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246章 卷二 李恪李泰的震撼

天柱王的死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毫无疑问是慕容伏允。

天柱王一死,吐谷浑的内乱便戛然而止。

别以为慕容顺真的能顺利的逃出去,说穿了,那就是李承乾给吐谷浑埋的一颗雷,只要天柱王还在,这颗雷随时都有可能在吐谷浑炸开。

要知道,当初他之所以派楼宁和邱博闻去配合慕容孝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带他们回日月山怕引起冲突,其二则是暗中放慕容顺一马。

毕竟换做伊原峰所辖的怨军去,他们估摸着比慕容孝隽追得都得劲儿。

而随着天柱王一死,慕容顺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没有了天柱王这个助力,慕容顺折腾不出什么花来了。

其实,李承乾此番要是站在大唐的立场,就不应该阻止慕容顺北上,甚至应该帮他一把。

只要他北上,加上天柱王的配合,吐谷浑内乱是必然的,大唐完全有机会借此彻底拿下吐谷浑。

也正是李承乾的私心,这才让吐谷浑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从这一点儿来说,慕容顺说他妄为大唐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私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慕容伏允厚葬天柱王的时候,赤水源上却是格外的热闹。

随着契苾何力大军的加入,但凡有不服,都被他绝对的实力强势镇压了。

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其实并不是太过在意。

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九,大明王廷终于彻底的掌握了整个赤水源。

从这一天开始,也就意味着赤水源将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而在这期间,长孙冲和赵岩等人也再次回到了日月山。

长孙冲也凭借着此次出使,正式踏入仕途,出任礼部侍郎。

这也就是在大明王廷,出仕官员起步就比别人高许多。

而李承乾则在第一时间规划了与浇河郡交界处的三座兵城。

规划了三座兵城后,便将伊原锡找了来。

他如今是工部尚书,所有的劳役都由他管理,要说如今日月山谁手底下人最多,那一定是非他莫属。

“殿下。”伊原锡一来,便躬身施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坐。”

待伊原锡落座,李承乾说道:“那些劳役可还老实?”

“哪儿有什么不老实的。”说到这个,伊原锡很是豪气的说道,“他们如今不过阶下之囚,敢不老实,微臣定叫他们生死两难。”

李承乾就担心这个,这些家伙几乎都是穷人乍富,一朝翻身当主人,有些时候得意忘形也是难免的。

“你要记住,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敌人了,不能再用看待敌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李承乾说道,“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何要反抗么,不也是因为压迫过甚?我们赶走慕容顺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慕容顺。

最重要的是,他们才是多数人,一旦压迫过甚,使得他们生了反抗的心思,成为了当初的我们,那慕容顺如今的下场,估计也不会离我们太远。

少数人想要统治多数人,最好的方法是同化和包容。

但不管是同化还是包容,都需要一个博大的胸怀。当然,这也不是说无休止的包容他们,而是在他们没有违背我大明律条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让他们多一些归属感。

比如在劳作方面,如今人手也够了,不用压迫过甚。

再比如在吃食方面,本来就是干的体力活,也不易苛刻过甚。

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伊原锡点了点头,说道:“微臣明白,殿下放心便是,微臣也是吃过苦头的,知道该怎么做。”

到了此时,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赤水源是拿下了,但接下来要做的却还很多,尤其是在吏治一道,大家都没有经验,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招了招手,萧钺将赤水源的地图给摆在了桌上,李承乾继续说道:“接下来,你们工部的任务就是在这三个地方修建三座兵城,当然,我们称之为兵城,对外可不这么称呼。

对外,我们还是宣称这是为了两国贸易而修建的边城。

拿下了整个吐谷浑,我们要防御的就是吐谷浑和吐蕃这两个方向,在这两个方向屯兵是必然的。

刚好,现在也入夏了,正是施工的时节。”

伊原锡看了看地图,说道:“品字形?这三座兵城要修多大?”

“不用太大,中间这一座城能屯三千兵马即可,两边的能屯五千兵马便好。”李承乾说道,“具体的施工图纸本王也给你准备好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当务之急,动作要快,明白么?

一应家伙事,本王已经让户部那边开始采购了,我们自己的工坊,也在加班加点儿的给伱们赶制。”

他说完,萧钺又将几张施工图纸给拿了出来。

说实话,他看到这样的施工图纸时,都震惊了。

好家伙,那叫一个美轮美奂!

