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524章 万气地龙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524章 万气地龙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6:01 来源:泡书吧

论道法会再来一位尊贵客人,顿时令得密云山蓬荜生辉,众多真人对于洞阳山的上仙讲道,也期待不已。

王世洲被众人簇拥着,很是体会到了宾至如归,是什么感觉。

然而就在密云山热闹非凡的时候,远在数万里之外的青阳国,气氛已经逐渐的肃穆了起来。

青山。

此山原本是青阳国第一名山,被此国中最大的仙门势力青山阁占据,作为宗门驻地。

不过这一切,都在今天清早,被彻底改变了。

在诸多青山阁普通弟子眼中的视角中,一位来自太平道的真仙,毫无预兆地入主此地,宣布接管整个青山阁。

而自家的掌教和诸多长老们,面对这个事情,竟然半点抵抗也没有,很是顺从配合的接受了。

原因很简单。

除了来的那位太平道真仙外,金胎门的掌教真人,也是跟着一起来的,并且表达了对太平道的支持。

众所周知,青山阁名义上是一家独立仙门,但实际意思就是金胎门分出来的一个分支,相当于一个不被承认的别院。

金胎门和青山阁,两家本就是一家。

现在作为上宗的金胎门,都不反对和阻止这事,那作为附庸的青山阁,最大的靠山没了,反对又能如何?

面对太平道和金胎门两个庞然巨物的重压,区区一个龟缩于一国之内的微末仙门,是真的没有任何反对的余地。

既然反抗不了,那也只能接受了。

不过事实上,其实对于自家宗门被太平道收编,众多青山阁弟子,甚至那些长老掌教们,倒并没有多少抵触心思,甚至还乐于见得。

你想想。

做一个区域小地方的仙门掌教长老,看上去威风凛凛,手下有成百上千弟子簇拥,不可一世。

这看上去很好,但只是表面上的。

实际中,青山阁头顶上,还有金胎门。它对外的任何行动外交,都不能自主,需要请示上面。

青山阁本质上,就是个傀儡而已。

这也就算了。

若是金胎门派了弟子过来,别管对方修为多高,就算来的是个内门弟子,都能高青山阁弟子一等。

如果是真传弟子,那就算是青山阁掌教长老,也得矮对方一头。

就这种现状,这种掌教长老,做的又能有多大意思?

