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武侠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 第379章 用间宁国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 第379章 用间宁国

作者:明月共举杯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00 来源:泡书吧

确定了主从合作关系之后,陆渊和玄成子之间的关系,就缓和不少了。

于是关于各进一步的合作,便可以商谈了。

念及自己刚刚投靠此前,甚至还和楚国为敌,算是有过劣迹。

所以此时进入楚国,玄成子便开始主动出谋献计,想要立下功劳,站稳自己的位置。

“大王,现如今我门中四位护法神将,皆在宁人军中担任大将,各自统帅大军不等,合计约有十三万余众,大部驻扎在临海郡东南方向。

若大王需要,我可传信此四人,令他们举兵倒戈,放开关卡,引楚军入境,夺取临海郡东域。

大王以为如何?”

玄成子望向陆渊,满含期待。

紫云道一共派了四位护法神将出仕宁国,分别名玄鱼、玄音、玄仪、玄溪。

此四人,玄鱼原本在江北战场,前不久随着杨景逃回了京师金陵。目前统管着万余宁人江北残部,屯驻在金陵城外。

玄音、玄仪原本奉命领兵、攻打楚国的衡阳、庐阳二府,结果被李雄攻豫章庐陵,被抄了后路,打的大败,最终孤身逃回宁国。

后因为项端、李道、白义安等临海世家先天的接连战死,宁国顶层战力一下紧缺,无人可用。

于是两人被重新任命,各领兵五万,分别驻扎在宁国临海郡南部的新安、东阳二府,以防备临海郡南部方向的楚军。

玄溪则是随着上官明入岭南援助南海国,最终因为不敌青云子,于是和南海国的残部乘船逃离,撤回了国内。

回国之后,玄溪便跟着上官明一起,领军屯扎在临海郡东南的永嘉、临海一带,其负责靠后方临海府,统兵两万余人。

所以说,此紫云道四位神将,共领四路兵马,合计约有十三万人。

其中玄音、玄仪两人还单独负责一个方向的防线,大权独揽。

玄成子敢献出此策,可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着相当信心的。

“不急。”

陆渊看了下有些热切的玄成子,摆了摆手:“如今我大楚新胜,拓地近三万里,增民上千万,已经扩张的有些快了。

此时各地官府官吏短缺,国中正紧急调拨;地方民众惶恐,也要安抚人心;兵马也才整编完成,尚需磨练。

孤此时,尚无继续出兵,攻灭宁国之念。

且先放过两三年,待我大楚消化了此次战果,再动兵统一江东不迟。”

陆渊否决了立刻动兵的提议。

现在楚国新占领土上,各地的官吏都还没配备完全,官府的运作都成问题。

不将这些空缺官位填补完全,楚国都没法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也没法在基层维持自己的统治。

而且江东还有两郡,宋国也有两郡,此四郡之地,若全都打下来,又将有六千官员的缺口。

现有的地盘,楚国都没有那么多官吏去填坑。

再打下如此多地盘,除非陆渊全盘接收宁国和宋国的原有官吏,否则也别想着对新领土进行治理了。

可宋国、宁国的官员,陆渊全部敢接收吗?

真接收过来,新打的地方是姓陆的,还是姓临海世家的?

此外,此战陆渊吞并五郡,楚国增加了一千三百万人口,人口翻了一倍有余。

这么多新增人口,此前可全都是敌国之民,其中还夹杂了大量的敌国士族豪强,他们在地方盘根错节,构成了大量的利益网络。

这些地方势力,如果不能梳理掌控的话,那么楚国地方也永远别想安宁。

今后此起彼伏的叛乱,或者阳奉阴违,基本是跑不了了。

所以除了官员缺口外,这些地方上的民心,也需进行拉拢安定。

针对原先宁、苏、南海等国强大的地方豪强士族,楚国需要进行打压清理,以保证对地方的掌控力。

同时针对那些普通民众,则需减税减负,进行拉拢。

如此地方才可民心安定,保证楚国对基层的掌控力。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地方上的骚乱是免不了的,需时刻保持大军镇压,以稳定局面。

同时陆渊大军一下从原本的七十万,扩编到一百一十二万,一下增加六成兵马。

从表面上看,大军的人数虽然增加了,楚国声势愈发浩大。

可实际上,各支部队混入了大量降兵,彼此间的信任磨合大为降低,士气方面也有所削减,战力实际上是反向降低了的。

在没有培养出足够的信任磨合之前,这百余万的大军,战力可能还不如原先的七十万人。

故而为了恢复战力,楚国也需两三年时间进行磨合,才能使各部大军战力恢复到巅峰。

而楚国此时对地方进行梳理,肯定会引起不少骚乱反叛,正好让这些兵马进行征讨,用以加深磨合。

这也算相互增益了。

因此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刚刚体量翻了一倍的楚国,是真的没有余力进行新的扩张。

