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821章 魏征的道,大唐不要…

尉迟敬德见状,一脸阴沉地说道:“还要狡辩么?还是说,你真以为,老夫的刀不利?真就不敢杀了你们?

要知道,我家陛下遇刺,你等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劫走孙道长,这是置我家陛下于死地!

此等行径,就算老夫将你等剥皮实草,哪怕是我大唐最是讲理的魏征老儿,也讲不出个理来!”

说着这话的时候,尉迟敬德的那眼神,都能杀人了。

而等牙人将尉迟敬德的话翻译了一遍后,堂下立马就有人嚷嚷了一番。

不用牙人翻译,尉迟敬德只是看着那人张牙舞爪的样子,大致就猜出了是什么意思。

无外乎这事与他无关,都是他们这位府尹干的。

那府尹更是不管不顾,站起身就和指认他的那家伙扭打了起来。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原本正扭打在一起的两人,打着打着就打到了尉迟敬德的方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默契十足,冲着尉迟敬德就扑了过去,那姿态,分明是做好了擒贼先擒王的打算。

只是尉迟敬德丝毫不惧,见两人朝自己扑了过来,本就坐在桌案上的他,抬起就是一脚朝着那府尹的面门便踢了过去。

另一只手,从桌案上绰起一本不知道什么书,对着另外那个家伙就砸了过去。

嘴里还骂骂咧咧地说道:“当真是冥顽不灵!真当老夫不敢杀李!”

他话刚说完,几个亲兵便从后一脚将两人踢倒在地。

而尉迟敬德则是顺势就从其中一亲兵的腰间抽出长刀,没有任何迟疑便将这两个准备对他动手的家伙斩杀当场。

一时间,整个大堂之内,噤若寒蝉……

尉迟敬德嫌弃的抹了一把喷在自己脸面上的血液,这才不耐烦地说道:“都带下去,他们要是不交代出孙道长的下落,抄家灭族!

既然臣服了,那就得有个臣服的样子!

两天时间,老夫要看到孙道长站在老夫面前!

少一根头发都不行!”

尉迟敬德并不是一个滥杀之人,但也绝不是一好相予之辈。

听到尉迟敬德这话,一众麾下连忙将大堂之内早已战战兢兢的人拖了下去。

那是真的拖……

几乎就没人能自己站起来走两步。

在见识了尉迟敬德的凶残后,众人都被吓破了胆。

往日里,他们是这一府的天,这会儿,当他们的权柄不再能让他们耀武扬威之际,一众人的恐慌从内心深处冒了出来。

而就在他们快要离开大堂之时,尉迟敬德却是又说道:“记住,不得骚扰百姓,另外全城悬赏,只要能提供孙道长下落者,不管他是谁,赏万金!”

“公爷放心好了。”麾下有人闻言,当即回头笑道。

等他们都走后,尉迟敬德这才百无聊哎地坐在了正堂之上,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三日之后,尉迟敬德一脸烦躁地带着人出了城。

而在这三天,当初这座府衙的所有官员,被尉迟敬德杀了个干干净净。

为了保证城内的基本治安,尉迟敬德没办法,只好留下了一支为数百人的兵马,暂时维系城内的运作,并效仿当年的刘邦,与城内百姓约法三章,同时,还派人去通知长孙无忌,让他派人来处理后续的事。

“公爷,现在我们去哪里?”出了城,便有人笑嘻嘻地问道。

尉迟敬德闻言,一脸不满地说道:“去哪里?还能去哪里?暹罗就这么些州府,此番就算是将暹罗所有州府掀翻了,也必须要找到孙道长!”

说着,他还呸了一口,道,“没想到这些家伙,骨头这么硬,真他娘的晦气!”

一众麾下闻言,也是颇为无语。

不过见尉迟敬德这反应,当下也没人继续问尉迟敬德了。

自己这位公爷,看来心情不咋的啊。

虽然没人问尉迟敬德了,但他们私下还是小声的议论着。

“你们说,公爷这明明是要找孙道长,可偏偏都在这些城池之中来回的折腾,难道孙道长还能被劫掠到这些城池里来不成?”

有人不解地问了一句。

而他说完,立马就有人说道:“换做是我,我肯定将孙道长往大山里一藏,随便找个山洞,不都比这州府强?”

“所以说你们只是大头兵,公爷却是公爷。”这人说完,又有人立马说道。

不过他这话一说完,立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随即便有人不屑地说道:“你厉害,你什么都懂,那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人闻言,立马说道,“你们是不是忘了,那些人劫掠走孙道长的时候,可是毫发无损,这意味着什么,你们懂么?”

见众人都看向了自己,他这才继续说道,“这说明,那些人并不想伤害孙道长,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怎么可能随便找个山洞就将孙道长藏起来?

不说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但至少也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

真以为公爷是没有缘由的在乱找不成?”

听到这人这么说,众人倒是露出了一脸恍然的神色。

还别说,这家伙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只不过在他们前面,几个鄂国公府的家臣闻言,却是笑而不语。

旁人不知道,他们这些家臣难道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

只是很多事儿,真就是不足外人道。

……

另一边,那泰府。

李二的行宫一直在这里,哪怕暹罗臣服以后,李二也没有将自己的行宫更改地方。

作为大唐的皇帝,他不得不在很多方面都要谨慎一些。

这一点儿其实无可厚非,毕竟他的安危关乎着大唐的国运。

这会儿,当长孙无忌收到了尉迟敬德的传信后,脑瓜子都是嗡嗡的。

他和尉迟敬德有些私人嫌隙,这不假,但真涉及到了大唐本身利益的时候,他还是愿意放下私人恩怨的。

不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种他自己都不信的屁话,但有些时候,他的确愿意站在国家利益这边。

