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310章 雪灾蕃人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10章 雪灾蕃人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00 来源:泡书吧

制定了移民实郡、开源节流的数大国策之后,对于楚国未来三年乃至六年的战略,就基本成型。

今后如果不出现重大外力因素影响,陆渊基本是不会更改国策了。

不过如今已是年末,神武六年马上就要过去,即便制定了国策,也只能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慢慢实行。

因此陆渊也只是和崔长青等三省六部的主管通了通气,彼此明确了具体政策,随后让那些大臣们先行回去,着手进行先期的筹备。

至于其它,暂时就无法顾及了。

冬至大朝之后,很快便是腊月,楚国的天,越发寒冷了。

自进入腊月之后,这天就越发的反常恐怖。

先是寒风,然后便是大雪,之后又将寒雨,而后更是风雪雨一拥而上,仿佛不将天地间的生灵摧垮,就誓不罢休一样。

长江两岸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积雪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高处甚至能没过人的膝盖。

北边寒风呼呼吹刮着,鹅毛大雪纷飞,天地似乎都在这股冰冷之下为之寂静。

街道上行人稀疏,哪怕以巴陵城的繁华,此时街面上也见不到几个人。

可怕的寒潮风雪,使得无数人龟缩在家中,缩在棉被火堆旁,以此抵挡那无边的冷意。

见此情况,陆渊传命有司,巡视城中各处,查看各坊各巷,若是发现有百姓房屋被暴雪压垮无居的,官府立刻进行救济。

还真别说。

等奉着王命的官吏士卒在城中巡了一圈后,一年发现了数十家房屋被压垮的民宅,其中有上百百姓因此冻死,其余数百人则流散附近民居,互相聚在一起挣扎求存。

陆渊收到回报,不由大为重视。

于是传命自己弟子庄华,让其领着麾下兵马协助官府,一般城中百姓清理积雪,同时救助受灾民众。

对方如今是执金吾,位列九卿,掌管城中四千的执金卫,负责城中治安。

有此四千人在,再加上城中官吏,足以应付这场雪灾。

只是巴陵城内,作为天子脚下,这边的雪灾好解决。

但其他楚国各郡府县,还有府县下面的村镇乡野,那里的百姓想要熬过雪灾,可就有些难了。

“这是大灾之后,国中怕是要死伤数万、甚至十数万百姓。风雪一起,万物凋零,这天灾,果然非能力所能御之。”

陆渊登上宫城高楼,俯瞰整个巴陵城,望着那一片白茫茫,忍不住谓然叹息。

如今天地间的温度,极寒时,已达零下十度。

这等寒冷,以他如今先天宗师外加仙道一气的修为,都无法在野外久持。地方上那些没有任何依仗,只能依靠茅草房屋硬扛的百姓,就更加艰难了。

若是房屋坚固,不怕风雪摧压,同时储备了大量薪柴的话,倒还能勉强抵御这股寒潮。

可若是准备不足,房屋不够坚固,薪柴也不够用的话,那这风雪就足以夺人性命了。

“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是同样有着所谓冰河气候。

近些年来,这天气是一日冷过一日,冬日风雪一年大过一年。

记得我当初刚穿越来时,这江南之地,冬日虽然也有风雪,但风雪却并不大,最冷的时候,大雪也仅是刚刚覆过脚面罢了。

甚至在岭南之地,冬日也不见下雪。

可近两年听闻,在南海城上,也下了绵绵絮雪。

这气候之反常,说不是冰河降临,我都有点不信。”

望着天空飘落的飞雪,陆渊伸手接下了一片雪花,感受着指尖冰凉的触感,心中不免带着一丝忧虑。

如果真的有冰河气候降临,那对于这九州十域的天下万民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噩耗。

江南扬州之地还好,地处南方,虽然也受寒潮影响,但多少还能接受。

可在北方诸州,接近北冥之地,本就寒冷。如今再受这寒潮影响,怕是人马牲畜都要冻死大半。

尤其是北域草原、西域戈壁、雪域高原、玄域雪林等等本就常年寒冻的区域,更是将在这股寒潮之下,实力大损。

届时受到损失,同样也被寒潮驱使,本能向温暖区域靠近的这些区域势力,怕是更要疯了一样,朝着富庶温暖的九州之地,拼命迁徙了。

“尤其是雪域高原上,那些高原蕃人。

他们本来在今年初秋的时候,就遭受了洪灾影响,部民牛羊死伤无数。

而今又受雪灾影响,本就艰难的日子,怕是要更加雪上加霜了。

估计高原上的蕃人部族,可能要冻死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口。而那些牛羊牲畜,更是可能要冻死大半。

到时没了牛羊,活不下去的蕃人,也只能选择走下高原,向着附近富庶的周国河西、陇西二郡,还有同处雍州西境的西凉国找补了。

雍州之地,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怕都要烽火不止了。”

