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 第111章 历代土地政策(1)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 第111章 历代土地政策(1)

作者:壳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59 来源:泡书吧

“噗,哈哈哈。”听完袁隆平大学时期的全程操作,不少人直接笑了个仰倒。

救命,原本以为袁隆平这样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几年如一日执着,觉得他一定是那种十分严谨的,严肃不苟言笑的人。

结果,这完全不沾边好嘛。

太可爱了吧!

……

[除此之外,袁爷爷还对一种乐器小提琴特别感兴趣,还喜欢养猫,叫袁花花。

总而言之,袁爷爷真的拥有人类高质量男性一切的品质。

聪明有智慧,体格子杠杠的,还执着不放弃,有科学家的严谨,拉小提琴的浪漫,爱护小动物的柔软心肠,还爱国爱民,待人诚挚,人品更是没的说,跟邓奶奶夫妻关系更是好的不行。

只要认识他,就真的很想感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

对了,忘了说了,在袁爷爷那个时代,在结婚这件事上,他还玩了些潮流。

比如,34岁结婚,师生恋,一个月闪婚。

所以,可以说,他的妻子既是他的伴侣,又是他工作的伙伴。

他们一起走过56年,相濡以沫,给妻子写情诗,拉小提琴,还在晚年的时候,补拍了个结婚照。

他一生,无愧国家,无愧百姓,与妻子携手,走过研究“杂交水稻”的一生。]

虞美人说着,语气有些叹气。

各朝代女子们看着袁隆平和妻子邓哲,一个个工作,生活照片,羡慕的咬唇,眼睛都忍不住瞪大了。

就,突然明白了,虞美人之前说的一夫一妻是什么意思。

原来不是一夫一妻多妾,而是真正的一夫一妻。

啊,好羡慕。

但她自己好像也相当优秀。

更羡慕了,怎么办。

……

[袁爷爷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其实后面还有很多能说的,比如他研发的海水稻,让在盐碱地种田变成有可为的事情。

再比如说,成功达成了在迪拜沙漠种水稻成就,亩产达到500公斤。

其实在新中国,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几位相当优秀的农学家。

比如,中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丁颖。

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奠基人——冯泽。

中国现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李庆逵。

中国现代农业昆虫学科的创始人——杨惟义。

中国土壤学学科的创始人——李连捷。

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的奠基人——金善宝。

中国农业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彭克明。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

甜瓜女神——吴明珠。

都在这条富国强民的农业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步。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是新中国的路,也是农业人的路。]

虞美人说着,把自己这几天能查到的所有人的照片,都铺到天幕上。

黑白照片跟彩色照片混在一起,年老的面孔与年轻人交接,莫名就让人想到了传承。

谁也没想到,后世的农学家能这么多,还无论男女。

突然就明白了,天幕怎么就挑着三大主食的农学家讲解了。

实在是,优秀的人,有那么一点点多。

凭着虞美人一个人,实在是讲不完。

秦朝。

祖龙看看那么多照片,突然就有那么亿点点羡慕。

若不是碍于帝王的矜持,他真的忍不住怀疑人生了。

不是,这后世人才是不是太多了点。

这么多人,还只是农业这一块的。

就,突然觉得,在他多培养点人才,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

另一边,屈原时期。

手里拿着刚刚写完的离骚,屈原突然有些想哭。

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不正是他刚写的吗。

却未曾想过,从“哀”到“解”。

后世做的当真是漂亮。

太漂亮了。

……

[好了,最后,我们来说说上次直播时,忘记说的“各朝代土地政策”吧。

上一期本来是想说的,结果讲着讲着就忘了,这一期就来填坑了。]

虞美人说着,也觉得有些尴尬,这谁能想到呢。

不过没关系,她这不是想起来了吗。

[周朝之前的土地政策我们就不说了,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文字记载,推论什么的,相信大家也不想听,今天主要来说说周朝之后的土地政策。

周朝的土地政策,我们今天谈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采地制,一个是井田制。

采地制,也叫“封地制”,简单来说,就是田地由天子支配,他分给贵族,贵族分给卿大夫,反正就是一级一级往下分,地分给你了,就算你的。

井田制,是出自于孟子的文章,但有人说,孟子应该是没有见过井田制的。

说简单一点,井田制就是把一片地划上一道道沟渠,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中间的地一般来说是最好的,是公家的,其他旁边的,就是庶民的。

但田的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井田制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商朝,在周朝时发展成熟,到了春秋战国逐渐瓦解。

据推测,瓦解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

虞美人尽量把这些东西说的简单详细不复杂。

能一句话讲清楚的,就不用两句。

之前的内容已经拉得太长,在土地政策这一方面,就短一点讲吧。

唐朝。

记录的人奋笔疾书,也不管这个周朝井田制对他们有用还是没用。

总而言之,先记上就对了。

到时候陛下肯定自有考虑。

李世民手背在后面,也有些激动。

他还以为天幕不会讲这个了呢。

实在是后期大唐土地兼并问题有那么亿点点严重,而天幕又说过,那个清朝雍正好像解决了土地问题。

然后,上次天幕说到这里,突然就不说了!!!

简直是太过分了,一直让他抓心挠肝到现在。

只能说,天幕若是再不讲各朝代土地政策,他李二凤就要闹了。

瞥了眼奋笔疾书的记录官,二凤在心里重重冷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