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836章 被环境推动的改革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36章 被环境推动的改革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3:21 来源:泡书吧

如果有的选择,程咬金绝不愿意去鄯州。

可这是李二的旨意,他也无力拒绝。

至于说郭孝恪,他倒是没有太大的触动,毕竟程咬金走了,他的权势又大了一些不是。

第二天,程咬金的大军便朝着鄯州进发。

哪怕他其实很想拖着,但军令如山,他却是没办法拖延下去。

而这个消息,只不过是几天时间,就传遍了唐明两地。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大明日报了。

正是因为大明日报的报道,这个消息才传递得如此迅速。

这天,日月山大明日报。

陈定安坐在自己的公廨中,正在从近日从各地传来的消息中,挑拣最值得报道的消息,就见有仆役走了进来,说道:“总编撰,户部尚书、商部尚书求见。”

说是求见那也是客气。

单就在大明的地位来说,陈定安怎么也比不了李勤俭和王玄策。

这两个家伙,那可是李承乾发家的班底,真就不是什么人都能比的。

“快快有请。”说着,陈定安也站起身,做出了出门迎接的姿态。

“两位尚书今日登门,可是让……”高低也是文人出身,陈定安一番话说得倒也得体。

李勤俭闻言也是笑道:“陈总编撰想必还记得之前我们就大明日报的事宜进行的商议吧?

就在昨日,殿下已经下旨了,同意了我们的奏疏,今日老夫和王尚书登门,就是为了此事的。”

在之前,大明日报筹建的时候,他们就定下了由户部来主导大明日报的商业运作,这个陈定安自然没忘。

只不过这么大的事儿,自然不可能是他们几个人私下商议一番就能决定的,还是要李承乾点头才行。

这才拖到了今天。

“这是自然。”陈定安说道,“单单在经商一道上,老夫的确是个门外汉,这一点儿,还得有劳两位尚书才是。”

他对这个倒是真不怎么在意。

他陈氏一门,虽然只是洮源的小家族,但如今好歹也算是书香门第了,对商贾一事,也的确是没什么兴趣。

“那是,都是为了我大明,我等自然会竭尽所能。”李勤俭说道,“对了,不知道近日这报纸的销量可有具体的数据传回来?”

“大明日报的名头,如今的确是有了,但要说到销量……”陈定安说着,自己都摇了摇头,道,“就如今传回来的具体数据来看,不算太过理想,哪怕是第一期的大明日报,总销量也不到万份。

说实话,就这样的销量,大明日报未来只怕是要赔本赚吆喝了。

当然,大明日报本身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牟利,相比盈利,大明日报的作用可就太大了。

就短短时间,舆论的风向就有所变化了。

这一点儿,倒是超过了预期。”

“哈哈……”李勤俭听陈定安说完,倒是不以为意,他就是商人出身,对这大明日报,他是尤其的有信心,万事开头难嘛,他倒也能理解也能接受如今的这个局面,“牟利的确不是大明日报的最大的作用,但陈总编撰要是觉得大明日报不能牟利,那倒是小看了大明日报。”

之前因为没有李承乾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了商议结果,但也不敢贸然行事,但这些日子,李勤俭可不是什么都没干,而是做了很多准备。

见陈定安一脸的疑惑,当即也就说道,“今日老夫之所以将王尚书也喊来,正是为了此事来的。

就在这几日,王尚书已经派人和我大明的很多商贾接洽过,他们有个想法,不知道陈总编撰这边能不能通过。”

“什么想法?”陈定安有些疑惑。

李勤俭闻言,看向了王玄策,笑道:“这事儿还是让王尚书来说吧。”

王玄策笑道:“是这样的,自从报纸发行以来,就备受人关注,虽然销量不高,但也有很多客观原因,可不管销量如何,大明日报上面报道的内容,的确传播甚广。

本官就和那些商贾商议了一番,看看能不能在报纸上,留出那么一两个板块,宣传一下他们的产品。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是?”

这就是广告的雏形了。

这个,倒也不是李承乾的意思,对于大明日报的出现,李承乾除了一开始给了一些建议以外,他基本上都没过问。

他很清楚,时代的发展是随着需求的变化,在一步步进步的,他不能什么事儿都亲力亲为。

而事实也正如他想的那般,他虽然没有要求也没有什么建议,但是嗅到了商机的人,或者说,有些想和朝廷搞好关系的人,自己就想到了这些东西。

不过陈定安听到这话,倒是皱起了眉头。

这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毕竟在他看来,报纸是宣传口,是引导百姓舆论的,可不是用来美化那些商贾的。

“这样一来,报纸的性质是不是变了?”哪怕他有些不愿意接受这个局面,但语气还是带着商量。

“其实性质也变不了。”王玄策说道,“大明日报的作用我们都明白,所以我们也不会去破坏大明日报的根本。

至于说宣传一下那些商家,倒也不是说无的放矢。

我们大明日报可以派人去他们的工坊,实地走一趟,了解一番,然后写上一篇文章,着重讲一下他们工坊所生产的东西,对老百姓的生活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也可以写一些工坊工人对现如今生活的一些想法。

这也是民生不是?

而且,做这个,那些商贾都是会掏钱的,不会白折腾。”

对于广告这一块,也是他们的盲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以王玄策准备的再充分,但和后世那成熟的体系相比,也有点儿苍白。

“老夫也觉得能行。”李勤俭见陈定安还是有些犹豫,继续说道,“若是陈编撰有担忧,第一个其实不妨选择长明物流或者长明酒楼。

这两个如今都是我大明最具代表性的。

而且,长明酒楼,几乎也是我大明起家的班底,如今满天下分店无数,单单一个长明酒楼,至少就养活了几十万人。

至于长明物流,那更是跨时代的作品。

虽然名义上不受我大明朝廷管辖,但实际控制权一直是我大明朝廷。

这些年,长明物流对于天下的老百姓而言,可谓是造福万家。

至于依靠长明物流来养家糊口的人,想必陈总编撰也清楚有多少吧?

