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周策 > 第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

东周策 第5章 鄢地手足残 黄泉母子情

作者:陈义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2:37:03 来源:泡书吧

十数年后,太叔段在其母怂恿之下,势力日渐强大,数年间不但将京城城防打造的有如铁桶一般,并在其内私养甲兵数千,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然此三事皆为劳民伤财之举,京城之民苦不堪言,不堪困苦流失者甚多。

期间虽不断有强臣进言郑公,劝其当当机立断,予以制裁。

然郑公姬寐生并未采取防范措施,一贯听之任之。

一来叔段未失大过,强行用兵镇压,恐失民心;二来其母偏爱其弟,若要出兵伐段,首先挡于阵前者,必是母亲姜氏,如此宫中必然大乱,郑国将则将一蹶不振。

依着郑公秉性,非有万全之策不可为之。

然太叔段及其母姜氏心中认定郑公生性懦弱,早有取代之心。

因顾及朝中大臣反对之声,迟迟未有行动。

太叔母子却并未有罢手之意,决心先试探郑公心中所想,再行决断。

是年,太叔段命西北边境之民脱离郑公管辖归附自己。

消息传入新郑,引发朝中大臣愤愤不满,文官檄文咒骂,武官上言请战。

唯独郑公姬寐生沉着冷静,面对满堂求战之声,郑公早早便结束了早朝。

独自一人来到莲花池边,面色凝重,眼望池中思绪万千,护卫甲士立于十步开外。

正值沉思处,忽闻不远处传来争吵之声,郑公姬寐生回头望去,只见身后护卫甲士拦住一人前行,细看之下原是叔父公子吕。

郑公连忙喝退甲士,快步走上前来,双手搀起公子吕,说道:“不知叔父前来,侄儿有失去礼数。“

公子吕挣脱郑公双手,立于郑公身前三步开外背对郑公,双手拍拍身上尘土整理衣冠,随即转身对着郑公俯身一拜说道:“老臣见过君上。“

郑公上前伸出双手托起公子吕下俯之躯说道:“叔父无需多礼,快快请起!“待其起身,郑公接着说道:“叔父前来可是为叔段之事?“

公子吕起身面漏责难之色说道:“天将变矣,君上置若罔闻,后园赏鱼观花,好不自在!“

郑公上前陪笑道:“叔父此言重矣!“

不待说完,公子吕拂袖怒道:“一国不容二主,君上何能置之不理?如君有退位之心,不若及早颁诏让位于太叔,臣请往事之,如若不然,君上应早做打算,加以节制,亦或除去,以安民心!“

说罢,又是拱手一拜。

郑公姬寐生连忙上前扶起公子吕,紧握其双手说道:“孤从小及大,叔父陪同走过,即使满朝文武不知孤之所想,叔父应知孤之所思!“

放下公子吕双手独步前行,一手后背,一手微抬,边走边说道:“当今朝局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母后入朝二十余载,党羽结群,眼线遍布郑国上下,段弟所为虽有篡位之心,却未见夺权之实!此时若是强行出兵镇压,出师无名,此举定会大失民心,母后亦会利用此过胁迫孤,落人所短,此后孤便是想有作为,怕是也要有所顾及!“

说罢,双脚立定,眼观天际,目露难色。

一席言语,公子吕方才明了郑公心中所想,此时心中怒火已降下大半。

公子吕快步走上前去,立于郑公身侧说道:“叔段篡位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君上切不可视若无睹,纵容其狼子野心,若不加以节制,待其羽翼丰满,其时定是难以善了!“

郑公看了眼公子吕,边走边说道:“本是同胞兄弟,孤亦不忍血脉相残,然母后偏爱叔段,一再从中挑拨,孤是一让再让,望其明白孤之苦心,悬崖勒马!“

公子吕待其说完,张口欲言,不待其说出口,郑公伸手打住说道:“叔父所言知事,孤甚明了,出兵一事不必再说!“说完收回双手,胸前抱圆接着说道:“然有一事,非叔父不可办到!“

公子吕上前问道:“君上吩咐,臣万死不惜!“

郑伸手亲抚公子吕肩膀笑着说道:“叔父严重了,有一点叔父说得及是,便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下郑国朝局混乱,孤需得一心腹之人暗中监视叔段及母后动向,不知叔父可否担任?“

公子吕听其说完,转身拱手一礼说道:“君上信任,老臣当竭尽所能,不失所望!“

“有劳叔父!“郑公回道,说罢伸出双手慢慢扶起公子吕。

公子吕抱拳起身回到:“老臣告退。“

说罢,转身退去。

郑公目送公子吕离去,心中乱麻一团,此举关乎国运,郑国能否在自己手中发展强大,实未可知!

