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669章 长安之变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69章 长安之变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3:21 来源:泡书吧

对于大明朝堂上的这些家伙来说,六部衙门除了工部能和大唐抗衡一二,其他几部都是劣势。

但他们也不是傻子,既然其他各部没什么优势可言,那就再开一部,在他们最有优势的方面再开一部。

届时唐明一统,大唐系的官员就算再怎么强势,但商部却是被他们牢牢抓到手上的。

时至今日,没人敢说在商业方面能比大明更加强劲。

别忘了,大明能一路走到今天,就是靠商业撑起来的。

这是大明最大的优势。

李承乾点了点头,笑道:“我大明商业鼎盛,一切都由户部主掌,的确加大了户部的工作,这样,诸卿下朝后再行商议一番组建商部的细节,另行上奏。”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勤俭当即也是领旨谢恩。

他们也是在为将来做打算。

这事儿只要李承乾同意了,那就好办多了。

待到朝会散去,李勤俭等人也是一脸的笑意。

从今天的朝会来看,李承乾还是支持他们的,这就够了。

他们就怕李承乾都不支持他们,那么在未来和大唐系的争夺中,他们必然会落入颓势。

这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公廨之中,普西偌说道:“既然殿下准许了我们的奏请,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事宜了,先说说此番出使大唐,谁去?”

“下官去吧。”长孙冲说道,“对付长安的那群老帮子,下官更有经验一些。”

在大明混迹了这么多年,长孙冲也没了当初的儒雅,没办法,在日月山,儒雅是吃不开的。

听到他这么说,众人也是点了点头。

的确,长孙冲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来他本身就是户部侍郎,二来他的身份也能让他在长安更吃得开。

大明系的官员都是实干主义者,这种优势要是不用上来,那真就是白瞎了。

“长孙侍郎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勤俭闻言也是笑道,“别的姑且不说,至少对大唐的诸多事宜,长孙侍郎就比我们这些人要了解得多。”

“可问题是如此兴师动众的出使大唐,只派一个户部侍郎是不是太轻率了一些?”契苾何力有些担忧地说道。

虽然他们昨天也讨论过这些问题,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然,其实是各方都想主导这一次出使,所以才有了分歧。

李勤俭闻言,也是笑道:“殿下不是准了我们再开商部么?既然再开商部,必然会有商部尚书一职,诸位觉得王玄策如何?”

王玄策如今本就是礼部尚书,平调商部尚书倒是算不得升迁。

当然,众人一听他这话就懂了,这是要给长孙冲腾位置啊。

王玄策闻言,倒也没有多言,虽然他在礼部的位置上待得好好的,但真要说到发展前景,自然是商部。

至于说给长孙冲腾位置,他也不介意。

说到底,他们都是汉人一系。

虽然内里也有些纷争,但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一体的。

“说起来,让王尚书平调商部倒是屈才了。”普西偌闻言也是笑道,“不过如今仿佛没有人比王尚书更合适的了。”

“确实,只是如此一来,委屈了王尚书才是。”契苾何力也是笑了起来。

“诸位抬爱,不过这事儿终究还要殿下同意才行,我们说了可不算。”王玄策也是连忙站了起来说道。

众人闻言,也是齐声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但他们其实明白,真要他们这般举荐,李承乾不会不答应的,换句话说,只要他们不闹幺蛾子,这商部尚书的位置就定然会落在王玄策的头上。

当然,他们也不可能闹什么幺蛾子。

商部,那不是他们能玩得转的。

在经商一道,汉人确实要比他们更加精明。

而且,就算他们的人把持了商部,没有李勤俭的配合,呵呵,那都是自找麻烦。

“不过如此一来的话,朝廷又将出现不少的空缺……”普西偌笑道。

一听他这话,众人都懂了。

两部的尚书你们占了,那两部其他官员呢?

