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733章 平叛只需要名单!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33章 平叛只需要名单!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3:21 来源:泡书吧

大明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工业系统的完善。

当然,这和后世定然是没得比,但放在这个年代,大明的工业体系已经是最完善的了。

如今,大明有超过一成的人口依靠着工业谋生。

这数字已经相当夸张了。

要知道,这是总人口的一成,而总人口还有老弱妇孺,刨去这些,还有军队、府衙杂七杂八的,换句话来说,大明的生产力其实占不到总人口的五成。

而超过一成的人口在从事工业,也就意味着,只有三成左右的人在从事着农事和畜牧业,也可以理解成,这三成的生产力,供给着整个大明所有百姓的粮食。

这也就是早些年的天灾**,这片土地的人口锐减,要不然如今的大明还真没能力仅仅通过自给自足的手段,养活这么多人。

当然,其实也不单单是这片土地人口锐减,大唐又何尝不是?

要知道,终其盛唐数百年,人口都没恢复到前隋的巅峰水平。

世人皆知隋二世而亡,但鲜有人知道文帝所缔造的开皇之治是丝毫不弱于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而人口在古代就是一个极为有意思的数据,人口一旦达到一个峰值,土地无法供给百姓足够的粮食,便是天下动荡的开始。

所以说,李承乾也算运气好的了。

他要是早穿越几年,估计这会儿正头疼呢。

而在此时,日月山。

新任的商部尚书王玄策却是一点儿都没闲着。

可以说,他是如今日月山最忙的人了。

自从刘树义封锁了唐明边境,大明的商业便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大明做了相应的措施,但终归有些商贾不愿意放弃巨大的利益,要不然也就不会有围堵长乐的事情发生。

虽然早在之前,他就已经约谈了大明所有的商贾,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些人虽然表面上也都同意了商部的提案,甚至还与商部签下了合约。

可依然有很多商人在暗地里埋怨。

商部提供的合约虽然不至于让他们亏损,但和之前的利润还是有天差地别的。

对于商人而言,便是如此,少赚一文钱,那都叫亏。

再说了,如今还有元氏商行蛊惑,他们确实难以心甘。

“走,去元氏商行。”王玄策叹了口气,说道,“谁也没想到,这元氏商行在不声不响中,便成了我大明民营商号之首。

若不是之前他们围堵了长公主殿下,我们还真没察觉到元氏商行如今已经是我大明仅次于长明商行的存在了。

这一点儿,倒是本官的疏忽了。”

“尚书言重了。”随行的属官笑道,“据悉这元氏商行的东家元平,乃是孝文帝嫡系后裔,在吐谷浑旧址上,还是很有声望的。

而且北魏亡国不久,残余势力虽然寥寥无几,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暗地里编织出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体系,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了,他们也的确赶上了好时候,也选对了地方,要是换在大唐,他们决计折腾不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元氏商行其实一直都是不温不火,包括现在也是如此。

之所以成为大明民营商号的魁首,便是与其关联的商铺着实太多了。

不调查的话,还真不容易察觉。

但也正如这属官所言,他们的确赶上了好时候。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王玄策倒是没找那么多的理由,笑道,“走吧,今日本官倒要看看我们这位文帝后裔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罢,王玄策便带着众人直奔元氏商行。

当元平听到王玄策登门的时候,倒也不是很意外,更没有慌张,连忙说道:“来人,备茶,老夫亲自去迎一迎。”

说罢,这位落魄皇族便起身直奔门外。

“王尚书能光临小店,着实让小店蓬荜生辉啊。”一看到王玄策,元平便堆着笑脸说道。

脸上的那一圈肥肉,让他的笑容更是多了一分憨厚可掬的意思。

“尚书,里面请……”说罢,便躬身一侧,还做了个请的手势。

王玄策闻言,当即也是一边朝里面走着,一边笑道:“元掌柜客气了,今日本官才知道,如今的元氏商行乃我大明民营之魁首,为我大明的商业发展,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作为大明商部尚书,岂能无视元氏商行的贡献?

只是称呼元掌柜是不是不太合适,听闻早在几年前,由元氏商行牵头,联合了上百商号,成立了一个盛乐行会,元掌柜便是这行会之主吧?本官是不是得称一声元行会?”

“王尚书说笑了。”元平听到这话,笑道,“老夫们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说到底,商人自古以来身份卑微,地位低下,联合起来成立行会,也不过是为了自保罢了。

毕竟王尚书也知道,虽然我元氏商行可能是民营商号的魁首,但在大明的皇商面前,依然不够看。”

“元行会倒是谦虚。”王玄策轻笑了一声,道,“旁人可能忘了盛乐这两字的意义,一开始,本官也忘了,但本官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究根问底,在看了大量的史料后,当知元行会之雄心壮志啊。”

“王尚书说笑了。”元平闻言,倒也不慌,他自然知道盛乐两字的含义,但这有什么,当下也便说道,“老夫也不过是怀恋祖辈之荣光,借此缅怀一二罢了,倒是让王尚书见笑了。”

他其实不在意,盛乐不过是昔年北魏的一座城池罢了,若一定要说它的特殊之处,也不过是昔年北魏的都城,而北魏的都城多了,从一开始的盛乐到后来的平城再到最后的洛阳,短短百余年的国祚,建都有三,这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希望元行会真的只是缅怀一二吧。”王玄策闻言,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之前他们便已经开始怀疑这元平了,毕竟能让慕容戈心甘情愿作为棋子的人还真不多,这元平显然是一个。

虽然是落魄的皇族,但那也是皇族不是?