此时就算东征打下了宁国,也没法对打下地盘进行治理,顶多是地图上看起来大了些,可大而无用,虚胖罢了。

陆渊又没想去争这些虚名,他只要实际利益。

而且如今翻了一倍体量的楚国,所聚拢的气运也够他修炼所用,这就更没动力进行扩张了。

先缓个两三年。

等他修为更进一步,仙道武道,双双突破,而楚国也消化战果,积蓄出足够底蕴。

那时扩张,才是最好、也最不留隐患的。

“大王稳重,思虑深远,不为虚名所累,不以利益所迷,贫道佩服。”

玄成子见陆渊没有采纳自己的提议,不由略微失望,但还是道:“既如此,便听大王的吧。”

陆渊见此,想着对方刚来,也不好过于打击对方信心,于是又笑道:“虽此时不动兵,但卿回去之后,可让投效宁国的那四位护法神将,进一步渗透宁军,掌握更多兵马权力。

如此等我大楚数年后,挥军来攻,再行归义,便能给予宁人更大重创。”

说到此,陆渊沉吟一下,又道:“为使宁人更加信任,道友或可效彷飞霜道,先暂时带领门众东投宁国。

原先卿答应出仕我楚国的两位贵门长老,也可以襄助之名,先行入仕宁国,以掌其权。

如此,贵门对宁国掌控更深,日后反正,对我大楚帮助也更大。”

如今随着战事停歇,宁国的各方力量,也陆续撤回了国内。

经过几个月的收拢整编,经过皇城司和临海世家一些内奸的探查通传,关于宁国如今的具体实力、地方防务,楚国已经有了不少了解。

现在的宁国,国中兵马,大概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西征之战中,各部逃回的残兵。

其中,江北战场上,杨景、玄鱼二人,带回约两万步骑兵马、六万余水师。

岭南战场,上官明带回两万余宁军残兵、上万水师,以及近万南海国步卒、五六千水师。

以上合计约五万步骑,八万水师。

第二,临海、广陵二郡原本驻兵。

其中,临海郡有五万步骑,广陵郡有五万步骑,另处于金陵城上游的芜湖水寨,还有四万水师屯驻。

以上合计十万步骑、四万水师。

第三,宁国在临海、广陵两郡新募的新兵,合计约有二十万人。

第四,驻防金陵的国都皇宫宿卫,约有三万人。

这四部兵马全部加起来,此时宁国大致有四十万步骑、十二万水师,共五十二万兵马,实力可谓依旧雄厚。

当然,只是纸面数据。

实际上,如果去掉那二十万才招募没两月,基本等同于民夫,没什么战力的新兵。

宁军也就只剩下了三十二万兵马,军力基本和雍州西凉国一个档次,掉到了大国行列。

而就这三十二万老兵之中,紫云道的四位神将,就控制了十三万人,超过四成兵马。

照这趋势,如果紫云道再派两位先天长老出仕宁国,那么以宁国如今的窘迫局面,无疑会对紫云道伸来的橄榄枝,加以重用。

到时候,紫云道所控制的宁国兵马,无疑会更多。

陆渊也不需要紫云道彻底架空宁国,只要对方能掌控宁国二十万兵马,就是天大帮助。

想想看,宁军如今总兵力,也不过五十二万人。紫云道却控制了其中二十万,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只要未来楚国东征宁国,紫云道一声令下,宁国四成的兵马就会倒戈相向,投降楚国。

这种情况之下,宁国拿什么和楚国打。

怕是不用两月,此国就灭亡了。

不过以上这些推演,只是理想状态下,最好的情况。

实际宁国会不会这样重用紫云道,还很难说。

不过陆渊认为,以楚国如今明面上的实力,举国直属的先天十六位,附属国的先天三位,合计有十九位先天。

这些先天之中,实力在先天第二境以上者,便有四位。

而反观宁国,在接连战败之后,原本十四位先天死了三位,仅余十一位。

其中先天第二境,仅有沉丘一人。

此等实力对比,楚国在先天层面的力量,算上第二境宗师与第一境宗师的差距,几乎已经是三比一了。

差距如此悬殊,宁国那边,怎么可能不惶恐?

此时如果紫云道投来,被宁国重用,几乎是肯定的。

不然如今紫云道在宁国之中的四位先天神将,也不可能掌兵十三万,还负责一方面的防线了。

只是这种局面,也只是暂时的。

随着天罗山被楚国纳入境内,紫云道处在陆渊治下,在宗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很难让人不怀疑,紫云道的立场和忠心,是否已受到动摇?

眼前眼巴巴赶来投靠的玄成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紫云道在现实中,已经投靠楚国了。

只是消息遮掩的好,宁国那边,还不清楚这一点罢了。

可随着时间过去,看着紫云道在楚国境内依旧安稳,两边关系融洽,哪怕再怎么遮掩,也瞒不了多久。

宁国终会怀疑紫云道的立场。

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做出一些安排举动,以此来稳定宁国的信任了。

那么什么安排举动,能让宁国信任?