李勤俭何等精明,当即也是笑道:“这倒是的,不过这事儿下官就无能为力了,还需要两位仆射商议才行。”

普西偌和契苾何力一听,秒懂。

利益均沾嘛。

如果是以前,他们可能还会明争暗斗一下,不过大家如今一致对外,他们也就没了内耗的心思。

当然,这也是李勤俭他们更适合这个位置的原因。

如果是兵部的问题,你看他们有没有那么好说话。

众人商议了很久,不过这些东西显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有个结论的,还是要看李承乾的态度。

……

另一边,大唐。

随着李承乾平定了叛乱,长安这边的小动作也是不少。

不说士族已经加大了对王仁佑的支持,就连一些朝堂的官员都有种不安的感觉。

这不,自从大明的消息传来后,房玄龄家的门槛都要被人踩烂了。

“梁国公,如今这局势……”

房玄龄看了看中堂中坐着的一群人,摇了摇头,说道:“行了,老夫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如今这局势怎么了?大唐蒸蒸日上,大明也在慢慢发展,未来可期啊!”

他如今虽然从宰辅的位置退了下来,但整个大唐还真没人敢轻视他。

一来嘛,房玄龄做人是真做到位了。

二来嘛,如今房玄龄主科举,虽然看似没什么实权,但对很多人都有着极深的影响。

“话是这么说。”下首,有官员闻言说道,“但大明和大唐真要一统的话,未来吾等堪忧啊。”

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他们最担心的还是自身。

就他们这些人,有点儿背景,但在那位面前又不值一提,未来真要是唐明一统,他们的处境可就尴尬了。

房玄龄闻言也不多言,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的话,这些人的处境的确尴尬。

大明有整套班子可以覆盖过来,他们又没什么才名,最好的下场可能就是治理一州一府。

不过这也算不错了,真要说的话,那是多少人渴望的?

“梁国公。”见房玄龄没开口,那人继续说道,“近来蜀王殿下在长安城也是颇有政绩,自蜀王殿下上任长安府以来,长安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如今陛下对蜀王的态度……”

“停。”不等那人继续将话说下去,房玄龄便直接打断了他,“你们想做什么,那就去做,莫与老夫说,老夫如今赋闲在家,能为朝廷做点儿什么,当然是愿意的,但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事儿,不是老夫能参与的。

来人,送客。”

说罢,房玄龄是毫不客气地起身就走,根本不给众人多言的机会。

大家见房玄龄这般,而房府的管事也出来送客了,众人自是不会继续赖在这里,当下众人也是纷纷起身离去。

只是脸上都流露着失望的神色。

而在后厅,房玄龄却是一脸的冷笑。

“这些家伙,居然和崔家那些人勾连到了一起,当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不成?”

说罢,房玄龄摇了摇头,也是颇为无语。

一旁的老仆却是笑道:“那位在大明如此杀伐,不管是不是那位的意思,但薛仁贵作为当事人,连罢官都没有,那些家伙怎么可能不怕。

毕竟当年是他们把那位逼出了长安城,他们也怕那位将来清算他们。

比起陛下,那位似乎更加狠厉一些。”

“这里就搞错了。”房玄龄却是笑道,“你以为他们真想和那位作对?只不过是一种试探罢了。

五姓七望啊,这些家伙凑到一起,谁敢妄动?要不是有这个底气,你以为他们敢去触怒那一位?

说白了,他们只是给自己找替死鬼罢了,结果这些家伙居然还上赶着往前凑。

这样,你通知一声,即日起,房府闭门谢客。

这趟子浑水,咱们就别掺和了。”

老仆闻言,点了点头,刚准备回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问道:“如果是齐国公等人呢?”

“无妨。”房玄龄摆了摆手,道,“他们支持蜀王,就是明着跟齐国公作对,你以为齐国公会容得下他们?

这些人,都精着呢。”

他不在意,也无所谓,反正对他房家的影响不大。

加之他如今赋闲在家,其实也是对他的另一种保护。

就如他所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如今只会盯着科举。

“先去忙吧,之前给陛下的奏章,陛下提了些意见,今日刚好修改一下。”

老仆闻言,这才躬身离去。

而刚走出房府的众人,无不是摇了摇头,道:“看样子梁国公是铁了心不想掺和这档子事儿了。”

“这不废话。”有人说道,“人家房二郎如今在大明那也是一时无两的人物,未来不管是什么结局,还能影响他房家不成?

要是我家有后裔在大明能有房二郎这样的成就,我也不惧!”

