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绍宋 > 第十八章 桑林

绍宋 第十八章 桑林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0:23 来源:书海阁

第262章 桑林

赵玖说到做到,三人用过一餐,便直接去鱼塘岸上桑林中说起了两军相关事宜。

“臣愿意写一个亲笔画押的文书给官家,此番回去后,御营右军中绝无役使士卒的事端,也绝不再有侵占屯田的事情,士卒务必十日一练,足额发下军饷……至于军资与军械,还有员额之事,还请官家饶恕则个,臣只能保证臣这里不再给官家惹麻烦,下面的军将却是不好真的一一管束下去的。”稍作交谈后,御营右军都统张俊便指天画地,几乎要在鱼塘边上立下誓言来。“也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管束。”

“文书就算了,张卿的话朕还是信得过的。”

赵玖远远摆手,制止了远处十几名正在桑林内忙碌的内侍前来见礼,这些人正在将部分没有成活的桑树拔除,然后继续移植新的桑树。“天下人都说你是个坐在钱眼里的人,但昔日在淮上朕便知道,你更是个懂得真正利害得失之人,也是个关键时敢豁出去的人……你的话,朕愿意信!至于下面的事情,乃是本朝延续百余年的军中积弊,朕也懂得你难处,这类事情,朕只要你能做到韩良臣的地步,便已经谢天谢地了。”

张俊彻底如释重负,直接就在桑林里拱手:“官家,韩世忠治军没什么出奇的,臣必然能成。”

赵玖摇头失笑:“朕也知道韩良臣治军没什么出奇的,但他本人实在是出奇……伯英,你扪心自问,他的那些神仙仗你打的来吗?一来一回,一个是三镇节度使加郡王,一个两镇节度使,就已经彻底拉开了。”

张伯英欲言又止。

“不过你也不要着急。”赵玖停在一棵桑树下,回身相对。“当日韩世忠部属作乱,朕去他营中见他,话便说的清楚了,今日也给你们说清楚……你们这些人跟着朕,首先便是兴宋灭金,成则成,不成则不成,真有一日成大功,天下之大,十个郡王总是养得起的,而如你这种懂利害的人物,那无论是想要生而聚敛,还是死后儿女长远,朕总是能处置的下的……关键是,咱们君臣经历了那么多,谁想要什么,何妨如今日这般当面坦荡来说?你与朕想要的,朕自然能与你想要的。”

张俊得了此言,彻底泰然,便在桑树下俯首再拜,连连表起忠心来。

而赵玖素来不耐这个,只是听了两句便不耐烦起来,只将对方唤起来,然后便直接看向今日着实涨了见识的吴玠:

“晋卿……你那里却与伯英这边不是一回事。”

“臣省的。”有勇有谋数吴大,吴晋卿虽然是初来京城便被卷入局中,足足懵了半日,但半日下来,该懂得却已经尽数懂了,便赶紧上前拱手。“御营后军那里,乃是西军弊病所致……官家之前亲身在关西坐镇,圣威之下,裁军、整编、授田,上下俱皆服帖,可官家一走,只从折估钱支出远高其余各军上便能看出来,他们直接便有故态复萌之意,而臣无能,居然不能止。”

赵玖负手立在桑树之下,先是点了点头,但旋即陷入到了一阵诡异的沉默之中。而春日风大,沉默中一阵风不知道从何处吹来,虫鸣一时止住,然后桑树摇曳不停,便是脚下青草也与鱼塘水波一起荡漾起来。

见此形状,吴玠不禁有些惶恐,以至于一旁刚刚过了关的张俊颇有些幸灾乐祸之态。

其实,这事怪不得吴玠,他当然惶恐。

因为不管这位官家表现的如何平易近人,如何坦诚到推心置腹的地步,可对方始终都是一个官家,一个皇帝,一个天子,还是一个有这般权威的天子……生杀予夺,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最起码吴晋卿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反抗的余地。

这阵风吹过,赵官家终于开口,却是上来就让吴玠的心沉到了鱼塘底去了:“朕以为,御营后军那里与其说是荒废、弊病,倒不如说是藩镇习气难改,想要重归往日藩镇格局上去。”

