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346章 各国异动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46章 各国异动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00 来源:泡书吧

楚国的南征事宜,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此次南征,预计要动用六万禁军,十万附庸**。

如此多的兵马,光是每月要消耗的粮食,就超过十万石以上。若是再算上运粮的民夫,更是数十万石。

这么大规模的粮草物资转运,还有人员的调动,当然掩盖不了。

所以当这些种种迹象暴露出来,并被有心人汇总之后,周边各大势力立刻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楚国在打完汉中之战后,并不准备停手,而是打算开启一场新的战争。

并且这场战争规模不小,涉及到数十万人的人员调动,几乎相当于一场国战了。

消息传到周边之后,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紧张。

尤其是岭南的那些小国。

因为按照现有迹象来看,楚国这是动用的兵马,大概在十几二十万人左右。

这点人马,既打不了江北的周国襄阳、南阳二郡,此二郡的驻军,便有二十余万人。若是再算上民夫,轻易可得四五十万众。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如此雄厚的实力,以楚国现阶段的兵马,除非倾国北上,否则绝对打不下来。

因而周国,自然被排除在目标之外。

东边的宁国,也是同样的道理。

宁国与楚国接壤的地盘,有襄阳、豫章二郡。

其中襄阳郡处在江北,共有三府之地。此地经过这些年的陆续增兵,宁国已经同住了十万左右的兵马驻守,另有五万左右的水师,也在夏口水寨驻扎。

豫章郡就更不用说了。

豫章彭蠡大营之内,便屯驻了二十五万战兵,以及五万水师。与楚国的边界之上,也有十万左右的战兵驻守。

以上两郡水陆五十五万兵马,只是防守的话,拼掉整个楚国,也不一定能够打得动这块硬骨头。

所以宁国,也不可能是楚国的目标。

这样问题就来了。

北边周国不是目标,东边宁国也不是目标,西边则是楚国的附庸国,三个方位排除了,楚国剩下的目标,也就只能是岭南之地了。

况且与周边各大势力相比,岭南的几个小国,也确实是最好的目标。

南海国内政局**,文恬武嬉,军事已经荒废许久,举国上下都找不到几只可堪一战的人马,并且缺少先天宗师。

苏国国力微弱,虽有先天宗师和强军,但根本无法久持,也不可能是楚国对手。

至于宋国?

偏僻荒芜的小国,料也不成气候。

外界众人在综合了所有情报之后,不得不认可,楚国如果想对外扩张的话,岭南三国确实是最好的目标。

而如果拿下这三国,楚国瞬间就能扩地万里,治下多出数百万人口,彻底拥有与宁国相媲美的国力。

如此大诱惑放在面前,换了谁都会忍不住动心,楚国想要攻打岭南,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楚国打的好算盘。

其余被当做猎物的岭南三国,心中可就不好受了。

……

玉林城。

作为郁林郡的郡治,也是如今苏国的国都,这座城池原本应该宏伟无比,富庶繁华的。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此城也确实繁华。

那时整个郁林郡内,有户四十余万,人口超过两百万,也勉强算是户口殷实。

而作为郡治的玉林,更是号称户口五万,举城三十万人,乃是岭南仅次于南海城的大城。

可时过境迁。

短短十年过去,郁林郡便经历了无数横征暴敛,七府叛乱,征夷之战,通海夷人作乱抽丁镇压等等兵灾**。

一轮轮下来,原本户口殷实的郁林郡,也因此变得民生凋敝,残破不堪,百姓困苦。

受此影响,作为郡治和国都的玉林城,也慢慢衰败下来。

不仅大量人口流失,人口跌落到不足十万,城中剩下的人一个个也面有菜色,麻木不堪,看不见任何生气。

此时,萧条的玉林城内,街道上稀稀拉拉的,看不到多少行人,偶尔行过一两人,看上去也瘦瘦弱弱,提不起什么力气的样子。

倒是两侧酒肆茶楼中,不少膀大腰圆,面红耳赤的汉子,在聚饮欢谈,一个个放声大笑,声音如雷。

门口行走的路人,闻到酒肆里传出的香味,和里面嘈杂声音,纷纷不由停下一两个步子,嗅了两口酒香味,羡慕的看了一眼之后,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在这穷困的苏国内,能在酒肆里大快朵颐的人,除了那些达官显贵外,自然就只有神剑军内的将士了。

