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153章 一流巅峰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153章 一流巅峰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6:01 来源:泡书吧

这边陆渊在努力闭关,准备神功大成之后,去品尝自己的大餐。

另一边,他大半个月前送上去的奏疏,也终于有了回应。

弘道五年二月末。

一身风尘仆仆的孙思文,带着几十个随从,抵达了庐阳府城下的军营。

“原本我对于陆兄能平定此场七星门叛乱,并无任何疑虑。但原本猜想,怎么着也要花费数月半年时间。

可此时短短两月,陆兄便连破叛贼,歼敌数万,把贼人围在了庐阳城中。

看来我还是小看了陆兄啊。”

见到陆渊之后,这位好友当面,便是一阵感慨好夸。

陆渊被说的有些得意,心下开心,但嘴上却还是很谦虚的说道:“此次不过侥幸罢了。那些七星门贼人,一派江湖作风,让他们去武林上,和人捉对厮杀尚可。

但让这些贼子与人打仗,却还是江湖草莽气。队伍松散,军阵不习,一个个都喜欢单打独斗,与流民贼无异。

破之,易矣。”

实际上,但凡七星门叛军的组织度强一点,懂一点兵法韬略,陆渊都不可能胜得如此轻松。

毕竟自己的领兵水平什么样,自己是最清楚的。

他对自身的定位,就很清晰。

统兵作战一般般,甚至可能不合格。唯一有优势的,就是手下练出的兵马挺强的,各种素质基本达到了战兵标准。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格的统帅,领着一支合格的大军,却依旧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击破谨守营寨的七星门叛贼,把对方一路追到庐阳城中。

而原本应该是七星门老巢的临武县,也被陆渊轻取。

到了现在,就连庐阳府城都要守不住了。

这伙叛贼的水平怎么样,可想而知了。

“不管贼人如何无能,救衡阳府于水火,收复庐阳府,歼敌三万的大功,却是事实。”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孙思文摇头笑了笑,然后看着陆渊,感慨道:“这次我能升任知府,可也是沾了陆兄的光。不然想从小小司马一路升至此职,可能十年都做不到。

此生能和陆兄相交,真是我之幸事。”

仔细想来,孙思文几次能够升官,基本都是受了陆渊的帮助。

从武冈县城升任县令,又从县令升到司马,如今司马再升到知府,其中都离不开陆渊的功劳。

这位当初的孙秀才,可以说是被寒微之时相交的好友,一路带飞了。

“孙兄言过了,我能有如今地位,也少不了孙兄引路。”陆渊见孙思文似乎有点自贬,连忙劝慰道:“而且能与兄相交,陆某幸甚。”

他这话很真诚。

当初要不是孙思文引他担任县尉,以陆渊的性子,怎么可能去出仕为官?

而不当官,他如今怎么可能一路凭着战功,升到现在的正四品奋武将军之职,统领数万兵马。

而没有这个职位,没有这些兵马,陆渊想要弄到购买补灵丹的钱财,想要有购买药材的路子,哪有那么简单。

更不用说如今能率领数万大军,打破七星门,掠夺对方的传承宝藏了。

这一切可都是相辅相成的。

甚至不提这些。

就孙思文当初的教字授业、还有相赠玉片之情,对陆渊的帮助,就不知有多么大。

他这些年能这么快的精进修为,除了一系列奇遇之外,玉片的淬炼内力之功,那也是少不了的。

更别说玉片之中,还包含着的未知仙缘了。

只靠以上这些,孙思文就是陆渊一辈子的朋友。

此时自己发达之后,拉一把朋友,应有之理罢了。

“陆兄说的是,是我自轻了。”

被好友说了一通,孙思文立刻认错,然后正了正脸色,说起正事:“如今我已上任庐阳知府,郡内有明文下来,我任上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协助陆兄平定七星门叛贼,同时安稳地方,清剿余贼。

来的路上,我也了解了一下此地情况。

整个庐阳府十县之地,除了还在贼人手上的庐阳县外,其它就只有一个平阳县,有陆兄推荐的一位县令在任。

其余八县,都没有地方官府,如今全靠大军看管。

敢问陆兄,对于此八县,你可有何安排?”

如今随着大越渐渐衰落,朝廷威严日减,对于地方上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弱。

尤其是像洞庭郡这种地方。

有着先前朝廷下达的“地方自募民团抗贼诏”在,简直是明着暗示,鼓励动平静地方的军头们站出来,抗击贼人,成为军阀了。

这么一股风气影响,也就导致了洞庭郡这边,基本上哪个军头能从叛贼手中打下来地盘,那么只要这些军头们名义上,还继续尊奉朝廷调令,还给朝廷缴纳赋税,那么那块地盘就归那个军头处置。

这也是当初陆渊击败七星门叛贼,杀进庐阳府后,那些举旗反正的地方豪强,不肯交出手中的县城了。

因为按照朝廷的承诺,他们反正之后,相当于从叛贼手中夺下了县城,那么这块地盘自然归他们处置。

只是这种算盘打的太妙,等于从陆渊口中抢食吃。

我陆某人辛辛苦苦打败叛军,结果你们这些原本从贼的,或者屈贼的鼠辈,现在跳出来说要抢地盘,真以为本将军好欺负呢?

