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东周策 > 第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

东周策 第9章 周郑互交质 宋卫陷内患

作者:陈义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22:37:03 来源:泡书吧

公元前720年,春二月己巳日,天现异像,无风无雨日现盈亏,三川大地尽遭黑夜吞噬,惊慌气息笼罩人群,兵者止戈,民者闭户。

郑公姬寐生引群臣城上查看,见状问由于祭足道:“卿观此像,何以至如此?”

祭足引经回道:“日者,阳之精也,王道之表。王道有失,致阴有所乘,故蚀。阴者,月之华也,失晖而弊日,阳虚而不克,故现此像!”

郑公姬寐生听完轻点其头,继而问道:“卿知天象,此象主何意?”

祭足见问,先是举目望天,继而府首捻指为卦,末了掐指回道:“臣观此天象,日遭侵蚀而有余晖,应主周王大限将至,命悬一线正处遗留之际!月遇日,失晖而暗,克日而自损,周易有言:月征阴,阴主女,阴虚而女亏,应主女主有恙,然能克日者,此女定是非富即贵,莫如是王室后宫贵妃,便是公卿诸侯夫人,臣以周易为卜,得卦象大凶,恐是周室有变!君上需及早大算,以防不测!”

郑公心有不解问道:“此话怎讲?”

祭足为其释道:“君上身为周室公卿,然久未侍立王侧,朝臣关系已然淡薄稀疏,周王在世之时,还能念君前恩,一朝仙逝,新王即位,郑室助周之功便成过眼云烟,其时定分削降君上职爵,分权其它公卿王孙,此势君上不可不查也!”

郑公闻言,面色顿显肃穆说道:“孤亦深为此事自责,自孤即位至今,因邦中内忧外患,琐事缠身以致孤未能侍立君侧,以进为臣之职。现邦中内患已除,外乱勘平,孤可尽辅佐周室,然如卿所言,值此王室新旧更替之际,孤如何能获新王信任,委以重任,卿可有良策助孤?”

祭足当下于袖中取出竹书一卷递于郑公回道:“臣早已料知此事,因讨滑之事,未能面奏君上,臣便作此书简,将臣所思尽刻于上,以供君斟酌!”

郑公姬寐生取过竹简翻看一阵,而后合起书简如获至宝,申手轻拍祭足肩膀大喜道:“好个换质挟王,祭子大才,此计甚妙,明日孤便起身入周面王!”

祭子受宠若惊连应道:“吾君明断!”

此时,日已复盈,光芒万丈撒向九州,晴空万里之下,一场权谋风暴应运而生,其时将洗礼神州,以致改天换地。

次日,郑公姬寐生以探视为由,入周面王,车架直奔洛阳而去。

周王姬宜臼重病不起,无法朝中接见郑公,宣其卧房相商,郑公踏入房中,浓重药味扑鼻而来,只见周王蓬头垢发躺于床上。

郑公姬寐生径直走向床前,欲待行君臣大礼,周王姬宜臼抬手将其打断,即而轻摇其手,贴身侍从会意,搬来座椅子摆放塌旁。

郑公上前就座。

周王姬宜臼气息微弱细声说道:“郑公此次前来,当不仅为探望寡人之故,敢问郑公所为何事而来?”

郑公看着病床上周王瘦弱躯体,顿身恻隐之心,语速缓和道:“此前来探望王上之际,确有一事,臣百思不得其解,还望王上为其指点迷津!”

周王姬宜臼侧目望向郑公,强睁双眼说道:“郑公但说无妨!”

郑公供手说道:“谢王上,臣无礼矣!”说罢,收回双手,低头思虑一阵即而说道:“自桓公依始,郑室三代皆为周臣,桓公护王而故,武公驱戎勤王,臣则据守洛邑东北门户,以保王畿无虞。此乃臣之本分,臣不敢居功,臣对周室之忠心天日昭昭。然近日坊间传言,王上欲夺臣职,臣闻之,心如秋霜降之!敢问王上,臣何罪以致王上如此待臣?”

