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1章 曹璟入狱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第1章 曹璟入狱

作者:住在月亮上的嘟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9:22:29 来源:泡书吧

青龙四年.邺城.秋

铜雀台的影子斜斜压在高阳王府斑驳的墙垣上,曹璟蹲在青石阶前,看一群红蚁搬运碎饼。八月的溽暑蒸得蝉声都蔫了,汗珠顺着他后颈滑进麻布衣领,在脊背上洇出深色水痕。

\"世子当心晒着。\"老仆曹恩举着蒲扇追出来,竹履踩过脱漆的廊柱,惊起阶前啄食的灰雀。这声叫唤让曹璟指尖微颤,细沙堆成的函谷关登时塌了一角——他用树枝在沙盘上推演的,正是七日前洛阳快马送来的陇西战报。

槐树荫里的蝉突然噤了声。曹璟耳尖微动,听见角门传来铁锁相击的脆响。他迅速抹平沙盘,将树枝藏进袖中。转身时脸上已换上懵懂神色,仿佛真是个在阶前玩蚂蚁的稚童。

\"诏令!\"谒者绯色官服刺破院中晦暗,两名虎贲按剑立于门侧。曹璟垂首盯着对方皂靴上金线绣的獬豸,听着那尖利嗓音穿透热浪:\"陛下有旨,今秋邺城行宫修缮,着高阳王移居临漳馆。\"

老槐树的枝叶在热风里簌簌作响。曹璟数着叶间漏下的光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那时父亲刚咽气,母亲握着他的手在树身刻下第一道痕。如今那道疤已经漫过他的头顶,树皮皲裂处还留着暗红血渍。

\"臣领旨。\"他伏地时闻到青砖缝里的霉味,这味道和记忆中母亲药汤的苦香混在一处。临漳馆在邺城西郊,比这囚笼般的王府更靠近太行余脉——这意味着什么?

谒者走后,曹璟借口如厕溜进东厢。他踩着条案够到房梁暗格,抽出那卷用油布裹着的《魏公子兵法》。这是去年守灵时,从父亲棺椁夹层找到的。泛黄的帛书上除了祖父批注,还有数行新鲜墨迹,字迹清峻如刀:\"元仲(曹叡表字)多疑,然其疾已入膏肓。待北宫星黯之日,当效文皇帝故事。\"

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疾风,将案头《战国策》哗啦啦掀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曹璟盯着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忽然听见前院传来器物碎裂声。他奔到月门边,正看见曹恩被虎贲按在井沿,苍老的面颊贴着湿滑的青苔。

\"搜!\"谒者抖开明黄绢帛,\"陛下得密报,邺城有宗室私藏甲胄!\"

屋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一大群手持利刃的将士如鬼魅般涌入。寒光闪烁的利刃在黯淡的光线中映出冰冷的色泽,令人胆寒。

将士们脚步沉稳而有力,整齐划一的动作好似训练有素的机器。他们目光冷峻,扫视着屋内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

带头的将士身形高大,面容刚毅,手中长刀散发着凛冽的气息。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指挥着手下有条不紊地搜查。

家具被粗暴地翻倒,发出刺耳的声响。将士们将抽屉用力拉开,纸张信件洒落一地。角落里的杂物也被一一翻出,扬起阵阵灰尘。

墙壁上的装饰被狠狠扯下,露出斑驳的墙面。柜子被推倒,里面的物品摔得七零八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屋内的人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

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惊恐的眼神中满是无助与恐惧。女人们用手紧紧捂住嘴巴,生怕一不小心发出声音引火烧身。男人们虽然强装镇定,但握紧的拳头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紧张。

随着搜查的继续,将士们的神情愈发严肃,仿佛在寻找着至关重要的东西,而这未知的目标,也让屋内的压抑氛围愈发浓重,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场搜查最终会带来怎样的结局 。

“启禀上官,屋内未有任何发现”一名将士上前禀报打磨。曹璟慌张地从屋内狂奔而出,脚步踉跄,险些摔倒。他“噗通”一声重重跪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此时阳光洒下,映照着他那因惊恐而扭曲的面容。

向来搜查的大臣们站在面前,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曹璟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慌乱与无助,嘴唇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惊恐地说道:“臣年岁日小,却也懂得忠义二字,绝不敢辜负陛下圣恩!”他的额头布满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身前的地面。

