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365章 三路攻宁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65章 三路攻宁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00 来源:泡书吧

单从底蕴来看,南海国其实算是岭南三国之首。

其地虽只一郡,不过五千里。兵不过十万,其中步军六万,水师四万,先天宗师更是一个也无。

仅从军事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小国,还是小国中偏弱的那种。

但如果忽略军事,只看其它农业、商业、经济等方面,那你便会发现,户口有八十万,人口超四百万的南海国,其实已经够得上大国之称了。

毕竟霸国基础条件之一,也不过千万人口。

南海国有四百余万人口,几乎相当于霸国一半,此等底蕴,自然当的上一声大国。

现在南海国之所以被人称之为小国,甚至视为小国末流,也只因为该国没有先天宗师庇佑,故而为人轻视罢了。

可如果该国有着宗师,那么借助南海城附近一块三角洲平原的小产粮地,还有南海通商附近两州两域的海上商贸之利。

那么以其国之钱粮,其国之人口,极限状态下,是足以养活四十万常备兵马的。

有这四十万大军,再配上两三位先天宗师,哪怕放到天下各国间,也是霸国之下第一流的大国了。

甚至碰上大霸国,以此底蕴,也未必不可一战。

当初楚国新立,陆渊也不过二十余万兵,国中之民不过六百万口,但靠着他和蓝彩儿两分先天,不也逼的当时虚弱的霸主宁国退让,承认了楚国的独立吗?

如今时过境迁,才不过十年过去,楚国已成霸国,甚至压的老牌霸国宁国节节败退,隐隐有了几分统一扬州之势。

南海国的底蕴,远超当初陆渊起家时的长沙国,若该国补上先天短板,发展个几年,将会是南海三国之中,最有可能复制当初长沙国之事,逆境崛起,一统岭南之国。

若真让其统一了岭南三国,得其五郡四十府之地,六百余万人口,那么在楚国南方,就将崛起一个新的“楚国”,岭南大国。

这个岭南大国将与陆渊的楚国,争夺江南霸权,甚至插手西南之事,尝试剩余吞并的大理、南诏二国,以补全霸业拼图。

以大理、南诏二国剩余的四五百万人口,只要岭南大国吃下,就可一跃达成千万人口,拥八郡之地,建兵百万,称雄于世。

是的,以现在经过数轮扩张后的扬州之地,约莫已有十八郡之地,足以养出三个末流霸国了。

底蕴之厚,可为九州前列。

这也让楚国若是能统一扬州,国力必将一跃成为天下前三之国,拥近四千万人口,可养二三百万之兵,先天宗师二十余位,疆土已达十万里。

列国之中,也唯有统一了青州十六郡的梁国,可与之一比。

到时起兵向北,争夺中州,自然胜算大增。

也正是因此,为了不让第三个岭南霸国出现,所以陆渊在攻灭苏国之后,直接就放弃了实力更强,但偏居一隅的宋国。

而是直命蓝彩儿向东,令其配合青云子,攻灭南海国。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已经有了宁国帮助,国内已有了两位先天宗师的南海国,已经构成了对楚国的巨大威胁。

若是真让南海国站稳了脚跟,而后宁国借其国力,于岭南和楚国打起擂台赛。

那么坚持下去,或真的可能让这个“岭南霸国”出现。

不过这个霸国,可能不叫南海国,而叫宁国。

岭南将会被宁国兼并。

毕竟,南海国早已向宁国称臣,形同傀儡。

而宋国原先就是宁国中分裂出去的,国主谢宁出身临海世家,在前途渺茫的情况下,合并入宁国的几率极大。

只剩一个苏国,国力微弱,民不过百万,只要宁国愿意,这可像楚国扫平苏国一样,轻松灭之。

如此岭南一统,或者在旦夕之间。

正是有以上这些种种优势,所以当初白义安提出放弃岭南,全面退守江东的计划时,才会遭到沉丘等人的拒绝。

因为宁国只要谋划得当的话,确实是有极大概率兼并岭南的。

而只要岭南在手,靠着此地的财力民力,宁国足可以招募出四五十万大军,与楚国打一场擂台战,在岭南牵制住楚国近半兵马。

甚至图谋的好的话,还可策动南诏、大理二国,令其与宁国合攻楚国西南之地,扰乱楚国腹心后方,再开一处战场。

这般三面开战,前后都有敌人,楚国左支右绌之下,自然难以支撑,败局已成必然。

有着如此广大愿景在,沉丘当然不愿意放弃岭南,不想放弃这万里之土,六百余万人口,放弃这霸业希望。

只是如今,以上这些已成虚妄。

早就识破了宁国图谋的陆渊,早早就让岭南两路大军行动起来,以雷霆之势,连续攻灭了苏、南海两国。

此时两国万里之土并入大楚,其上近五百万生民为楚国所用,只需整合个两三年,楚国便可再添三十万兵马,常备军力正式迈入百万之列,为霸国一流。

“不过这还不够。”