听罢,周王姬宜臼强行起身而不得,郑公上前一把扶住,放其半身靠卧病榻上,随后侍立一侧。

周王姬宜臼一阵咳嗽大声喘息,继而说道:“坊间传闻不可信,郑公无需忧心。郑室三代大恩,寡人岂能忘却,只是近来一载有余,郑公忙于邦内事务,极少现身王畿。朝中无人替寡人人分忧,近来寡人身体欠佳,无法理事,幸得虢公忌父相助,朝中大局方才得以稳定,不期流言飞至郑公耳里!”

听其缓慢说完,郑公姬寐生回道:“既如此,臣有一策,可另谣言不攻自破!”

周王姬宜臼问道:“卿速言来!”

郑公姬寐生献策道:“坊间传言君臣不和,无非君臣失信所致,若以信示之天下,则谣言自破矣!古有托妻献子以示诚,今我臣君何不效仿之?君有爱子狐,臣有长子忽,换而养之,质子而取信。”

周王姬宜臼老而病重,然心智未泯,郑公姬寐生所说乃是首开先河,君与臣换子亘古未闻,若是答应,君臣关系不复存在,犹如二王相商,大周颜面无存。若不答应,先王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郑公如申侯一般引戎洛,周室亡矣!

权衡个中厉害,两重之中取其轻,以子换国似是唯一选择。无奈中周王姬宜臼回道:“便依郑公之言!”

郑公拱手应道:“吾王明断!”

待其说完,周王姬宜臼轻摇其手,侍从服侍其休息,郑公会意弯腰施礼而退。

次日郑公姬寐生领王子狐而回,祭足携公子忽往洛。

回郑路上,郑公姬寐生对王子狐说道:“孤观天象,周王将不久于人世,其时汝愿为王乎?”

王子狐天生胆小,一路低头不发一言,见郑公有问,颤抖道:“此事当由父王定夺,吾不敢僭越!”

郑公见此子懦弱,不愿与其多说,当下发话道:“此事就此说定,汝身为太子,即位为王,理所当然,其时孤亦会助汝一臂之力,登上天子王座!”

王子狐见郑公说得如此决绝威严尽显,一时尽无言以对,一路之上再不言语,更不敢与郑公四目相望。

周郑换质不觉转眼一月有余,王子狐自入郑便闭门不出,因惧怕郑公姬寐生威严,寝食难安身形日见消瘦。

反观公子忽则不然,打出替父任职旗号,入周后便与王室重臣周公黑肩同朝辅政,不觉中习得一身施政本事。

然换子而养一月有余,至三月庚戊,周王姬宜臼因病重而逝,为王五十载,后人谥其平王。

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君,储君嗣位立成周室王畿头等大事,周平王姬宜臼生有三子,长子姬泄体弱多病英年早逝,幼子姬武年少性急难当大任,唯余王子狐岁过中年性平温顺,身居太子之位,如若为王,乱世之中于周最为有利。

然此刻王子狐正为质于郑,周室公卿大臣一时难以拿定主意。

讣告送抵郑室,王子狐终日悲恸大哭,竟而大病不起。

另外一边,郑室后花园中,郑公姬寐生手持讣告问计于祭足道:“平王驾崩,眼下孤当何为?”

祭足回道:“前者质子取信之计成,换质挟王已然成其大半,眼下,君上只需顺水推舟,奉送王子狐赴周为王。此后,君上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

郑公姬寐生闻言,手握祭足双手说道:“祭子大功,孤铭记于心!”

次日,郑公姬寐生便摆架奉送王子狐返周。

返周路上,道路崎岖颠簸不断,王子狐病情加重,以至于卧榻不起口吐鲜血,不及入周,便一命呜呼!

