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 第315章 河北棋局—吞子

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 第315章 河北棋局—吞子

作者:住在月亮上的嘟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5 19:22:29 来源:泡书吧

暮色四合,漳水河畔的石苞大营灯火通明。火把的光亮映在河面上,将整条河流染成血色。石苞独自站在中军大帐外,手中的羊皮密令被夜风吹得簌簌作响。那上面朱砂写就的字迹在火光映照下分外刺眼:\"冀南世家,根深蒂固,当以雷霆手段除之。\"

他反复摩挲着密令的边缘,指腹传来羊皮粗糙的触感。出征前夜,曹璟在大将军府召见他的场景历历在目。年轻的雍王背对着烛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仲容,冀州之乱,表面是流寇作祟,实则根子在地方豪强。\"当时曹璟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这些世家大族,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夜风掠过原野,带着初秋特有的寒意。石苞抬头望向远处,星星点点的村落灯火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他不由得想起临行前妻子担忧的眼神:\"夫君此去,定要保重。\"可眼下这道密令,分明是要他去做那万人唾骂的刽子手。

\"将军,夜深露重。\"亲兵捧着披风上前,却被石苞挥手屏退。他需要这寒意让自己保持清醒。

翌日黎明,大军并未如预期般北上平叛,而是突然调转方向。文鸳策马追上中军,满脸困惑:\"将军,我们这是要去何处?北上剿匪才是正事啊!\"

石苞勒住缰绳,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竹简展开时发出清脆的声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赵郡李氏与河北乱匪往来的证据。\"文将军请看,李氏私通乱匪,证据确凿。若不先除内患,何以平外乱?\"

当大军将李氏坞堡团团围住时,厚重的包铁大门后传来惊慌失措的叫喊声。石苞高坐马上,冷眼看着这座号称\"固若金汤\"的豪强堡垒。他缓缓抬起右手,二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出令人牙酸的绞弦声。

\"放!\"

随着他一声令下,裹着火油的巨石如陨星般砸向高墙。夯土筑就的城墙在轰然巨响中崩裂,烟尘四起。堡内箭楼上的守卫还没来得及反应,第二波石弹已经呼啸而至。

\"弓箭手准备!\"石苞的声音在战场上格外清晰,\"放箭!\"

箭雨遮天蔽日地倾泻而下,堡内的抵抗很快化为凄厉的惨叫。当士兵们撞开摇摇欲坠的大门冲入内院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地窖中堆积如山的粮草,还有整整齐齐码放的兵器铠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石苞弯腰拾起一柄环首刀,刀身上的\"李\"字铭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眼神愈发冰冷,手指不自觉地收紧。这些粮食本该救济灾民,这些兵器本该用来抵御外敌,却被这些世家大族私藏起来,成为对抗朝廷的资本。

\"传我将令。\"石苞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屏息静听,\"查抄李氏全部田产,就地分给流民。若有反抗者...\"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跪满一地的李氏族人,\"格杀勿论。\"

文鸳站在一旁,看着这位平日里和善的将军,此刻眼中闪烁的寒光让他都不由得心头一颤。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为何曹璟会选中石苞来执行这项任务——有些事,正需要这等外柔内刚之人来做。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李氏坞堡上空的黑烟仍在翻滚。石苞望着四散奔逃的流民纷纷返回,开始领取分发的粮食,脸上的寒意终于稍稍缓和。他知道,这才只是个开始。冀州大地上,还有更多这样的豪强坞堡等着他去踏平。

————————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冀南大地被战火彻底点燃。石苞率领的铁骑踏过一片又一片土地,所到之处,百年望族的坞堡接连倾覆。

\"报——博陵崔氏的坞堡已围困三日!\"斥候飞马来报时,石苞正坐在军帐中擦拭佩剑。他头也不抬地问道:\"水源可断了?\"

\"回将军,昨日就已截断上游溪流。\"

石苞点点头,将佩剑收入鞘中,发出\"锵\"的一声清响。\"传令,火箭准备。\"

当夜,崔氏坞堡上空突然亮起无数火点。箭雨落下时,堡内的粮仓最先燃起冲天大火。火光中,妇孺的哭喊声穿透厚重的城墙,在旷野上回荡。

\"将军,要不要现在就攻城?\"副将典满握紧刀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石苞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个胡饼慢慢咀嚼。\"不急。\"他含糊不清地说,\"等他们饿上两天。\"