太叔段不得郑公姬寐生首肯,私自下今西北边境之听命于自己,此后一连数月,郑国庙堂安静异常,未任何出兵迹象。

本想就此出兵一举攻占郑国城新郑,然新郑守军虚实,城防坚固与否,此间种种都未为可知。

为稳妥起见,命人将其母姜氏连夜从新郑接入京城,商议对策。

月黑风高,京城太叔府内,太叔母子私相窃议。

厅内烛光昏暗,亦难掩室内奢华之像,太叔段来回行走于厅堂中间,嘴里说道:“吾与母后所行之事传入新郑久矣,然未见庙堂有何反常之像,亦或寐生私下有所布置儿未探知。母后久在新郑,可见寐身有何举措?“

姜后坐于厅堂主坐之上,脸上隐约可见担忧之色,脑中快速回想着新郑城中点滴,良久方才说道:“哀家久在新郑,未见寐生有何异像,仅有祭仲,颖考叔等一班前朝旧臣进言寐生,但都一一被驳回。城中亦未见添兵补防。“

说罢,轻低头颅微微摇头。

太叔段待其说完,快步行于母亲面前,双手抱拳,脸上难掩喜悦之请情说道:“既然如此,儿臣即刻出兵,趁其不备,一举攻下新郑,母后意下如何?“说到此处,其母姜后猛然抬头,定眼望向太叔段,眼光之利,叔段此生未见,刹那间不知所措,只得敛容说道:“母后认为妥?“

姜后目光依旧不离太叔段,定眼良久。太叔段无奈拱手说道:“请母后示下!“随即低头不语。

寂静处,只见灯火来回跳动,约莫盏茶功夫,姜手扶桌面慢慢起身,方才启口说道:“冷面以待,虚实难测,寐生及小便深有城府,喜怒不溢于言表!此事还需缓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

太叔段见母后开口说话,神情松缓,起身上前,双手搀扶姜问道:“依母后之意,当下儿臣如何行事?“

姜后再三思索回道:“即然寐生不在乎西北边境之民,其地亦不在乎,吾儿何不纳入封邑之内!“

太叔段喜出望外,连连夸其母良计妙策。

事后,太叔段连夜送姜后回归新郑。

次日,京城守军车马穿梭,布告贴满全城,敕令西北全境,自即日起纳入太叔封邑,年终贡赋需向太叔府缴纳,脱离郑公管辖。

公子吕打探得知此事,连夜面见郑,将太叔段叛离行径一一告知郑公姬寐生,末了公子吕吕上言道:“京城之地已广于新郑,今又私自下令西北边境听其号令,并纳入其封邑,并阔地至廪延,其狼子野心已是昭昭在目,如再不除之,恐其羽翼丰满,民心归附,其时悔之晚矣!臣请领兵前往平叛。“说罢,拱手请命。

郑公听完走下案台,行于门边,眼观门外暗夜苍穹,公子吕立于郑公身后,谓其说道:“叔段天性顽劣,不懂权谋之术,此举定是母后教其为之,前者占其民,便是打探孤心所想,因孤无为,未见虚实,是故侵占其地,孤若出兵索要国土,母后在其侧,孤之一颦一笑皆为其所知,定会告知叔段,其时必是一场血战,两败俱伤,国力丧失,并周边列强欺压下,郑国难有东山再起之时。“

