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女扮男装,在男频科举文中当名臣 > 第376章 答案,丹书铁券,正四品

问她是否有怨?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许玥漫不经心的想。

天子殿宇,处处讲究。

秋日到了,殿中夏日常用的冷华香早便撤了下去。

只每隔十几步摆了果盘,内里都是极大的柚子、黄澄澄的橘子,散发着果子自然的清香,十分好闻。

嗅着这一缕果香,她的思绪不免歪了一瞬。

或许,可以试一试调这味道的香品,甚至已经在脑中为方子增添香料。

知人知面不知心,此言大有理。

比如,在天子看来是这样的,自己忍不住问了一句后,许卿微垂首,光滑如玉的侧脸上眉眼不动沉凝。

须臾,轻轻一皱眉。

复抬起眼来,竟是望向了自己,语气中有一丝在她身上少见的叹息:

“陛下何出此言,说一句僭越的话,微臣自认为得圣眷不输于孟大人,何况,微臣去云南主持乡试,对局势又无影响。”

“至多白白送一条命去。”

“纵然一时不明白,过了这么久,微臣还理不清就是蠢笨了。”

“想来想去,只能说是微臣时运不济,孟大人……急功近利了。

这番话听的天子心中动容——是啊,他又不是疯了,白把个得力的爱臣送去死,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全都是巧合啊!

“许卿知朕。”天子眉开眼笑,心头一口憋了许久的闷气终于散开了。

其实这话本不必问,但他不想留下君臣之间的嫌隙,谁让许玥去云南之前,正“大逆不道”的进言了,上下一联系,可不就让人多想吗?

“平安,太放肆了些。”

天子语气微沉,是往常提到孟子维时不会有的,许玥在下首听见心中一动,没有趁机说些什么。

更不会去劝说了。

说来,这是一笔糊涂账。

她到了云南之后,已然察觉到了局势的不对,甚至配合孟子维演了一场“试题失窃案”,搅乱了局势。

绝不能说一无所知。

只是没有想到,孟子维下手会那么快、那么狠,好似疯狂的赌徒,把全部筹码往上面扔,毫不考虑失败的下场。

心中一味想要翻盘。

许玥对此是既惊又讶。

因为她预估错误,便无辜死了那么多人,而且,恐怕孟子维也没想到,自己反应会那么大吧:

——他是极少数知道许玥武功极好的人。

…………

从殿中出来,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边云霞染的路边花草都红了,乍看过去十分绚丽,令人驻足。

乡间有句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果然,接连几日都是大晴天。

这日朝廷忽然宣布了云南土司被平复的事。

官方的说法是,土司不顾朝廷恩义,大逆不道,以孟氏为首的土司纠结成军攻打官府,来势汹汹。

幸好布政使不畏艰局,临阵指挥,联合一众云南官吏,挫败了土司的野望。

闻听消息的许玥,脸色有一瞬间的古怪。

果然同一件事换个说法和角度,就完全不同了。

土司跋扈不假,之前还真没推翻朝廷的心思,好好的当个对百姓作威作福的土大王不好吗。

吃饱了撑的要挑战高难度?

事实是那位“英明果断”的布政使,一到任就上下挑唆,让各地土司不宁,又连施展如丈厘土地、清查私奴、查补赋税等要土司命的招数。

土司,还真是被逼上梁山了。

“你这话在我这里说说就行了,别人面前可不要露出一丝风声。”

余尚书白了自家徒孙一眼,为她讽刺十足的话。

“当然只会在师公这说。”许玥带着丝亲昵的语气,笑吟吟的道。

她又不是伤了脑子。

朝廷终于把云南攥在了手里,多么提振人心,宣布消息时,不少官员直接热泪盈眶,更有甚者,激动到跪倒在地。

礼部已经传出消息,天子要大祭太庙,可见此事之重了。

这会子搅乱,说朝廷在收复云南一事中形象不是那么大义凛然,光彩照人……找死呢。

“你知道就好。”

说完,余尚书神色忽然一淡,连放在面前的新式点心都不看,对许玥道:“朝廷大势所趋,委屈你了。”

许玥知道师公在说什么。

明面上,孟子维立下了不世之功……忽略过程,结果也确实如此,既然有功,自然要有赏赐。

这赏还必须大!