藩镇二字,不是什么破天荒的词汇,李纲主政时期,就曾经把这个当成国策,那时候制置使、镇抚使满天飞,主力帅臣身上一般都要兼任地方使职,然后自筹军饷,自募兵马。

而且不得不承认,那种措施在当时是绝对正确的,它让当时陷入流亡状态外加只有两三万可怜兵马的大宋朝廷获得了喘息之机,并以此发展出了多个野战集群,为后来的赵宋朝廷的防御、立足提供了最基本的军事力量。

韩世忠的御营左军,张俊的御营右军,岳飞的御营前军,张荣的御营水军,前期全都是靠着自己的地盘自己的营收养活的部队,李彦仙部更是因为维持着唯一一个黄河北岸突出部,一直到现在都是军政一把抓……甚至赵玖直接控制的御营中军,里面也得有一多半是那些前期的‘藩镇’分流过来的。

那个阶段,这些帅臣们自己收税、自己募兵、自己建立工坊打造军械……韩世忠部精锐部队标志性的铜面就是这么来的,而张俊不舍得给士兵花钱得到‘铁面’这种嘲讽性的外号也是那个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这些帅臣甚至自己任命官吏、军将,只是例行给朝廷报个备罢了。

但是问题在于,那是以前了。

鄢陵之战胜后,赵官家还于旧都,上来第一件事情便汇集各部帅臣,然后吸收掉宗泽留下的东京留守司兵马,再然后,财政稍微有了一点样子,便着手整饬御营军,不惜加赋加税,也要对御营各部进行员额定夺,从而收回了各部的财政权力。

从那以后,各部的军饷就须从中央调拨了。

而且,这个以回到东京为转折点的收权过程是一直持续的、渐进的,军饷之后,是地方官的派驻权被收回,是御营中军不断强化,是韩世忠征兵引发民怨遭遇申斥,是岳飞索求军械材料最多受到李光、李经弹劾,是曲端这个最跋扈的军将被一个御史给押送到了朝廷,是王燮这个败类被在酒席上处死,是连张荣部这群水贼出身的人都在东平府战役后被整个整编。

而终于,等到了尧山战后,便是最后一个西军也被整编进了御营体系,而且朝廷还在关西与河南对退役与有功的士卒做出了授田。

甚至就在现在,韩世忠移驻到关西后,淮西诸地也在刘汲的直接负责下进行类似的整理。

这个中枢朝廷,没有一天是闲着的。

那么,当所有部队都在去藩镇化的时候,天子说你的部队其实是想回到藩镇格局,算怎么一回事?

“臣受陛下大恩,绝无此心!”吴玠恍惚了一下,只能勉强拱手,但略显颤抖的声音还是明白的显示,他此时已经有些慌乱和失态了。

而张俊此时也无之前幸灾乐祸之意了,只是束手不语,冷眼看着对方这个西军故人。

“不是说你,而是说西军本来就是个藩镇姿态。”赵玖当然不会让对方会错意。“而且,朕大约是知道的,因为本朝守内虚外之策,西军素来显得温顺,并不与五代残唐藩镇那般桀骜……但实际上,在内里制度上,依着朕看来,西军依然还是实打实的藩镇之态,不然何至于有种种藩镇手段?”

话说,吴玠也好,张俊也罢,都是老西军了,尽管赵官家这话说的有些拗口,也有些过于强词夺理,但二人还是本能会意,因为他们从心底明白知道赵官家说的藩镇手段是什么。

举例而言。

得益于大宋朝长久以来的军政指导思想,也就是所谓守内虚外的军事逻辑,在理论上和实际上,任何一个赵宋官家以及朝廷中枢,乃至于朝廷派过去的监军大员,只要想,都是可以轻易获得西军指挥权,或者直接任免相关主要将领。

便是所谓西军将门,也从来没有说敢对朝廷有什么过分的跋扈之态,只要中枢想,也可以轻易用合法手段完成这些将门的兴衰更迭……之前大宋最最虚弱的时候,赵玖照样可以把有拥立之功的刘光世给砍下头来冻成冰疙瘩,而唯一一个对赵官家展露跋扈嘴脸的曲端,还偏偏不是正经的高级将门出身,而且也轻易被自己部下绑了送到东京来了。