陆渊整理完关于南海国的思绪,然后又打开地图,其上整个扬州的山川地貌,城池聚落,尽布于其间。

从某个方面上来讲,南海国其实也算是一个枢纽之地。

其所在的南海郡,北接洞庭,西接郁林,东有建安,在东北为豫章,往南则是无垠南海,此可谓五地交衢之所。

若占有此郡,不论是向北、向东、向西、向南,都可四面出击,其中东、西、南三方,更有海路便利,可以海船运兵运粮,轻便无比。

历来江南之军,欲谋岭南,都必先图南海。

岭南之国,若欲向北扩张,也必先夺南海。

昔年靖海国谋乱,起兵之后,一路向北而东,直抵南海城下,便就是此理。

如今陆渊伐岭南,首先攻南海,宁国也只派大军救南海,亦是此理。

南海之重要,不言而喻。

此时陆渊已经攻下南海国,进得南海郡之地,其向北、向东扩张之所,自然也为其所得。

“南海国向东北,有条梅岭道。

当初我还是山间猎户的时候,去南海贩卖皮货,便走过此处。以此道可直抵庐陵府,乃是岭南进入豫章的第一大道,可通大军。

南海国向东,通雁石道,可入建安郡。或者走海路,可直抵建安沿海诸地。

由此三处而进,岭南之兵可入豫章、建安,扰乱宁国腹心,夺其根基,破其堡垒龟缩之策。”

陆渊盯着地图,心中不住思索。

随着开春,沉丘当初定下的征兵五十万计划,也在宁国腹心各地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不过如今尚短,各地哪怕开始征兵,但才一个月时间,估计也只招了十余万人。

但如果再拖个两三月,以宁国之底蕴,五十万人想来很快便会募齐。

届时征等其成军,再训个几月,而各地边境堡垒,也被征集民夫修筑完毕,那楚国在想攻入宁国腹地,可就难于登天了。

甚至就算杀进去,无数血战下来,宁国之地,也必满目疮痍,血流漂杵。

此等景象,并不是陆渊愿意见得的。

故而他让青云子等人速灭南海,也是有趁着宁国准备尚未齐全之时,先一步杀尽其国土,乱其阵脚的打算。

此时南海国既下,岭南最后一个宋国,也有寒虎在郁林郡率十万兵马看着,翻不了什么风浪。

而洞庭之地,黄玄已率兵抵达长沙,很快也能有了结果,用不上岭南之军。

那么这支闲置的兵马,自然可以另做它用了。

“此前我强令大军攻城,岭南诸部兵马损失颇重。

据青云子所报,参与攻城的二十七万大军,十日强攻下来,直接战死超过四万余,重伤三万余,直接就没了七万兵力。

剩下二十万兵马,也有不少负了轻伤,且士气略有影响,需时间休养调整。

以此情况,此部兵马想要尽数调动,当是不可能的。

不过此前南海各地,还留了两万兵马镇压地方,这些人状态士气还算不错,可以一用……”

陆渊轻点着家底,渐渐有了决断。

“以王后蓝彩儿为南海镇守使、岭南安抚使,领八万兵镇守岭南,并安抚岭南三郡,监视宋国。

以护国真人青云子为建安征讨使,黎川为副使,领兵十万,由陆、海两路,征调宁国建安诸地。

以昆海公李雄为豫章南部征讨使,护国神将寒良为副使,率兵四万,自梅岭道征讨庐陵府诸地。

并配合洞庭庐阳、衡阳二府之楚维、灵女部,歼灭入侵洞庭之宁人两军。

令发之时,即刻动身。”