本是护王回朝,无奈遭此变故,郑公只得下令改銮驾为灵车,亲架灵车护送回朝。

周公黑肩引周室公卿大臣出城相迎,公子忽亦在迎柩队武之中。

进得城中,郑公将灵车交付与周公黑肩,嘱咐其依礼而办。

此事到此便告一段落,公子忽接到郑公入府暂住,入得厅中,郑公怒将手中马鞭掷于案上。

公子忽唤过随从,在其耳边叮嘱几句,让其退下,而后径直走向郑公,于前腰腰一礼,紧接道:“父君何以发此雷霆大火,可是为王子狐一事?”

郑公姬寐生转身面向公子忽,摊开双手道:“孤原想扶王子狐嗣君即位,以期郑周永结盟好,不曾想,此子如此命短,于半路而亡。孤前者所为尽弃于此,如何不怒!”说罢,拂袖转身,一掌拍于案面。

此时奉茶侍走进厅门,从见状不敢上前,公子忽接过茶水,上前弯腰奉上,口中说道:“父君息怒,当心伤身!”

郑公接过茶水放于案面,面色肃穆,座于案边,依旧怒火未消,低头苦思。

公子忽继续说道:“若是如此,臣有一策,不知可行否?”

闻其所言,郑公挺身而起问道:“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公子忽回道:“近日来,吾在朝中,亦差人打听朝中动向,其时王子狐质郑未还,恐迎狐返周父君不允,周公黑肩便邀群臣商议对策,言说王子孤生有一子,众臣皆称王孙林,年及弱冠,群臣商定,如王子孤未能成行,便奉王孙林嗣位为王。后周公黑肩请儿臣修书一封,劝说父君释还王子狐,不曾想,儿臣书信还未送出,父君护灵车架便抵洛邑城外。一月之内连失天子、太子,周室王畿已然乱成一锅粥,无人主持大局!”

听其说完,郑公姬寐生问道:“汝想让孤推王孙林继承王位?”

见问,公子忽回道:“正是此意!父君若是此时挺身而出,公推王孙林为王,一者正和朝中公卿大臣心意,群臣必定心中认定父君大公无私,父君于朝中地位将无人可与之比拟。二者王孙林为王后,亦会感激父君,郑周交好将成定局!”

郑公听完言道:“汝言甚是,不愧为吾儿也!”

说罢,提起马鞭夺门而去,出得门庭召集护灵郑兵直奔王孙林府邸而去。

周平王灵堂之上,群臣哭声一片,周公黑肩望跪拜灵哭喊道:“老臣无能,眼下乱世当道,人心不付,礼崩乐坏,王子狐亦随王上而去,以至周室后继续人,再现大周盛世曙光难见,此皆老臣之过矣!”

未待说完,耳闻得堂外一声怒喝:“谁言周室后继无人!”

众臣抬头望去,郑公姬寐生自门庭外踏入堂中,直行至平王灵前,身后一列甲士拥簇王孙林跟随郑公身后鱼贯而入,将灵堂内众人团团围住。

众臣见纷纷起身四下张望窃窃私语,郑公姬寐生按剑言道:“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平王仙去,太子姬狐亦撒手人寰。然其子王孙林年及弱冠堪当大任,郑人愿随左右。”说罢,当先跪拜,口中高喊:“吾王万岁!”

灵堂之上一时间便变得鸦雀无声,群臣犹如如大梦初醒惊慌中显得手足无措。

郑公回眸望去,面带杀气肃穆异常,众臣方这才回过神来,纷纷跪拜齐声喊道:“吾王万岁!”

王孙林何曾见过此等场景,被郑公闯入府邸不原由将其押赴到此,早已吓得腿脚发软,唇齿打颤哼哼唧唧半晌,未能说全一句“众卿平身”。

郑公不耐起身走道王孙林身旁说道:“王上连失双亲,身心困乏,以至于此,各位大臣请起!有劳周公主持丧点,依礼而办,待大丧过后,再行登基大典!”说罢,搀扶王孙林走出灵堂,将其护送回府。

待之郑公身影消失于众人眼中,灵堂之上恢复一片哗然,有大骂者,亦有首肯者,唯独周公黑肩未发一言。

时至入秋,平王大丧已接接近尾声,眼看平王遗体将要下葬,周公黑肩翻看礼薄,除鲁人外,各诸侯赙祭均已送至。

周公黑肩请见郑公姬寐生,对其说知此事,郑公姬寐生说道:“近来鲁公连失国母夫人子氏及生母君氏,此刻应亦是大丧期间,因邦中事务牵挂,忘却赙祭一事亦未可知,周公可遣使前去讨要,如若不然,孤可帅军为其讨之!”