但吊诡的地方在于,你可以轻易更迭这些将门,处死处罚相关将领,闲置废弃某些门第,甚至可以直接从中枢派出亲信代替,却始终有一个‘西军将门’的概念存在。

典型的去了一个,又来一个,去了一茬,很快又起一茬。

非只如此,张吴二人都是从底层爬上去的,他们很清楚,不只是最上层的将门这种现象,下面的中层、底层,西军内部也都形成了独特的、奇怪的,却又极为稳固的内部机制:

所谓你是延安府的泼皮,他是环庆路边寨旁的蕃人,这位是环庆路出身的良家子,那个是某落魄将门的偏支;你在军中厮混了十五年,他的恩主做了一方经略使,这家的旧友忽然被朝廷降罪,那人使了多少银钱……各有各的传统与说法。

上面是以家族传承为主的将门,下面则以地域出身为依据,形成相应的派阀与等级制度,最后结合到一起,便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自我生存意识的复杂军政利益集团。

而这种形态的军政集团,即便是表面上不算藩镇,内里上和最终表现上却也实际上跟藩镇无二……上了战场,保全自身实力第一,抢功第二,要赏钱第三,那战斗力当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官家若是这般说,其实也有道理。”虽然确定不是针对自己,但吴玠说起这个话题依然小心翼翼,因为谁都能看出来,吴氏明显有成为关西一大将门的潜质。“但又该如何处置呢?”

桑树下,赵玖也是仰首蹙眉:“其实,朕想过很久,军队天然成体系,想要凭着军纪刑罚便彻底革除弊病,并无可能……但也有些关键,一则,不使军人做工务农行商,也就是除了国家赏赐与饷银外不沾其余银钱,便是个首要之事……如靖康之前河北禁军以手工业发达,能给将主挣钱闻名天下,这算是好事吗?”

张俊吴玠各自对视一眼,却都没有插嘴。

“朕知道你们的意思……眼下还不行,因为国家财政还是有些不足,你们的工坊、军屯更不好轻易收走;而且将来还要北伐,指不定还要继续屯田、垦殖,也不合适。”赵玖当然知道二人的心思,便坦诚言道。“所以,这个事情要放到天下平定以后,跟你们也没多大关系,朕此时只是一说。”张吴二人这才拱手称是。

“有一必有二。”赵玖转身往桑林深处而去,继续负手言道。“二则嘛,朕觉得,军队军官升迁不能从根本上为朝廷掌握也是一大事……若能仿效太学三舍制度,整饬一个军校,也分三层,届时不止是要做大将的人来朕身边做个武舍人,升任将官的也来上一年学,升任校官的还来上一年学,最好一开始想从军的少年郎都能直接来考军校,三五载成年了出去从军,上来起步高些,也是无妨的。”

“官家此策真是绝妙!”吴玠是个公认喜欢读书的,这次听的通畅,却是迫不及待,直接称赞。“若这般做,军官人人读书好学,自然是比寻常军官要强一些……且官家之前以进士入军,其实已经算是铺垫了。”

“不光是这样。”见到吴玠忽然拍马,张俊如何能忍,也是赶紧在身后跟上角度。“届时军官出了学舍,也可以来个殿试,排个几等,这样天下军官岂不是都如进士一般成天子门生?成了天子门生,谁还私下拉帮结派,巴结大将?”

赵玖闻言不喜反忧,乃是直接喟然:“话是如此,只是没钱,也没时间……若不北伐,依着现在的财政情况,估计三五年才能有足够银钱将这些事情一一落实下去,而北伐如何能等到三五年还不动手?而一旦北伐,不说军官不好抽调,便是银钱也又要如流水一把撒过去,到时候拿什么来做军校?”

二人登时闭嘴。

“而且,进士入军与军官上学是两码事……”赵玖在前方喋喋不休,摇头不止。“进士入军并不是为了培养军官,而是要他们将国家与朕的意思传入军中,直接告诉将士们朕想说的话,比如邸报上最近写的华夏一统之论,明白了这个道理,将士们自然知道与金人作战是必须的……再者,使后勤、文书专业一些,不要让寻常部队为这种事情操心;至于军官上学,却是为了一意培养军官,好让军队在没人能有韩世忠之过人忠勇、岳飞之过人沉鸷、李彦仙之过人胆烈,还有你们二人之通利害、晓谋略之时,依然能维持战力,不失不漏。”

