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

作者:爱吃葡萄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3:28:49 来源:泡书吧

“惟庸啊,咱刚才没听错吧?三十石?”

一向冷静沉着、面对任何困境都面不改色的朱元璋,此刻却难得地颤抖了起来。

胡惟庸理解这种激动,于是毫不犹豫地后退半步,指了指那两筐土豆,笑着道:

“陛下,粮种我都给您挑来了,何必说这种一戳就破的谎呢?三十石,最少!”

朱元璋听到胡惟庸再次确认后,脸色瞬间涨得通红。

他的手死死按在胸前,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胡惟庸差点被朱元璋的样子吓破了胆。

老天爷,老朱这是乐晕头了?

可别一高兴把命给搭上了!

“宋利,快,去叫御医!”

“上位,我扶您,先坐下缓缓!”

“东西放在这儿,又不会长腿跑掉!”

“咱们慢慢来,别急!”

好歹也是前朝重臣,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要不怎么敢一口一个“上位”地称呼?

宋利此刻也慌了神。

朱元璋的这副模样他看得一清二楚,哪里还敢耽搁?

至于被胡惟庸使唤的事?

呵呵,他不过是个罪奴出身的人,哪敢跟陛下心腹争高低?

“宋利,回来,不用去了!”

“我……没事!”

宋利还没跑到门口,就被朱元璋喊住了。

这是个骨子里倔强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时激动身体不适就叫御医来?

他朱重八难道不要面子吗?

更何况,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胡惟庸的搀扶下,他缓缓坐在御座前的台阶上,却丝毫不觉得不妥。

反而心里倍感温暖。

‘还是惟庸这样的老兄弟、老部下靠得住啊。

不得不说,还未经历丧妻、丧子、丧孙三连击的老朱,其实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而站在一旁的杨宪……此刻却十分尴尬。

这……特么的,我刚在参伱呢!

结果你倒好,一转头跑来献宝了?

关键是,别人献宝都是些什么并蒂花、贴金片的肥猪之类的玩意儿。

你可倒好,说是献宝,还真拿出个宝贝来了。

这玩意儿是真是假啊?

这……让本相实在有些下不来台。

“胡大人,要不您换个时间再跟陛下汇报?”

“我看陛下眼下这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继续谈下去了。”

也不知是杨宪怒急攻心,还是见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如此“放肆”而慌了神。

否则,他怎么会说出这种失水准的话?

以至于胡惟庸和朱元璋都惊讶地看向了他。

朱元璋没有开口。

他觉得根本没必要说话。

这不就是个傻子吗?

胡惟庸本来也没打算理杨宪。

虽然不知道杨宪今天来干什么,但之前他带着一帮劾自己的事还没跟他算账呢。

这人脑子不好使,又狂妄,自然有老朱去收拾他。

自己何必出头?

可没想到,这老家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又惹到自己头上来了!

‘换个时间再汇报?’

‘娘的,你知道我胡大老爷平时多忙吗?’

‘我要照顾、教训混账儿子、培训厨子、种地,还得去礼部摸鱼。

‘这么多事排着,好不容易抽空过来,你还耽误我时间?’

‘行,你既然凑上来找打,就别怪我下手狠了!’

胡惟庸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扭头冲杨宪翻了个白眼。

“行了,杨宪,杨大人,你就别在我面前摆你那丞相的架子了。”

“说得好像谁没当过似的!”

“哦,不对,你那右丞相我还真没当过,我蒙陛下信任,只当过左丞相!”

“这倒是比不上你啊!”

“唉,不像我,一上来就是左丞相。”

“啧啧,杨大人加油啊,多多努力,早日当上左丞相!”

这一番阴阳怪气的话,气得杨宪当场暴跳如雷。

倒是朱元璋听着这话,表情有些玩味。

‘胡惟庸这是上火了啊!’

‘平时可从没见过胡惟庸说话这么不客气过!’

‘不过到底是自家老兄弟,说话够直白的。

‘哈哈哈哈,事无不敢对人言,好一个坦坦荡荡啊!’

老朱有个好处,那就是从不因言获罪。

在他面前,实话实说反而是一种坦荡的美德。

如果说这话的人还跟他关系不错,那就更让他看重了。

朱元璋也就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而杨宪这边,如果平时有时间、有心思,或许朱元璋还会安慰他两句。

可此时的他,注意力全集中在胡惟庸刚刚提到的“仙粮”上了。

他拉着胡惟庸的袖子,再次紧张地问道。

“惟庸,这东西真能有三十石?”

胡惟庸毫不客气地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臂,大声道。

“上位,还是那句话,这玩意儿,是咱自己种出来的!”

“当初的粮种,咱总共就弄到了十斤左右。”

“您看看眼前这两筐,怎么样?”

“哈哈哈哈,上位,你也是农家出身,种地这事儿终究还是要亲自下地才能见真章。”

“不管咱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最终不还是得种进地里试试?”

“所以啊,您就放心吧,这事儿,绝对是真的!”

“三十石不过是咱怕吓着您,收着说的,要是庄稼汉本事足的话,怕是要更多!”

朱元璋听着这不像君臣奏对,反倒像往日里起兵时老兄弟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氛围,简直不要太熟悉。

甚至连刚刚胡惟庸拍他手臂那举动,他都觉得格外亲切。

这得多少年,没人敢拍他手臂了。

这让这些年愈发孤独的朱元璋难得感受到一股亲切。

于是,朱元璋同样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笑着说道:

“咱把标儿叫过来,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在大明境内种植这个土豆。”

胡惟庸眼前一亮,大声道:“正当如此!”