其实答桉,已经摆在面前了。

前两年,飞霜道决定投靠楚国,为表决心,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宁国打压,直接举派迁移,搬到了楚国境内,最终在天守山重新安家。

那么此时紫云道,只需效彷飞霜道之事,把宗门弟子迁移到宁国境内,自然就可以安定宁国之心。

让那些临海世家,相信紫云道与他们同进退的决心。

“只要卿迁移宗门,必可安宁国之心,届时趁此机会渗透宁国,掌握兵马。

且忍耐个两三年,待孤稳定国内,再提百万之师东进,卿则举二十万兵,献土归降。

如此宁人防线大开,我军长驱直入,不需一二月,便可灭亡宁国。”

陆渊跟玄成子讲述着自己的计划,然后目光灼灼的盯着对方,语气蛊惑道:“届时卿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我大楚国中,将无人能及也。

孤也将赐重赏,与紫云道与飞霜道同等地位,并以国教尊之。”

飞霜道投靠楚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而且作为第一个投靠楚国的仙门,告诉陆渊四极将废,九州飞升这等秘事,令楚国能及早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九州大变革。

可以说,这当是首功。

后面又资助了陆渊千枚灵丹,三位护法神将,帮楚国在这场五国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飞霜道对于楚国的贡献,可谓极大。

所以从常理上来说,如今陆渊取得胜利,自当重用飞霜道,以偿还当初对方投资之情。

可以上这些,也仅是常理而已。

除了对楚国有帮助外,飞霜道那边,也不是什么好人。

在去年,九州修士准备渡海而出的时候,飞霜道的那些贼道,竟然暗戳戳的开始挖起了楚国墙角。

尤其是缙云那老家伙,更是亲自跑去汉中,找到黄玄,想劝说楚国的这位西三郡总管弃官而走,与他飞霜道一起乘船出海,飞升仙界。

青云子这边,也有飞霜道的人前来劝说。

结果自不必说,陆渊的两个分身,怎么可能抛弃自己本体,跑去跟他们玩飞升。

所以劝说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而缙云那边,自以为自己这些事情做的隐蔽,两个分身也没做出像楚王禀报的举动,觉得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可陆渊这边,心里可是一直记着这笔账的。

若非黄玄与青云子乃是他的分身,不可能背叛。

不然真像外面宣传的一样,此二人乃是散修,因仙道无望,所以才来投靠楚国,博一个世俗富贵。

那飞霜道这次挖墙角的行为,说不定还真让他给做成了。

毕竟飞升仙界的诱惑,对于修士而言,那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君不见整个九州修士,此时都聚在一起,决定举界飞升了吗?

而到时楚国少了两位先天第二境的修士,顶层战力几乎一下减少三分之一。

这其中的损失,可不是飞霜道区区三位神将,一千灵丹能够弥补的。

所以对于飞霜道的用心不纯,陆渊自然深恨之。

只是因为先前五国大战将起,有着大敌在前,楚国必须依仗飞霜道的力量,所以他也不得不忍下这口气,当做一切没发生过。

还嘱咐两个分身,对外作出私下隐瞒此事,以迷惑飞霜道,安定对方的心。

可这么做,不过缓兵之计罢了。

今后有机会,陆渊自然会报复回去的。

现在既然紫云道投了过来,这个仙门与飞霜道一样,对楚国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那陆渊自然没什么顾忌了。

今后便直接把紫云道抬上去,跟飞霜道一样,共同册封为国教,让他们两边狗咬狗去。

至于当初对飞霜道尊为国教的承诺……

谁也没规定,国教就只能有一家了不是?

而且飞霜道一家独大,于国来说,也并非好事。

能有一个紫云道进行牵制制衡,对楚国来说也不错。

同时也能让两家在争斗中,不断进行自我削弱,等他们斗得精疲力尽之后,陆渊再来收拾,就简单轻松的多了。

‘哼哼,这两家贼道,先斗着吧。等我统一天下,再收拾你们。’

陆渊心里面,已经想好十七八种手段,将来可以慢慢炮制紫云道与飞霜道了。

不过他心中想法,眼前玄成子自然是不清楚的。

但是先前陆渊提的计划,还有那国教诱惑,玄成子思考过后,却是眼神大亮。

此计划可行性确实很高。

而且成功之后,立下如此之功,紫云道必能在楚国境内站稳脚跟。

到时陆渊履行承诺,册封紫云道为国教。

‘有了国教之名,处在同样尊荣位置,区区飞霜小道,拿什么与我斗?’

玄成子心中想到此,立刻道:“大王妙计,我紫云道愿从之。”

……

神武十一年十月。

扬州第一道门,紫云道以楚国暴虐为由,举宗潜逃宁国,誓不为楚臣。

入宁之后,紫云道主玄成子,命门中长老玄弈、玄玉二人,入仕宁国。

宁帝沉丘闻知,大喜。

然后特赐原飞霜道山门,汨罗山于紫云道,令归国义士落脚。

至于玄弈、玄玉二人,皆封武侯,各令统兵马数万不等,驻扎国内边疆,以防楚人。

宁国颓丧之势,随着紫云道来投,复振不少。

临海世家之心稍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