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336章 长孙大喜,发财前夕。

第337章 卷四 长孙大喜,发财前夕。

浇河郡的动荡自然瞒不过慕容伏允。

不过他却是不太在意。

臣子之间有矛盾对他来说倒是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相反,臣子之间要是蜜里调油,他才会感到不安。

所以说,浇河郡的问题,他不准备过问,让他们去斗呗,他能有什么损失?

真正让他头疼的是使团被李承乾驱逐回来了。

而且,屈突部的事情他也听说了,这才是最让他难受的。

当然,他难受是不是死了那么些人,而是他在草原上又少了一枚旗子。

“大汗,此番大明把我们的使团全部驱逐了回来,那臣等接下来……”刚刚从日月山回来的使者有些尴尬地问道。

慕容伏允看了看他们,当下摆了摆手道:“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一听慕容伏允这话,众人瞬间就懂了。

日月山的事,还真和他们大汗有关,虽然一路上早就有了猜测,可那终究只是猜测,这会儿,算是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答案。

他们也在庆幸,也就是李承乾,换了慕容伏允,他们此番回都回不来。

不过这跟他们无关,事已至此,他们也只需躬身告辞。

也好,就当放一个小长假好了。

等他们离开后,慕容伏允却是皱起了眉头,问道:“屈突部一个活口都没了?”

“活口倒是还有一些,可他们未必真的还愿意……”身后有一中年人说道。

“怎么说?”慕容伏允问道。

中年人立马就把情况跟慕容伏允介绍了一番,等慕容伏允听完后,笑道:“这李承乾倒是有些小手段,无妨,不过一个区区屈突部,倒是无关紧要。”

“大汗,现在问题的关键可不是这个。”中年人说道,“而是草原上的那些牧民对大汗有着颇多的怨气,这对于大汗今后收复赤水源怕是一个不小的阻力。”

说到这个,慕容伏允沉默了,他想收复赤水源么?这不废话,只是现在的大唐和大明势大,他没能力罢了。

不过他也不着急,中原王朝就是如此,强大的时候的确无可匹敌,但他们又能强大多少年?

避其锋芒,就跟他熬好了,看谁熬得过谁!

吐谷浑三百多年的国祚熬死了多少位帝王将相?

前隋那么厉害,都打得慕容伏允抱头鼠窜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那两位皇帝都嗝屁了,他还在。

“无妨。”慕容伏允思索了片刻后,说道,“老百姓都是健忘的,或者说,老百姓都是务实的,甚至,老百姓都是善变的。

所以,这并不是多大个问题。

现在也就是李承乾需要出政绩,但李承乾还能一直留在草原?

不可能,说到底,李承乾终究还是要回到长安去争那个位置的,到时候,李承乾离开了,谁还关心这些老百姓的死活。

到时候那些老百姓就会给你上演一课什么才叫有奶就是娘!

这种事儿,有什么好争论的?无数历史不是已经验证过这个问题了么?”

说到这里,慕容伏允自己都笑了。

而在他身后,那中年人也是笑了起来。

是的,他们都想起来了。

慕容伏允这话真不是虚言。

因为当初在前隋时,他们就曾经干了这么一次,而且同样是赤水源上的那批牧民。

“不过话虽如此,但对大明还是要多些留意。”慕容伏允说道,“尤其是像这次屈突部的情况,当初本汗之所以派他们去,其本意可不是想要刺杀李承乾,但结果呢?

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属不应该。”

中年人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对于屈突部这些家伙,我们的控制力还是欠缺了一些,属下一定加以改正。”

“不是控制力。”慕容伏允说道,“鞭长莫及的,要讲控制力,估计谁都不够,这不是控制力的问题,而是我们执行力的问题。

在这一点儿上,我们的确不如汉人。”

说到这个,慕容伏允也有些无奈。

不过总的来说,他也没太当一回事儿。

哪怕是屈突部暴露了,他也没放在心里。

用他的话来说,就一句话的事儿,李承乾早晚要回长安,就这么简单。

而愿意建设大明的人,其实也只有李承乾,换其他任何一个人,确实没必要在西北苦寒之地费力不讨好的搞什么建设。

李承乾要建设大明,也只是为了回大唐争夺皇位的时候,给自己增添一些筹码,若非如此,他何必如此?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慕容伏允的看法。

他现在要做的事儿贼简单,就一个字熬,和李二熬,和大唐熬。

超越中原王朝,他是不指望了,他现在就指望和当初自己的列祖列宗一样,再牛逼的中原王朝,我都给你熬进历史的尘埃之中去。

看谁先把谁熬死。

这事儿吧,还真不好说。

历史上的慕容伏允是在贞观九年自己抹了脖子,但如果真要让他熬下去,他到底能不能熬过李二,那真难讲。

“对了,之前定城王送回来的那批军械,装备给亲兵的同时,也要让匠人研究一番,大明别的不说,就他们的工艺,当真是冠绝天下。”

“属下已经安排人正在研究。”中年人说道,“应该要不了多久就有结果了,最多也就是多花些时间的工夫。”

对于这事儿,中年人很自信。

慕容伏允闻言点了点头,也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两人又聊到了浇河郡最近频频的冲突之上。

他们都没把浇河郡上的冲突当一回事儿。

毕竟在吐谷浑,这种事儿真是家常便饭一般。

早些年,甚至还有两个部落拉开阵仗就开打的,那时候,可比现在刺激多了。

而就在浇河郡乱起来的时候,一个消息犹如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吐谷浑。

浇河郡富庶!

对,消息的核心就这么几个字。

浇河郡富庶,有钱,有粮!

隔着比较远的没办法,只有羡慕的份儿。

而隔浇河郡近的那些家伙,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三五成群的就朝着浇河郡赶了过来。

这寒冬腊月的到处都在饿肚子,听到伱浇河郡富庶,他们不来看一眼,可不放心。

真要是有粮食,对他们来说,那也是一条路对不对?

