,也是沿用前朝的数据,一点点厘清。\"

\"学了这么久,在朝中设了这么多官职,才勉强懂得如何治国!\"

“大明这么多饱读诗书之人,考取举人、进士,乃至状元,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哪一个不是聪慧绝伦?”

“然而即便如此,即使他们通过重重考验,荣登榜首,若想治理朝政,仍然远远不足。”

“他们还需要进入翰林院深造,逐步熟悉政务,才能具备治国理政的能力。”

“你年纪尚轻,不知晓这些事也是情理之中。”

“可你连咱们大明有多少州府县邑、多少人口、多少军队、多少田地都不清楚,却胆敢夸口自己有能力治理天下,这未免太过不知廉耻了吧!”

朱允熥的心头也愈发紧张。

一个从未涉足过、未曾学习过如何治理国家的人,真的能够胜任吗?

别说是一个国家,就算是后世的企业,哪家大型企业敢把重任交给毫无管理经验的人?

即便是继承家业的富二代,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培养,才能逐渐接手。

而且,大多数富二代接手后,公司往往开始走下坡路。

更有甚者,公司就此一蹶不振。

若是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有,对业务一无所知就接任,那与直接让公司关门大吉有何分别?

治理国家远比经营一家公司复杂得多。

哪怕是在封建时代,国家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利益博弈异常激烈,也绝非任何企业所能比拟。

政治与军事,始终是人类组织的巅峰形式。

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败北,失去的不仅是性命,更可能影响数百年。

而一家企业的失败,最多不过是失业破产而已。

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

老朱的话犹如当头棒喝。

他自己认为,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一定能够治理好一个封建王朝。

毕竟,作为穿越者,后世几百年的丰富经验、知识、视野,都远远超过古人。

简单来说,就是有着远超他们的思维高度。

但如果现在就让他去治理天下,他确实不知道从何做起。

虽然读过无数历史小说,但那些终究是虚构的故事,与现实相距甚远。

要真正治理天下,他必须花时间去了解、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直至逐渐超越。

“当然,你不明白如何治理天下,你的二哥炆儿也不明白。”

老朱说道:“我们可以慢慢教导他,他也可以慢慢学习。”

“我的身体虽已大不如前,但还能支撑几年。”

“治理这天下,挑起大明江山的沉重担子,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

“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朱允熥站起身,双手抱拳躬身行礼,深深一拜。

“皇爷爷所言极是,孙儿铭记在心。”

“那就好!”老朱点头回应。

“我们再问你,你和炆儿都没学过统率大军,也没学过治国之道,凭什么你就觉得炆儿无能,只有你能胜任?”

“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的话很荒谬吗?”

老朱的目光紧紧盯着朱允熥,仿佛想要看穿他一般。

“不!”朱允熥摇了摇头。

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

这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卓越的智慧,能看到比精明的老朱更深远、更清晰的未来。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

他知道历史!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老朱看来,未来如迷雾,身后之事更是深不可测。

能够推测一二,布局一二,就已经相当不易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何等威风?

然而他一去世,赵高和李斯就敢篡改遗诏**天下。

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在他们死后,局势立刻就发生巨大变化!

再厉害的人,终究只是人,不是神,无法预见未来。

而他,却对一切了然于胸。

朱允炆做不了皇帝!

这是历史的回答!

“一叶知秋,见微知着。”

“二哥与我从小一起长大,他的能力和品性,我都非常了解。”

朱允熥坚定地说:“请皇爷爷相信我,二哥担不起大明江山的重任!皇爷爷万万不可传位给他!”

此话一出,老朱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院子里的气氛也随之沉重起来。

刚才还在愉快交谈的祖孙俩,此刻似乎都成了雕像,唯有从老朱那双虽已衰老但依旧明亮的眼睛里,还能隐约看到他内心复杂的情感。

没有人能说清那是什么样的情感。

朱允熥抿了抿嘴唇,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不知为何,面对老朱的眼神,他突然感到坐立不安。

很久之后。

老朱长叹一声。

“咱们爷孙之间,从未像今天这样交谈过吧?”

老朱回身看了看新翻耕的菜地,叹道:“是朕亏待了你。日后若有闲暇,常到宫里走走,陪我说说话。”

“是,祖父!”朱允熥低声答应。

忽然,老朱站起来,缓步走出凉亭,回头指向亭旁的两根立柱说道:“这里一直想挂副对联,却总想不出合适的句子。”

“朝中那些翰林学士,自然才学深厚,诗文俱佳。”

“但这个地方,朕不想让他们插手。”

“看你今日在朝堂上写的词,颇有几分功力。”

“不如就由你来为这凉亭写副对联。”

“记住,对联要与这片菜园、这亭子以及整个院子相配。”

------------

微风拂过。

老朱的笑容满溢脸庞。

岁月让他笑时皱纹密布。

看起来愈发慈祥亲切。

此刻的他,不再似那个决断果敢、俯瞰天下的**。

倒更像一位普通的祖父。

只是不知为何,面对这样慈爱的祖父,朱允熥心中反倒更加忐忑。

据说有些人,每一句话都暗含深意。

每一个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都有讲究。

老朱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朱允熥心思飞转。

一边回忆脑海中的对联,一边笑着说道:“诗词歌赋不过是雕虫小技,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日常用来修身养性,消遣娱乐罢了。”

“我年纪尚小,也知道应当多读圣贤书,专注于正业,不敢在诗词歌赋上耗费太多时光。”

“所以对于对联一事,我的造诣不高,还请祖父见谅。”

老朱听后,再次深深注视着他。

“没关系,权当是逗朕开心。”

“圣贤文章固然重要,但休闲娱乐也不能缺少。”

“来吧,你来写对联,朕亲自为你研墨。”

话音未落,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被小太监呈上。

老朱走到亭内桌前,拿起笔蘸好墨,满面笑容地望着朱允熥。

既然如此,那祖父,我就献丑了!

朱允熥的话语中仿佛还带着些许不安和犹豫。

似乎真的害怕自己写不好。

老朱微微颔首。

朱允熥轻轻念道:“一粥一饭,皆知得来不易;半丝半缕,常念物资珍贵。”

老朱提笔疾书,笑容渐敛。

看着已完成的对联,他的目光变得深邃,似有千言万语。

许久,他才朗声赞叹:“妙哉!”

“此联甚佳,实乃难得之佳作!”

“配我家这庭院再合适不过了。”

转过身,他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你果然是读过圣贤书的人,确是有所领悟。”

“即便让那些饱学之士来写,也不一定能达到如此境界。”

“才华横溢,学问深厚!哈哈!”

朱允熥嬉笑着回应:

“文章天生而成,偶然得之于妙手。”

“我向来不喜欢吟诗作词,也不擅长。”

“今日朝堂上所作,不过是迫不得已,有感而发罢了。”

“适才见到您劳作辛苦,体恤民间疾苦,这才有了这副对联。”

“若换了时间地点,恐怕难以写出这般好,甚至可能写不出来。”

“皇祖父莫要夸得太过了。”

他内心其实颇为忐忑。

毕竟全靠背诵前人之作过关,担心下次无法复刻,因此事先留了余地。

万一被捧成“诗仙”,一旦失手便会跌落神坛。

老朱再次点头夸赞:“谦逊低调,性格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