听完郑公所说,公子吕方才明白此中厉害,开口问道:“若是如此局面,君上有何打算?“

郑公转身走过公子吕身前说道:“叔段虽广占其地,然大势收刮民才,百姓苦不堪言,民心尽失,这便是吾等唯一契机!“

公子吕跟上两步问道:“郑公有何良策?还请明示老臣。“

郑公转身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事需叔父助孤一臂之力。“

公子吕听其说完,拱手回道:“老臣当肝脑涂地,不负君上信任之托!“

郑公托起公子吕说道:“此事亦非难事,叔父只需派出可信之人,于太叔属地广不流言,惑其民心军心,久则必定生乱,其时京城将不攻自破!“

公子吕听完大笑着说道:“此事便包在老臣身上!老臣定叫京城城内鸡飞狗跳,满城风雨,让其不得安宁!“

郑公亦跟随大笑说道:“孤便在此等侯叔父佳音!“

公子吕行礼告辞,下去布置具体事宜。

郑公姬寐生却是眉头紧锁自顾说道:“此事过后,望母后知难而退,勿使郑国基业毁于一旦!“

转眼,数月过去。

闲时,太叔段正于厅中赏析西北边境进贡宝物,看得入神之时,厅外甲士大声来报,太叔段顿时火由心生,对其劈头盖脸一通大骂。

末了火气渐消,不耐道:“何事如此急躁,又是何处刁民闹事,一月之内来报数十次,以后此等事件不必来报,尔等处置便是!“

说罢,转眼继续观赏岸上宝物。

厅前甲士猛的被骂一通,早以乱了心神,此时方才缓过气来继续说道:“非乱民之事,乃是姜后驾到,属下提前来报!“

叔段听说母后来到,对其又是一通怒骂:“愚笨,此事如何不先奏?愣着做甚,领人迎侯!“说罢,便朝门外冲去。

此时门外传来姜后话音:“何事争吵不休?“说罢,出现于门前。

太叔段见状连忙上前行礼,随后搀其母走入厅中,对其说道:“母后今日怎有清闲来儿臣府中坐坐?“

母子相搀走进厅中,姜后看到满桌珍宝,略带轻蔑之意说到:“吾儿好兴致!“

太叔段手指桌上珍宝说道:“此乃封邑百姓奉送,母后如若喜欢,儿臣派人送往新郑!“

姜后笑着回道:“区区珠宝,不入哀家法眼,闲话不叙,哀家此前来有要事相商!“

太叔段闻得母后如此说道,心领神会,朝随身护卫使个眼色示意其退下,转眼间厅堂之内只剩姜后叔段母子儿人,姜后首先开口说道:“近来,京城可有异样?“

太叔段走近姜后身旁回道:“一切有如平常,儿臣未见有何异样。“

姜后反问道:“哀家听闻京城多有乱民滋事,犯上作乱,可有此事?“

太叔段神情散漫,端起桌上茶杯喝了一口回道:“区区几处刁民生事,不劳母后挂心,儿臣已派兵平定!“

姜后听完大怒:“此等大事为何不报知哀家!“

太叔段平白遭此一斥,不敢大意,连忙说道:“现今,儿臣手聚集甲兵数以千计,数百流民做乱,儿臣以为出兵平定便是,些许小事,不敢劳母后费神,望母后见谅!“说罢端起面前茶水递于姜后。

然姜后脸色铁青,拂袖起身怒道:“国事无小事,并在此关系紧张之刻,些许风吹草动,其背后或有惊天大谋,段儿怎可如此儿戏对待,其真不知祸将至矣?“

太叔段被其如此训说,已然明了此事非同小可,慌忙上前赔礼道:“儿臣实不知此事重大,母后见谅!“说罢,上前搀起姜后,细声说道:“母后如是训说儿臣,莫非新郑已有所动?“

姜后转身怒视太叔段不置褒贬,随即款款落坐,满面疑容。

见此,太叔段连忙上前问道:“如此,儿臣该当何为?母后教我!“

姜后抬头望向太叔段说道:“哀家且问你,除此之外,城内还何异样?“

太叔段低头回想城内之事,嘴里说道:“自封邑阔增之后,并未见城内有何明显异常,只是往来商旅渐多川流不息,多有新郑商队。“说罢,低头再三回想近日见闻,不多时见其继续说道:“还有一事,便是西北边境纳入封邑以后,边境之民竞相涌向京城驻军大营投身军旅。多有边境商贾进京经商,向儿臣敬献奇珍异宝,桌上这些便是。母后以为此间种种是寐生所为?“