二人一时眉飞色舞,赶紧自谦。

“不过说来说去,除了让你二人回去留意外,总得做些临时举措,以作北伐准备。”赵玖再度止步,稍作沉吟,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朕的意思是,大办军校是来不及了,但可以办个临时的培训学校,正好王渊、闾勍二人如今闲了下来,可做教导之任……你二人回去,除了整饬军务,还要将军中要害军官分批送来培训,朕与枢密院去说,设个专门的阁职,以作安排应对……吴卿那里,还要专门指着折估钱一事做个交代,并设个名单,弄一批风气不好的军官来,届时朕就不会让他们回去了。”

二人复又凛然,即刻答应下来。

而赵玖张口欲言,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选择了不再多言,只是一摆手罢了:“今日事便是如此,你们也累了,早早回去休息吧……尤其是吴卿那里,朕赐了宅邸,结果你刚过去便被唤过来,还没看里面布置呢。”

吴张二人会意,便立即告辞,君臣之间桑林中的对谈就此结束。

到此为止,二人知晓了赵官家心意,从个人角度自然是完全放松,但从职责角度却未必如此轻松,都要回去做出举措的……其中,吴玠明日还要去都省,当着兵部的面将折估钱一事给做个交代,张俊还要回去收拾他的‘没奈何’,所以离开桑林后也都步履匆匆。

不过,等到了出宜佑门,离开后宫范围,眼瞅着东华门在前,相送内侍止步之后,不知为何,二人忽然心有灵犀一般一起慢了下来。

“有勇有谋数吴大……”空荡荡的路上,二人并排而行,张俊忽然一声嗤笑。“俺老张记得,你吴大当将官的时候,俺还只是一个小校,只在京兆遇见过几次。”

“老种相公麾下亲近小校,比泾原路的准备将强太多了。”吴玠第一次入宫,不免四下张望打量宫墙门廊形状。“而且这时候说这个作甚?官家不是说了吗,无非成不成大功而已,成了,这泼天功劳分润下来,咱们俩总有一个郡王的……何论往日?”

“也是……不过曲大那厮,那般跋扈刻薄,将来也能做郡王吗?”张俊愈发感慨。

“功高莫过救驾……”吴玠脱口而出。

“这倒也是。”

“不过张太尉。”吴玠忽然从周围宫殿檐斗上收回目光,正色而言。“官家刚刚似有未尽之意?”

“是。”

“你觉得是何事?”

“你自有勇有谋,为何不直接问官家,反而来问俺?”张俊一声冷笑,直接拂袖而对,竟是快一步先行出东华门而去。

而吴玠在后,只是一笑,却也不太以为意。

就在两名西军出身的帅臣多年后重逢,却又在宫门内展示出了某种例行的不欢而散姿态时,赵官家终于也从桑林中踱步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其实,君臣三人都知道,赵玖本人更是心知肚明,他在一个本该讨论的话题上并没有过分讨论,那就是所谓将门二字。

要搞军校,嫌弃西军藩镇,赵官家对将门的态度不问自明。

当然了,吴张二人也都能理解赵官家这种态度。

仔细想想就知道了……靖康之变,大浪淘沙,前后六年,种姚丧师丧身,刘光世被处死,刘锡被贬斥,折可求投降,苗傅刘正彦被边缘化,杨惟忠老死,王渊在关西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后也明显被文职化边缘化,辛氏兄弟也大略上脱离了军队,取而代之的是韩世忠、岳飞、李彦仙、张荣、曲端、刘錡、李世辅、郦琼、王德……还有吴张二人。

而这些人中,除了一个刘錡和李世辅勉强算是将门传承,其余都是起于微末……韩世忠是陕北泼皮、李彦仙是边地豪强,吴氏兄弟和张俊、王德都是良家子,曲端是恩荫遗孤,张荣是中原水匪,郦琼和岳飞虽然一开始出身差距极大,但在眼下大环境里却同为失了家乡的河北流民……无论是从下而上脱颖而出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从上往下的观感而言,赵官家都没理由会对什么将门存了好意。

但是问题在于,一旦沿着这个话题讨论下去,加上之前的郡王许诺,那么如韩世忠、张俊、吴玠这些人成为帅臣后,将来会不会有子承父业,以至于有新的将门形成,就不可避免要说一说了。

而这个话题,对于眼下来说未免太过遥远了,甚至遥远到不合时宜的地步。

所以,三人一起默契停下。

“捕获几人?”傍晚,已经撤席的亭中,赵玖凭栏而坐,见到杨沂中回来,直接回头发问。

“六家五百余口……按官家吩咐,不捕妇孺、仆从,实际上大约拿了三四十人。”

“抄了多少钱?”

