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65章 士族、明王、皇后娘!

第266章 卷三 士族 明王 皇后娘!

“此物具体作价几何!”王侍郎追问道。

之前大明王廷已经把纸张的价格压了下来,现如今全大唐都是那种十文一刀的廉价纸张。

若是他们再把印刷的成本给压下来,那他们士族就真的伤筋动骨了。

刚刚他们算了一下,这样一个所谓的笔记本,大概需要两刀纸,不算印刷也不算做工的成本,至少得作价二十文起。

如果算上印刷和做工再加上那个什么炭笔,那就得翻两个跟头再往上了。

低于这个价格,就说明大明王廷真的有可能掌握了最新的印刷技术,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

“外臣已经说过了,此乃大明王廷进献于大唐的贺礼,总计一千本,无价。”王德全笑意盈盈地说道。

他说的无价,是真的没有价钱而不是此物当真无价。

很显然,众人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问题倒不是出在这三字经上。

三字经倒也还好,的确有教化之功,可学问不单单只有三字经啊,一本千余字的三字经不过是启蒙罢了。

他们担忧的还是大明王廷的技术。

不得不说,今儿王德全拿出的这些东西,都代表了大明王廷工艺的极致,可正是这个原因,才让他们担心。

大明王廷仿佛就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

最让他们无奈的是,这个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

其他的都还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最多也就是能赚赚钱,可这大明王廷要是真的掌握了更加先进的印刷技术,那他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不过王德全不说,他们也没办法。

李二看到他们的反应,当下更是笑了起来。

好事儿啊,于他而言,这的确是好事儿。

士族这些年越来越庞大,他正愁没办法遏制他们。

这些年虽然开了恩科,但恩科取士反响平平,说到底,读书的机会几乎都被那些士族所垄断。

他又何尝不知道长此以往下去,对于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他能怎么着呢?至少暂且他没更好的办法。

不过李承乾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给了他惊喜,不管是之前的纸张,还是如今的三字经,那都是无形中在和士族争夺机会,至于说大明王廷能改进印刷的技术,他倒是不看好。

千百年来,如今的印刷技术已经是最为先进的了,至少在他看来,已经改无可改。

“此物不错。”李二很是满意地笑道,“却有教化之功,当是有心了。”

房玄龄也笑道:“确实如此。”

王德全笑了笑,他们还没意识到这笔记本真正的用途,当即便说道:“这笔记本,并非书籍,而是方便我们随取随用的。

说起来,发明这东西的人,诸位应该也认识,正是明王殿下身边的高纯行。”

“他发明的?”高士廉一愣,你别逗我,咱家那儿子什么人,老夫可是知道的。

王德全点了点头,说道:“因为高纯行长期跟在明王殿下左右,需要负责记录很多的东西,但经常出门在外,没纸又没笔,为此,遗漏了很多事物。

时间长了,他便自己裁纸,找了绣娘用针线将其缝制在了一起,又见明王殿下常用炭笔进行快速的书写,这便有了笔记本的初貌。

又有一日,明王见状,问之,闻言大赞,曰:实践方得真知者,非纯行也。

故此,明王殿下命工坊连夜出方案,这才有了今日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初衷,便是方便我们随取随用,至于三字经为何在其首页,乃是明王殿下希望吾等牢记为人、为商、为将、为官的初心,这初心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此言大善!”魏征捋着胡须说道。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可他们对于刚刚王德全说的这笔记本何用,却是没有过多的在意。

在他们这些老学究看来,顶天大的用,也比不过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当然,高士廉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毕竟是他儿子最先发明出来的,确实值得他高兴几分。

王德全很是无奈,他很想告诉大家,这他妈就是一个本子,你们别想太多。

可没人听啊!

得,这调起高了也不好,大家都在高调上不下来了。

“赐座。”李二很是满意大明王廷的礼物。

王德全叹了口气,这差事儿,到底算是办好了没?

李承乾是让他表现出三字经于这笔记本上不过是顺手施为,主要宣扬的还是这本子,结果倒好,大家只盯着三字经,把笔记本本身给遗忘了。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接下来的酒宴就和他无关了,也没他开口的机会了。

埋头吃饭喝酒呗。

好在他代表的是李承乾,倒是不少人来和他打招呼。

倒也没觉得被冷落了。

至于朝堂上的那些大佬,倒是不会来找他,他也不会去自找没趣,毕竟双方的差距摆在那里。

到了晚宴结束后,众人告退。

可一出皇宫,王德全就又成了香饽饽。

他今儿拿出来的那些东西,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稀罕物,稀罕物好啊,稀罕物才是赚钱的物什不是?

朝堂上,除了魏征、萧瑀这类极少数的老古板,谁家还没两个商铺啊。

这生意能做。

尤其是那梳妆阁,只要在长安世面上出现,就凭今晚的酒宴,定会引起疯抢。

而士族官员那边,一个个却是愁云惨雾,三五成群的很快就消失在了宫门之外。

就在王德全应付这些达官贵人的时候,郑家宅院中。

士族的官员除了极少数人,几乎都齐聚一堂。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郑旭说道,“之前我们在纸张一事上妥协了,大明王廷是愈发的得寸进尺,虽然老夫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掌握了最新的印刷技术,但总归该控制一二了。”

崔御史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之前他们贩卖廉价的纸张还没什么关系,可一旦开始贩卖廉价的书籍,那我们引以为傲的底蕴,都将成为一个笑柄。”

“还有那些勋贵,近日也在弄什么藏书楼,这是在刨我们的根!”王侍郎恶狠狠地说道,“长此以往下去,我们这些士族,哪儿还有一丝优势?