苏国穷困,户口不过百万之数,哪怕有两郡之地,也养不起太多兵马。

在经历了先前地方七府之叛后,苏玄歌吸取教训,没有再继续横征暴敛,减轻了些摇曳赋税。

最后虽然收取的赋税依旧沉重,但底下的人到底还能够活得下去。

不过经此一来,国内收入变大大减少,很难再维持以前多达十五万的兵马了。

因此为了维持战力,苏玄歌将原本冗余的兵马,缩减为五万之众,并取消了郡兵的编制。

这五万人里面,除去边为府县兵的两万八千人外,余下的两万两千人,则被整编为禁军,赐军号神剑,作为直属中央的兵马。

神剑军是苏国连番征战后,苏玄歌挑选其中精锐,教以原先九川剑派的一些粗浅剑法,整编而出的精锐兵马。

因为学了九川剑派的剑法,神剑军内的所有将士,多少都有一两首不错的剑术傍身。

虽然九成九以上的人都不入流,可哪怕放在江湖上,也能称得上一声好手,也算是精锐了。

这批以江湖剑术训练来的神剑军,就是如今苏国赖以威压全国,并对外争锋的依仗。

集全国之力供养两万人,神剑军的诸多将士,日子自然过得不错。

丰厚的月饷和年节赏赐,除了让他们能够轻松养活全家之外,也能时不时出来酒肆茶楼,在这边开个小灶,放声享乐。

所以每天城内的这条酒食街道上,就可看到大量武人打扮的粗汉进出,构成了这里的消费主力。

今日,时到正午,两侧的店铺里很快蜂拥而满。

无数神剑军士挤在酒楼之内,放声大笑,互相吹嘘着。

忙得满头大汗的小二来回奔走,给店里的这些大爷们送着酒食,时不时还要被那些武人呵斥,然后畏惧着陪个笑脸。

当今世道,武力为尊。

平民百姓面对这些拿着刀枪的武人,根本不敢有丝毫得罪,生怕惹的对方一个不满,就直接抬刀砍了自己。

以往不信这个道理的人,现在坟头草都有三丈高了。

前事历历在目,由不得后人不谨慎。

正当气氛浓时,外面街道上忽的一阵马蹄声传来,却见一个身着黑甲,头戴青羽,赤旗插背的骑士,一边呼和着驱赶行人,一边向着城内深处飞去。

闹市街头突然上演了这一幕,一下子就弄得鸡飞狗跳,引来一阵惊呼。

这巨大动静,立马就吸引到了两侧茶楼酒肆内的人,令他们纷纷不由张望了过来。

等那飞骑走去,客栈内有人收回了视线,啧啧道:“飞羽传书,血旗开道,难不成有是哪里发生大事了?”

旁边有人回应:“前几次这阵仗,要么是地方叛乱,要么是大军出征,又或者强敌来攻。如今大王轻薄徭役,减免赋税,国内民心安定,没谁想着造反。

而我等每月照常轮假,从未听过什么风声,也没让集结,想来也不是出征。

因此,多半是有强敌来攻了。”

有人讶异道:“强敌来攻?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打我苏国?”

“不错,这岭南诸国,就以我苏国武功最盛。谁活得不耐烦了,敢来找我的麻烦?”

“可能是大理国吧。自从我们占了他的通海郡,那些大理夷人就时时刻刻想着抢回来。听闻他们这些年一直在积蓄甲兵,训练士卒,要说打过来,他们最有可能了。”

“也可能是宋国。那宋王一向拥立金陵天子,至今还用建武年号,与我们自立年号的大王本就不是同一条心。像这种贼挫,打过来也不奇怪。”

“最好是南海国打过来,南海富庶,那边的奸商,前两年不知敲诈了我们多少银子?

我等在大理国拼杀无数,好不容易抢回的银子,全让他们给挣了去。

老子看他们早就不顺眼了,一直想去那边抢一次。”

店内众人议论纷纷,等到最后一人提起南海国时,顿时哄堂大笑。

对于南海国,周边各国哪个不知,这是一个鱼腩,既不中看,也不中用,实打实的软柿子。

加上此地又掌握了大量财富,早就令人眼红无比了。

现在被人开了一个头,周围人也顾不上去猜到底是什么大事了,纷纷加入了对南海国的贬低之中。

不少人更是幻想着,等打南海国时,该要怎么大发横财了。

很快就能达成了一致,真到那时,除了抢钱,还定要抢几个娘们回来,如此方不枉去南海走一遭。

不过在众多哄笑贬低南海国的话中,很快插录了一个不怎么和谐的声音。

“会不会是楚国?”

此言一出,周围哄笑的气氛,瞬间一滞。

不少人声音都低了下来,脸色难看的看向发言的人,气息似乎有些凝固。

原先刻意被众人回避的对象,此时被揭了开来,让这场幻梦,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楚国想要南下,在这些年来,从不是个秘密。

甚至在苏玄歌的刻意引导下,苏楚两国,来日必有一战,已经成了所有苏国人的共识。

只是随着这些年来,楚国越发强大,很多人都开始刻意回避这点,不愿意去想那个令人绝望的事情,不想去面对那个让人窒息的敌人。

只是一味躲避,终究只是虚妄。

这些日子来,楚国不断调动兵马物资,似乎有向南动兵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岭南各地流传。