就在前日,天子下了圣旨,内容还是她亲自写上的,一字一句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闭上眼睛都能默写出来。

首先,孟子维头上代布政使的“代”字去掉了,然后家中女眷都有赏赐,祖母、母亲均为一品国夫人。

那位孟大少爷,也不必去苦读书拼前程了,天子先赐其进士出身,再恩荫了五品的实职兵部员外郎。

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正常升迁。

此外,田地金银不计其数,还有电视剧中常出现但现实很少赏下的“丹书铁券”,可免罪免死。

实权、子嗣前程、钱财甚至日后的保障都有了,谁不说一句天子大方。

其实……“陛下是真怒了。”许玥轻声道,和师公对视,互相都明白其中意思,却不能宣之于口。

其一,云南布政使的“代”字,不管谁去,只要活过一年都会去掉。

其二,孟少爷的恩荫。

别忘了,眼前余尚书提议的“吏部加考”就是打击没能力又走后门的人,如今已然开始试行,初见成效。

想当官?

可以,先过了这份考试吧!

至于丹书铁券,许玥垂眸一笑,这东西就是个笑话,在位的皇帝想保人,它就有用,想你去死,你有一屋子都没用。

生动的形容一下,丹书铁卷好比皇帝发行的商品,但一切解释权归他所有。

前车之鉴太多,古人也回过味了。

比如南北朝时的权臣尔朱世隆曾言:

“今日两行铁字,何足可信?”

这样算下来,只有金银田亩、女眷封诰是实打实的,却都在小处。

即便如此,余尚书依旧不满:

“哼,这怒又有多重,恐怕为这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不惜命生气更多些,天长日久的最后还是一切如旧。”

不怪余尚书如此。

贡院被围传出去伤朝廷的威信,所以上层人人心知肚明许玥之功,但就是不能明打明的传出去。

“师公莫生气了,陛下和各位大人知道我有功便可,何况也并不是不赏。”

许玥不太在乎虚名。

她和孟子维的情况正好反过来,有名声的没实惠,没名声的有实惠。

想了想,自己还是宁愿要实惠的:

——民生署升格,主官品级一步到位,直接升了正四品。

许玥人走了一趟云南,民生署的发展可没落下,不止棉布、羊毛线的工坊日夜不休,出产的商品行销天下,换来大批银子。

草原运羊毛的马车一眼望不到边。

百姓发现银子的目光是雪亮的,工坊所在的地方,因为采购的商人,已经成为了一处极为繁荣之所。

而工部向民间卖机器也卖的手软,韩尚书脸上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

最重要的是,慈幼局、济病坊、济贫署发展壮大。

在京城内,百姓心照不宣,有孩子生下来养不起的从前是丢了,现在可以送到慈幼局,至少有口饭吃。

每日济病坊施药、义诊,济贫坊为穷人施粥。

不知让多少人活了下来。

京城外,不少州府已经开始重启这三地了,有了具体的组织和金银来源,这事办起来不难。

这一项项功绩摆出来,许玥升官,无人可以质疑。

“这本是你应得的。”余尚书虽这样说,也不欲在此太过纠结。

他还有“大事”要和徒孙说呢!

“玥哥儿,你今年二十了吧?”

“师公记得没错。”

许玥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正要找个借口开溜,余尚书抢先一步开口:

“年纪不小了,我在你这个时候已经生下了长子,婚姻大事不能耽误,这样,今天你必须拿个准话出来。”

“成不成婚,何时成婚,对妻室有什么要求,就是天仙公主,师公都忝着脸为你去奔走。”

“一定让你如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