周公黑肩正等此言,后依其言而行,遣武氏子埝前去求赙,郑公出兵随行,所幸一路顺畅,鲁人赙祭如期要来,平王遗体得以安葬。

秋末,王孙林登基为王,此时郑公亦帅部回郑。

周王姬林密诏周公黑肩及虢公忌父商议,周王书房中,二臣施礼毕,周王姬林说道:“郑公任卿士以来,久未在朝,其人亦是刚愎自用,独霸朝纲,敢在王畿之内胁迫寡人者,只此一人也,寡人着实不敢用之,欲分权虢公,与周公同朝辅佐寡人,二卿意下如何?”

周公黑肩回道:“王上初即天子位,眼下不宜获罪重臣,当今乱世,洛邑东大门还需郑人守之,吾王当审时度势三思而行!”

待其说完,虢公忌父亦奏道:“周公所言极是,郑公久未在周,朝政臣可待其处理,与王分忧,然切不可夺其官爵,当下正是用人之际,强邻护周好过强邻恶周!”

周王姬林思虑一阵说道:“二卿皆如是说道,那便依二卿所言!”

二臣领命而退。

然隔墙有耳,书房密语传至郑公姬寐生耳中,与朝商议,问计于群臣道:“周王欲分权虢公,得周公黑肩及虢公忌父权说做罢。此事孤当如何处置?”

祭足出而奏道:“君上可略施小计,刺探周王心中是都真想与郑为敌。眼下正值秋收时节,温地麦子及成周谷子均已成熟待割,君上可出兵一支,以为岁凶乏食由,征收二地谷麦。其时周王以此恶郑,君可将兵伐之,如若不然,周王闭眼不见君上只需入周拜谢认错,此事便可由此化解!”

郑公然其言,出兵尽收二地谷麦。

周王姬林闻讯大怒,顿要起兵伐郑,周、虢二公上前拦住。

虢公忌父出言谏道:“吾王此举万万不可,郑强周弱,起兵伐之犹如以卵击石。”

周王姬林依旧愤愤不平心有不甘说道:“寡人身为天子,可令天下诸侯,集天下兵马随寡人出征伐郑,量他郑人再强,在天下诸侯百万大军之前,能有何做为?”

周公黑肩回道:“王上此想,未免太过幼稚!当下之世,诸侯并立,以强并弱杀伐征戮不断,周室礼制早已不复存在。九州诸侯过百,各自为政,一呼百应之势,恐文武盛世之时方能成行!”

周王姬林仍是怒气难消,然周、虢二公所言亦非妄言,当下只得下令各处城邑增派兵巡视,以防敌兵再次侵袭。

后郑公姬寐生入周面王,担下罪责,并奉还所取谷麦,经周、虢二公从中撮合,郑周保得面上盟好,然二君心中已生芥蒂,暗自较劲。

经此半年,郑公姬寐生,先是与周交质,再就拥林为王,其后又入周取食,于天下诸侯面前出尽风头。

齐公姜禄甫亦有入主中原之想,当下诸侯之中,唯有郑公姬寐生得天时地利独掌周室大权,如若齐郑相交,天下侧目,其时齐人亦能与周室取得一习之地,以齐人实力独霸中原将指日可待。

为此,齐公姜禄甫发书郑公姬寐生,约其石门会约,以温卢地盟好。

郑公应邀前往,公子忽随行,借道宋、鲁,东入齐地石门,路经宋地,闻知宋公宋和病势加重,游离于生死一线,何不趁此机会,入宋从众多公子中推选一位于郑有益者即位宋君,遂变道前往宋都商丘。

