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爷的暴富人生 > 第82章 爆卖

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爷的暴富人生 第82章 爆卖

作者:洺水采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3:22 来源:泡书吧

德化街的街道办。

陈主任办公室,

“我听说德化街数你小子的生意做的好,这才几个月,我很欣慰啊。”陈主任笑着道。

“还不是当初陈主任的支持。”赵小海嘴乖道。

“今天干嘛来了?”

“一个是来看看您,第二个是我听说德化街我门店对面,有一间门店是街道办的,我来问问。”

陈主任点点赵小海。

“看我是假,看门店是真吧。”

赵小海呵呵笑。

“那边确实有一套房,前些年时候,所有商业被叫停,有人胆子小,就把生意和房子一起卖给集体了,怎么,你想要,想租还是想买?”陈主任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问道。

“租也成,买也成。”赵小海道。

“租的话好说,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办公室那边报备一下,今天就能给你,买的话,那是集体财产,需要上会讨论,恐怕要等些日子,成不成也不一定。”

陈主任说的确实是正常流程,他虽然是大主任,可也没权利自己决定集体财产去留。

“那我先租,回头您在会上商量下卖不卖,要卖我就买。”赵小海想法很简单,能租就用着,能买就买下来。

不强求。

陈主任写了个条子,“行了,拿这个条子去办公室吧。”

赵小海笑着接过感谢告辞。

去办公室办了一个租赁手续,一年三百。

下午,

张磊带上几人,打开新门店收拾起来,这边房子的情况和赵小海现在的门店差不多,也有三百来平米,二层小楼,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街西侧。

两家相隔不过几十米,抬眼就能望见。

今后经营起来两头照顾也方便。

赵小海只是让向前他们简单收拾干净,没有进行装修,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这边主要做库房,又不住人,也没必要收拾太好。

晚上赵小海又去了一趟陈主任家。

这次自然不会空手。

“陈主任,感谢您对我的栽培,这不元旦了吗,带了一些土特产给您尝尝。”

香烟、酒、点心、腊肉。

这很土特产,

第二天,

街道办召开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关于德化街那套门面的事情,陈主任发表自己的意见:

“那套房子已经闲置了十来年,很多地方漏雨漏风,需要修缮,要不然就会有坍塌的危险,我让办公室的同志带人去看了一下,维修费最少500块。”

“还有一个处理办法,就是把房子卖掉,前几天有德化街商户找到街道办,问能不能买下房子,我觉得可以处理掉,一个是上面早有文件,让咱们处置闲置资产,第二个是让房子发挥作用,避免资源浪费,第三也是支持商业建设,一举三得吗。”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通过。

赵小海以三万二的价格拿到了第二套门面房,租房的三百直接算进去。

打火石厂王厂长的动作很快,就在赵小海买下新门面当天,一辆大货车拉着一车打火机来到德化街。

张磊他们提前接到通知,货车过来就赶紧往下搬货,这些打火机全部放在新门面。

04596号,1100个,单价0.52元。

号,1600个,单价0.38元。

号,3600个,单价0.22元。

号,500个,单价0.85元。

打火机都有型号编码,货单上记录着型号和数量和单价,张磊一一核对数量。

赵小海则和王厂长在二楼喝茶。

张磊全部核对好,拿着单子上楼,“海哥,货卸完了,也全都核对好了,一共36种打火机,数量是4.46万只,总价1.5685万。”

赵小海接过单子看了一眼,快速心算了一下,平均下来一个打火机不到3毛钱,看向王厂长,“王厂长,数量金额没问题吧?”

“没问题,和我们的对上了。”王厂长笑着道。

“那成,这是咱们的第一批货,祝打火机销售火爆,咱们两家都赚钱。”赵小海举起茶杯,以茶代酒。

王厂长也举起茶杯。

翌日,

德化街赵小海门店门口,竖起一个新牌子,便宜售卖打火机,支起新摊位,上面摆满打火机。

赵小海门店又出了新品,很多提货的客商,都忍不住过来看看。

摊位上,

摆满了各种打火机。

仿芝宝的,不锈钢壳的,铜壳的,电镀的,代图案的,仿子弹壳的,样式多种多样。

这年头还没有一次性打火机,那东西要到90年代才会出现,现在的打火机主要以金属外壳为主,擦火石点火油。

男人喜欢的东西里,

汽车、手表

打火机绝对有一席之地。

昨天晚上进货后,张磊一群家伙,把各种打火机都玩了一个遍,赵小海让这些家伙一人挑两个,自己也挑了好几个。

批发商们过来,

顿时被新货吸引。

“老板,这些打火机怎么批发?”