姜后点点头,随即低头不语。

太叔段本无城府,满面惑色问道:“许人以兵,资敌以财,于他何益?寐身为何不出兵与儿臣一校高下,何故出此下策?“

姜后面凝重说道:“寐生生性冷静异常,心思缜密,凡要做之事,无不思之再三而行之,哀家虽猜不透其心所想,然由此观之,寐生必有所防范,其后必有大做为,距动手之期不远矣!“

太叔段惊道:“如此,儿城该当何为?“

姜后起身思虑,慢步来回行走于厅堂之内,约莫顿饭功夫,姜后掌击桌面说道:“与其被动挨打,莫如主动出手!“

太叔段起身惊问到:“如此是否可行?如今未窥新郑实力几许,便先行起兵,是否稳妥?母后可是深思熟虑?“

姜后顿了顿回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太叔段惊魂未定,细声问道:“敢问母后如何行事?“

姜后面色凝重说道:“纵观京城发生之事,必是寐生在后策划,若是待其布局完成,你我只有束手就擒,与其如此不如趁敌未稳,主动出击,或可有一线生机!如今维有尽起京城大军攻打新郑,哀家与尔里应外合,必定一战成功,其时,尔便是郑国新君!“

太叔段犹豫再三说道:“儿臣有一事不明不知当讲不当讲!“

姜后心知太叔段其性优柔寡断,然大事当前,且听其如何说道,于是轻点其头默许其言,太叔段得命继续说道:“儿臣现已为京城太叔,封邑地抵廪延,绵延百里之摇,母后何不搬离新郑,与儿臣共享富贵,守此一方乐土岂不快活?况寐生亦为母后之子,儿臣之兄,母后为何定要兴刀兵夺君位?“

姜后听完按耐不住怒火说道:“哀家若不如此,现下岂有尔立足之地,哀家若不是为你,早已离开新郑回归故国颐养天年,何用操此等闲心?“

太叔段拗不过其母姜后利嘴,只得答应起兵,即日起清点兵马,完缮护甲战车,两人约定十五日后进攻新郑,其母为内应,攻城之日打开城门,迎接太叔段大军进城。

二人商议完此间细节,便各自回府。

公子吕自得郑公姬寐生君令,要求打乱京城秩序,乱其军心,惑其民心,让其不战自溃。

其后公子吕密又令舍下门客出发前往太叔段封邑,分三部暗中行事。

一部扮做西北边境之民投身京城大营刺探军情。

一部扮做商贾进京囤积垄断粮货,引起百姓慌乱滋事。

一部趁机奔走相告郑公德行,劝其离段向郑,并向太叔段进献珍宝弱其心志。

近来京城城内车马横行,部队调动频繁,公子吕心中猜定将有大事发生。

果不其然,数日后探子奏报:太叔段积极调兵备战,不日进攻新郑,与城中内应约定,十日后,以火起为号,里应外和攻破城池,杀郑公夺君位。

公子吕听完双腿发软摇摇欲坠,当即下令彻查内应系属,并密切注意京城大军动向。

当下进宫面见郑公备说此事,郑公听完说道:“自即位以来,叔段得母后撑持,不断挑衅君权,孤再三忍让,望其收手回头,事到如今,叔段已是无药可治!公子吕听令!“

公子吕双手抱拳躬身一礼大声回到:“老臣在!“

话音刚落,郑公继续说道:“着公子吕为前军主将,领兵车二百,甲士三千开赴京城,堪平叔段乱党!“说罢,大手一挥。

公子吕大声回应领命,末了接着说道:“据探子奏报,太叔段谋划,攻城之时,由城内应打开城门,老臣断定内应必是姜后无疑,不知君上如何处置!“

郑公回道:“叔父安心出征便是,内应交由孤来处置即可!“说罢,挥手示意其退下。

公子吕领命而出。

郑公随后传令颖考叔,领新郑护卫兵百人,围困姜后府邸,不得君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公子吕帅部抵达京城,城墙百步开外列阵待命。

