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 第60章 能否取悦老朱,实在难说

而是通过文章选人,先天的局限所在。

他今日能写出令老朱满意的答案,全因近两日在吴王殿下身旁,了解了陛下好恶。

文辞自然经过反复斟酌,极为契合老朱心意。

否则,能否取悦老朱,实在难说!

老朱一挥手,道:“罢了,此事不必再议,朕心中自有主张。”

杨士奇不敢多言。

又一个清晨,老朱再次追问:“咱们听闻,今天刚破晓,你就派遣使者前往刑部、应天府以及皇城司等多处机构,让他们停止追查昨日熥儿遇刺之事,这事可是真的?”

杨士奇坐直了些身子,轻声答道:“启禀皇上,确实如此。”

老朱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昨日朕已经下令,不论何人刺杀熥儿,朕必将挖地三尺,将其全部缉拿归案。”

“不仅要灭其九族,还要千刀万剐,剥皮充草,挫骨扬灰,方能平息朕的愤懑。”

“如今你竟敢让官府停止追查,莫非是要公然违抗圣旨不成?”

杨士奇低声说道:“臣绝不敢有此意!此乃吴王的意思,臣不过是代为传达罢了。”

“熥儿年纪尚小,行事难免冲动。”老朱瞪着他,斥责道,“你身为他的老师,应当好生教导,岂能同流合污?”

杨士奇默不作声。

老朱稍作冷静后问道:“你知道熥儿为何不愿意继续追查此案?”

杨士奇心中一颤,面上却依旧镇定自若。

“臣不敢妄言!”

老朱眉头一皱,厉声喝道:“有何不敢?朕命你即刻讲明!”

“若你再不说,朕今日便取你首级!”

杨士奇露出几分迟疑之色,似惧似忧。

老朱紧紧注视着他,眼神锐利如刀。

良久,杨士奇咽了咽口水,终是开口。

“殿下担心,若再深入调查,或许会发现一些令人难堪的结果,从而伤害至亲之情,破坏兄弟间的和睦。”

“殿下认为,既然自己安然无恙,不如就此罢手,不再追究。”

此话出口,老朱眼中顿时杀气腾腾,气氛凝重。

然而,风起,杀气渐散。

片刻间,肃杀之气便随风而去,不留痕迹。

老朱恢复平静,毫无表情。

杨士奇依然端坐,面无波澜,低头不语,仿佛未曾感受到方才那股突如其来的凌厉杀气。

朱老先生轻轻开口:“熥儿可有什么眉目?”

“不曾有。”杨士奇摇头答道,“殿下不想继续追究,也不愿见到结果。”

“停手,正是殿下所愿。”

朱老先生注视着他,忽然暴怒:“最钟爱的孙子遭人行刺,这等事怎能置之不理?”

“就这么放任不管了?”

“那朕还算什么皇帝?”

“还是什么天子?”

杨士奇低垂着头,眼睛死死盯着地面,一声不吭。

朱老先生余怒未息,高声呵斥:

“若连皇孙、朕亲自册封的吴王遇刺都能不了了之,”

“那天下百姓有了冤屈,还有谁能替他们主持公道?”

“偌大的大明朝廷,连为吴王寻觅凶手都无能为力,又如何庇护黎民?”

“熥儿年纪尚小,不懂其中利害。”

“你饱读诗书,文采斐然,谈经论道头头是道,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杨士奇再也不敢端坐,慌忙离座跪下,叩头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或与朴家残党有关,他们疯狂报复吴王殿下。”

“毕竟,朴家满门老少尽皆被灭,若有侥幸逃出的余党,恨意深重,不惜性命也要行刺殿下,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朴家余党已被悉数铲除,此时再大肆搜查全城,不仅人心惶惶,且毫无意义。”

“就此罢手,或许不失为上策。”

明明已是深秋时分,

杨士奇的额头却已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他始终冷静自持,无论是面容表情,还是眼神神态,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但此刻的杨士奇毕竟不过二十多岁,

这是他生平首次面对当今圣上,

还要施展筹划已久的计谋,又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要说全然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任何人初见圣颜都会紧张,

尤其圣上已经动怒,更是如此。

这很自然,不会招致朱老先生怀疑。

朱老先生并未回应,陷入沉思。

凝视着天空游弋的云朵,他的思绪仿佛被牵引到遥远的天边。

片刻之后。

老朱缓缓起身,开始在原地来回踱步。

过了一阵,才停下脚步。

龙目微闭,注视着跪伏在地的杨士奇,问:“这是你所想吗?”