他这话倒是不假,当初虽然长安各家勋贵都弄了子嗣去大明发展,但真正能冒头的还真没几个。

再说了,又都是家里的次子或者庶子,就算冒头了,还能都指望这些人?

他们又不比房家、长孙家、家大业大的。

“哎,都叫什么事儿啊……”有人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就他们如今,最是尴尬,不上不下的,都不知道如何自处。

“行了,别感慨了,蜀王那边还等我们的信呢,也不知道其他人那边如何。”

此番可不止他们在为李恪努力,说起来,人数还着实不少。

不多时,众人来到蜀王府。

李恪这会儿坐在上首的位置,眉头紧皱,看他这模样,众人就猜到了,大家估摸着都无功而返。

其实也正常,这时候站出来支持李恪,那是真的在赌。

但那些人又不需要赌,何必在这个时候冒风险呢?

加之朝堂里,支持李承乾的人也不少,这时候做出头鸟,不是自找苦吃么?

他们也是没办法,但凡有点儿办法,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表态。

“吾等无能。”众人齐齐躬身道。

李恪虽然恼怒,但也没生气,闻言倒是从上首走了下来,将众人一一搀扶了起来,说道:“言重了,诸位能在这个时候,为本王奔走,已是不易,本王又岂能苛责诸位?

说起来,也是本王怕了,想本王那王兄,转瞬之间坑杀十数万人,眼睛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若是未来王兄回朝,本王当如何自处?

不管怎么说,都是本王窃取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

他说的位置不是太子之位,而是长安府尹。

当然,在场的人也都是他的心腹,他才敢说这些。

这些年,他其实也笼络了不少人,当然,能被他笼络的,其实都是些难有寸进的家伙。

对于这些人来说,选择李恪本身就是一场豪赌。

李承乾的大船,他们不够资格爬上去,那就试试背水一战了。

当初房玄龄那些家伙不就是因为正确的选择,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

至于说李恪,他倒不是说一定要争,其实在一开始,他是断了这个心思的,可直到李二将长安府尹的位置给了他,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加之这些年李承乾愈发强势,大明也愈发强大,李二似乎有意培养他一般,这让他无形的看到了希望。

这也是众多官员选择下注的原因。

“殿下,此事只怕要从长计议啊。”杨德说道,“如今那位虽然人不在长安,但长安支持他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如今硬碰硬,于我们而言,并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本王说,本王从未想过和他硬碰硬,诸位信否?”李恪摇头苦笑。

硬碰硬,开什么玩笑,自己几斤几两他还不知道么?

只是走到这一步,有些时候真不是他的本意。

他也是被人推着,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这时候,他反而羡慕起了李泰。

李泰自当年摔断了腿,留在大明休养以后,倒是真的躲了过去,如今虽然也回长安了,但长期都以腿疾为由闭门不出。

他反而卷进了这漩涡之中。

但说到底,还是贪婪,他从李二几次对李承乾的态度中,看到了李二的不满,他其实也是在赌。

奈何,实力不济也是事实。

“其实,我们可以争取一下齐国公。”就在这时,有人说道。

“齐国公?”那人话刚说完,有人就摆了摆手,道,“你是不是忘了,齐国公和那位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就算齐国公不满那位,他会支持殿下么?”

长孙无忌支持李恪,他们想都不敢想。

自己几个外甥不支持,支持别人,怎么想的?

“对于齐国公而言,支持谁真的重要么?”那人却是继续说道,“到了这一步,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就像崔家、卢家、郑家,他们为什么支持殿下?不就是因为当初他们将那位得罪很了么。

齐国公这些年可没少开罪那位吧?”

他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利益跟前,哪儿有亲情,只要李恪能给足利益,长孙无忌未必就是坚定的皇后派。

杨德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说道:“齐国公的确可以争取一下,不过在争取齐国公之前,一定要知道越王的态度。”

作为李恪的幕僚,杨德还是很负责任的,这些年,李恪能拉到这么多支持者,杨德可是没少出力。

尤其是当年的前隋旧臣,几乎都是杨德给拉拢过来的。

“以老夫来看,越王似乎是铁了心不掺和朝政了。”有人说道,“据悉,之前齐国公府邸有人去过越王府,但出来的时候,脸都黑了。”

“这是为何?”有人不解地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