所以这些不开眼的家伙,此时坟头基本都已经开始冒绿芽了。

但那些鼠辈清理了,可陆渊这边,却没人有这个实力和底气拿捏他。

虽然陆渊从名义上,是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正规军编制,并不属于那些地方民团。

但刨去这层名义,他本质上就是个军头。

手底下那几万兵马,除了陆渊的命令,谁也不听。

庐阳府被他打下来了,那么按照惯例,自然该由他来处置,外人别想插手。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向郡府请求,让孙思文来做知府,那边这么痛快就答应的原因。

因为郡府已经默认,庐阳府是属于他的地盘了。

所以此时孙思文哪怕作为知府,在关于府内的人事安排上,也需要询问陆渊的意见。

毕竟他自己这个位置,本质上就是陆渊赏给他的,此时又怎么可能越俎代庖,自行安排官员。

“我不认识什么读书人,对于各县的文职安排,也没个头绪。孙兄之前在常宁,教了不少弟子,应该有不少合适的人选吧?

如果有的话,可以整理出一个名单来,到时我一一向郡府请命。

至于其它武职,我军中还是有不少关于领兵的将校的,倒是没多大问题。”

对于此事,陆渊还是选择交给孙思文这位知府去做。

反正他对自己好友,是很信任的,并不担心对方背叛。

至于对方推荐的人可不可靠?

先不说先前在常宁县的时候,孙思文不少弟子就和陆渊熟识,也算半个乡人和晚辈了,有着些许情分在。

就说乱世之中,武力为尊。

只要他掌控了兵马,一些文人,没兵没将,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怕是才想造反,就被自己安排的那些门人弟子们,直接带兵镇压了。

因此与其自己去找一些不靠谱的人来做官,还不如把事情交给孙思文这位专业人士,让对方好好治理好庐阳府。

毕竟这是陆渊的地盘了,以后说不定就是根基所在,这里能更好,对他而言,也是好事。

“陆兄让我来推选人?”

孙思文听到陆渊的话,略感诧异,他其实都已经做好自己好友安排那些个心腹武人,占据各县主要官职的准备了。

但没想到,对方竟然只要了武职官位。

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孙思文也不免有些感动,于是便郑重道:“陆兄放心,既然你让我推举官员,那么我必不会辜负所托。

我在常宁还有不少弟子,在邵阳府也认识了不少有才之士,这些都是品性纯良,善于治政之人。

稍后我便去信,邀他们前来。

有这些人在,不用两年,定将庐阳府治理成乐土。”

陆渊闻言一笑:“那就交予孙兄了。”

就这样,关于庐阳府的官员安排,便这般敲定了下来。

而后,孙思文又谈起了自己日后的治政理念,要行哪些政策,要做哪些规划,这些都需要陆渊这位庐阳府之主的点头同意。

毕竟这花费的是他手下的人力财力,没正主点头,根本就办不成。

不过陆渊既已让孙思文全权处理政务,那当然不会否决对方的规划,基本上所有的政策,都同意了。

虽然对此需要花很多钱。

按照孙思文的规划,接下来三年里,想要恢复民生,让庐阳府从战火的创伤中走出来,最少也要投资八十万两银子。

而在这期间,此地是需要免税,收不上钱粮的。

但陆渊这次征讨七星门叛乱,一路扫荡了庐阳府全府,收缴的那些叛贼家产土地,不知多少。

虽然还没细细清点,但就如今的大致估算,所得现银,就不下百万两之巨。而其他各种不动产,如田亩宅地商铺之类的,价值就更高了。

以上这些,还只是在县城的收获。

如果打下庐阳府城,以此城的富庶,又是百万两以上的收获。

有着这么雄厚的家底在,区区八十万两银子的耗费,陆渊哪还看得上眼?

甚至不仅仅是恢复庐阳府的生产,他现在都还在打算着,派人再去招兵,想要把自己麾下兵马,扩充到三万以上了。

毕竟如今地盘大了。

又要守邵阳府,又要守庐阳府,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机动兵力,随时出战它地。

如今才一万五千人的兵马,确实少了点。

最少也要准备三万战兵,才能满足如今的需求。

毕竟陆渊的敌人,那可是拥兵十万以上五毒教,对于这个大敌,他可一直没有忘记。

对于各种政策工程,陆渊基本上都是选择点头,然后给钱,让孙思文放手去做。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不多做插手。