“金银钱帛可计,约十余万贯……其余器皿文物,不好说……按照官家吩咐,寻常家具物什不动,浮财与人一起全都送到开封府去了。而国债六万贯,也按官家吩咐,臣抄出来以后专门带来了。”说着,杨沂中直接将六张包裹着硬木壳的一万贯国债文书小心奉上。

“那就好。”赵玖接过用硬木壳包着的国债文书,放到石桌后面的凳子上,方才正色相对。“辛苦正甫了,今日无事了,且去歇息吧。”

“是。”杨沂中低头应声,便要去做事情。

然而杨沂中转过身去,未及出迎日门,便迎面撞上潘贵妃抱着宜佑公主而来,也是赶紧避让行礼。而潘贵妃只是瞥了杨沂中一眼,却不理会,便兀自匆匆往亭边而来。

“给哥哥见礼。”潘贵妃匆匆来到亭前,直接抱着小公主微微曲身一礼,一时语音婉转,却用了个有意思的称呼。

“老婆来此是要寻皇帝给人求情的吗?”赵玖起身接过熟睡的宜佑,也用了个有意思的称呼。

听到这番对答,远远站着的冯益冯二官和几个内侍直接往桑林里躲了几步。

“正是如此。”首先作幺蛾子的潘贵妃反而有些不太适应,顿了一顿方在亭中束手相对。“好让哥哥知道,其中有两家,昔日在扬州多有照拂,刚刚他们家中夫人都仓皇求到妾身那里,哭天抢地,妾身实在是推脱不开……”

“好让老婆知道。”赵玖望着怀中小公主,不由一声叹气。“哥哥虽然是个尽人情的好哥哥,皇帝却是个不尽人情的小心眼坏皇帝……离间君臣,尤其是其中一方还是统兵大将,这事不好办啊!”

潘贵妃一时为难,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应对下去。

“不过哥哥不能让老婆为难,刚刚用尽心思寻皇帝求了情,要回了点东西,老婆拿过去做交代吧!”赵玖说着,只是朝石桌后面一努嘴,却是将那六份国债文书指了出来。

潘妃上前打开,见到是足足六万贯国债,这才松了口气,却又一时抱着这些国债潸然泪下:“妾身还以为哥哥一日日的厌弃了妾身呢……妾身家中只是世代做医官的,如何能与吴贵妃家中相提并论?而妾身也不会读书习武的,能陪官家上阵,又能给官家录什么《西游降魔杂记》?”

“《西游降魔杂记》算什么……码字是天底下最苦差事,没有之一!”赵玖无奈相劝,委实苦口婆心。

“可妾身却巴不得有此苦差事。”潘贵妃暂时放下国债,拿出手绢拭去面上泪痕。“官家可知道,前几日伶人来演参军戏,苍头(捧哏)的说这《西游降魔杂记》作者是蓝桥天人,参军(逗哏)却说这作者是吴承恩……当时满宫皆笑,妾身也笑,笑完了却又想哭。”

说到这里,刚刚擦完脸的潘妃复又流出眼泪来。

赵玖抱着小女儿,实在是无奈,只好勉强安慰:“不过是个笑话……须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肌肤之恩、夫妻之情摆在那里,还给朕添了这么可爱的公主,怎么可能说厌弃便厌弃?不过老婆,你既然懂得哥哥的心思,便还是往前动些,做些新事为好……你看,便是张俊这种人都知道与时俱进,何况是你这般心灵手巧之人?”

潘贵妃闻言愈发泪水不停:“妾身实在是不知道官家想要什么……自从扬州回来,处处做,处处错。”

赵玖终于失笑,却是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指向桑林:“这样好了,实在不行,去养蚕如何?”

PS:感谢第115盟危笑忘大佬……老熟的id了……小九老是欺负小瑜……我这两天操碎了心……

喜欢绍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绍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