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 第186章 长途奔袭千余里

截胡甘糜夫人,气哭大耳贼 第186章 长途奔袭千余里

作者:迷惘的灰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4:13 来源:泡书吧

“相国,乌桓自恃其边远,现在又是秋雨绵绵,不利于大军的行进,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做准备。”

贾诩笑吟吟的道:“所以,我军应该出其不意,这样即使孤军深入也未必不可致全胜。”

“文和所言,深得我心。”

秦牧点了点头道:“我意,尽起大军十万,四万铁骑为前驱,六万步卒为后军,步卒负责运输粮秣辎重。”

“诺!”

秦牧已经做出了决断,一众谋士大将也无不遵从。

其实,贾诩说的这种话,只是在坚定秦军诸将跟乌桓人一战的决心而已。

毕竟大军要在绵绵秋雨中行军一千余里,乌桓人肯定会察觉到,然后早做准备的。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秦牧想跟乌桓人在柳城决一死战的信念。

秦牧北征乌桓,率军抵达了徐无山,贾诩就向秦牧举荐了一个人。

“相国听说过田子泰吗?”

“略有耳闻。”

秦牧微微颔首道:“据说田畴是一个义士,有上古君子之风,一开始效力于幽州牧刘虞帐下,后来刘虞被公孙瓒所杀,他就率领全族隐居了。”

“不错。相国,田畴就隐居在这徐无山,相国你何不派人征召他?属下听说田畴对乌桓人深恶痛绝,现在相国要北征乌桓,想必田畴这样的隐士,也会愿意助咱们一臂之力的。”

“善。”

秦牧旋即派人带上自己的亲笔信前往徐无山,田畴的隐居地方,邀请田畴出仕为自己效力。

田畴一改昔日之风,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为秦牧充当向导,出任相国户曹掾。

这是非常让人感到诧异的事情。

因为田畴乃是幽州名士,他领族隐居之后,屡次拒绝了公孙瓒、袁绍、袁尚的征召,似乎是不问世事了。

在徐无山一带,随同田畴隐居的百姓很多,超过了一万户!

至少五六万人!

而且因为田畴的教化之功,徐无山一带的百姓,都达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

田畴的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田畴之所以投奔秦牧,为的就是能够荡平幽州的乌桓人,为大汉一雪前耻。

秦牧现在率军北上,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秋雨绵绵,道路阻塞了。

秦军冒着雨,穿过了渤海沿岸的平原地带,打算直接进攻到乌桓人的大本营柳城。

只是乌桓人也料到了秦军这条进攻线路,派兵扼住河口,使秦牧的大军一时难以前进。

这可该如何是好?

秦牧一时间也犯了愁。

“诸位,现在大雨连绵,道路泞泥不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傍海而又道不通,大军行进迟缓,在路上耽搁了近一个月,如今又被乌桓骑兵阻塞住了河口,我军无法强渡。”

“如之奈何?”

此时已经是农历九月,秦军并未跟乌桓人交战过。

古代战争,其实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消耗在行军过程中的。

兵贵神速。

只是天公不作美,秦军再如何强悍,也干不过大自然的伟力。

“相国,不如还是退兵吧。”

沮授又提出了撤退的主张。

“不妥。”

李靖当即反驳道:“公与,现在我军已经行进到距离柳城不过二百里的地方,要是撤退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那能如何是好?”

沮授摇摇头道:“若不撤兵,我军就只能等到深秋时节,大雨停了,再图强渡河口,只是到了那时,我军就算成功抵达了柳城,恐怕粮草也无多了。”

“这没有足够的粮草,如何打仗?”

“这……”

李靖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时,还是熟悉路况的田畴站了出来。

“相国,属下知道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抵柳城。”

“哦?愿闻其详!”

秦牧一时间来了兴致。

田畴对秦牧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向导了。

“迷路侯”李广常年跟匈奴人作战,一直未能封侯,其最大原因,是因为李广经常在漠北迷路……

这向导的作用是由此可见的。

田畴于是来到了悬挂着羊皮地图的屏风边上,为秦牧等人指出了一条明路。

“相国,原先幽州的平岗,从卢龙塞可以直通柳城。这条小路自光武皇帝年间,迄今为止,废弃了近二百年之久。”

“如果我军现在悄然返回,再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之地,从空旷的大草原上走出,路又近又好走,定能出其不意的抵达柳城。”

“乌桓人绝不会想到我军能从卢龙塞进兵的。”

“甚好!”

秦牧细细的端详了一番,发现如果按照田畴规划出来的路线,秦军的确能进抵柳城。

“公台。”

“属下在!”

“你替我写一道军令,并抄誉在木牌之上,立于滨海之过道两侧,上书‘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

“诺!”

陈宫立即答应下来。

秦牧这是要麻痹乌桓人,让乌桓人认为秦军要撤退。

按照常理来说,道路阻塞,难以前行的军队的确是会选择撤兵的。

这时,一向是不主动开口的贾诩,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当即向秦牧进言道:“相国,属下认为兵贵神速。”

“我军现在要迂回、长途奔袭千余里,步卒的行军速度太慢,辎重更是累赘。”

“因此,相国应该考虑抛下辎重,只让几万骑兵一人双马,备足十日的口粮,再奔袭柳城!”

“善。”

秦牧采纳了贾诩这一大胆的战术。

秦军虽说要抛弃辎重,但只是骑兵要抛弃。

大军数万人,还是会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后撤,以麻痹乌桓人的。

一人双马,备足十日的干粮,秦牧所能动用的骑兵,能有多少?

两三万人!

秦牧军中大概有着四万铁骑,但是马匹超过了六万。

在古代的战争中,负责长途奔袭的骑兵,经常是一人双马,甚至是一人三马的。

因为战马不是“永动机”,也不是机器,是会感到疲倦的。

背上驼着一两百斤的人,还有弓弩、长枪、口粮等等,再是神骏的战马,也很难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留出一匹马的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