陆渊这时不由想到靠近楚国,甚至可以说是与楚国接壤的雪域高原。

雪域高原面积广阔,地方之大,不下于整个扬州,甚至可能还要更大数倍。

反正从古至今,也没几个人能说清雪域高原的疆域。

只不过这片雪域虽大,但其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却没有多少。

其中大部分适宜居住的区域,就集中在靠近雍州的青海高原上。

青海的是雪域高原上,最大的一片湖泊,据闻面积之大,足以抵得上数个洞庭湖,那是一等一的水草丰美之地。

不仅可以放牧牛羊,甚至可以耕种粮食。

靠着这片肥沃之土,数以百万计的高原蕃人赖以存活。

除了青海湖外,在高原之上,还有其它大大小小数十个面积不一的湖泊,以及十数条大河,同样养活了许多蕃人。

不过这些河流湖泊,大多分布在高原的北面和西面,紧邻楚国的高原东面以及南面区域,则并没有什么大湖大河分布。

西川郡以及西南诸夷相邻高原地区,虽然也有一些蕃人部落,但都是些数千、数万人的小部落,根本不成气候。

平日里这些蕃人部落也只是待在高原上,偶尔带着他们养的马下山和西川郡以及夷人交易,基本不敢闹事情。

也因此,已经占据了西川郡的陆渊,倒也不用像周国那样,担忧遭到蕃人的入侵。

这也算是一大幸事。

不然让他来面对蕃人,想想都要头痛,甚至感到心季。

虽然没有人对高原上的蕃人做过统计,但凭着雪域高原数倍于扬州的面积,还有那无数的湖泊河流。

就算高原上大片区域,都是不宜生存的土壤,但以陆渊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和历代典籍记载推测,高原上最少也有千万以上的蕃人。

千万蕃人,外加数个大州的面积,这已经足以成为一个帝国的根基了。

也就是因为高原太大,同时适合聚居的湖泊河流分散太碎,使得雪域高原上的蕃人想要统一,实在太难太难,以至于近乎不可能。

不然这股力量聚集起来,所能发挥出的实力,足以令天下震惊。

但即便是无法聚集统合,以高原上的蕃人现有实力,哪怕只是本能的向周国、西凉国发起劫掠入侵,也足以让这两个雍州大国吃一壶了。

尤其是西凉国,虽然占地三郡,但雍州西境之土,就如同陆渊正在征服的西南诸夷地区,靠近诸多外域,向来贫瘠。

西凉国三郡之地,根据传闻和典籍记载,还不如西南诸夷,不仅适合开垦的土地极少,养活不了太多人口。

周边也环绕着诸多蕃、狄、胡、羌等异族,更东面还有一个周国虎视眈眈,生存压力极大。

因此虽然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西凉国的武力强大,但其本身的国力其实并不强。

举国三郡加起来,也就三四百万人口,靠着半农半兵的政策,虽也供养出了四五十万大军,可终究无法久持。

“如果这场由寒潮引发的战争,能在两三年内结束,也就罢了。

要是拖个五六年,甚至更久,以西凉国的国力,绝对无法支撑。

那些雪域高原的蕃人虽然力量分散,但千万以上的蕃人聚集起来,出动数百万大军不在话下。而且蕃人中也有不少强者,先天宗师以上的人物,绝对超过十人。

以这力量,纵然是周国对上,都要心惊胆战,全力以赴。

覆灭一个西凉国,就更不用说了。”

陆渊想起了这几日来,皇城外司自雍州地区传回的消息。

自从数月前,雪域高原发生大洪灾后。

那些高原上的蕃人有大小二十七个部落联合,聚集了五十万兵马,其中更是有着三位先天宗师,

这股力量下山劫掠两郡府县,根本就不是地方上的那些周国边军能够抵抗的。

蕃人大举下山之后,周国的河西、陇西二郡,瞬间就被攻破了不少府县。尤其是河西郡,直接丢失了半郡之地,连郡城也被蕃人围了起来。

只是短短数日之间,周国西境就一片烽烟,战火燃烧,河西、陇西二郡,仿佛有失陷之忧。

而此二郡若失,那么周国西境门户,将轰然大开。那些下山的蕃人,直接就可顺势攻到关内郡。

关内郡可是周国京畿所在,论其地位,就相当于楚国的洞庭郡,宁国的临海郡,那是真正的根基核心。

这样一片重地,怎么可能放敌人进来?

所以河西、陇西二郡绝不能有失。

在蕃人下山的消息传回周国京师之后,周帝瞬间就下令,组建平西大军。

以周国西柱国大将军司马正德为帅,左、右两位柱国大将军为副帅,领着二十万兵马,西征陇西、河西两郡作乱蕃人。

除此之外,周国还陆续抽调各郡驻防兵马,不断汇聚到平西大军营中,用以征讨蕃人。

显然,连远在万里之外的陆渊,都能认识到那些蕃人部落的可怕。

紧邻蕃人,并且年年受到他们袭扰的周国。自然更清楚对方的力量。

而今在河西、陇西二郡肆虐的蕃人,看起来声势浩大。

但实际上,相较于整个高原上的方人部落,也只是很小一部而已。

远远称不上主力。

此时他们若不倾尽全力,重拳出击,将下山的各部蕃人给打痛打回去。

那么等他们占到好处,取得胜果之后,消息传回高原上,说不定就会让上面更多的蕃人部落认为,周国是个软柿子,可以跑来占便宜。

若真那样,那么等无数蕃人部落蜂拥而来,数百万的蕃人大军铺天盖地,面对这可怕力量,周国哪怕能顶得住,这一战打完,也将元气大伤。

届时,损失如此之重,周边各国见了,谁能忍住不上来咬一口?