太叔段城头张望,见其锋芒难挡,下令紧闭城门,静待姜后音训。

公子吕勒马在前,随即大手一挥,战旗舞动,百位精壮弓手前行十步,张弓搭箭,向城楼之上一轮疾射。

百只长箭带风唳之声压向太叔段,城楼守兵赶紧上前挡于太叔段身前,挥舞长剑劈砍飞至面前弓箭,护送太叔段走下城楼。

其间多位甲士身着飞箭负伤,城楼守军拣起地上掉落长箭,只见箭头下均绑缚羊皮纸一张。

解下观之,或战表或诱降书,再观城外,只见公子吕帅部徐徐退去,于十里外安营扎寨。

经此一闹,城内公子吕细作尽皆得知郑公即将攻城,便按先前公子吕部署,一部大势宣传郑公德行,鼓动百性背段,一部述说郑师迅猛,策动京城军兵降郑之心。

及至次日,公子吕再次挥师城下弱战。

太叔段苦等数日,未有姜后信息,无奈只得领军出城接战。

两军接战,太叔段张口欲待说话,公子吕不待其说出口,抽出配剑,帅先杀出。

太叔段所部见状,早已自乱阵角,纷纷退入城中,只得下令撤兵,关闭城门。

公子吕亦鸣金收兵,穷寇不追,下令回营待命。

再说太叔段自初战失利,坚守城池再不出战,接连派出十数人出城打探姜后消息,皆石城大海不见回音。

城中百姓见其守军不堪郑师冲杀一回,尽起避战之心,在郑军细做带领下,纷纷拿趁手工具,开开城门包围段府。

公子吕见城中火乱像丛生,心知郑公初定攻段谋略已获成功,立时清点兵马杀向城中,顺利占领京城全境。

太叔段见大势已去,帅部杀出重围,在其部卒护卫下逃奔鄢邑。

公子吕帅郑师兵卒扑灭城中大火安抚百姓,处理完善后事宜,随即上书郑公报奏战给果,并报知主谋叔段逃脱奔向鄢地,请示是否追击。

郑公姬寐生收知战表,吩咐公子吕原地驻防修城安民,自己亲帅精兵出战鄢地追剿叔段余孽。

日将西下,红霞满天,两军对垒鄢邑。

郑公姬寐生帅军列阵城下,叔段纠集残兵败卒千余坚守城池。

郑公缱军士手持使节邀约敌将叔段女墙对话。

叔段使人于女墙下摆上茶几,郑公叔段两边坐下,叔段首先开口说道:“一晃,十余载转眼即逝,不曾想,今日以此方式与君相谈!“说罢,端起按上茶杯倒满茶水,推至郑公面前。

郑公正襟危坐面色肃穆问道:“你可知错?“

叔段放下手茶壶,望天一笑回道:“君上此说犹如三岁小儿争辩之辞。自古王室如此情如纸薄,今日君上问吾是否知错,吾确不只何错!“

郑公反驳道:“兄弟同心者亦比比皆是,弟何不与孤同心,振兴郑国,弟只需归降于孤,孤便可赦弟无罪,与孤同掌郑国,切不可错上加错。“

叔段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时至今日,为时已晚矣,纵使君上能饶吾性命,吾亦会被满朝臣工唾沫淹毙。只求君上饶吾妻儿性命,吾死亦瞑目!“说罢,端起桌上茶杯,双手半举接着说道:“吾以茶代酒,弟在此别过!“说罢,一饮而尽,随即起身离去。

郑公端坐原地目送叔段身影消失去忙忙沙尘之中。

良久郑公亦起身回归本阵,伟岸身躯于沙尘风暴中若隐若现,风吹披风莎莎做响。

不多时两军对垒沙场,太叔段缓缓抽出配剑,挥剑向前喊声:“杀!”领头杀向郑公。

郑公将之左手高举过顶,进而快速挥下,随即轻闭双眼,微抬其头望向天际。

身后甲士得令犹如脱缰野马奋勇向前,战车齐飞撞向敌。

约莫顿饭功夫,郑军大胜,叔段身死乱军之中,其军皆被杀城下。

郑公下令兵士集城下阵亡将士遗体好生安葬,并命随身副将留城安民,随后独自乘车离去!