前提是,国家利益和他的个人利益没有冲突。

很显然,这会儿就是没有冲突的。

“这老匹夫!”长孙无忌无力地喝骂了一声,这才说道,“他是杀痛快了,结果擦屁股的事儿,就轮到老夫了。

赶紧的,请各部尚书、梁国公、郑国公等人议事。”

他很清楚,尉迟敬德那老东西这才刚刚开始,一天找不到孙思邈,那家伙就会一直折腾。

不过这事儿他也没法说。

用屁股想他都能想到,这是李二的骚操作,尉迟敬德不过是领会了圣意罢了。

没多久,房玄龄等人就到了,长孙无忌也没磨叽,当下就直接说道:“鄂国公近几日,已经接连抄了暹罗数府的诸多官员,这几府的官员,几乎被杀了个十室九空……

如今,鄂国公传信,让我们去处理这个烂摊子。”

听到这话,众人倒也不意外,自从当初李二的旨意下去之后,他们就料到了这一天,只是没想到尉迟敬德的速度这么快。

“这事儿还的确得商榷一二。”马周当即就说道,“不管怎么说,如今暹罗也是我大唐的地界了,而那暹罗百姓也是我大唐治下的子民。

不得不重视啊!”

“没那么简单的。”房玄龄闻言,立马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要的是彻底将暹罗融入进我大唐,而要彻底融入,自然就不能像之前那般,一个羁縻州就了事了。

而且,暹罗对我大唐的重要性,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也都猜到了,未来能不能解决我大唐的粮食之忧,还得看暹罗的治理。

而要治理暹罗,首当其冲的便是民生!”

说到民生的治理,还真就是他们在场这些人的老本行。

一时间,众人又是议论纷纷。

不过长孙无忌却是摆了摆手,道:“好了,这事儿,我们说了都不算,还是得先问问陛下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个相当务实的人,他今日叫大家来,可不就是让大家一起去见李二的么。

这种事儿,他能做,但他却是不会这么做。

有一个算一个的,谁也别想独善其身。

“确实。”马周闻言,顿时就出言附和,“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一道面见陛下,请陛下定夺。”

不多时,众人便出现在了李二的行宫,李二倒也不意外。

长孙无忌都能收到的消息,他凭什么收不到?

听长孙无忌简单的将事情阐述了一番后,李二问道:“诸位爱卿有何想法?”

“老臣的意思是,迅速从大唐抽调人手,填补各府的空缺。

如今,各府几乎都是军管的状态,时间要是拖得太长,恐引起百姓的恐慌。

毕竟我们将其当做大唐的百姓,但他们却未必会这么想。”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点头,虽然百姓是最麻木的一群人,但也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

这样的人,最容易陷入恐慌之中,而处在恐慌之中的人,却又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

时间长了,天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齐国公此言差矣。”就在温彦博欲言又止的时候,魏征却是站了出来,说道,“民生的治理,不是说派几个官员过去就行。

而是要让老百姓切实的感受到朝廷对他们重视。

而且,从大唐调派官员过来,要多少时间?

这个时间,那些州府的百姓当是何等的不安?

与其冒着这样的风险从大唐调派官员,还不如以夷制夷!”

“咦!”听到魏征的话,温彦博顿时就是一愣。

想当年,他提出以夷制夷的时候,这老匹夫跟他争了个面红耳赤的,如今却是这一副反应,是真让他没想到。

而房玄龄却是点了点头,说道:“郑国公所言在理。

民生的治理,在现阶段,说到底就是安抚民心,以夷制夷,至少在这个阶段是最能安抚民心的。

只不过如此一来的话,时间长了,未来的暹罗和昔日的暹罗又有何区别?

哪怕鄂国公将暹罗各府的官员杀完,都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他理解魏征的想法,在场绝大多数的人都能理解。

魏征不过是看到了大明塑造出来的奇迹,动心了而已。

可以夷制夷,大明能做出成果来,不代表别人也可以。

“老夫自然知道这个道理。”魏征立马说道,“老夫的意思是,底层的官员,可以在暹罗检拔出来,而我大唐的官员,也可以穿拆进入,在这个时间里,慢慢让他们开始接受我大唐。

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的融合,不是那么简单的。

当年老夫在日月山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日月山的各族能如此和谐。

那个时候,老夫没想明白。

但到了今日,老夫想明白了。

他们能和谐相处,离不开几个关键点。

一是公平。

在日月山,你可以看到他们不管是什么人,都是绝对公平的,哪怕是当初的长公主,也一样去城头垒过石头。

二是重视。

日月山重视每一个百姓,是实实在在的把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放在了第一位。

三是理解。

当初的日月山,试图在理解每一位百姓的不容易,并尝试着为百姓去解决他们的当务之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第四点,危机,这让他们更容易同仇敌忾。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前面的三点,日月山的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魏征说完,众人都沉默了。

他们不是没思量过这个问题,但正是因为思量过这个问题,所以才闭嘴了。

因为他们知道魏征说的是对的。

可这却不是他们能接受的。

开什么玩笑,老子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和那些老百姓讲公平的?讲尊重的?讲理解的?

去他妈的吧!

咱世世代代几辈子的奋斗,不就是希望有一天能高人一等么!

谁他娘有心思讲公平了?

若是如此的话,那这件事儿本身就不公平!

至于说大明这么做,那是大明没办法,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李承乾要是不这么做,根本就没办法将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可大唐,不需要……

而他们这些大唐官员,也无法接受。

寒窗苦读也好,几代人将头别在裤腰带上挣扎也好,他们图的就是个人上人!

这个时候让他们跟老百姓讲公平,那他们之前的付出,谁又来弥补他们?

大公无私的人有,在场就有,但绝对不是他们所有人。

一时间,整个大殿上,针落可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