唯一的好处,或许也就是作为地头蛇,好好经营地盘的话,或许能搜刮到不少修行物资。

可若是成了仙门弟子,每月都同样有固定配额的修行物资,数目比起他们地头蛇来说,可能会少一些。

但仙门弟子,除了固定物资外,还有门中传承的强大功法,还有真仙指点,还有品质更上一层的洞天福地,还有出门在外仙门弟子的身份。

这些综合起来,也未见得,比一个微末仙门的掌教长老来要差。

这些,还只是和那些,只有一两位人仙的普通仙门对比。

若是换成有着地仙的大仙门,那差距待遇,就更不得了了。

一个大仙门的内门弟子,出门在外,身份都要比一个青山阁这样仙门的掌教长老,来的要有含金量。

而眼下,若是投靠了太平道,那么整个青山阁内的修士,上到掌教长老,下到普通弟子,都有了一个转换门庭,加入大仙门的机会。

对于这些举宗投靠的仙门,太平道给出的条件还是很宽厚的。

掌教长老这一层级的,也就是五气朝元修为的修士,统统可给予一个真传弟子的身份。

修为在凝聚三气以上的,赐予内门弟子身份。

以下修为的,则可成为记名弟子。

总而言之,青山阁上万弟子,太平道都给了一个编制,堪称大方至极了。

有此条件,也怪不得青山阁上下,对于投靠太平道的事情,如此的积极踊跃,毫无抵触了。

不过虽然看上去,为了和平吞并青阳国,太平道付出了不菲代价,一下子收编了青山阁和风雷堡两万修士。

但对太平道来说,其实代价也不大。

首先数量最多的,占据了九成九以上人员的那些记名弟子,对太平道来说,根本算不得负担。

像这些人,各项待遇,其实依旧维持了原本的状态,也就是作为青山阁弟子和风雷宝弟子时的待遇。

顶多就是现在刚刚加入,又是战时,太平道多发了一两笔赏赐而已。

但这对于已经占据了五国,有着海量资源的太平道来说,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

九牛一毛而已。

而且这些记名弟子,在马上就要发生大战中,注定是最大的炮灰。

他们面对那些真仙战斗,可能一个余波下了,就要死上成百上千。

就算碰不到真仙,遇到凝聚三气以上,甚至大规模的五气朝元修士的争斗,凝聚一二气的修士,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最大的用途,也就是拿来吸引火力,消耗对手神通法术,做个削弱干扰而已。

大战一开始,这些人就将是消耗的最快的。

按照衣丹城估计,真和九州仙门开战了,可能不用两三月,这两万多记名弟子,就要死掉九成以上。

最终能剩下的,可能也就一两千人罢了。

或者干脆一个不剩。

对于这种注定要被消耗掉的炮灰,他还是很宽容的。

所以接手青山阁和风雷堡后,便下令加大这些弟子的供给配额。

把待遇提升到了原来的三倍之多。

反正这些人都活不过两月,那提前把他们原本半年的配额,都在这两月分发下去,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不会有什么额外消耗。

这些原本在青阳国内战的时候,就是拿来当做炮灰的底层修士,哪怕换了一个大仙门的记名弟子身份,也逃不脱自身的炮灰命运。

道理都很简单,那些微末仙门都看不上的人,大仙门又怎么可能看得上?