我们不需要宣扬长明物流或者长明酒楼,但我们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一下,他们这些年做的事儿,不算什么吧?

到时候,报纸一旦发行,对于任何一家商铺来说,也是一个宣传。”

“这两家其实不用宣传,如今都已经名满天下了,但是其他的商号,哪怕写了,估计也……”陈定安想了想,还是有些犹豫地说道,“毕竟两位也知道,如今大明日报的销量,就那样,能起到的宣传作用,其实并不大……”

“销量是没办法的。”李勤俭闻言,想了下,这才说道,“毕竟天下识文断字的人才多少?

哪怕我大明强制进行教育,但也才短短几年时间,效果还不太明显。

而且,很多老百姓对于学习这个东西,也不当回事儿。

当然,十年,二十年后,我大明单单就识文断字的人,可就多了。

同理,大唐其实也是一样,这些年,大唐在振兴文教一道上,还是下了功夫的。

至于说提升销量,倒也不是没办法。

之前,为了能最好的起到宣传作用,报纸都是优先供应给长明酒楼。

毕竟酒楼的食客多,是最容易将消息散播出去的。

之后才是在长明商号贩卖。

这其实对销量来说,并没有好处。”

“李尚书有什么好的建议?”陈定安问了一句。

李勤俭想了想说道:“老夫的确有个想法。”

“嗯?”陈定安有些疑惑。

在他看来,这报纸的销量上不去,可不单单是因为教育普及的问题。

“我大明的商业版图,如今已经很夸张了,陈总编撰可能还不清楚,但王尚书如今执掌商部,应该是最为了解的。”李勤俭说道。

“的确。”王玄策闻言笑道,“自从筹建商部以来,本官就一直在统计我大明的商业版图。

也就是前两个月,才有了个初步的统计。

简单的来说,单单我大明朝廷管理的商铺,在大明以外,就有大小商铺、分店之类的,总计数万家。

受雇工人伙计之类,不下于两百万人。

这还单单只是我大明朝廷,加上我大明的那些商户,这个数字有可能还得再翻一倍。

而我大明,在外往东最远的分店,已经开到了倭国的地界。

往西更是远去万里……”

说到这些的时候,王玄策自己都觉得极为震撼。

他也没想到,大明的商业版图已经这么庞大了。

有些东西,真的只有了解过,才知道其有多夸张。

要知道,大明上一次的人口普查,登记造册的在籍百姓,也不过才几百万人而已!

而陈定安听到这个数据,也是吓了一跳。

他一直知道大明的商业版图铺得很大,但也没想到会大成这个样子。

不过对于这个数据,他很快就接受了。

不说旁的,单单之前李勤俭提到的长明物流和长明酒楼,就这两个,估计就贡献了一大半的数据。

“这也是老夫觉得大明日报有发展潜质的原因。”李勤俭说道,“在旁的方面的确不好说,但如果单单只说商业这方面,我大明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

老夫是这样想的,我大明既然有这么多店铺,遍布天下,又有长明物流这个能走遍天下每个角落的优势,那为何不将大明日报的在每个店铺旁边,或者就在他们店里加一个卖报亭?

只要卖报纸的多了,买报纸的渐渐也会多起来。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这报纸的销量,只会越来越高。

赚钱是必然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罢了。”

“这能行么?”很明显,陈定安心动了。

开什么玩笑,一万多家店铺或者商号或者办事处一类的地方,要是都能买到大明日报,就算每天只卖一份报纸,这么多地方加起来,那也有一万多。

直接就和第一期的大明日报销量持平了。

“为什么不能行?”李勤俭反问道,“大明一系的商铺,本就是一体,为什么不能行?

而且,老夫还想了一下,这报纸的价格,还得降,一文钱,最多一文钱。

毕竟,这报纸的成本,除了人力外,就是纸张和印刷成本。

众所周知,我大明的纸张是又便宜又好用,这点儿不用担心,至于说印刷术,呵呵,自从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成本也是极为低廉。

哪怕是我们的报纸卖一文钱,也有利润。

更重要的是,一文钱啊,这个价格,很多人咬咬牙都买得起。

薄利多销之下,那就是天大的利润!

而且,我大明日报一出,想必大唐的那些家伙也决计坐不住了,我们一文钱的价格,对可能出现的大唐日报来说,也是个挑战。

毕竟,他们可没我们这么低廉的成本。”

李勤俭不愧是商人出身,他对市场的了解,远不是陈定安能比的。

报纸这玩意儿,那就是个快消品。

换句话说,那就是个一次性的玩意儿。

太贵了吧,很多人都会忍住那份冲动,毕竟,听别人说也不是不行。

可就一文钱的话,那销量一准儿蹭蹭蹭往上涨。

“降价倒是没问题。”对于降价,陈定安一点儿排斥之心都没有,要知道,他一开始可是打算直接送人的。

这会儿,听李勤俭这么说,他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说着,众人又商议了一番。

等他们商议结束后,陈定安当即就找人去了长明物流,既然决定这么做了,陈定安倒是一点儿也不带犹豫。

同一时间,王玄策也开始着手做准备。

作为如今的商部部长,他有这个权利,也有这个义务。

反观李勤俭,他倒是成了最轻松的那个人。

对他来说,这本身就没什么好担忧的。

做了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他对大明的商业版图尤其有信心。

就这点儿小事儿,他还真没放在心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