郑公回到新郑,首先来到太后府邸。

进门郑公手指姜后怒道:“驱叔段离京城,斩其首于鄢邑城下,尔挑的血脉相残,孤今独掌郑过大权,尔还有何话可说。“

姜后冷面已待说道:“只吝叔段心地善良,无尔般残忍手段,以至今日之败。“

郑公姬寐生怒火冲天走出门外,对门外侯命甲士及颖考叔说道:“太后姜氏做乱犯上,缕教不改,罪孽深重!自今起交由颖考叔押赴颖城看守,不得还朝!“说罢,扭转其头朝向厅内姜后大声说道:“不及黄泉,永不相见!“

颖考叔等从未见郑公生出如此怒火,亦不知如何上前劝阻,只得眼看郑公拂袖离去!

随后颖考叔奉命请出姜后,配以车驾送离新郑,困于颖城府邸。

匆匆一月转眼过,平定叔段之后,国内无大事,郑公姬寐生帅部颖城狩猎,提升部队战斗力,并彰显郑国国力,以达震慑诸侯。

一日下来,收获颇丰,郑公姬寐生与大夫颖考叔并马同行,不时发出阵阵爽郎笑生。

颖考叔心中欢喜面对郑公说道:“许久未见君上开怀畅笑,老臣甚是欣慰!“

郑公笑着回道:“许久未活动筋骨,今日驰骋原野顿觉心情舒畅,一吐心中郁闷之气!“说罢,手持马鞭指转身指向背后车上猎物接着说道:“车上飞禽走兽,大夫挑其所爱,也免有人说道孤爱独食。“说罢,两人再次望天大笑。

颖考叔心情愉悦顺口说道:“老臣在此谢过君上,老母病卧在床已有时日,命数将近,食子之食八十余载,未尝君上赏赐之羹,心中犹怨。今获君上恩赐,吾母得偿所愿,死亦含笑九泉!“

待其说完,郑公点头赞赏道:“大夫真孝子,今日所获一半赠与大夫!“

颖考叔听其如是说连摇其手说道:“家中维余吾母二人,用不了这许多!姜后囚禁于此,君上何不赐于姜后?“

听其说完,郑公面色突变肃穆冷冷说道:“太后近来可好?“

颖考叔回道:“身体安康,只是少见生机。君上赏其食,姜后感其恩,人有其念便有求生之望,或可救其命。“

郑公目望前方冷冷说道:“已是大夫之物,大夫做主便是。“说罢,策马向前,一路奔驰。

颖考叔等后续部队不敢掉以轻心,一路紧随不舍,一行人等激起一路烟尘奔归颖城营区。

颖考叔辞罢郑公姬寐生,便车载所猎珍禽前往姜后困压府邸。

进门便见姜后独做门前,两眼无神望向门外,形容枯瘦两鬓斑白。

颖考叔上前行礼道:“老臣拜见太后,今日君上狩猎颖城,猎获许多珍禽异兽,特命老臣押送太后!“

只见其不为所动,呆坐原地目光呆滞,颖考叔摇摇头叹了口气,吩咐兵士将车上货物搬进太后府邸,自己翻身上马,独自前望颖城营区。

进得营区,颖考叔直奔中军大帐,拨开帘罩只见郑公坐于将台,手持刻刀批阅百官上书,台头看见颖考叔走进帐中,连忙起身说道:“大夫来得正是时候,孤正有要事于大上商议!“说罢,伸手示意颖考叔就坐,自己已亦于主坐落坐。