大臣们并未立刻回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曹璟双手伏地,身体止不住地颤抖,仿佛下一刻就会被恐惧吞噬。终于,为首的大臣开口,声音低沉:“既如此,那你屋内为何藏有这些违禁之物?”曹璟瞪大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急切辩解道:“上官,其中定有误会!这些东西不知为何会出现在此处,还望大人明察啊!”他边说边不停地磕头,额头已磕得红肿。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却没有丝毫动容,冷冷道:“是否误会,自会查明,先将他押下!”说罢,两名侍卫上前,架起瘫软在地的曹璟,缓缓离去。

曹璟坐在那狭小逼仄的囚车上,身子随着车子的颠簸而晃动。车窗外吹来的冷风,刮在他的脸上,却丝毫比不上此刻他内心的寒凉。

他望着那阴沉的天空,思绪翻涌。都说文帝阴狠,明帝刻薄,以前只是耳闻,如今自己深陷囹圄,才真切体会到这宫廷争斗的残酷。此次被人诬陷,无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

囚车的木栏硌得他脊背生疼,可这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心里的煎熬。他深知,若不能想办法脱困,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

曹璟紧闭双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仔细回想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些看似平常的往来,那些不经意间的眼神交汇,此刻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他试图从这些细枝末节里找出破绽,找到能为自己洗清冤屈的线索。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被自己忽略的细节。那是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神秘人的出现,以及之后某些人不寻常的举动。或许,这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曹璟,字子玉,魏武帝曹操第三子陈王曹植之孙,父亲是陈王独子高阳王曹攸,母亲是刚侯张辽之女。现年十四岁,实际年龄四十四岁,前世是国内某药厂高层领导,却在一次意外中突然离世,醒来已是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年幼的他追随父母在河北各地辗转迁徙,时刻被防辅令监视,只能偷偷习文学武。

月落,阴暗潮湿的大牢里,曹璟被狱卒粗暴地推进牢房,“哐当”一声,铁门紧闭,锁上的那一刻仿佛将他所有的希望都隔绝在外。

曹璟缓缓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他望向牢头,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给我一张竹笺。”牢头本想呵斥,可看到他眼中那股决绝,竟鬼使神差地取来递给他。

曹璟接过竹笺,又要来一把小刀。他席地而坐,借着牢房外那微弱的光线,将竹笺平铺在地上。手中的小刀在他有力的握持下,开始在竹笺上奋力刻画。

他的神情专注且凝重,额头上青筋微凸,每一刀下去都倾注了全身的力量与情感。铁屑飞扬,伴随着“沙沙”的声响,竹笺上渐渐浮现出模糊的痕迹。

那痕迹逐渐清晰,似是一幅山河图,又似隐藏着什么秘密。曹璟一刻不停,仿佛时间紧迫。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机会,是留给外面人的信号,是他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牢房内安静得只剩下刻写的声音,他要把自己的冤屈、嘱托和期望都融入这小小的竹笺之中,若能上达天听,可保性命无虞。

“臣本宗室末流,帝室草芥,自视事以来,须臾不敢忘文帝,陛下恩德,臣父本为庸碌之才,得陛下信重,委以大事,先父为国事而亡,臣每每念及,痛心疾首,然国家之重重于家,一家之重重于己,臣唯有此心,矢志报国,忠于曹氏,岂敢怨怼,臣泣血以告,望陛下圣裁”

昏暗的牢房里,烛火摇曳。曹璟面色憔悴却目光坚毅,在简陋的几案上,终于写完了那卷竹简。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仔细将竹简卷起,长舒了一口气。

牢头在一旁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看到曹璟停笔,一脸不耐道:“你这写的是啥啊,还非要我转交给廷尉钟大人。”曹璟抬起头,望向牢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恳请:“烦请您帮我转交给廷尉钟大人,大人自有分辨。这竹简关乎重大,还望您千万送到。”说着,双手将竹简递向牢头。

牢头撇了撇嘴,伸手接过竹简,嘟囔着:“真麻烦,也不知道你这小案子能有啥花样。不过看你这般执着,我就给你跑一趟。要是钟大人怪罪我多事,我可找你算账。”曹璟连忙作揖致谢:“若能送到,日后定当重谢。”

待牢头离开后,曹璟缓缓坐回草席上。他深知,这竹简或许是自己洗清冤屈的唯一希望,钟大人一向公正严明,他只能将所有的信任寄托在这位廷尉身上。牢房又恢复了寂静,只有那微弱的烛火,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未知的结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