张磊卖力宣传起来:“每种价格都不一样,不过我们敢保证,咱们的打火机是厂家直销,绝对比所有渠道的价格都要低,而且每个打火机还送一包十粒打火石,外加一个小油管。”

小油管眼药水大小,里面装着火油,也就是煤油,一个小油管可以给打火机灌两次,单卖一瓶5分钱。

因为型号太多,张磊直接拿出批发价格表,当然,是算好利润后的价格。

这些批发商其中也有很多经营过打火机的,一看这价格,确实比他们从别的地方拿货还要便宜不少。

“老板,我来五十个。”

“我也要,一样给我来两个,带回去试试。”

虽然每人要的不算多,可来赵小海这边提货的批发商,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一人要几十个打火机,那也是不小的数量。

这些打火机,

确实比外面的便宜一些,

赵小海留的利润,只有百分之二十,

比之前卖的电子表、墨镜的利润都低很多,不过这是个可以长期做的生意,而且只要渠道捋顺,后面都不用赵小海操心,张磊他们就能摆布好。

第一天结束,

盘点打火机销售情况,

一共批发两千多块钱的货出去。

赵小海赚到500多。

少吗?

如果是德化街其他商户,绝对会欣喜若狂,一天赚500,二十天就是万元户,能不激动吗。

可这对于赵小海来说,

只是基操。

墨镜,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千入账。

不过墨镜太麻烦,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跑一趟南方,

第二天,

打火机生意比第一天还要好,也许是消息传出去,很多客商专门跑来赵小海这边进打火机。

新店铺门口很是热闹。

有两个人走进德化街,

一个是打火石厂的王厂长,另一个是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长得五大三粗相貌粗犷。

两人站在卖打火机的门店外看了好一会儿,看着进进出出,提着大包小包的批发商,王厂长笑着道,

“呵呵,卖的不错啊,看这意思,我们厂过年的福利有保障了。”

之前打火石积压,别说工人福利,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眼看马上到了年根,前些日子可把王厂长愁坏了。

现在打火机卖出去,等他们拿到钱,就能给工人发过年福利,不至于过年被工人堵着门口骂。

“老柳,你要不要让他们也帮你代销?”

原来王厂长旁边这人,正是打火机厂的柳厂长,之前赵小海和王厂长说过,让他跟打火机厂说说,如果愿意让他们代销,这个生意就真的可以做长久了。

柳厂长正在掐着手指头算数。

“一天卖五百个,一年就是十八万个,这比我们给供销社的都不少了,这个生意,做的过啊。”

柳厂长一把抓住王厂长的胳膊,“走走走,老王现在就带我去找那个赵老板。”

王厂长呵呵笑起来。

赵小海和柳厂长的协商非常顺畅,双方都有意合作,很快达成意向,等打火石厂这批打火机销售完,就开始代销打火机厂的产品,价格和现在一样。

至于打火石厂,以后打火机热销,他们的产品自然也不愁销售,三方都获利的事,三人都很高兴。

柳厂长是个痛快人,执意拉着赵小海去喝酒,赵小海过去时,带上了张磊。

柳厂长老家是山东的,后来当兵转业才留在了这边,喝酒很是好爽,几圈下来王厂长和张磊就都有点多,只有赵小海勉强势均力敌。

出门时,

柳厂长明显也有些多了。

搂着赵小海的肩膀那叫一个热情,“赵老弟,你这兄弟我认下了,以后这生意,只要你这边不出问题,一直给你做。”

原本有墨镜,最近又确定打火机生意,赵小海现在已经有了两摊买卖,如果再卖童装,那就是三摊。

不过已经过去四五天,眼看就要过元旦,服装厂那边还没联系自己,难道他们还是打算直接卖货,不愿意自己代销?

