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女扮男装,在男频科举文中当名臣 > 第173章 大雪,生女不举,难题

会试第三场开始。

一大早,许玥起来就见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反着雪光刺人眼,原来是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面堆积了厚厚一层。

案板下的炭盆已经连残火都没有了,可见昨夜之冷,让炭燃的更快。

轻呼一口气,白雾团团不散。

许玥皱了皱眉,自己带来的好炭已经燃尽了,就只能用考场发的黑炭,这种炭自然不可能有多好。

烟多火小、又难以点燃。

转念一想,她身体好,只需要一点炭做样子就够了。

其他举子才是面临着大难关。

到了现在,别说带来的炭,恐怕连考场发的炭都所剩无几了吧。

如今天寒地冻的,没有炭就只能苦熬着。

这已经是最后一场了,前头什么苦都吃过了,好不容易熬到了现在,无论如何,咬着牙也要坚持住。

等兵士将雪清理了大半,才有人扛着考牌出现,人路过许玥眼前的时候,她听见人冷的压抑不住的牙齿打颤声音。

今岁的雪,是不是太大了?

这个念头在许玥脑海中一闪而过。

第三场除了传统的试经史策五道,还有额外加上的三道数学题,策论考的范围很杂,不仅有对古时政策的议论,还有本朝当前遇到的政治问题。

具体到朝中某一县,田地贫瘠,又多山林,外有山匪,内有豪强盘踞,百姓普遍不识礼数。

试问举子该如何治理。

往大了有问朝中沿海一地男多女少,婚嫁之金极高,男子往往无法娶妻,导致有抢婚、契兄弟这等事情发生。

试问其根本为何?

举子该如何着手治理此不善之风。

许玥心中一凝,沿海为何男多女少,她与冯师通信多年,如何不知这一个同样发生在富昌的大弊?

男多女少,是因为滥杀女婴啊!

沿海地少又多盐碱,所以时常生女不举,生下女婴,或溺死,或摔死,或直接丢弃在山上被野兽啃噬。

而生下男丁则不会——至少有了两个男丁才会杀男婴。

富昌县有一个落花林,埋葬的就是这些可怜的女子,冯师第一次得知后,精神大受震动,以至于来信之时,字不成句,句不成段。

震动的又何止是他呢?

江南富庶,女儿家又可养蚕织布,再不济讨一口饭吃不难,所以,许玥少有听闻这样的事情。

原来,不是所有地方都是江南,也不是所有女儿家来到这个世界,可以安然的活下去,走过这人间一遭,几日就回去了。

也是从那一刻起,许玥忽然找到了自己成为名臣的目的。

至少,让她们多活下来一些。

富昌这些年下来,这种生女不举情况已经大大的好转了。

一来,县中百姓因为海运生活富庶了许多,生下来能养的起,到底是亲生骨肉,下得了手的也不多。

二来,官府开设育婴堂,收养女婴和家人无法养活的孩子,时常有人家生下来,不想要,第二日就会抱给育婴堂养育。

这其中,许玥提醒了一点,最好给送女婴来的人家一些米粮。

——这是为了防止他们怕麻烦……

只不过,孩子一送过来,就天然被视为无父无母,和亲生父母再无关系了。

据许玥所知,育婴堂中的孩子,大多姓冯,有冯生、冯活……

收回了发散的思绪,只会空想那什么都做不到,世界不是以一个人的意志而转动的,惯性很难改变。

她能做的,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要千百次的告诫自己,不要着急,急是最没用的东西。

许玥写道:……小民以田贫地瘠,有一男子生,便不肯生女,久而久之,村镇之间无可婚嫁之女。

人生有万千**,难以消计,无女可娶,便至于欲大于礼,地方风俗崩坏。

而如何能不杀女婴,她笔锋一转,以富昌县为实例,先夸赞了天子的圣明,开海之举令百姓富庶了起来。

虎毒尚不食子,何况人乎?

然后十分自然的列举了冯师所做的种种举措,她表示,既要让百姓仓禀足而知礼节,又要朝廷出手干预,移风易俗。

如此双管齐下,才能遏止此不正之风。

写完了这一道之后,许玥精神奕奕,很快,完成剩下的几道的试史策,所用的时间更少。

冬日薄薄的太阳西斜,但离完全下落还有不少的距离。

接下来是三道数算题。

许玥先不急着做题,洗了笔尖,换了一只较细的毛笔,放在一边。

又从考篮里摸出来一个大青皮橘子,皮特别薄,紧紧的禁锢着橘子肉。

似乎下一秒就要挣脱出来似的。

伸手几下灵巧的剥了皮,没有沾到手上,可橘皮汁带着一点刺激性的清香味道,顿时充满了小小的号舍。

露出了胖乎乎的橘子瓣,她捏了一瓣吃了一口。

汁水充沛,七分甜三分酸。

正正好符合许玥的口味,柑橘这一类水果,太甜的没有水果味。

吃完了几分钟的橘子,心情已经完全放松了下来,许玥才去看数算题目,不出意料对她来说算不上有难度。

第一题,绳测井深,将绳三折入深井之中,井口外余绳长为四尺,将绳四折入井,井口余一尺。

问井深几尺?绳长几尺?

许玥几乎心算出来答案。

这很简单,小学生六年级的题目,应该是给考生的送分题。

第二题难度提高了一点但也不多,是考以日晷这一测量时间的工具,投下的影子去推测周围建筑的高度。

列一个式子就行了。

最后一题题目刚刚落入许玥的眼中,就令其起了兴趣,这不仅有包含了术数,还有天文、历法范围内的知识:

问考生,为什么会有季节的变化,唐时某一年黄赤交角的角度变化,以及其对收成的影响,历法较如今有何变动?

只见,这一个题直接占了两个题牌,上面列举了诸多数字。

听着耳边不住响起的抽气声,许玥微微一笑,不错,古代已经有了黄赤交角的概念,同时意识到了它的大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有微小的变化。

据此变化,来编写历法。

不过这种极为专业的东西,不是深入研究过,根本无从下手。

许玥心想,这远远超出了举子们的数算水平,依她所知,即使因为上一届的会试恶补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除非实在是百万中无一的数学天才,大多数人对这道题只会束手无策。

也不知道是谁出题,来为难大家的?

许玥一边下笔,心中还好笑的想,这位出题者,恐怕要被举子们恨到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