“正是。”杨士奇答,“启禀陛下,此乃草民所见。”

老朱俯身向前,目光触及他低垂的脸庞,说道:“抬起头来,看着朕。”

杨士奇只好慢慢抬起头,直视老朱。

老朱挺直身子,再次询问:“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疑惑?难道你不认为朴家背后另有他人操控?”

杨士奇神色自若,回应道:“臣以为,世间之事,无需事事存疑。”

老朱举起手,却又放下,似心中万千情绪涌动却无处宣泄,高声说道:

“然而,他是朕的孙子,大明的吴王,竟在金陵遇刺,怎能不彻查?”

“若熥儿有何不测,朕即便屠戮十万、百万之众为其陪葬,也无法平息心头愤懑。”

“生死皆由天定!”杨士奇平静地说,“陛下曾有一位皇孙,不也曾意外离世?”

“还有陛下的皇子,大明的故太子,一向体健,却因风寒卧床不起,终至亡故!”

“至于殿下之母,故太子的妃子,在诞下殿下后不久,亦不幸辞世。”

“他们皆为陛下至亲,难道陛下都要让百万人陪葬?”

他话毕,再一次叩首,额头紧贴地面,面容隐于阴影之中。

老朱伫立原地,整个人仿若被雷击,僵硬不动。

良久,他的手才颤抖着抬起,指向杨士奇,以缓慢的语调说道:“你是要朕查明,他们的死是否皆存蹊跷?”

“陛下圣明,臣绝非此意!”杨士奇急切地解释,“臣只是想说,世间诸多事,本就难寻端倪。”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皇长孙之事,是意外!”

“故太子之事,是意外!”

“常妃之事,也是意外!”

“昨日吴王遇刺,仍是意外!”

“陛下,世上许多事,终究查无可查。”

“哪能样样都有人看见,件件都有凭据可查呢。”

“许多事情,本就难以说得明白。”

“永远都说不清楚。”

“或许只有上苍知道。”

“倘若每遇变故都要紧抓不放,大张旗鼓地追究那些……”

“民心必乱,国家难安。”

“圣上啊,凡事应适可而止,就此作罢如何?”

杨士奇话音刚落,朱元璋依旧伫立原地,抬着的手缓缓放下。

他脸上的怒色已消,然而眉宇间的复杂情绪却藏不住。

龙目中的光华,同样如此。

宛如一头受伤的猛兽,遭遇了最大的背弃。

心底有个声音在呼喊。

却静静地卧在那里,一动不动。

任凭哀伤流淌心间,弥漫全身。

风吹拂他的鬓角,几缕黑白相间的发丝随风飘舞。

默默诉说着那不辨是悲、是愤、是痛、还是恨的情感。

那只因意外负伤的虎,安静地舔舐着伤口,它能否忘却这一仇?

又该如何处置咬它的狐?

“杨士奇,你怎么会想到这些?说与朕听。”

朱元璋的声音轻缓,比起先前的暴怒,此刻语调平和得多。

仿佛已无半分怒火。

只是这表面的平静下,一座火山正悄然积聚,随时可能喷薄而出!

“臣自幼爱读史书,书中记述不少类似之事。”

杨士奇的声音平稳,相较朱元璋柔和却饱含深意的语气,他的言辞一如既往地从容。

“自古以来,**之家,总多意外。”

“遍览史册,概莫能外。”

“所谓‘天家无情’。”

“臣知圣上出身卑微,性情真挚。”

“然今日,圣上已是天子,万乘之尊,不可如往昔般行事了。”

“请容臣冒昧直言。”

“皇家,终归不同!”

朱元璋静静听完,脸上愈加复杂的神情显露无疑。

他以极低且微不可闻的声音,仅自己能听到,低声说道:

“史书真有许多这样的记载吗?他们是嫌朕出身寒微,无学识,读书少才这般待朕?”

“皇家从无私情可言……”

“皇家的事,终究与众不同……”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那笑意夹杂着自嘲、悲哀,以及深入骨髓的怨恨,像极了深秋绽放的花朵,寒冷而刺骨。

他这样站在原地,陷入沉思许久。

杨士奇一直跪着。

见朱元璋久久未回应,他缓缓抬起头,轻声呼唤道:“陛下!陛下!陛下!”

“嗯!”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

“年纪大了,难免会走神。”

朱元璋说道:“多谢你。”

这两个字,他已经很久没说了。

上一次说的时候,大概是在登基之前。

如今已是洪武二十五年。

作为天子,他是天下至尊。

任何人对他有所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之事。

自然无需言谢。

杨士奇恭敬地道:“陛下谬赞,臣实不敢当。”

“臣初见陛下时,被龙威震慑,心神俱乱。”

“面对天子,不敢有任何隐瞒,不知不觉间倾诉肺腑。”

“若有所冒犯,请陛下宽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