到得宋公府邸,由内侍通报,郑公姬寐生风侯在府外。

等待之时,郑公望向商丘街道,人马川流不息,两边店铺林立,其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郑都新郑。

正看得入神,府内传出脚不声,刚一转身,一白衣后生迎面撞来,幸得郑公反应及时站稳脚跟,二人免于倒地。

一旁公子忽连忙上前扶住二人,白衣后生抬头一看,只见所撞之人头顶公卿贵冠,知其撞倒贵人,连忙施礼致歉道:“某乃公子冯,事急所致冲撞贵人,甚为失礼,请勿见怪!”

郑公姬寐生回道:“事出有因,何来怪罪一说?可否告知何事另公子如此慌忙?”

公子冯见问,方才回过神来,施以一礼回道:“父君病发,吾待赶去传唤医官,改日宴请贵人,以偿今日失礼冲撞贵人!”说罢,朝外跑去。

郑姬寐生心知面见宋公已然无望,转身欲待离去,此时宋府内侍出来通报,听其说道:“宋公身体不适,不便见客,望来使见谅!”

郑公听闻亦不答话,帅众朝向宋府大门施以一礼,即而翻身上马应石门之约而去。

是夜,宋公宋和病情再度加重咳血不止,恐难度过今夜。

宋公先召公子冯床前训话,公子冯跪于床边,低头抽泣不止,宋公宋和说道:“为父,孤未尽抚养之责,为君,孤亦未能委身以国!临了还将驱尔离国,尔心是否记恨为父!”

公子冯哭道:“儿臣从未有此想法,前者儿臣都可理解,但请父君不要将儿臣遣送出国!”

宋公抚其头说道:“吾儿若是记恨,亦是人之常情,孤只得如此或能保全吾儿性命,为父恐时日无多,待孤死后,汝当着速离宋往郑,晚则有性命之忧!”说罢,别过头去不忍再看公子冯,推其肩道:“去罢!”

公子冯含泪而退,待其退去,侍者宣召大司马孔父嘉觐见。孔父嘉入而拜见,宋公轻摇其手,孔父会意侍立一侧。

宋公子和说道:“忆当初,宣公舍与夷,而立孤为君,至今将近十载,孤未敢一刻忘怀,时至今日,孤亦当还君与夷,汝为司马,宋室三军尽握于手,汝当潜心辅佐,为其稳固君位,若得如此孤即是死亦可瞑目矣!”

孔父闻言,弯腰拜道:“宣公立公为君,乃是君上贤才厚德。然公子冯,德操才华皆优于与夷,群臣心中认定未来之君非公子冯莫属,皆愿事之,臣请君上改立公子冯为君!”

宋公子和听其如是说,一时急燥咳嗽不止血溢嘴角,侍者持巾为其擦净。

理顺气息之后,宋公开口说道:“不可,正因先君宣公以孤有贤德,故使孤即位为君承领宋境,若弃德不让,将有负先君之望,是废先君之举也。如此贤德何来?孤即位之初,孤当汝父正考父面,于宣公灵前起誓,将以德领宋。今使子为君,倘若得正考父灵佑,孤得全身而殁,九泉之下得见先君,问及与夷,孤将何以做答?孤只得让位与夷,方才无废先君之功,光昭先君之令德。”

宋公一番话语,字字见城,孔父嘉执拗不过,只得领命而退。

而后宋公又依次诏见与夷及一班重臣,是夜,宋公病危,于家人陪陪伴下仙逝,是日八月庚辰。

其后大司马孔父嘉领群臣拥立与夷为君,同年十二月癸未,宋公与夷依周礼安葬先君子和,后人谥为宋穆公。

大丧之后,公子冯携弟左师勃离送往郑而去。

再说郑公姬寐生自别宋入齐,及后一月,帅部抵达卫都朝歌,郑卫素有嫌隙,为护郑公周全,公子忽帅部一路戒备快马加鞭而过,由是如此,行踪任被卫公子州吁掌握。

每忆起黄河遭伏惨败,公子州吁便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活吞郑公,今或如此良机,可劫杀郑公,为泄心头之恨,速遣卫兵前往追击。