只不过没多少人愿意去相信罢了。

此时事到临头,一场幻梦,终于被戳破了。

不过底下武夫民众,想要逃避,不愿面对。

但上层的既得利益者,面对这场即将席卷整个岭南的战争,却并不甘就这样让出自己的利益。

城内王宫。

与外间城中穷困相比,显得格外奢华的宫殿内,苏玄歌从飞羽信使递过的信中,看过刚刚由北边传来的信报,脸色彻底难看了下来。

信中提到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楚人于零陵集结重兵,众至五万,似有南下之意。

楚国与苏国接壤的区域,除了黔中郡外,便就是洞庭郡了。

而洞庭郡内,唯一和苏国接壤的,便是位于西南边界的零陵府。

此府先前,向来只有地方府县兵驻守,从未屯驻过禁军。

可此时,楚国在此屯兵五万,目的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楚国已经开始准备南征了。

苏玄歌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心中一阵愤怒。

对于楚国的威胁,从当初宁海国建立起,他便有所预料,后面也曾想过改变,甚至奋发争霸,参与这天下逐鹿。

但最终随着国内一场叛乱,所有努力都烟消云散。

如今苏玄歌已经认清,知道自己并不是争霸的料子,苏国也没那个底蕴。现在唯一的想法,也就是保住这片基业,然后传给自己子孙。

“可为什么,为什么连着点愿望,也要给我夺走!”

苏玄歌捏着信件,咬牙切齿,心中愤怒到了极点。

一想到自己十余载忙活,结果苏国,却还不如当初刚立国的时候。而同样只是以一国起家的陆渊,如今却已经成了雄踞六郡的霸主。

心中那股嫉妒和愤恨,几乎让他迷红了眼。

‘好,既然你不给我留生路,那我就要让你看看,这岭南之地,不是那些西南蛮夷,能让你任意揉捏的。’

苏玄歌心中暗暗咬牙,然后立刻朝着旁边侍从喊道:“来人,速去传宋国使者来。”

楚国的威胁,还有这些日子的异动,可不仅仅只是苏国察觉到了。

哪怕位于扬州最难的宋国,也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威胁,并且于前几日,派来了使者,想要与苏国达成合作。

原先时候,苏玄歌对于和宋国合作,还抱有着疑虑。

毕竟其它各国,或许对于宋国的实力和底细,因为距离的缘故,并不怎么了解。

可作为与宋国紧邻的苏国,当然不可能不清楚宋国的威胁。

这是一个无论面积,人口,还是兵力,都要远强于苏国的强国。在宋国的身上,苏玄哥甚至看到了昔日长沙国的影子。

同样的以一郡之国养十万兵,同样的通过一场诸国合纵,开拓半郡疆土。

同样的国内政治清明,百姓安乐。

同样的国主实力极强,英明神武。

无论怎么看,宋国都像是一个放小版的楚国,或者说是一个昔日的楚国。

要是给宋国时间,可能再发展个十年,对方就能达到如今楚国的声势。

作为亲身经历了楚国崛起的苏玄歌,看着自己身后又崛起了一个新的楚国,心里怎么可能不感到威胁忌惮?

这种忌惮,甚至还要超过楚国。

因为楚国虽然与苏国紧邻,但还处在岭北,两国中间山脉阻隔,看起来像是相隔遥远,处于两个世界。

因此楚国的威胁,苏国还并没那么感受强烈。

可苏国与宋国之间,却是水路通畅,没什么山岭相隔,两国一马平川,骑快马只用五天,就能从玉林城到宋平城一趟。

两国国都如此相近,可见从宋国进攻苏国,有多么的简单和轻易了。

事实也是如此。

在察觉到了宋国的威胁后,苏玄歌便常年调动一半的神剑军,驻扎在苏国南界,防备着宋国北上。

有着这么一层关系在,面对宋国提议合作的要求,他当然会有着忌惮。

楚国威胁虽然大,可苏玄歌同样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

要是把宋国大军放进苏国,等打退楚国之后,对方顺手把自己灭了,那时可就难有还手之力了。

正是因为顾虑这点,所以他迟迟没有同意两国合作。

但现在……

一想到楚国大军正在集结,并且矛头已经指向了苏国。

现在已经不是担忧,以后会不会被宋国兼并的时候了。

而是不找宋国帮忙,自己马上就要被楚国灭了。

出于此点,苏玄歌彻底放下了担忧,转头倒向了宋国的橄榄枝上。

不仅是苏国宋国。

在楚国兵马集结的越来越多,各方面动静越来越大之后。

同一时间内,南海国已经派出了前往金陵的使者,开始向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宗主,哭嚎求救。

金陵那边也异动频频,不仅接连数波,向南海国派遣了使者。

就连宁国国内,豫章地方也大量兵马集结,许多武侯被调往了彭蠡大营,进行兵马检阅,熟悉军伍。

甚至就连西南的大理、南诏二国,也察觉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氛,开始暗中集结兵力。

北边的梁国,也注意到了风向不对,开始在江夏集结兵马,不知指向为何。

也就是周国,此时刚刚结束与蕃人的春掠大战,兵马损失严重,正在暗舔伤口,无力它顾,没什么动作。

其余周边,则都因为楚国的异动,纷纷紧跟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长江之南,扬州之土,都变得风雨欲来,气氛压抑。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所有人头上,犹如一个火药桶,只等火星点燃,再轰然爆炸,波及所有国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