三日后,当包铁冲车开始撞击摇摇欲坠的堡门时,里面已经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了。大门轰然倒塌的瞬间,石苞抬手止住了想要冲锋的士兵。\"传令,\"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只诛首恶,余者不究。\"

与此同时,流民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佝偻多年的脊背第一次挺直,粗糙的手掌颤抖着接过地契时,不少人当场跪地痛哭。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跪在新分到的田地里,颤巍巍地抓起一把泥土。那土块在他指缝间簌簌落下时,浑浊的泪水已经爬满了他沟壑纵横的脸。\"这...这真是我家的地了?\"他哽咽着问身旁的小吏,得到肯定答复后,突然将泥土紧紧捂在胸口,放声大哭。

夕阳西下时,石苞独自站在高岗上。晚风拂过他的铠甲,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在他脚下,新立的界碑投下长长的影子。\"均田安民\"四个大字在余晖中泛着血色的光。

\"将军!\"典满快步走来,铠甲哗啦作响,\"各营已休整完毕,为何不乘胜北上?那些世家大族的主力还在......\"

石苞没有立即回答。他望着远处正在田间劳作的新农户,一个瘦小的孩童正跌跌撞撞地跟在父亲身后撒种。这时王浑走了过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

\"典将军,\"王浑开口道,\"临行前大将军给的最后一道密令,你可记得?\"

典满皱眉回忆:\"是说...根基不稳,大厦将倾?\"

王浑点点头,顺着石苞的目光望向北方。那里的天空被战火映得通红,但真正重要的战场,却在身后这片刚刚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农夫们的锄头起起落落,翻开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石苞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仗要打,但更重要的是让百姓有地可种,有粮可收。\"他转身走向大营,\"传令各营,明日开始协助农户分田领粮。”

典满看着两位将军的背影,又望望北方战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远处,那个在田间玩耍的孩童突然发出欢快的笑声,在暮色中格外清脆。

——————

壶关的晨雾像一层厚重的纱帐,迟迟不肯散去。陆抗的玄甲军已经如同黑色的潮水般涌过隘口,铁甲在朦胧的雾气中泛着幽冷的光。并州特有的朔风裹挟着砂砾,噼里啪啦地打在士兵们的铠甲上,发出细碎的金属碰撞声。

\"停。\"陆抗突然抬手,勒住了战马。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魏郡起伏的丘陵,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太静了,静得连一声鸟叫都听不见,这根本不像是有乱匪横行的模样。

\"传令,前军放缓速度。\"陆抗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扣,那是去年曹璟赏赐的上等和田玉,触手生温。他沉声道:\"派三队斥候,先探三十里。\"

副将王凌策马上前,低声道:\"大人可是发现了什么异常?\"

陆抗没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临行前收到的密报,魏郡豪强刘氏与常山匪首田横有姻亲之谊。这次出兵,恐怕不止是简单的平乱任务。他转头对王凌说:\"让将士们打起精神,这一仗恐怕没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在三百里外的涿水河畔,幽州铁骑正沿着河岸向南疾驰。夏侯献的赤色大氅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像一面燃烧的旗帜。他突然抬手,整支军队立即停了下来。

\"将军?\"副将高翔催马上前,满脸疑惑。

夏侯献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冀北各郡豪强的势力范围。他的指尖在几个朱笔圈画的名字上重重一点:\"范阳卢氏、上谷张氏......这些世家表面恭顺,暗地里却给乱匪提供粮草。\"

高翔倒吸一口冷气:\"难怪乱匪怎么剿都剿不完!\"

就在这时,前方斥候来报:\"报告将军,发现几个樵夫打扮的人正在官道上逃窜!\"

夏侯献冷笑一声,突然从马鞍上取下长弓,搭箭上弦。只听\"嗖\"的一声,雕翎箭破空而去,正中最后一人背上的行囊。袋子被射穿,里面倾泻而出的不是柴薪,而是十几把崭新的环首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传令三军。\"夏侯献的声音冷得像冰刀刮过冻土,\"遇武装抵抗者,无论士庶,格杀勿论。\"

高翔迟疑道:\"将军,若是误伤良民......\"

