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娱乐开局渣了大蜜蜜 > 第524章 伏笔

娱乐开局渣了大蜜蜜 第524章 伏笔

作者:油炸秋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0:23 来源:泡书吧

收山:新艺城光辉成旧事,林正英难挽僵尸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人风起云涌,就有人日薄西山。就在 “周星驰年”前后,香港影坛完成了新旧势力的全面交接。

80年代凭福星系列和僵尸电影叱咤一时的洪金宝,90年代起票房号召力就急剧下滑,1992年执导的《战神传说》亏惨了刘德华;推出的2部电影《五福星撞鬼》和《誓不忘情》,票房远不如前。嘉禾最大的卫星公司——洪金宝的“宝禾影业”,在拍摄完《蝎子战士》后选择停产;

从此洪金宝基本退出创作,专注武术指导,洪家班依然延续了20多年影响力。还是在92年,嘉禾的长期合作伙伴麦当雄淡出影坛。连失臂膀的嘉禾,也开始褪去霸主的光辉。而曾经风云一时的新艺城这一年正式宣布结业,最后一部投资大卖的电影,是徐克的《东方不败》。但谁能永恒不败,“新艺城出品”,退出历史舞台。

麦嘉和石天,也双双息影。如今提及香港喜剧,少有人还记得《最佳拍档》了。一代传奇,随风而去。迫于财务压力,德宝电影也在同年宣布结业,《黑猫2》成为其最后一部作品。新艺城和德宝的停产,嘉禾卫星制的土崩瓦解,标志着80年代鼎足而立的港片影坛局面终成过往。还是这一年,《逃学威龙》中“夺命剪刀脚夹爆你的头”的黄炳耀去世,港片失去了一位天才编剧。

而林正英作为港产僵尸片的的一代宗师,在1992年推出了《新僵尸先生》等多部僵尸片,全力突破,想尽办法,连《音乐僵尸》都用上了。其实当年林正英已经身患重病,5年后去世了,他在用最后的时间力挽狂澜,但僵尸片大势已去,已非一人之力能挽回。

英雄落寞,美人收山,还是这一年,王祖贤忙着谈恋爱,大幅减产,钟楚红则正式息影。名利场人潮汹涌,后浪终将前浪拍在沙滩上。在名利圈打滚的他们,有人疲惫了,有人抑郁了,有人躺平了,有人佛系了。其中滋味,就像90年代渐渐无人邀歌的黄沾闲得在家练毛笔字,反复抄写的晏几道的词:“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5、伏笔:陈可辛少壮立大志,张国荣北上拍《别姬》

在旧时代落下帷幕的同时,新力量也如火如荼地崛起。

92年前后,王晶和刘伟强的创作室、李连杰和崔宝珠的正东、王家卫和刘镇伟的泽东、曾志伟和陈可辛的UFo等公司相继建立。这些制片公司,幕后金主多是台湾片商。当年只要香港影人提出个故事大纲和明星阵容,他们就会拿出几百万现金来买,但所有的蜜月期都有尽头,而岁月总会埋下伏笔。

比如还什么都不是的黄子华,给许冠文写出了剧本,并给自己创作了角色邱浩基,结果许冠文看了剧本之后赞誉有加,即刻拍板投拍,却找了黎明做男主演邱浩基一角,而黄子华仅出演了一个滑稽小律师。

但正因为在影视圈心灰意冷,黄子华最终决定在离开娱乐圈前讲一场“栋笃笑”,没想到多年后凭借“栋笃笑”人气转战电影,竟拍出了港片影史本土最卖座的喜剧,一举超越许冠文和周星驰。人生玄妙,莫过于此。

其他的伏笔还有:1992年还是短发的郑伊健,出演了第一部电影,饰演一位纯情处男,就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陈小春还是tVb的伴舞演员,在一次庆功酒会上,唱了一曲谭咏麟的《水中花》引起注意,由此加入风火海。

还是这一年,张国荣被高志森劝回香港拍片不久,一位北京来的文质彬彬的导演找他见面。见面那天,张国荣穿了件薄衣,上来就说:“对不起,导演,我抽烟。”来人说我对不起你,“我连剧本都没写好。”随后讲了两个小时剧情。还没等他把故事讲完,张国荣找他握手:“导演放心,这戏我一定演。”导演叫陈凯歌,电影是《霸王别姬》。

就在当年,张国荣提前半年去北京,学习普通话和京剧,为拍电影做准备。即便发着高烧,张国荣也坚持压腿、练水袖,连去饭堂吃饭都走着台步。剧组在北京租了个院子,夏日炎炎,张国荣承包了剧组一个夏天的冷饮。

杀青那夜,他请众人吃饭。本不善饮的他连喝十二杯,每一次对饮都眼泛泪光, 葛优上来劝他说:“别难过,以后还有相聚的时候。”他却说:“可那时,场景、心情就不同了!”

当时,剧组的孩子叫张国荣哥哥,却叫葛优“葛大爷”。没想到一年后,张国荣一票之差错失戛纳影帝,葛大爷却做到了。还是那一年,曾志伟凭借陈可辛导演的《双城故事》,爆冷夺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随后和陈可辛联手创立了UFo电影公司。岁月如梭,30年后,陈可辛在釜山电影节上宣布了自己的新公司changin'picture成立,从专注流媒体剧集,走亚洲发行路线,港片和国产片,这位天才导演都不先玩了。许多当年看似无关的事,暗示着新故事的到来。回头看去,唯有感叹:风月无情人暗换,只是当时已惘然。

巅峰之年埋伏笔,度尽劫波港片在

所有衰败的种子,都在巅峰时埋下。回头看港片,从巅峰到瓦解,也只有一眨眼的功夫。

92年的港片,正是极尽火热、癫狂的日子,动不动三四千万的票房捷报,而港片急速滑落时,创造光辉的这帮人不但主力还在,而且正值创作巅峰。究竟何至于此?

说来说去,港片滑落,还是四个字:英雄、时势。自古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但英雄敌不过时势。

整个60年代-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电影界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开山人物。功夫巨星李小龙成为风靡全球的偶像。进入80年代,李小龙逝世,成龙崛起,邵逸夫一手创立的无线训练班也开花结果: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古天乐等如今已是港娱中流砥柱。

这所有积蓄的力量,在80年代不断爆发,在92年抵达**。不仅是港片,当时的香港流行文化是整个全球华人圈的绝对高地。但随后的人和事,就呈现出兴衰更替、沧海桑田的味道。港片江湖内部,商业片主导一切,文艺片愈发黯然失色。

1992年张之亮编导的文艺片《笼民》拿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却只获得177万港元的票房。难怪当时的影评人感叹说:“站起来的敌不过睡下去的,这实在是香港影坛的悲哀!”出于追逐丰厚票房利润的本能,各大制片公司什么热门拍什么,渐渐市场武侠片、枭雄片、无厘头喜剧泛滥,却多半是东施效颦。

片商们“一切向钱看齐”的策略,引发了电影市场的诸多乱象,最终劣币驱逐良币。大公司纷纷离场,跟风烂片见缝插针,多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衰败的伏笔,早已埋下。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最好的时候,Gdp总额能占据整个中国的18%。但随着经济格局的改变,香港经济不再一枝独秀,文化也不再独领风骚。写下《沧海一声笑》的黄沾晚年感叹粤语歌的没落,不止港片,港娱豪情都只剩一襟晚照。

外因方面,90年代初开始,以《终结者2》和《侏罗纪公园》为代表的好莱坞电脑cG大片开始加快全球化步伐,全世界人民都爱看好莱坞大片,曾经的香港电影后花园台湾市场,不再唯港片马首是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