而伊原锡接过图纸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直接愣在了当场。

“微臣这就回去,明日便出发。”拿到了图纸,伊原锡便起身告退了。

他也知道,这些兵城对于大明王廷有多重要。

待伊原锡离开后,李承乾又将其他人也喊来了。

其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这些家伙穷人乍富之后,对于治下压迫过甚,又将之前对伊原锡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

他有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不过又是多余的。

这些人其实没一个傻子,他们就算要干一些出格的事儿,也不会在这个时候。

李承乾的身份摆在那里,有朝一日,李承乾回了大唐登基,那才是他们这些人真正一飞冲天的时候,现在就得意忘形,那是真的早了点儿。

说起来也有意思,李承乾班师回朝都这么久了,他大唐太子的身份居然还没有彻底在赤水源传开。

这是为什么?

一是大家都有默契,这种好事儿,咱自己人知道就行了。

二是大家都想大明王廷好起来。

这是李承乾的政治资本,也是他们的政治资本。

所以说,李承乾的有些担忧,是真的多余。

交代完了众人,李承乾看向萧钺,道:“怎么样,长孙冲也出仕了,你想干点儿什么?”

“跟在殿下身边已经很好了。”萧钺这话倒也不是矫情。

李承乾笑道:“在日月山外,有三个营寨,本王打算以三个营寨为基础,修建一座县城,你出任一县县令吧。”

“啊?”萧钺有些意外,道,“殿下,我行么?”

“有啥行不行的?”李承乾笑道,“试试才知道。”

一县县令虽然官职不高,但胜在实权颇大,尤其是在大明王廷这种地方,可以说比长孙冲的礼部侍郎只差了品阶,实权却是不差。

“那个,我怕搞砸了。”萧钺还是有些犹豫。

他也想不到自己起步就是实缺啊!

李承乾却是笑了,道:“我都不怕,你怕个甚?年轻人,一点儿冲劲儿都没有,叫什么年轻人?”

“那行,微臣试试。”萧钺当即便说道。

他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你都敢让我试,我还怕了不成?

李承乾却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有什么不敢?

你没经验,你老子有啊!

萧瑀还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跌跟头不成?

一连半个月,大明王廷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人都很忙,但每个人都很充实。

大家都在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而草原上随着契苾何力班师回朝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一次,契苾何力带回来了几千俘虏,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冥顽不灵的顽固分子。

对于这些家伙顽固不化的家伙,李承乾也没再过多的言辞,直接让伊原峰押解着这些人在日月山附近,开山挖石。

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之前投降的那些俘虏看。

虽然都是俘虏,但是你们的待遇是不同的。

而李承乾自己,则是钻进了工坊,一进去,就是好几天。

这几天,他在教工坊里的人炼铁。

无他,那些俘虏开山挖石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一座铁矿,这让李承乾欣喜不已。

不过这年代的炼铁工艺,大唐还好,技术还是有的,但是对大明王廷来说,那技术真是惨不忍睹。

他们虽然不会,可李承乾会啊,别忘了,他曾经可是手工达人,手艺活会得可真不少。

不单单是炼铁的技术,还有类似打造滑轮这些施工用得到的东西,还有水泥石灰的烧制,这一次他都教给了方铁匠等人,甚至在大明国学中,也教授了这些东西。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使节团却是颇为隆重。

而且领头的人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

李恪、李泰两兄弟。

当初,在长安城里,各家为了这个出使的肥差不说争了个头破血流吧,那也是暗流涌动。

李恪、李泰两兄弟自然也在其列。

他们倒不是想要争这个肥差,而是想亲眼见见自己这大哥孤身一人创造出来的奇迹。

李二最后为了平衡利益,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几个儿子兄友弟恭,索性就把这两个儿子都派来了。

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自然希望自己几个儿子多一些兄友弟恭的美谈。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没捞到出使的差事,但也重回朝堂,于他而言,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

“大唐的使节团有多少人?”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说道:“足足千余人。”

他也有些头疼,这千余人的使节团,他也没有接待的经验。

“把长孙冲他们喊来。”李承乾也是无奈,他也没有啊!“这样,再把萧瑀请来。”

“宋国公如今在德阳城。”王玄策说道。

所谓的德阳城,便是之前日月山外的三座营寨而改名。

这名字,还是萧瑀取的。

其意倒也简单,以德为名,朝阳而生,名曰德阳。

萧钺第一次出仕,做爹的又怎么可能不上心,再加上,他也想看看大明王廷的吏治该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自萧钺上任以后,他就第一时间跟了过去。

“快去请吧。”李承乾摆了摆手道。

王玄策也就不再坚持,当即派人去请萧瑀回来。

不多时,众人再次齐聚李承乾的大帐之中。

商议起了接待使节团的事宜。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有了萧瑀这个经年老臣的参与,众人都松了口气。

在场的,估计也就他这个老学究对此最有经验了。

“殿下,吐蕃、吐谷浑、就连突厥那边都派了使节团过来。”就在他们刚商议完之时,刘三进来说道。

李承乾愣住了。

大唐派使节团来,他能理解,这几个地方派使节来作甚?