因郑公早有准备,卫兵未能追上。

公子州吁正于府内恼怒不已,忽闻奏报,大夫石腊之子石厚求见。

州吁与石厚素来交好,此刻心中郁闷,正好与其饮酒几杯,一吐心中闷气。

便吩咐侍从安置酒菜请进石厚。两人相见礼毕,各依主宾落座。

公子州吁端起酒水先饮一盏,即而说道:“吾欲劫杀郑贼寐生,以保黄河失利之耻,奈何被其走脱,此刻心中屈闷,汝来得正好,与吾饮得几杯!”说罢,掷盏于案。

石厚为其添杯,口中说道:“此事吾已尽知矣,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公子州吁听后不解问道:“此话何讲!”

石厚献计道:“臣差人打听得知,姬寐生此次借道于卫,乃是应齐公之邀赴石门之约,而入石门必经济水行舟而往,回程亦是如此。若此吾等便有机可乘,公子只需花费少量金银,买断死士数人,扮作船夫于济水两岸度客,只待姬寐生上得船来,便与水中将船凿沉,济水深不可测且水流湍急,任他姬寐生有三头六臂亦难逃此劫!更有一秒处,便是济水流经齐境,事后,郑人若要追究起来,亦与吾等无关。”

公子州吁听罢,抚掌大喜道:“石子大谋,此计甚妙!”说罢,举杯相邀。

二人饮至月上中天方散。

次日,二人分头准备,欲刺郑公姬寐生于济水!

又过得一月,郑公一行抵达齐邦石门,齐公姜禄甫出城相迎,二公携手而入,齐登祭堂坛,祭祀天地,执牛耳而饮誓酒,继而宣读盟约,约为盟友,巩固卢地结盟成果。

是夜,齐公姜禄甫大牌宴席,庆贺齐郑结盟。宴上,二公对坐,举杯交盏相谈甚欢,几樽过后,齐公一眼瞥见郑公身后所立公子忽,见其相貌堂堂器宇不凡,便问道:“公之身后所立者何人也?”

郑公回过头去忘了一眼公子忽,回道:“孤之犬子公子忽是也!随孤入齐见见世面!”

齐公捻须笑道:“此子眉宇轩昂,生得一表人才,日后必成大器!”

郑公拱手谢过:“犬子不值一提,借齐公吉言,望其日后略有小成!”

齐公回施一礼,顿了一道,接着说道:“孤有一女,年入及笄,不敢说貌若天仙,然寻觅齐境上下,难有与之媲美者,且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看见此子,孤甚喜爱,欲将吾之爱女嫁与公子忽,与公结为姻亲之盟,不知意下如何?”

郑公大喜道:“如此甚好!”说罢,举杯与齐公对饮。

酒未入口,公子忽上前一步,拱手弯腰施以一礼,说道:“多谢齐公抬爱,然非吾不愿,只因眼下吾乃一弱邦公子,勿敢高攀齐公爱女!再者男儿当志在四方,如今寸功未有,安敢娶妻?还望齐公见谅!”

二公手持铜樽,闻得公子忽一习言语,茫然间不知所错。

郑公姬寐生掷杯于案怒骂道:“庶子安敢造次!”

郑公口中骂道,心中却是因此一习话语,对其另眼相看,既而拱手谓齐公道:“犬子野性难驯,让齐公见笑,实乃吾之罪过!此子顽劣,无福消受齐公大恩,天下之大,优于犬子者比比皆是,还请齐公另寻佳婿!”

齐公虽是心中不快,然大喜之日亦不想弄得尴尬收场,当下陪笑道:“公子壮志雄心,实属难得,孤以薄酒一樽,预祝公子他日大成!”

郑公举樽回道:“齐公大量,孤替犬子就此谢过!”言讫,二人一饮而尽。

随后齐公姜禄甫叫上歌姬舞者助兴,宴席开至入夜深方散!

