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 第440章 王安石变法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第440章 王安石变法

作者:迷惘的灰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46:44 来源:泡书吧

“青苗法”的方案,基本上被敲定下来了。

王安石又接着提出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要知道,在大魏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有义务服兵役、服劳役。

在服劳役的事情上,是按户口出一个男丁来的。

而募役法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官府雇佣他人服劳役,不愿服劳役的百姓,需要缴纳免役钱。”

“这种免役钱,要按照每一户人家的收入比例来缴纳,达官贵人也不例外。”

“陛下,这免役钱的比例,微臣建议是每户人家年收入的三十分之一。”

听到这话,在座的王猛、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倍感震惊。

房玄龄咂舌道:“介甫(王安石表字),如若按照你的这种募役法,岂不是连我这样的尚书令,也要缴纳免役钱吗?”

“是的。”

王安石点了点头道:“如房相你这样的,陛下赏赐的财物不算其中,但,你的俸禄和食邑之产出,还有各项收入加起来,要拿出三十分之一来缴纳免役钱。”

“如果不缴纳,那么房相你就要去服劳役。”

槽。

这不是“打劫”吗?

房玄龄等人一想到自己要缴纳这么多的免役钱,就感到肉疼不已。

“不妥,不妥。”

杜如晦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向秦牧进言道:“陛下,这什么免役钱太荒唐了。”

“三十分之一的免役钱太多,国库能立刻堆满钱财。”

“但,此举势必会招致朝野上下一片沸腾,百姓不满,也一定会喧嚣尘上!”

“而且,我大魏的贫富差距也较大。就说这三十分之一的免役钱比例,富人交了免役钱一样能活得滋润。”

“只是穷人就难了。”

“本就是穷困潦倒的他们,交了这么多免役钱,根本活不下去,这不是逼着他们举债,逼着他们卖儿卖女,债台高筑吗?”

“正是。”

王猛点了点头道:“陛下,杜大人所言极是。”

“这种募役法,对普通人家来说,根本是不公平的。”

“请陛下三思。”

面对杜如晦和王猛的反驳,王安石摇摇头道:“杜相、王相此言差矣。”

“这种募役法,实际上针对的就是高门大户。”

“普通人家和穷人,谁会有钱缴纳?他们一定是去服劳役的。”

“而富人不一样。富人有很多门路挣钱,他们也不差这点免役钱。”

王猛皱着眉头道:“不管怎么说,三十分之一的免役钱比例,太高了。”

“此等募役法一旦推行,一定会招致士族豪强的抵制。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在过去,似我等这种有官身的人,那都是免税的,至于服劳役、服兵役什么的,更是无稽之谈,无从谈起。”

“现在就连当官的都要缴纳什么免役钱,介甫你就不怕得罪了全天下的高门大户,使民怨沸腾吗?”

闻听此言,王安石郑重其事的说道:“正因为过去官民有别,不一体纳税,朝廷更应该推行这种募役法!”

“如果不这样,国库如何充盈?”

“王相,难道你不知道民间有很多商贾、豪绅都把自己的产业挂名于官吏之下,以便于免税吗?”

“这就是相当于他们在逃税漏税,不知道使国库少收了多少的赋税!”

“……”

王猛沉默了。

他知道王安石说的没错。

那些商贾都很聪明,知道把自己的产业挂到官吏的名下,以便于自己不用纳税,少了一笔极大的开销。

官商勾结!

这绝对是历朝历代的一大症结。

那么,秦牧怕得罪那些高门大户吗?

不怕!

秦牧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一户人家三十分之一的免役钱,的确太高了。”

“改一改,百分之一吧。”

“陛下圣明!”

房玄龄、杜如晦和王猛都称赞不已。

王安石见状,也不敢反驳。

秦牧这次是在“打土豪”,但是也不能太离谱了。

要有一个限度!

不然,真的会逼得全天下的高门大户通通造反,就连秦牧手底下的朝臣官吏,也会心生不满,继而搞出什么幺蛾子。

这就不是秦牧愿意看见的。

搞钱的门路很多,秦牧也不缺这一种。

王安石接下来提出的,是“方田均税法”。

什么是方田均税法?

就是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核实清楚每一块土地的拥有者,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而且,还把土地的好坏,分为优、良、平、次、差五个等级。

对于这种方田均税法,房玄龄首先表示赞同,却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前朝的黄巾之乱,为何发生?不外乎土地兼并严重,贪官污吏横行,鱼肉百姓,搞得民怨沸腾。”

“这其中,土地问题尤为严重。”

“汉光武帝凭借河北豪族席卷天下,因世家而得天下,故而投桃报李,给予了世家大族很多便利。”

“前朝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世家豪强不断做大,压榨百姓,对百姓的土地强取豪夺,这属于积弊问题了。”

房玄龄皱着眉头道:“黄巾之乱以来,天下乱了二十多年,兵荒马乱,出现了不少荒地。”

“但,也有不少良田熟地,被高门大户霸占了。”

“就说在这中原一带,先有曹操,再有陛下在此屯田,让百姓垦荒。”

“只是屯田的士兵和农户累死累活的,也很难开垦出太多的荒地。”

“肥沃的田地有很多都在高门大户手上。土地拥有者是谁,具体不明,全国上下有多少亩土地,也很难搞清楚。”

“这就为朝廷征收田赋、田租税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而且,在田地的拥有数量上,产出数量上,世家大族肯定是有所隐瞒的。”

“陛下,微臣认为,介甫提出的这种方田均税法,正当其时。”

“只是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方田均税法,恐怕阻力不小。”

“各地的高门大户不一定会配合,甚至还会勾结当地的官吏,从中作梗,破坏朝廷丈量土地事宜。”

闻言,秦牧淡淡的道:“土地问题,一定要改变。”

“朕之前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发现有的农民明明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却还要缴纳足额的田赋和田租税,这不是无妄之灾吗?”

“以前各地的高门大户做得太过了。这一次,朕要给他们清算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