“无妨,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萧瑀随口说道,“就照接待大唐使节的规格,降低一个规格便是。

如今大明王廷也算是这天下一番势力,这样的事情,以后经常会发生。”

“这样做不好吧?”王玄策说道,“都是使节,规格有所差距,不是待客之道。”

萧瑀闻言,不悦地说道:“我大唐来的使者是两位王爷,他们的使节凭什么跟我大唐的比?”

王玄策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懂,也就这么着。

“殿下,要不借着这次机会,殿下正式加冠?”王玄策说道。

他这里说的加冠,是王冠。

虽然李承乾自封明王,但一直以来却少了那个仪式,从法理上来说,他这个明王颇有草头王的意思。

长孙冲也道:“微臣觉得也可,刚好万国来朝,正是时候。”

萧瑀在一旁,不吱声。

大唐说是万国来朝,那都是极其夸张了。

你倒好,区区四国使者也敢说这话?

关键是,这话你配说么?

“行。”李承乾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他现在的确是缺一个正式昭告天下的仪式,这一次有附近几国的使者见证,倒也不错。

对于合不合理,管我什么事儿?

我干的就不是合理的事儿!

又商量了一番后,众人散去。

当王玄策和长孙冲临走时,李承乾悄悄对他们俩说道:“这一次都跟人学着点儿,下一次本王希望是你们自己主持这一切。”

两人当即点了点头。

贞观六年七月十一,大唐的使节团正式进入大明王廷的境内。

兵部侍郎伊原峰率三千怨军于德阳城外,亲迎使团。

而日月山这边,两部尚书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官员则是在日月山外城尽头,恭候多时。

至于李承乾,他则是在日月山内城等着。

不管是出于他长兄的身份,还是明王的身份,都没有亲迎的道理。

不过在城头之下,长乐却是一身华服等在那里。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慕容婉秋,她虽然跟李承乾回了日月山,但李承乾却是不曾限制过她的自由,任由她在大明王廷的范围内活动。

这会儿却是坐在长明酒楼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

“末将伊原峰,奉明王殿下之命,在此恭候贵使。”德阳城外,伊原峰高声说道。

他要在这里和大唐的军队交接使团的护卫之权。

换句话说,除了使团的千余人外,护送使团的一万兵马只能留在这里,暂且扎营。

其实,这些兵马本应该撤回去才是。

可因为听闻还有吐谷浑、突厥、吐蕃的使者要来,李承乾刻意让这些兵马扎营在此。

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有劳伊将军了。”李恪说道。

看着伊原峰麾下数千悍勇之士,他也是感慨不已。

一旁的李泰却是没有多言。

也只是看着。

两人心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贵使,请。”伊原峰说完,便护送着李恪两兄弟朝着日月山而去。

“青雀,咋样,累不?”路上,李恪问道。

李泰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累是不累,就是太过于震撼了一些。”

他们想过李承乾的大明王廷该是什么样的,但是想象中的总是和现实看到的是有区别的。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还小,除了长安,真没去过什么地方。

在他们的想象中,赤水源就算不如长安,但也至少跟地方上的那些州府相差不大才是,可谁又能想到,竟然是这样一片荒芜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无到有,一手建立大明王廷,可想当初起步之艰难。

“大哥吃苦了。”李恪感慨了一句。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日月山。

普西偌和伊原锡也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见到使团,则是笑道:“大唐使团不远千里而来……”

寒暄了几句后,李恪李泰两人也便下了马,在普西偌等人的簇拥下,朝着日月山内城而去。

这一路,他们看过太多的荒凉,只有到了这里,才看到了一丝丝的人间烟火气。

而在城门之下的长乐,看着自己的两个哥哥,早已是泪眼婆娑。

多久了,她记不得了,终于在今时今日,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哥哥。

小女孩儿嘛,感情丰富些,那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受了好大的委屈。

“二哥、三哥。”说着,当即就哭着跑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