就在赵小海琢磨这事时,张磊上楼,手里拿着一张纸。

“海哥,有电报。”

赵小海拿过电报看了一眼,脸上露出笑意。

“邀请赵小海同志来我厂参观,周口第二服装厂,吕。”

抖抖手里的电报。

赵小海笑着道:

“大生意来了。”

“海哥,是你说的那批积压童装吗?”张磊问道。

“对,你准备一下,明天和我去周口。”

“好嘞海哥。”

第二天赵小海和张磊来到服装厂,吕厂长接待了他们,先是带着他们到荣誉室参观,讲述周口第二服装厂的历史,各种成绩,全年销量,甚至出口创汇多少云云。

对这些,其实赵小海根本不关心。

接下来吕厂长带着赵小海他们来到仓库,仓库内堆积着成箱的童装,这才是赵小海此行的目的。

吕厂长拿着衣服介绍道:

“这些长袖t恤,布料是棉三元混纺布,轻便透气吸汗防臭耐磨。”

“这些上衣是锦纶的,这些裤子是涤纶的,都是泰州棉纺三厂生产的优质品布料。”

“这边都是纯棉印花平纹细布的,还有这边,面料是亚麻的,穿着特别舒服。”

赵小海对所谓的布料,并没太多了解,而且商品好不好卖,有时候真的不是看你东西的质量。

看完库存童装,众人回到吕厂长办公室,工作人员送上茶水,吕厂长看着赵小海道:“我听说,你和打火机厂那边达成了代销协议,销量怎么样?”

赵小海猜测,没准是这位吕厂长听说打火机厂同意自己代销,所以才下定决心叫自己来的。

“销量还不错,我来的时候前一天,一天批发出去两千多个。”赵小海并没有夸张。

不过吕厂长对这个销量,还是微微有些吃惊,供销社一天才销售多少打火机,而赵小海只是德化街上一个小小的批发摊位。

“小赵,我要是让你代销,你觉得积压的那些童装多久能卖完?”吕厂长更关心这个问题。

赵小海想了想,

“卖完不好说,但我琢磨着,春节前卖出10万件应该问题不大。”赵小海道。

“十万件,真的?”吕厂长听到这个数字很是动心。

十万件,

哪怕平均价三块钱,他也能回笼资金三十万,年底了,所有工厂的日子都不好过,工人们忙活了一年,都眼吧眼望地等着过年厂里给多发点福利。

第二服装厂的效益本来还算不错,可供销社引进南方生产的服装后,让他们厂的服装销量一下子下降一大截。

为什么销量下降,

说白了也是他们自身的原因。

南方的服装厂脑子活,接受香港流行趋势比较快,及时引进一些新设计理念,做出更漂亮的衣服。

而他们呢?

设计老旧,

多年没有创新,

一套蓝格子t恤,生产了十几年没有变样。

吕厂长最担忧的,还不是现在这一批库存,而是销量降下来,他们厂的产量也要跟着下来,产量小了代表利润就少,以后第二服装厂的效益会越来越差,日子只会越来越不好过。

他也想求新求变,

可一时半会儿肯定不行。

要是设计出新衣服,销量还不如以前,那也是很大的责任。

思想禁锢,

包袱重,

是集体工厂最大的问题之一。

元旦距离过年,只有二十多天,二十天销售10万,赵小海觉得问题不大,关键还是价格。

“十万件问题不大,但想要销售下去,价格必须实惠,你们厂积压的这批童装,款式比较老,在大城市很难有销量,我的想法是卖到农村去。”赵小海道。

现在农村的条件还很差,种地一年能剩下几十块钱已经不容易,只有实惠老百姓才会认。

吕厂长沉思起来。

赵小海的想法,是让他在原本批发的价格上,再下调40%,这个价格说实话工厂根本不赚钱。

可不卖,

积压在手里,资金无法回笼,甚至连过年的钱都没有。

“我们厂班子开会研究过,最低只能下降25%。”吕厂长道。

赵小海笑笑,“你们研究,是为了保证你们的利益,我要求降低40%,是为了尽快销售出去,如果好卖,谁愿意降价您说是吧。”

这话让吕厂长没法接了。

为什么积压,

还不是因为不好卖,

降价就是为了促销,

价格不到位,依旧卖不出去,你咬着不降价,那这个生意就不好做了,工厂也拿不到钱。

吕厂长又考虑好一会儿,最后道:“小赵,中午在食堂吃,我安排了饭,下午我们厂领导班子再开个会。”

“成,尝尝服装厂大师傅的手艺。”赵小海笑着道。

中午赵小海和张磊在服装厂小食堂吃了顿饭,有办公室的人作陪,吃完饭两人回招待所等消息,一直等到晚上,原先负责接待他们的那个人才过来。

“赵老板,我们厂长邀请你明天再去厂里谈一谈。”

“商量的怎么样?”赵小海打听道。

对方摇摇头,“我也不知道结果,只知道领导们开了一下午会,傍晚才结束。”

工作人员离开,

张磊看向赵小海,“海哥,你说这个生意有戏吗?”