郑公一行,于石门小住,齐公姜禄甫带其领略齐境风采!

因邦中脱身太久,郑公忧心邦中事务,住得三日,郑公姬寐生辞别齐公姜禄甫,踏上归程。

一路无话,直行道济水岸边,与来时,大不相同,来时,船只往来河中熙熙攘攘,此时寻遍岸边,仅有一船在此度客。

公子忽上前问船,约好酬金,走回来扶请郑公姬寐生登船。

因度船太小无法一次全运郑公全队人员过河,公子忽陪同郑公先行登船而过,护卫队于河岸等候二次载运。

舟船行至河中,船夫弃桨持刀,凿穿船底。

公子忽见有人行刺,忙将郑公护在身后。

此时刺客见公子忽手无寸铁,持刀杀将过来。

公子忽配剑遗落岸边,危机时刻,公子忽抢过郑公配剑,跃上前去与刺客厮杀。

公子忽自幼习武,精通剑技骑射,然搏命厮杀不同于校场练武,搏斗过程中,公子忽几次遇险,差点丧命。

好在公子忽武艺精湛,终将刺客斩杀于剑下,除臂上负有轻伤,其余皆安然无恙。

此时船中已进水过半,郑公亲自摇桨,将船划回岸边,然渡船离岸过远,如此下去不等靠岸,渡船便会水满而沉,二人无疑将会葬身河底。

公子忽环顾四周,欲寻些杂物填补漏洞,然刺客早把船中清理一空,渡船之上仅有郑公姬寐生及公子忽人两个,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生死之际,公子忽顾不上处理臂上伤口,扑倒船上,以一己之躯堵住漏洞,减缓河水漏入船中,臂上鲜血沁红船中河水,二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将渡船划回岸边!

上得岸来,眼见渡船水满而沉,公子忽心中后怕不已,谓郑公道:“吾与刺客交手,观其刀法招式只攻不守,刀刀欲至人死地,不似绿林中人,更像是受人之雇,专行刺杀之事,人称死士者。谁人欲至我等死地?”

郑公背手走向河边,望向对岸说道:“过河即是卫境,郑卫素来不和,此举定是卫人无疑!”

公子忽上前立于郑公说道:“济水乃回程必经之路,况过河即是卫境,父君万金之躯,万不可再遭险难!儿臣即刻返回石门,躬请齐公出兵相助,护送父君返郑!”说罢,转身欲走。

郑公转身申手拉住公子忽,领其边走边说道:“无妨,此事无虚劳烦他人,孤等弃水路转道旱路,经鲁、宋返郑即可!”

见其如是说,公子忽亦不再坚持返齐借兵,经鲁、宋而回,虽路途绕远,但护得郑公周全,再远亦是值得。商议已定,各自翻身上马,转道鲁境,拍马扬尘而去!

几人欢喜几人忧,公子州吁得知济水刺郑已是恼怒不已,不期次日朝会,庙堂之上更遭大夫石腊弹劾,闻其言道:“臣得知公子州吁不顾邦交礼仪,无视卫室安危,私自雇佣死士刺杀郑公姬寐生,此等害群之马,君上当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此事唯有石厚与己知晓,石腊何从得知?

未待其弄清缘由,石腊继续奏道:“更有吾子石厚,不思忠君辅国,整日游手好闲,偏好结交权贵,臣曾多次劝说无果,刺郑一事,正是此子献策,若不是此子酒后吐出实言,臣亦不得而知,今孽子铸下大错,是杀是剐,悉凭君上决断!然子不教父之过,臣请纳还官职,允臣告老还乡!”说罢,脱去官帽拜伏在地!

及至此时,公子州吁方才明了,乃是石厚酒厚误事,泄露刺郑一事,然事以至此,多说无益,只得跪伏于地,央请君上从轻责罚。

卫公卫完观见朝堂之势,一时难以决断。

一方为倚仗权臣,日遇事多有仰仗,一方为同根血脉,血浓于水安忍杀害。

一旁石厚察言观色,见有机可乘,出而奏道:“刺郑之事,确为微臣献策,吾父于臣口中获知片言只语,以至君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臣与公子密行此事,实为卫室安危故!”