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赶往浇河郡的老百姓也是越来越多。

浇河郡啊,今年注定要好好热闹一番。

……

而就在浇河郡一天比一天热闹的时候,唐月明他们的商队也终于开拔了。

提炼细盐对于李承乾来说当然没什么压力,而且大家如今干劲儿也足,没多久就先交付了一批。

李承乾也没耽搁,张大娘交付回来后,他就吩咐唐月明等人赶紧动身,最好能赶到元日之前回到长安,那样他今年的贺礼不就有了么?

唐月明看到细盐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

盐巴他吃过,也见过,但这么精细的盐他是真没见过,当下就看出了这细盐的价值。

在和李承乾聊过后,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李承乾说,这是一笔大生意。

呵呵,这岂止是大生意?

这分明就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大家都加把劲儿,争取在年前赶到长安。”路上,唐月明给大家鼓着劲儿,“殿下说了,年前回到长安,工钱加倍。

当然,要是我们能在年前把这么好的消息给皇后娘娘带回去,皇后娘娘定然不会少了赏赐。”

对于这些家伙,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以利诱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都是一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管事的放心。”有人闻言嘻嘻哈哈地说道,“我们都省得,而且,这一遭大伙也出来一年多了,都想早些回去,管事的放心就好。”

对于他们而言,早点儿回去当然是好事儿。

家就是这么个狗地方。

隔着远的时候,其实都还好,也不是那么欠。

可一旦走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心里的动静说是归心似箭也不为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笔买卖,有得赚,而且还不菲。

通常来说,从大明日月山到大唐的长安,快马的话也就几天的工夫。

急行军的话,七天左右也差不多。

但拉着货物的商队,一般都是二十天往上。

尤其是大冬天,动不动二三十天,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但这次,唐月明他们拉着精盐从日月山回到长安,只用了十七天!

听起来可能觉得十七天不应该很正常么?

不,不正常,那是千里之遥,那是用脚底板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能正常么?

应该是夸张,也确实很夸张!

为了赶在年前他们能回到长安,他们几乎是日夜兼程的都在赶路。

没办法,大家都是聪明人,赶在年前回来和慢慢的拖在后面回来不一样的。

真不一样,至少赏赐就不一样!

当唐月明他们回到长安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反应。

对于这一支商队,估计连长孙自己都快记不起来了,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长孙终究不是每天都只有这点事儿。

所以,当长孙听闻唐月明他们回来的时候,都愣了一下,第一反应,她是在想这唐月明是谁……

半晌,当她想起这唐月明是谁之后,这才错愕地说道:“本宫还以为他将母后给忘了呢,去,问问唐月明,既然选在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回来,究竟是何生意,前前后后要准备一年多。”

这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母亲对孩子的哀怨。

不过对于李承乾的生意,她还是很期待的。

之前李承乾的那些生意传回大唐的时候,李二就跟她分析过,这些生意都不适合她。

然而等了一年多,也不知道李承乾给她准备了怎样的生意。

说实话,她最近是真的有些拮据。

没办法,天下初安,大唐处处都需要用钱,她自负没有陶朱公的本事,只能省吃俭用的省下一些来。

贴身的宫女闻言,当即笑道:“殿下的本事,娘娘大可放心。”

说着,她就给另一个宫女使了个眼色,另一个宫女立马就退了出去。

不多时,小宫女就一路小跑,找到了唐月明。

没办法,唐月明又不是内侍,随意出入后宫,容易引来闲言碎语。

在这方面,长孙还是很注意的。

对此,唐月明早有准备,再说了,他也没打算进后宫,这后宫进多了,总觉得自己胯下凉飕飕的……

当即简单的解释了一番后,又将临行前李承乾交给自己的一封书信还有一小袋盐交给了宫女,就在一旁候着。

他很清楚,等长孙看完了信和精盐,定然还有事情要交代。

小宫女又立马跑了回去。

长孙接过细盐后,倒也没急着打开,而是将信件先打开了。

不过一看到信上的字,长孙就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字她认识,长乐的。

李承乾出去一年多了,真就是只言片语都没有送回来过啊。

这让她这个当娘亲的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舒服。

其实这真怪不了李承乾,他不是不想写,关键是怕露馅啊。

这要是因为字迹露馅,你说冤不冤?

再过几年呗,再过几年李承乾荒废了学业,也没时间练字了,到时候他一定写。

不过长孙的失望也只是片刻功夫,当看完信件后,长孙整个人都愣住了。

要说的话,大唐现在也有相当专业的制盐技术,但跟李承乾说的,感觉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当下,她就把那一小袋精盐给打开了,倒在手上。

看着自己手上又细又白的精盐,长孙有些愣神。

大唐有盐,这不假,但大唐的盐绝对做不到这般又细又白。

“这般精细的细盐当真是要多少有多少?”长孙问道。

宫女立马说道:“他是这么说的,听他说,他此番回来就带了不少,还问娘娘什么时候可以发卖。

不过这么精细的盐粒要是发卖的话,那长安的那些盐商估计得哭。”

长孙笑着摇了摇头,信虽然是长乐写的,但很多内容应该是李承乾交代的,这一点儿,长孙还是看得出来的。

在信里,李承乾就思量过了这个问题。

精盐,本就不是供应普通老百姓的。

不是说李承乾看不起普通老百姓。

主要是李承乾的精盐要是全面铺开的话,大唐自己的盐商一定会面临灭顶之灾。

如果这件事儿是李承乾来做,那没关系,但这生意是长孙在做,那就不行。

一代贤后,怎能与民争利?

这会让长孙的名声有损。

所以李承乾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