赵小海想了想,“我觉得能成。”

第二天赵小海带着张磊再次来到服装厂,吕厂长见到赵小海,直接开门见山道:

“30%,成就成,不成我们就采用其他方法。”

赵小海也很干脆,

“可以。”

“我们还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赵小海看着吕厂长问道。

“那就是年前必须卖出10万件,否则结算还是按照之前商议的价格。”吕厂长道。

赵小海略一沉思。

“我同意了。”

吕厂长笑着伸出手,“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其实百分之二十赵小海也赚钱,不过能多一点自然要争取,这可是百万级的生意,多一个点就是上万资金。

至于年底前十万件的销量,他还是有些把握的。

就算差一些,其实他也有办法,大不了他自己把剩下的包下来,拿到多出来的百分之十提成再说,剩下的慢慢卖。

下午,

一辆大货车就装满各种样式的童装,赵小海和张磊跟车一起返回德化街。

一箱箱的衣服搬进库房。

还好赵小海提前又买了一套门面,要不然这么多货都没地方放。

张磊他们,连夜整理种类型号,样品衣服上墙,一直忙到半夜,一面墙壁上挂满各种童装。

赵小海看了看,

“就看明天的效果了。”

第二天,

太阳升起,

德化街又是热闹的一天。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来德化街批发小商品,准备趁着过年期间赚一笔的批发商越来越多。

街道上人流摩肩接踵。

人们扛着大包小包进货。

赵小海的店铺,

今天又多了一个摊位,而且这个摊位比所有摊位占的面积都大,一个宽大的铁架子上,挂满各种童装。

门口树立一个大牌子。

“最低价批发童装!”

李强几个站在门口卖力吆喝,“新上货的童装,样式齐全,春夏秋冬全都有,各种布料结实又漂亮,保证德化街最低价。”

如果是别人,

喊出‘德化街最低价’这句话,

估计会有其他同行跑来找麻烦,

你们什么意思,

我们都不便宜是吧,我们还做不做生意了。

可赵小海他们,

在德化街已经闯出名头,

真没人敢过来惹。

赵小海的店铺,本来批发商就多,这一吆喝更是吸引来更多人,批发商涌进店铺不停问东问西。

“这个格子褂什么价?”

“批发价三块五。”

“这种小绵衫呢?”

“那个二块二。”

“t恤多少?”

“t恤不拆包,十件一包,一包十八。”

“这种小棉袄呢,小棉袄多少钱?”

“棉袄六块五。”

便宜,

所有问过价的客商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真便宜。

比其他地方同款同类的衣服普遍便宜五毛到一块钱左右,可千万别小看这五毛一块,他们批发回去到县城乡镇卖,一件有些也只赚这五毛一块。

这边的批发价,让他们可以多赚一倍了。

赵小海的想法很简单,

不追求单价利润,赚20%就行,

疯狂走量,

这笔一百万的生意,百分之二十那也能赚到20万。

问清价格后,

批发商户们激动了,开始纷纷进货,

赵小海让他们进屋自己挑,每人送一个超大蛇皮袋,看中什么就往袋子里塞,出门时再结账计算。

和赵小海去广州进货如出一辙。

有人看中的衣服,生怕被别人抢去,玩命往袋子里装,有人不干了,“你给别人留点啊。”

“手快有手慢无,全看本事了。”这人说着又去抢其他看中的衣服。

其他人一看,也疯狂抢起来。

整个门脸后院库房,到处是抢货的人,有人的蛇皮袋装满,就让同伙看着,提着新蛇皮袋继续装。

衣食住行。

衣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尤其现在是过年期间,买新衣过新年,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传统,就连杨白劳,过年买不起新衣服还给闺女买二尺红头绳呢。

赵小海这边的价格,

确实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不少,

他们拿回去,

价格便宜下来绝对好卖,

不抢才是傻子。

只一天,

库房里的货就被抢了一半。

这还是很多人不知道赵小海这边批发衣服的情况下,他相信明天来的人会更多。

赵小海拿起电话,给吕厂长打过去。

“吕厂长,明天再运一车过来,今天卖出去七八千件,剩下的恐怕明天不够卖。”

吕厂长很是惊讶,

“什么,一天卖出去七八千件?”

“估计明天会更多。”

“好好,我这就安排,连夜给你们送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