夏侯献打断他:\"乱世当用重典。这些世家大族,就是仗着朝廷顾忌太多,才敢如此肆无忌惮。\"他转头望向涿郡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今日,我就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王法如炉!\"

在涿郡城外的官道上,那几个\"樵夫\"已经吓得瘫软在地。其中一个年长者颤抖着声音喊道:\"将军饶命!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啊!\"

夏侯献策马上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们:\"奉谁的命?\"

那人刚要开口,突然一支暗箭从路旁的树林中射出,正中他的咽喉。夏侯献立即拔剑出鞘:\"全军戒备!有埋伏!\"

刹那间,道路两侧的树林中射出无数箭矢,幽州铁骑立即举起盾牌防御。夏侯献大喝道:\"结阵!骑兵两翼包抄!\"

而在魏郡方向,陆抗的斥候也带回了不好的消息:\"报告大人,前方发现大量伏兵,看旗号是田横的人马!\"

陆抗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所料。\"他转头对传令兵道:\"传令下去,按丙号方案布阵。让弓弩手占据高地,重甲步兵在前,轻骑兵两翼待命。\"

陆楷有些担忧:\"大人,我们是不是该等幽州军汇合后再......\"

\"来不及了。\"陆抗沉声道,\"对方既然设下埋伏,就不会给我们会师的机会。传令下去,准备迎敌!\"

两处战场,几乎同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朔风依旧呼啸,却盖不住金戈铁马的轰鸣。这场剿匪之战,远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复杂得多。

——————

三日后

暮色四合,冀州大地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两支大军的动向如同两把尖刀,直插冀州世家的心窝。魏郡刘氏的密室里,烛火摇曳,将几位家主的影子扭曲地投射在墙上,仿佛一群躁动不安的鬼魅。

\"陆抗不过区区万人,何足惧哉!\"刘氏家主刘光拍案而起,脸上的横肉随着激动的表情不住抖动,\"我刘氏坞堡墙高五丈,护城河宽三丈,就是十万大军来了也休想攻破!\"

\"糊涂!\"渤海白氏家主白崇白发苍苍,手中拐杖重重敲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你可知并州军最擅山地战?壶关天险在他们眼里如履平地!\"老人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更别说他们军中那些攻城利器...\"

密室内一时陷入沉寂,只听得见烛芯燃烧的\"噼啪\"声。清河陈氏家主陈琰突然冷笑一声:\"诸位何必惊慌?大不了我们献上钱粮,照样能保住家业。这些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与此同时,更北边的范阳卢氏别院里,卢毓正站在古井旁。他摩挲着手中温润的家传玉佩,这是先祖留下的信物,见证了卢氏百年的荣耀。此刻,他却毫不犹豫地将玉佩投入井中。

\"家主!这可是...\"身旁的老仆惊呼出声。

卢毓望着井中破碎的月光,声音低沉得像是在自言自语:\"白日里探马回报,夏侯献的先锋骑兵,人人马鞍旁都挂着专门对付坞堡的钩索。\"他转身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这次,不一样了。\"

当夜,冀北各郡的官道上突然热闹起来。大批举着火把的流民推着独轮车,在夜色中缓缓前行。车轮碾过黄土,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乱匪们刚要上前查验,为首的独眼老汉突然掀开车上覆盖的麦秸——

\"哗啦\"一声,新鲜的麦草散落一地,露出下面捆扎整齐的强弓硬弩。老汉那只独眼中迸发出惊人的光芒,他振臂高呼:\"乡亲们!官军来分田了!\"

这声呼喊如同野火,瞬间掠过整个冀北平原。被奴役了数十年的农奴们,第一次挺直了佝偻的腰背。他们从茅草屋里钻出来,从地洞里爬出来,手中拿着锄头、镰刀,甚至是削尖的木棍。

当陆抗的先锋部队抵达魏郡郊外时,眼前的景象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们都愣住了——成千上万的百姓站在路边,他们黧黑的脸上刻满岁月的沟壑,浑浊的眼中却第一次燃起希冀的火光。

一个瘦得皮包骨的老农颤巍巍地走上前,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一把生锈的镰刀。\"将军,\"他的声音嘶哑却坚定,\"我们给您带路。\"

夜色中,无数火把连成一片,宛如一条火龙,正向着那些高墙深垒的坞堡蜿蜒而去。远处,第一缕晨光已经刺破了地平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