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白起死后第一人,建立千年家族 > 第37章 汉高宗景皇帝,推恩令

汉帝启,八年。

迎来盛世后的第三年,刘启倒下了,仅以三十八岁就驾崩而去。

史上第二个盛世也在此刻达到顶峰,刘启在位期间虽无过于突出的表现,但其延续舜文帝之国策,功劳虽无其父之过半,却依旧是千古难寻。

论公论私,他都能获得庙号了,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新君该选谁?

刘启一共有子十四个,除了三子早夭外,其余的每个皇子都不差,特别是太子刘荣曾经被刘启废过,以至于刘启驾崩前都没有新的太子。

一时间朝堂上诸臣分成了三派,老臣派觉得立嫡立长,皇后无子即无嫡,那就应该立庶长子的刘荣为帝。

这一决议获得了不少大臣的赞同,武将派系则是以周亚夫为首,觉得刘启之五子江王刘非武略非凡,且其有孝愍皇帝之勇先帝之风。

剩下的则是老旧外戚派系的邓氏了,在洛阳邓氏的领导下,他们觉得刘启的十一子刘彻有舜文帝之概,当以立刘彻为帝。

三方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一时间三位预选新君就这样僵持了下来,谁都不肯让着谁。

直到最后还是梁王刘武看不下去了,带着府中亲信,骑马进京整合乱事,有了刘武的介入之后,洛阳邓氏作为刘武的舅家,自然而然的刘彻杀出重围。

年仅十岁的刘彻成为了大汉的新君,旧太子刘荣被改封为高余王,并强制让刘荣过去就藩,至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自己得了。

登基之后,刘彻为先帝上庙号高宗,并追赠谥号为孝景,自此大汉已然出现三位庙号皇帝了,刘彻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获得,但眼下他需要维持好大汉现下的盛世。

而在即位之后,刘彻听从诸臣建议,觉得皇帝在位时以皇帝多少年来记年不合适,于是立制改设为元,并以自己登基为始,立年号:建元。

………

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

汉天下迎来了一场噩耗,信公邓继阳得重病命不久矣。

临了之际的邓继阳,依旧在自己的育田之中研究着自己花了三年时间都在研究的麦穗。

六年前和岭南邓氏相会之后,岭南皇邓衍送了一些独属于岭南国的粮食种苗给他,经过他的研究改进过后。

如今已能达到一年两熟了,再经过朝廷的大力推发,整个中原几乎都有着麦穗这一粮食作为主食了。

可既然研究改进了,那自然就想着改进的更好,如今他能感觉到用不了多久,一年两熟的时间将会缩短。

“可惜啊,没有那个时间了!”抓着眼前的丰盛麦穗,邓继阳充满可惜的难以释怀。

待眼光扫视过眼前的麦田后,邓继阳一株又一株的抚摸过,眼神之中尽是可惜与难以释怀的走过去。

“天不假年啊,老天呐,你再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将会改进出更好的麦穗啊!”

“老天呐,你好狠的心啊!”

“寿!”

“长寿!”

“给我长寿一年的时间也好啊!”

“信祖,后世子孙邓继阳给你们丢脸了,没能让更多的百姓们留有更多的余粮!”

“天不假年!”

“天不假…”

“…我!”

……

“信公!”

“父亲!”

“族长!”

………

邓继阳终究倒在了麦田之下,远处黯然看着的诸众人见到后,着急的纷纷跑过来。

亲自检查过后,发现邓继阳已然没有了呼吸,邓俚难受的对众人摇了摇头,瞬间众人心情难以言喻。

十三岁的汉帝刘彻,看着这一幕沉默的异常冷静,少年的他对此没有太大的感触,但却有一颗种子埋藏在了他的心中,将来有朝一日或许会生根发芽。

在邓继阳逝世之后,刘彻感恩其为大汉做出的大贡献,所以就没有为他上谥号,特意为他独设“神农”之尊称。

他不为信公,只为天下百姓们的神农公,信公位置袭爵于邓俚。

次年,赵王刘章高龄病逝,丞相贾谊劝谏刘彻,大可追封刘章身后重名,但其后人必须以罪除名。

刚开始刘彻有些犹豫,毕竟舜文帝定下的规矩,他不好用来打破,犹豫难决的刘彻邀约邓俚一起狩猎。

恰巧遇到了神农公的外甥东方朔,好奇之下于是询问邓俚,道:“信公,不知这位是?”

他第一眼看到东方朔时,就觉得眼前之人必定是有大才的,且看他与邓俚颇为相近,好奇之下便打算问问。

听闻刘彻的话后,邓俚看了一眼东方朔,微笑着跟刘彻,说道:“陛下,此人名唤东方朔,乃是邓俚姑母之子,恕邓俚不夸张的说,臣之这位表弟才情不差留侯!”

闻言,刘彻双眼放光,看着东方朔仿佛在看一块瑰宝,想到了自己在忧愁的事,于是打算考验一下眼前的东方朔,道:“信公如此称赞卿,刚好朕有一件烦心事,不知卿可愿为朕解惑一二?”

东方朔见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恭敬道:“草民愿为陛下解惑!”

见此情形,刘彻便将自己忧愁的事说了出来,东方朔听完之后只是稍加思索,边对刘彻说道:“此事易办,陛下何不行削藩?”

“削藩!”

“削藩!”

哪料此话一出,刘彻与邓俚双双脸色骤变,他们都不是傻子,削藩是可以解决得了,但是一个没处理好,大汉颠覆在即啊。

对于两人的表现,东方朔并没有觉得奇怪,不等两人继续说话的时间,率先说道:“草民有一法,可不费一兵一卒的削藩,使所有诸侯王之权一代又一代的削弱!”

在这话说出之后,刘彻忍耐住了对东方朔都失望,充满好奇的与东方朔虚心请教起来,就连邓俚也跟着加入进来。

一番交谈下来,刘彻收益颇多,临了之际东方朔突然话锋一转,道:“陛下,草民所说,其实是源自于在下的一位好友,若是陛下不嫌弃,草民可引荐那位好友给陛下!”

此话一出,刘彻与邓俚对视一眼,两人都没想到东方朔所说的如此之好,竟然是来源于另外之人。

刘彻随即便与东方朔约定好,改日让东方朔引荐一二,东方朔闻言直接同意了下来。

而在引荐过后,刘彻与东方朔好友主父偃商谈之后,回去刘彻就提拔了东方朔与主父偃入朝为官。

并在朝会上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为赵王刘章上谥号赵始王,算是答应了刘恒对他的承诺。

但刘章的后人们,直接就被刘彻推行的推恩令下,将赵国给分了,并在大汉的诸侯王们治下开始推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