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都参与进来,那就证明,朱元璋非常重视土豆这种粮食了。

(本章完)

------------

下一刻,朱元璋立马冲着宋利吩咐道:“去,把太子请来,速至!”

“是,皇爷!”

朱元璋吩咐完宋利以后,扭头便立马换上了一副笑容,心情大好,对着笑道:

“惟庸啊,再给咱讲讲,这仙粮的事儿!”

朱元璋心里都清楚,土豆的出现,摆明了就是要留名青史的大好事。

真要是把这“仙粮”给普及开来了,那绝对是活命无数的。

一心想着栽培自家儿子的老朱,怎么可能把小朱给忘记?

不过,仙粮是胡惟庸发现、种植并且献上的。

而且对方不仅主动献宝了,还是自家老兄弟,那当然要给个面子,象征性地说一下。

好在胡惟庸也没含糊,那叫一个当机立断。

其实对于胡惟庸来说,他巴不得小朱赶紧参与进来。

开玩笑,但凡对明初历史稍稍有些了解的,谁能不知道小朱的地位?

对于胡惟庸来说,只要能够应付朱元璋和朱标,他的安逸生活便再无后顾之忧。

至于名声和利益?只要最终结果令人满意,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胡惟庸微笑着向朱元璋详细讲解了土豆的种植特性。

不过,他悄悄将最初种植的种子数量夸大了一倍多。

毕竟,他拥有一个可以显着提升产量的系统奖励。

若不加以掩饰,万一朱元璋的期望过高,导致种植效果不如预期,自己的功劳岂不是大打折扣?与其如此,不如从一开始就降低对方的预期。

即便产量减半,以这个时代的标准,土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仙粮”。

“陛下,臣有个建议,此物最好由陛下或太子殿下安排可靠的人手,分批、分地进行种植。

这样既能验证产量,也能观察这‘仙粮’在不同田地中的长势。

等一两年后,产量稳定了,再逐步推广。

陛下觉得如何?”

这番话不再是之前的玩笑或闲聊,而是关系到大明民生的重大事务,自然要以君臣奏对的方式郑重提出。

尽管此时两人坐在台阶上,挨在一起交谈,但胡惟庸的建议无疑十分妥当。

杨宪心中很想大喊一声“不妥”,但看到朱元璋满脸激动、频频点头的样子,他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杨宪并非愚钝之人,他清楚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现实。

正因如此,此刻他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之前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么会昏了头,得罪了朱元璋?即便到了现在,杨宪也不觉得得罪胡惟庸有什么大不了,他真正在意的是朱元璋对胡惟庸的重视,以及胡惟庸献上“仙粮”的时机。

这个时机实在太巧了,巧到如果能回到过去,杨宪会毫不犹豫地扇自己耳光。

朱元璋本就对胡惟庸颇为信任,即便是寻常的罪名落在胡惟庸头上,他也能视而不见。

可如今杨宪却硬是找了一堆所谓的证据,想要一举扳倒胡惟庸。

这些所谓的证据本就不够充分,甚至还夹杂了不少不靠谱的东西。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胡惟庸不仅突然冒了出来,还搞出了一番大动静。

如今他献上仙粮的功劳摆在眼前,杨宪那点“刁难考生”之类的指控根本不算什么。

只要不是谋逆这样的大罪,胡惟庸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位曾经的丞相、如今的翰林学士,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更何况,看朱元璋那一脸兴奋的模样,若是杨宪再敢提一句要对付胡惟庸,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于是,他只能缩了缩脖子,悄悄往旁边挪了几步,尽量隐藏自己,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然而,事与愿违。

朱元璋在与胡惟庸讨论完土豆的相关知识后,满意地摸了摸下巴,不经意间一转头,便看到了站在一旁畏畏缩缩、眼神尴尬的杨宪。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脸色一沉,猛然想起来:“咱想起来了!杨宪,你是来参胡惟庸的!而且居然只凭着几个士子的闲言碎语,就当做证据来参咱任命的翰林学士?要知道,哪怕不说惟庸今日献上仙粮的功劳,那也是堂堂正正当过丞相的!咱亲自宣麻拜相请过来的高才,还是咱的老兄弟,你就凭着这么些个理由,就去参他?杨宪,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朱元璋这番话一出,杨宪毫不犹豫地趴在了地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朱元璋的这番话让他自己都惊讶了。

不知不觉间,胡惟庸的表现竟如此出色,更不能再让他受任何委屈了。

“杨宪,你看看惟庸,再看看你?惟庸平日里要么在礼部上衙,要么在家务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地为大明为咱弄出这么一道仙粮。

而你呢?你在干嘛?”

“同为一国之相,你不觉得你这个丞相与昔日的惟庸相比,差距未免也太大了?”

“诋毁同僚、尔虞我诈……”

“这些事,你倒是做得驾轻就熟啊!”

杨宪额头和鬓角的冷汗一滴滴滑落,他却连抬手擦拭的勇气都没有。

朱元璋这番话的分量太重了。

更令他震惊的是,朱元璋根本没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下令道:

“宋利,拟旨,右丞相杨宪德行有失,操守不足,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凡弄虚作假、诬陷上官的学子,一概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是,皇爷!”

杨宪听到宋利的回应,整个人如坠冰窟。

这道圣旨一旦颁布,他岂不是要背负“德行有失、操守不足”的污名?

真是亏大了啊!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