沉吟着做好安排,陆渊立刻通过神念传讯,沟通青云子,令其调遣诸军行动。

在当初诸军南下之时,陆渊便下过旨,定青云只为岭南诸军之帅,军中地位,还要在王后蓝彩儿之上。

后面调蓝彩儿部,增援南海时,又通过派遣使者,传达圣旨的方式,再度确定了这一点,并授予了青云子便宜行事,令如王出之权。

这般做,自然是好通过这具分身,达到于万里之外,便利操控诸军,令其遂自己心意的目的。

所以此时陆渊纵观全局,一人便可观览江夏、长沙、岭南诸战事,轻易调动百万之军,而毫无滞涩疏漏,犹如眼前点兵。

此时只需一声令下,借着青云子的口,便可用最快速度,在最好的时机内,调动岭南诸军行事。

就像现在。

南海城刚刚被破,甚至上官明残部,和南海国的那些余孽,可能才刚刚逃出南海城,还没离开附近海域。

但远在数千里外的江夏城,陆渊就已经得知此间详细。

而宁军那边,只是可能还被蒙在鼓中。

宁国被分派出来,攻打楚国之庐阳、衡阳二府的两路偏军,可能才刚刚抵达两府府城之下,正在修筑营垒,连攻城都没做好准备。

此时若是派一支偏军北上,直接杀入豫章庐陵府,就可直接断了这两路偏军后路。

此后不管是固守豫章南部诸府,封锁宁军两路偏军退路。

又或者打下庐陵府后,再分兵西进,如黄玄那般,偷袭两路宁人偏军后方。配合衡阳、庐阳二府守军,来个前后夹击,直接覆灭两路宁军,都是极好的。

而青云子那边,也可水陆并进,领着十万主力,直接杀向较为空虚的宁国建安郡。

之前宁国虽然在国内,留了二十万大军,四位先天,分兵镇守各地。

但这二十万大军,有五万水师、五万常备军,屯驻在广陵郡,以防备梁国威胁。

不对,那五万水师,还有一万调到了南海,现在正在海上飘着。

剩下五万常备军,则驻扎在国都所在的临海郡,守御这片核心基业。

余下五万人,两万四千人在豫章郡,两万六千人在建安郡,皆是地方郡府县兵。

至于四位先天宗师,一位在水师,坐镇长江水道,防备梁国。剩下三位,则分别在广陵、临海、建安三郡。

最后的豫章郡,因为靠近战场前线,附近有着宁国十位先天,本就高端战力充足,所以没额外配针先天镇守。

当初沉丘留在豫章彭蠡大营,作为后备的十万兵马,以及两位先天,本质上就相当于豫章郡的镇守兵马,用以随时策应四方。

不过如今这些镇守兵马,已经因为局势需要,分别被调离出去,此时算是倾尽全力了。

所以此时此刻,在宁军征募的十几万新兵刚刚入营,战力未成,本质上形同民夫。

不仅派不上太多用场,上了战场,反而还可能成为拖累,详细参考南海军。

宁国的豫章、建安两郡,实际上已成最为空虚之处。

建安才两万六千兵马,都为地方郡府县兵,且仅有一位普通先天镇守。

青云子率黎川征讨此郡,麾下有十万兵马,更有先前反正的数千南海国水师相随。

征集一些民船,便可派出一支偏军,绕开路上山岭关隘,直接自海陆攻打建安。

有此优势,在宁国没反应过来之前,或可以雷霆之势,迅速拿下此郡。

至于豫章郡。

南部有李雄、楚维、灵女三部相互配合,中部有黄玄和孙思文前后夹击,北边有陆渊亲自盯着沉丘。

只要这三路战场全都发动,那么一切顺利的话,宁军前线的这三十万大军,可能就要一朝尽散,全部化为飞灰了。

顶多就是沉丘这边,有着宁国水师掩护,可以从水路逃回宁国,能保下十万兵马。

但即便如此,南部和中部的宁国二十万大军,以及三位先天沦陷,对于宁国来说,也将是一个极大打击,伤筋动骨的那种。

而一下丢了这么多兵马,就靠沉丘带回去的那十万残军,绝守不住豫章郡。

陆渊只需挥兵东向,轻易便可夺了豫章。

豫章一失,宁国与江北的襄阳郡,就形成飞地,难以联通。

所以杨景率领的襄阳兵马,如果不想被围攻全歼的话,跟着水师一起撤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如此襄阳郡也可轻易拿下。

建安、豫章、襄阳三郡皆失,宁国便丢了半壁江山,只余广陵、临海二郡,仅存万里之土。

根据宁国向外公布的数目,广陵郡有三百万口,临海郡有五百万口,此二郡人口加起来,也才八百万,而已经是宁国原先一半。

而接连惨败之下,宁国能够逃回国内的兵马,大抵也就是二十余万。

这些残兵与国内兵马会合,顶多也就四十万左右。

以两郡之地,八百万人口,四十万残兵,以及可能剩下的十位左右先天,实力虽然也算不弱,但却已是彻底跌落霸国水准,再难与楚国抗衡。

之后只待楚国消化了襄阳、豫章、建安,以及岭南诸郡,过个两三年,便可积蓄足够实力,彻底消灭宁国。

以宁国残余的实力,在楚国国力大涨的情况下,哪怕全力死守,也最多撑个三五年,难逃灭亡之局。

“扬州争霸,终究是我更胜一筹。十年统一江南之略,如今也算奠定基础,完成在即。”

陆渊复盘了一下江南各处战场局势,楚宁之间形势变化,对比之后,整个心情大好。

对于未来,已是充满信心。

在接连数次冒险,不断胜利之后,楚国总算完成了以新晋霸祖国击败老牌霸祖国的事业,像奠定扬州霸业的基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日后与天下诸侯争雄,定鼎中州的事业上,更是继梁国之后,领先其余各国一步。

周宁之流,此战之后,再无法和楚国相提并论。

天下论及楚国,只会与青梁相比。

“还有我的修为,只待击败宁国,夺其半壁江山之后,加上岭南积累,气运已暴涨一倍。或许到夏秋相交之时,我便可迈入凝聚二气之境了。”

想到此,陆渊更是心潮澎湃。

以他现在的修为,在那些九州修士离开之后,已算九州第一。

但若是突破凝聚二气,那么即便算上那些正在往北冥幽都赶去,还没开始飞升的九州修士,也可算是天下第一了。

自前越弘道六年,自己修行道法入门开始,自如今神武十一年,前后十五载,仙道总算要登临此世绝巅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