怕是到时候,周国就要直接亡了。

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此时周国自然要出重拳,一口气打怕那些蕃人。

用绝强的武力杀的他们人头滚滚,杀到他们心中胆寒,杀的他们再也不敢来招惹周国。

唯有如此,周国西境才能长治久安。

“消息来报,九月初,周国平西大军抵达了陇西郡。

于当月,周西柱国大将军司马正德,率军击破陇西郡的蕃人大军,斩敌十万,俘敌十余万人。

然后平西大军继续西进,又接连击破两股蕃人大军,再度歼敌二十万,解了河西郡城之围。

但前后三次大胜,虽然也消灭了大量蕃人,但对于蕃人中的先天宗师,却是一个也没杀掉。

这倒也正常,毕竟不是谁都有我这般实力,能轻易杀灭先天宗师的。

可这样只去其翼,不斩其首的胜利,根本无法彻底消灭敌人。

那几个被击破了大军的蕃人先天,逃回高原部落之后,又再度纠集了二十余万兵马。

同时又用从陇西、河西二郡收刮来的钱粮,联络收买了一大批蕃人部落,邀请他们一起出兵,再度攻打周国西境两郡。

经过洪灾和雪灾,高原上活不下去的蕃人,部落不知有多少。

很多人为了活命,直接就接受了邀请。

如今蕃人又聚集了六十余万大军,先天宗师更是增加到了六位。

虽然碍于大雪,这些蕃人暂时无法出兵。

但等开春雪融,可以预见,周国西境一场大战,是避免不了了。”

陆渊想到此处,脸上就露出一丝笑容。

那些蕃人下山,为的是求活命。

在洪灾雪灾之下,没了牛羊的他们,想要活下去,就唯有去抢周人。

这是不抢即死的生存之战,根本就不是周国斩杀多少蕃人,大胜多少战事,所能够解决的。

只要雪灾不停止,那么每年冬后,那些蕃人就得南下抢粮。

这种大规模的抢粮战争,一两年、一两次还好。

若年年如此,每年受到几十上百万蕃人入侵,纵使周国实力再强,底蕴再后,也受不了啊。

“不需长,这种雪灾战争,只需持续个三五年,周国被不断放血,实力就将大损。

到时候周国各地的力量资源都被集中起来,送到西境支援战事,地方上的防卫力量,自然也就会变弱。

那时我大楚也已修整完毕,三军齐备,甲兵已足,粮秣充裕。

届时只需派出一员大将,领着十万精兵,便可轻而易举的夺下汉中,彻底补完大促西北的防御缺口。”

陆渊心中盘算着。

对于汉中郡,他可是觊觎已久,势在必得的。

此郡西面,就是楚国襄阳郡。南面,是楚国西川郡。

周国靠着此郡,向西可以顺流而下,威胁襄阳。向南可以居高临下,威胁西川。

为了防备汉中郡的周军,陆渊不得不在西川之北的剑门关,屯驻了四万禁军。又在襄阳之西的西城府,屯驻了两万禁军。

此外楚国襄阳、西川境内,还各自准备了两万禁军,一万郡兵,随时做好了支援汉中前线,抵御周国入侵的准备。

这前后加起来,足有十余万兵马,被周国汉中郡给拖住手脚,动弹不得。

对于这么个眼中钉,肉中刺,陆渊自然是恨极,心中无处是想着将此郡拿回来,以解决楚国西北边境的边防之忧。

只要拿下此郡,那么楚国就可以在此构筑北部防线,凭借汉中郡的穷山峻岭,用少数兵马把守关隘,阻断来自北边的威胁。

西川、襄阳两郡的兵马,也可空出手来,全力应对周边各国压力。

同时有了汉中郡,西川、襄阳两郡就能借此联通起来,依靠着汉水,使三郡货物流通,大力发展民生,提高税收。

更不用说,拿下汉中,还能获得五千里山河,百万之民,令楚国国力进一步大增了。

好处如此之多,陆渊惦记自然不少。

因此对于雪域高原的蕃人和周国的战争,他在了解了详情之后,便令皇城外司的探子,立刻加派人手,前往周国河西、陇西二郡深入布局,以便及时得知当地情况。

这样等日后周国实力大降,渐渐有些支撑不住的时候,楚国也能及早做出准备,为北伐汉中提前打下基础。

不过以周国的实力,就算面对蕃人大举入侵,短时间内也不会出问题,绝对能支撑得住。

所以此事,也只能暂时加以关注,楚国目前还做不了什么。

也正好。

如今陆渊定下了休养生息的大方向,正可借着这段时间,为未来的北伐进行筹备。

汉中郡,就先放在周国吧。

等机会合适了,楚国再将之夺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