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 第498章 大月氏国与倭国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第498章 大月氏国与倭国

作者:迷惘的灰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4:13 来源:泡书吧

王安石不紧不慢的说道:“古往今来,封禅泰山的皇帝,只有三个。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和汉光武帝。”

“为何?”

“因为能到泰山封禅的条件,异常苛刻。”

“微臣总结了一下,要封禅泰山,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其一,必须是大一统国朝的皇帝。”

“其二,必须天降祥瑞。”

“其三,必须是太平盛世。”

“……”

秦牧不得不承认,王安石说的没错。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皇帝,要想在泰山封禅,条件还不是一般的苛刻。

历史上,在嬴政、刘彻、刘秀之后,还有三个皇帝,在泰山封禅,他们是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

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是想去泰山封禅的话,也不是随便都能去的。

就像王安石说的一样,有三个硬性指标。

天降祥瑞还好说,随便都能捣鼓出来。

大魏现在是大一统的国朝,秦牧也有资格前往泰山封禅。

就是这“太平盛世”的标准,太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那是最为人所不齿的。

他有什么脸跟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这些皇帝相提并论?

打了胜仗还赔款的那一种吗?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宋并不算是大一统的王朝。

不管怎么说,宋真宗是没有到泰山封禅的资格的。

但,宋真宗为了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硬是去了。

结果就拉低了泰山封禅的逼格,后世之君都不愿意去泰山封禅了。

秦牧笑了笑道:“王爱卿,以朕看,要想封禅泰山,还有第四个条件。”

“哦?陛下请讲。”

“身体要好啊。”

秦牧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道:“泰山险峻巍峨,如若没有健壮的身子骨,如何攀登?”

“陛下所言极是。”

王安石很是赞同。

历史上的宋真宗,去泰山封禅的时候,那是被人一路抬着上去的。

要知道前几代的皇帝去封禅,为了向上天显示自己的诚意,他们都是亲自攀登上山的!

“陛下。”

这个时候,华歆手持牙笏站起身道:“如果按照王令君所说的三个条件,陛下也达到了封禅泰山的条件。”

“大魏已经一统天下,以陛下的文治武功,功盖千古,想必祥瑞不日就会出现。”

“如今天下太平,家殷人足,可谓是盛世了。至少不会有人被饿死。”

“比起汉朝的文景之治,都不遑多让。”

“想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汉武帝靠着他自己的‘武功’,才能到泰山封禅。”

“汉光武帝,也是使天下重归于一家,消除战乱,中兴汉室,才能前往泰山封禅。”

“陛下如今三个条件都齐备了,何故不能到泰山封禅?”

对于华歆的这一种说法,群臣都深表赞同。

秦牧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他要具备封禅泰山的所有条件,才会去。

不然,打死秦牧都不想去的。

只有好大喜功,又迷信鬼神的皇帝,才会想着去泰山封禅。

毫无疑问,泰山封禅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而且铺张浪费,会极大的消耗国库里的钱粮,劳民伤财。

秦牧语重心长的道:“诸卿,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朕好。”

“但,朕何德何能,敢现在就去泰山封禅?”

“朕花了十年,整整十年,方能扫平群雄,一统天下。”

“但是,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国库里的钱粮固然充足,也非是能积蓄太久的。”

“朕宁愿藏富于民,而不愿把钱粮都屯放在国库里,烂了、发霉。”

“朕要打造一个远超文景之治的盛世,还任重而道远。”

“天下初定,不宜铺张浪费,朕要去泰山封禅之事,暂且作罢。”

“陛下圣明!”

群臣都异口同声的山呼道。

他们也都知晓,秦牧并非是没有去泰山封禅的心思。

只是,考虑到天下刚刚平定,百废待兴,秦牧还不愿意去干劳民伤财的事情。

一个皇帝,去泰山封禅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宋真宗一般。

他的确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含金量,却也留下了“名声”……

现在的大魏,是怎么一个情况?

秦牧心知肚明。

得益于番薯、玉米、马铃薯的广泛种植,凡是大魏境内,所有百姓基本上都不会饿肚子,不会出现有人被饿死的情况。

就跟后世鼓吹的“康乾盛世”一样。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

人们只是不会被饿死,勉强温饱,却还不算是富足的。

倘若没有番薯、玉米、马铃薯的广泛种植,清朝说不定早就亡了。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就在这时,作为礼部尚书的杜如晦手持牙笏,占了起身。

“请讲。”

“陛下,遵照你的吩咐,近日来诸邦国之使者、部族之酋长,已经齐聚京师,入朝纳贡。”

杜如晦正色道:“有高句丽、扶余、辰韩、马韩等东方诸国,有乌孙、楼兰、精绝、且末、小宛、戎卢等西域诸国,以及鲜卑、匈奴、乌桓、丁零等部族,共计大小邦国部族一百八十二个,遣使纳贡。”

“在这其中,有两个国家分外独特。”

秦牧颇为疑惑的询问道:“是哪两个国家?”

“其一是大月氏国,其二是倭国。”

杜如晦回答道:“有汉一代,大月氏国偶尔遣使奉献,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汉室倾颓,故而大月氏人也跟前汉断绝了往来,甚至于羁縻康居、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

“如今月氏王波调向我大魏遣使纳贡,殊为不易。”

“波调所为者,只是想跟朝廷求取一个封号,以示臣服之意。”

“再者,是倭国。倭人有国甚多,其中的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是三十余个倭人国家的共主。”

“此番卑弥呼遣使而来,也是请求我大魏封一个王号,以定立宗藩关系。同时,为表臣服之诚意,倭国女王卑弥呼愿拜陛下为义父,求赐‘魏王义女’之名,封中郎将,给予印绶。”

“……”

闻听此言,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们,都不由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