此时纵然收下,也只是碍于情面,并且需要用人而已。

等用完了,这些耗材,自然也就没了。

作为陆渊的分身,衣丹城自然也继承了这位昔日楚帝的残酷,对于征战之时的人命损耗,都看得很淡。

数字而已,不必在意。

那些记名弟子的命运,就这样安排完了。

再上的凝聚三气,也就是内门弟子们,待遇就又是不同了。

眼下太平道正缺可用人手,那些凝聚一二气的耗材没用,所以可以随便消耗。

但凝聚三气以上的修士,实力发生了一个跃升,勉强可堪一用了,这待遇自然不同。

衣丹城对他们,也是当做自家弟子来看的。

自己青阳国和大目国是不缺人,但车师道那边的下夜、九川二国,可是人手紧缺的很。

车师道已经和他联系过了,让衣丹城务必多留一些精干弟子,好等战后调派过来,帮他建立起两国的别院体系。

那边人手实在紧缺,只要是个凝聚三气,他都不嫌弃,全都要了。

同为分身,同样被本尊派出来,干着苦活累活。

衣丹城和车师道,还是同仇敌忾,互帮互助的。

对于老兄弟的请求,他当然看重。

因此,这一战,衣丹城也没打算,将这些内门弟子当做炮灰用,而是想尽可能的,多保留一些人下来,好作日后使用。

说难听点,要是这一战,这些内门弟子死的多了。

那纵然最后能够保住青阳国,没有足够的内门弟子,衣丹城自己想要建立青阳、大目二国的别院体系,都是个问题。

所以哪怕不为兄弟,为了自己日后能多省点心,他也不能让人死的太多了。

因而对于这些内门弟子的安排,衣丹城只让他们驻守在青阳国内,各处重要据点中,缩在护山大阵内,依靠着阵法死守即可。

反正这些普通内门弟子,在这场大战中,也发挥不出多少关键作用。

躲在阵法里面,靠着阵法之力,集合众人,五六个凝聚三四气的内门弟子,带着几百记名弟子,或许就可以发挥出一个五气朝元修士的实力。

而他们要是放出去,那么没有上百个凝聚三气,或者十几个凝聚四气,根本就无法对抗一个五气朝元的修士。

修仙越往后,每一个大境界的差距,都将越发的悬殊。

这种规模的大战,这些普通弟子,作用实在有限,与其这样无意义的浪费。

还不如留下来,用作日后的治安维持。

让他们依靠阵法据守,也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来。

所以针对这点,衣丹城特地挑选了青阳国内,上百个灵脉地气的关键节点,按照每一组一位凝聚四气,五位凝聚三气,两百凝聚一二气弟子的小队配置。

分遣百组小队,去往各处挑选的节点,就地设立法坛,建设阵法,设立一处防御抵抗据点。

而这上百组法坛连接,这将组成一个笼罩整个青阳国的大阵,号为万气地龙阵,可调动整个国度的地气,使之化为龙脉,护卫杀敌。

这是陆渊收集的九州界上古典籍中,流传下来的,经他整理,还可以使用的法阵。

按典籍所述,此阵布置下来,据三州之地,地气可化仙龙;据九州之地,地气可化龙中之王。

仙龙很好理解,就是有人仙实力的龙脉化身而已。

而龙中之王,也可称之为仙中之王。

在九州界,上古时代,能在群仙中称王的,也就修行气运之道的三帝和诸多人皇而已。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地仙实力。

而九州界,三州之地,面积体量,就相当于仙界这边一个小国。

九州之地,就是三个小国的体量。

也就是说,一个小国布置的万气地龙阵,就可达到仙阵级别,抵御一般人仙。

三个小国布置的万气地龙阵,就可抵御地仙。

此阵威力,自然非同一般。

对于陆渊来说,也是打算以此作为底牌,作为和九州仙门对抗的底气的。

毕竟三国布阵,就可让太平道这边的阵营,再多一头地仙级别的龙脉阵灵。

虽然限于阵法的限制,这头阵灵无法脱离阵法范围,只能在阵法覆盖区域内活动,限制极大。

可对于太平道来说,他也不需要主动出击,只需要守住现有地盘,挡住九州仙门的入侵就可以了。

这本来就只有防御需求,没有进攻需求。

所以阵灵的缺陷,也就不是缺陷了。

与之相比,多一位地仙战力,对太平道来说,甚至能影响战局的胜负走向。

此阵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提。

陆渊已经让衣丹城下令,在太平道控制的域南以西三国,也就是青阳、大目直属二国,还有金胎门所在的安羽国,开始设置万气地龙阵。

打算以此三国为基,连成一个大阵,化出一条龙中之王来。

不过想布置这个阵法,需要的人手也很多。

按照一国百个基点来算,三国就要三百个基点了。

此个阵法基点,也就是一处法坛,想要维持激活的最低需求,最少也要五个凝聚三气的修士,加上一个凝聚士气的修士,才可撑起来。

也就是衣丹城现在,向外派出去的小队配置。

不过他在这个标准之上,还加了两百个凝聚一二气的记名弟子。

这些弟子,其实也起不到多大用。

不过多少也是有些法力,会基本法术的修士。把他们派到各处法坛,打打下手还是可以做到的。

甚至阴暗一点,关键时候,拿来承担阵法反噬,也是上好的缓冲耗材。

这也是衣丹城,给个小队配置记名弟子的目的。

阵法运转到极致,对维持各处法坛节点的修士,负担压力也是很重的。

多些人来分担,他们承担的压力也就少些。

至于来分担的人,能不能承受,这个就不再考虑之中了。

但就算按最低配置来算,太平道想要布满三百个法坛,最低也需要三百凝聚四气,一千五百凝聚三气的修士才够。

衣丹城收编了青山阁和风雷堡的修士,叫他们整合起来,目前也就刚刚够维持一个青阳国的阵法而已。

剩下虽然还能多出一二百的三气、四气弟子来,但也不够填满大目国的。

金胎门所在的安羽国那边,倒是不用担心,对方就有足够弟子,布满整个国内法坛。

但除此之外,也没太多余力支援它处。

大目国的法坛,依旧还在空缺中。

对此,陆渊也只能让衣丹臣先派出多余的人手,赶去大目国,先建起能够建起的法坛来。

然后他这边,再向碧湖宫和玄龟山这两个附庸宗门,下达征召令。

从这两家仙门中,抽取足够人手了。

这是一场波及整个域南的大战,总不能所有的仗,都让太平道和金胎门打了,没这样的道理。

碧湖宫和玄龟山两家,该承担的责任也要承担起来,一起帮着分摊压力。

如此才合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