而且,以元平如今的能力,发生在慕容戈身上的事儿,反而能解释通了。

这天下,消息最为灵敏的一群人,除了专职此道的密谍,可能便只有四处行游的商贾,而大明商业发达,就算在郊外遇到一群商队,一般情况下,只要能拿出相关文书,都不会受人怀疑。

这就更方便元平做一些人见不得人的勾当了。

更何况,元平文帝后裔的身份,在别的地方不敢说,但在吐谷浑的旧址上,是真的好用。

“那是自然。”听到王玄策这话,元平倒也不介意,自从让商贾围堵长乐开始,他便不介意会不会暴露了。

李承乾想做什么,他太清楚了。

有些时候,的确需要籍籍无名,藏得越深越好,但有些时候就必须得站出来,扮猪吃虎的目的是因为随时能发动突然一击,而不是真的把自己当一头猪……

只要没有证据,李承乾也不敢轻易对他做什么,虽然李承乾如今的名望极高,但他也不是吃素的,有着老祖宗的遗泽,他在大明也是有着一定名望基础的。

要不然,他的生意怎么可能做到这个程度?

“元行会对之前商贾围堵长公主殿下一事怎么看?”说着,王玄策便走进了内堂,自顾自地便坐在了上首之位。

元平很自然的坐在了其旁边,这才愤愤不满地说道:“这等奸商,当斩!在大明,谁人不知长公主殿下最是仁爱,所创青天衙门也不过是为了解百姓之难,那些商贾居然敢为了小小商事便围堵长公主殿下,倘若长公主殿下有个三长两短,灭其九族都难赎其罪。”

“若是我大明商贾都有元行会这觉悟,本官的工作就好做了。”

王玄策闻言笑道,“不过元行会作为盛乐行会之主,难道不知,当初围堵长公主殿下的人中,便有盛乐行会的人?”

说完,王玄策就这么盯着元平。

元平好歹也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当下也便是一脸义正言辞地说道:“王尚书可能有所不知,老夫也是后面才知晓此事,如今,那几人已被老夫踢出了行会,不管朝廷如何处置他们,老夫及行会都将大力支持。”

呵呵……

王玄策没再纠缠这个问题,不管他是真这么做了,还是临时的想法,至少从这会儿开始,那几人决计被踢出了盛乐行会了,这是肯定的。

“元行会的确是我大明商贾之楷模。”王玄策笑道,“不过此番大唐封锁了唐明边境,的确对我大明商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今本官忝为商部尚书,还需要元行会大力支持才是。

虽然如今大明的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本官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渡过难关。”

“那是自然。”元平立马说道,“在大明经商多年,老夫深知大明的商业潜力,而且,大唐的封锁也只是一时的,这边境早晚还得开,老夫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如此甚好。”王玄策闻言,端起茶杯道,“本官以茶代酒,先行谢过元行会了。

这个节骨眼儿上,只要不给朝廷添麻烦,那便是做贡献了,还望元行会明白这个道理。”

“老夫明白的。”说罢,元平也端起了茶杯。

喝了一口茶,王玄策道:“大明立国不久,也是殊为不易,遭此一难,同舟方可共济,朝廷其实也知道,最近有一些宵小之辈,想借此机会在我大明搞风搞雨,但他们却是不知,我大明立国之根本究竟为何物?

这世上,从来不缺野心家,但太缺聪明人了。

本官有些时候,都替那些家伙担心。

他们真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留下任何证据,殿下就拿他没办法了?

本官曾经听殿下说过这样一句话。

捉贼需要赃物,反贪需要证据,但是平叛只需要名单。

元行会,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原本还平静如水的元平,听到这里,终于愣了一下,迟疑了片刻,才深以为然地说道:“殿下这话说得在理。”

他听出来了,这是**裸的威胁。

但他有什么办法呢?

“好了,本官今日还有要事缠身,这便告辞,后面商部的事宜,还望元行会多多支持才是。”说罢,王玄策起身就走,没有任何停留的意思。

而等王玄策走后,元平额头上细汗如雨。

平叛,只需要名单!

这七个字着实给了他不小的压力。

之前,他还觉得自己暴露了也没关系,这个时候不管怎么着也得弄出点儿动静来,告诉那些不满李承乾的人,在大明的内部,还有一群人正在蓄势以待。

可这会儿,他真有些后悔了。

“还是太急躁了……”长舒了一口气,元平自言自语地说道。

身旁,一老仆说道:“家主是不是太过紧张了?朝廷要是真敢这么做,他王玄策岂会宣之于口,今日,来的也不该是他王玄策,而是兵部或刑部直接派人来好了。

说到底,这不过是王玄策的计谋罢了。”

“这都不重要……”元平闻言,摇了摇头,道,“重要的是我们输不起,之前我们赌的是民心在我。

赌李承乾看重民心,从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的确是将民心放在第一位的。

可问题是,他要真抛下了民心,执意按照他所说的来,我们连挣扎的余地都没。

那时候,即便他失去了整个大明的民心,可我们连命都没了,难道在坟头里复辟不成?”

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今的李承乾能失败无数次,但他不行,一次都不行!

失败一次,小命都没了,他所有的愿望都将成为泡影。

想到这里,他就没来由的头疼。

“还是之前太急切了。”元平低声道,“可之前的机会太好了,大唐皇帝摆明了希望李承乾兄弟兵戎相见,而李承乾又南下征伐天竺,如今正是大明内部最为衰弱的时候……

哎,都怪那慕容戈,一事无成。

被生擒也就算了,老夫当初已经料到了这个可能性,也给出了第二套方案,结果,他连挑动大明朝廷动乱的本事都没,真就一个废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