但除了这些外,孙思文提的另一件事情,就需要他来协助了。

“如今诸县残破,地方无有县兵民团,陆兄在时,能有战兵镇守维持。可陆兄若离去,地方上就空虚了。

所以我想参照邵阳府,在庐阳府这边建立起府县兵民团制度,在府内各县重建府县兵,同时在乡镇建立民团。

不过如今地方上人口凋敝,尤其是成年男丁,更是被贼军收掠裹挟干净。

我欲建立府县兵民团,需得陆兄帮助。”孙思文说起了自己的请求。

庐阳府是个山区穷府,人口本就不多,只有二十来万的样子。

先前苗人造反时,就杀了不少本地越人。后面官府镇压了叛乱,又杀了不少苗人。如此一来,人口就下降到了十七八万。

这次七星门叛乱,又裹挟了三四万人,几乎将地方上的成年男丁席卷一空。

如今地方上全都是妇孺老弱,孙思文想要在这些歪瓜裂枣中招兵,这还真是个难事。

陆渊想了想,点头道:“这个好办。我军营之中,抓了不少贼军俘虏。其中大多都是被七星门叛贼裹挟而来,从贼不深。

此些大致有一万四千人,到时我让人挑选合格之士,充做府县兵就是。

剩下的,也可以编作民团,通通释放。

另外还有三千义兵,此些战力不强,也干脆就地整编为民团府县兵了。”

之前在常宁县的时候,陆渊就抓了八千俘虏。接着剿灭庐阳府的那些不从将领的地头蛇,又抓了千余俘虏。后来在打庐阳城的时候,死了千余。但攻克了临武县后,又抓回来了三千多俘虏。这些日子从庐阳府城越城而降的人,又有七千。

如此算下来,他手中的俘虏,足有一万八千余人。

不过这一万八千人中,有四千多是临武县人。

这些人虽然投降,但却是属于从贼较深的。把他们放到地方上,很有可能会再次闹起乱子。

所以陆渊并没打算释放这些临武县的俘虏,而是准备继续编为先登营,用军法管着。

反正以后还不知道又要去哪里打仗,与其到时候用自己的精锐战兵当炮灰,还不如用这些贼兵,直接废物利用了。

如此,重建府县兵民团制度的事情,就算是敲定了。

谈完了这些,孙思文也没其它事情了。

再与陆渊闲谈了一阵,叙了叙友情,然后便起身告辞,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想要从一片废墟中,重新搭建起秩序,重建官府体系,孙思文要做的事情很多。

可以想见,接下来一段时间,甚至几年里,这位好友是闲不下来了。

……

孙思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在军营里待了一天,便返回了后方的平阳县城。

如今庐阳府城没有攻下,他这位知府大人想要办公,也只能在平阳县城了。

而陆渊也在他离去后,找来了周青。和这位弟子说了说重建府县兵的事情后,就挥手让他去处理了。

按照朝廷制度,庐阳府一府十县,共需要一千府兵一千县兵,总共两千兵马。

如今准备遣散的义兵和释放的俘虏,足有一万七千人,从中挑选两千合格的兵员,并不算什么难事。

这些事情手下人都有经验了,交给他们去处理就行。

不过被挑了两千精锐之后,剩下的人也都是良莠不齐,再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于是陆渊也就干脆直接发一笔钱,通通遣散了。

现在孙思文为了恢复庐阳府生产,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人放回地方,刚好能提供充足的人力。

而经过这么一番精简,陆渊城外大营中,也就只剩下万人主力,以及四千临武县的先登营俘虏了。

人虽然减少了,但战力却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强了许多。

毕竟先前要看着两万多俘虏,管理这么多人,也是需要费很大精力的。

如今把那些臃肿人员遣散,只保留精锐和一定的炮灰,相当于给大军减负了。

整个弘道五年的二月末,庐阳府就是在这样乱哄哄的氛围中,走向结束,并迎来了暖春三月。

然而到了三月初,陆渊便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洞庭郡南边的三府苗人,沉寂了两个月后,终于有了大动作。

在观望再三后,这些苗人终究没敢直面陆渊兵锋,选择从庐阳府北上。而是聚集了七万兵马,入侵已经空虚的邵阳府城。

而北面的武陵郡五毒教总部,也调集了五万兵马,听闻是由教主亲自统帅,配合南边的三府苗人,一起夹击邵阳府。

看这幅姿态,这些苗人是准备攻下邵阳府,彻底打通四府苗人间的,这条最短通道了。

而除了出兵邵阳府外,三府苗人还集结了三万兵马。他们也不主动进攻,就停在山阳府、九疑府与庐阳府的交界。

看这主意,显然是准备靠着在边境屯驻重兵,来牵制陆渊在这边的兵马,为另一边的主力大军,争取时间和机会。

邵阳府告急的奏报,雪花般的飞向了郡府。

可郡府那边,也派不出兵马,除了让已经安定下来的衡阳府,派了五千府县兵民团赶去支援外,就只是让邵阳府地方自守。

当然,自然也少不了传令陆渊,让这边快点结束庐阳府战事,赶去支援邵阳府了。

好在邵阳府经过陆渊先前整理,建立好了完善的府县兵民团制度,如今哪怕面对苗人大举侵攻,也能集结出两三万的人马守城。

再有衡阳府的五千兵马援助,暂时倒也能顶上一段时间。

就在这样一片纷纷乱乱之中。

三月初七,闭关了半月之久的陆渊,在服下了五粒净水玄丹之后,终于打通了第六条奇经,练满了赤阳心法,突破到了一流巅峰的境界。

穿越十五载,辛苦修行,他终成先天之下的绝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