听其说完,不等卫公开口,石腊转过头去大声骂道:“庶子,错则错矣,安敢狡辩!”

卫公安抚道:“大夫稍安勿躁,且听此子如何说法?”

石厚见允,款款道来:“郑卫数年来征战不断,据实而讲,未得一次完胜郑人,眼见郑人逐步强胜,为扼制其锋芒,臣迫不得已出此下策,如若郑君突然身亡,郑人必将大乱,短期内将难与卫室抗衡!然臣与公子州吁亦知此事不甚光彩有违礼制,为避免郑人事后寻仇,因此臣二人商议,将行刺之地选在济水,此地乃属齐境,假若刺杀得逞,郑人亦只会怪罪于齐人头上,与吾卫人无关!”

待其说完,石腊冷笑道:“如此说来,尔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石厚亦不示弱,反诘道:“是罪是功,君上自有判断!”

父子二人各不相让于庙堂之上争执起来。卫公见如此下去不是办法,当下按捺住两人,宣道:“二位勿要再争,好在郑公安然脱难,功过相抵,此事就此翻过,既往不咎!”

公子州吁闻言,连连扣首谢恩,石厚亦不再言语,弯腰一礼而退,唯有石腊坚持辞官不受。

卫公卫完无奈,只得允其告老还乡。

自此父子二人结下怨愤,此堂朝会不欢而散!

公子州吁有幸逃过一劫,是夜,摆下酒宴,邀石厚共饮,以谢石厚朝堂之上排除万难为其辩驳。

酒过三巡,石厚始终愁眉不展,公子州吁见状问道:“石子何事不快,以至如此闷闷不乐?该不是饭菜不合口味,吾叫下人换过便是!”

石厚亦不答话,端起案上酒樽,再饮得一杯,末了抬头紧盯州吁面庞,反问一句:“公子可愿为君?”

听闻此言,公子州吁惊慌失措落箸于地,赶忙说道:“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言,石子切莫开此玩笑!”说罢,弯腰拾起落地竹筷掷于案面。

不等公子州吁回过神来,石厚探身上前,于公子州吁耳边低声再问一道:“吾有一策,可助公子为君,公子可愿为君?”

公子州吁亦饮得一樽,说道:“眼下逍遥自在,为何偏要为君?”

石厚回身座位,回道:“公子以忘今日朝会之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势?当今卫公性宽而无谋,唯依吾父定谋而动,今日朝会之上,吾父子反目成仇,父子之情荡然无存,为刺郑一事,吾与公子已成其眼中钉,终会被其拔掉,其时便是吾等死期!”

公子州吁低头思虑一阵,继而回道:“石子可有十成把握?若无不可行此冒险之举,事败吾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石厚见其已然动心,便将心中谋划一一道来:“公子无忧,吾已谋谋划周全,依计行事保准万无一失!”

公子州吁心动,贴身上前问道:“有何良策?速请道来!”

石厚亦俯身向前,靠近州吁低声说道:“每逢春初,卫公定会前往城郊狩猎,公子可仿效刺郑一事,买通死士扮做绿林贼匪,伏于半道,待其经过,出其不意,将其劫杀!继而公子帅兵赶至擒杀‘贼匪’,扶灵而回,自立为君,大事成矣!”

听罢,公子州吁冷笑道:“此事若成,石子功不可没,大夫一职位非汝莫属!”说罢,二人对饮一樽。

因有前车之签,恐酒后泄密,未敢多喝,商定完期间细节,二人各自散去,依计行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怜卫公卫完此际毫无察觉,全然不知身处险境死期将至。

日间方饶其罪责,不期夜间此子便寻计欲置已于死地。

人间亲情比纸薄,君臣伦理不复存,可悲,可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