颖考叔此次前来本是为姜后之事,见郑公说道有要事相商,心中思道那定是邦国大事,且听是何大事,便问道:“君上请说!“

郑公徐徐道来:“自鄢邑一战,叔段叛乱党羽剿灭殆尽,然其子公叔滑趁乱逃往卫国,卫公助其夺回叔段尸首葬于卫国附属国共国境内,称其为共叔段,并不断出兵袭扰吾国便境。就在刚才,收到边境守军战报,卫国已占领吾国廪延地区,卫国如此挑衅,不知大夫有何见解?“

颖考叔当即回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君上一声令下,老臣此刻便领兵前往边境夺回郑国属地!“

郑公伸手示意颖考叔坐下,并面带笑容说道:“大夫忠勇可嘉,不难见父君宁舍十城,不舍大夫之情!“

颖考叔回礼道:“君上谬奖,老臣愧不敢当!“

郑公笑着说道:“大父不必多礼。当下形势还是免动刀兵为好,卫国隶属强国,如若冲突加剧,以郑国一之力难以全胜,当下还以邦国交涉索要失地是为上策!“

颖考叔回道:“还是君上考虑周全,若要为使,祭仲大夫当为首选!“

郑公姬寐生笑着回道:“孤心亦是所想!“说罢,望向颖考叔,只见面容紧锁满目愁容色,见壮郑公接着说道:“大夫此必前来可是有事找孤!“

颖考叔闻言转眼望向郑公,随即拱手说道:“此前老臣前往太后府邸奉送生活所需,见其神色憔悴形体枯瘦,定是多日不进水米所至,长此以往恐时日无多,老臣心下不忍,特来禀奏君上,望君上能前往劝之!“

郑公闻言收敛容颜其身走上将台,眼望壁上地图,良久背对颖考叔说道:“孤心中亦有诸多疑惑有待母后为其解之,然孤于众人面前许下重诺,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孤若失信于此,何以立信于国!“说罢,长叹一口气。

颖考叔低头思虑一翻,随即说道:“老臣心思一策,不知是否可行?“

郑公转身望向颖考叔,颖考叔会意继续说道:“君上许诺黄泉相见,臣思何不掘地见泉,即而隧道相见,其时谁人敢言君上违诺失信!“

郑公依旧面无表情说道:“此事便交颖考叔办理!“

既而君臣相辞,颖考叔得令选地掘隧自不必说,郑公姬寐生此时则是心中五味杂陈。

不消旬日,隧道已城。

颖考叔名之“黄泉洞“,随后引郑公姜后于洞中相见。

两人相见良久无人开口,颖考叔带其部署退出洞外守候。

洞内烛火通明犹如白昼,郑公姬寐生望向姜后首先开口说道:“这便是你所要结果?“

姜后闻言不为所动,目观地上两眼无光。

郑公继续说道:“孤与叔段均为尔所生,尔为何独爱叔段,于孤视之于弃子,孤何罪于尔?“

姜后冷冷说道:“论罪便罪在尔生来哀家便知尔将为一代神武英明之君。“

郑后尽显诧异之请问道:“即知如此,为和助段挑起兄弟之争,至叔段客死异乡?孤若为明君,于国于尔皆是有利。孤不明!“说罢,轻摇其头。

姜后则满目泪水说道:“哀家亦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下之母岂有不爱儿之力理!“说罢,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自古忠孝两难全,哀家得申侯所救,留得性命,为报其恩,只身入郑。其时周室新君即位,郑于周室领邦,其实武公开疆僻土,其势正猛,申侯为周室长远计,命哀家扶其弱君即位。叔段生性顽劣,素无大志气,哀家本想求德武公立段为君,奈何武公不肯点头,哀家不得以之下出此下策,然缺害的段儿身死异乡,哀家亦无所求,只想随之去,这俗世之间是是非非,皆与我无关!“

郑公听及此处心知姜后已然悔改,于国无害,为救其性命脱口说道:“母后好糊涂也,殊不知世事难料,大势所驱,岂是你我一界凡人所能改变。前尘旧事不提也罢,母后虽失叔段,然有寐生,母后好自为之!“说罢,转身离去。

姜后亦由颖考叔护送回府。

自此母子二人每逢月中,皆于洞中相聚。

时日久矣,母子情感复苏,姜后面色生出血色,渐显生机之像,晚年安享于颖城,再不争俗世是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