我们千百年来,无数代人的努力,岂能轻易就被人给抹平了。”

“现在就断了大明王廷的粮食供给。”有人说道,“至少不能让他们吃饱了没事儿干,专门折腾出一些东西来对付我们。”

郑旭摇了摇头,道:“说断就断,哪儿有那么容易?开了一个头,岂能轻易断掉?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可有这时间,大明王廷都不知道能囤多少粮了……

他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开这个头,应该在萌芽之际,就给它掐死。

“我倒是有个办法。”王侍郎说道。

有人问道:“是何办法?”

“只要大唐缺粮,谁还敢将粮食运出去?”王侍郎说道,“不过我这办法,确实有些过激,你们要不先听听,我们……”

众人听完他的话,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这何止是过激?这是造孽!

“不行,绝对不行。”郑旭说道,“都不是传不传出去的事儿,这事儿干了,要遭雷劈的!”

其余人也是沉默不语,他们也没想到,这家伙这么狠。

但王侍郎却是说道:“若是不反击,就让大明王廷这么舒舒服服的发展下去?然后弄出更多的东西来对付我们?

我们之前愿意运粮食过去,一来是有利可图,二来是我们能借此遏制住大明王廷的咽喉,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

但伱们看看如今,我们的利益受影响了么?

别人都快挖到了我们的根!我们还不言不语?

虽然我知道诸位都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那些不都要时间么?我们不缺时间,大明王廷缺啊!

而我这个办法,能有效的,且是最快的,三天之内,就断了大明王廷的粮食供给,这才是最重要的。”

见众人都没反应,王侍郎又苦口婆心地说道,“别妇人之仁了,了不起,这桩恶行恶事,就让我一个人背了就是。

纵使天打雷劈,人神共愤,我一个人抗了就是。

士族的根都要被挖了,尔等岂可还如此优柔寡断?

真要等到大明王廷的廉价书籍卖遍了大唐,尔等才知道事情的危急么!”

听到他这话,众人沉默了,他说得对么?

其实是对的。

大明王廷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无奈,不是说大明王廷有多强,而是大明王廷的技术,真就是这天底下独一份的。

这已经是不断证实过的问题。

一开始,他们觉得自己能遏制住大明王廷,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现在也能遏制住大明王廷的发展。

可这需要时间啊!不是说遏制就遏制的……

当初,他们以为将大明王廷扶持成一个桥头堡,让大明王廷替大唐去战,去杀,他们可以在大唐稳固自己的同时,慢慢发展自身。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于大唐各方面的势力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可大明王廷他不安分啊!

你去征伐啊,你去杀戮啊,你搞什么技术啊!

搞技术,搞发展,那是大唐,是我们该做的事儿!跟你有啥关系?

我们之所以愿意扶持你,是让你去跟别人拼命的!而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来刨我们根的!

“先通知族里吧,看族里怎么说。”良久,崔御史说道,“族里说干,那就干。”

大家点了点头,最终,他们还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家族。

他们不知道,李承乾就是故意的。

大明王廷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自从他的身份暴露了以后,大家缺少了危机意识,总觉得大唐就是他们的后盾。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李承乾故意折腾了这么一出。

他不知道大唐的这些家伙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但他的麾下不知道啊。

如果能和大唐有一个不大的,且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冲突发生,这才能让他麾下的那些人清晰的认识到,大唐是大唐,他不是你爹更不是你妈!

真到了危急大唐的时候,没人会管大明王廷的死活。

至于说士族会怎么反击,他不在意,他要的是结果,根本就不是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王德全在送亲的队伍出发以后,再将这些礼物呈上。

无外乎就是先把到手的好处吃到嘴里。

至于未来,未来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呗。

大明王廷必须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决心,否则,大明王廷也不配谈什么未来。

一个命门都被别人握在手心的王朝,哪儿有什么未来?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大明王廷自身的应对能力,以及他麾下官员的反应能力。

这对李承乾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说一千道一万,这件事儿暂且危急不了大明王廷的根本,毕竟他的粮食储备已经有了不少,加上这次和亲的嫁妆,多的不说,熬到过冬没问题。

如果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实在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再来一次釜底抽薪便是,他不是没有办法来扭转这个局势。

而是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需要这样的局势,认清自己的位置,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当然,他也没想到,士族能干出那等丧尽天良的事儿,不过这跟他有关系么?

皇宫里,李二和长孙两人看着自己一对儿女送来的东西,甚是满意。

尤其是长孙,那梳妆阁当真是让她爱极了。

听闻消息的诸多妃子也时不时的找着各种借口来长孙的寝宫,每当看到那梳妆阁的时候,都是羡慕不已。

长孙倒也大气,并没有将其珍藏起来,而是大大方方的摆在那里。

“姐姐当真是好福气。”杨妃一脸羡慕地说道。

她便是前朝公主,李恪的生母。

长孙笑道:“恪儿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个年代,女人的炫耀,离不开两样,无非自家男人和儿女。

男人,都是一个,没啥好炫耀的,所以也就只能炫耀儿女了。

“恪儿那孩子,毛毛躁躁的,难成大器啊。”杨妃说道,“妹妹倒是想恪儿早日就番,安安心心的当个太平王爷好了。”

长孙闻言抿嘴轻笑,她懂,这是杨妃在暗示自己,她儿子可没有觊觎那个位置的意思。

“恪儿还小,以后再说吧。”如今,李承乾是越来越优秀,虽然人不在长安,但这东宫的位置却是坐得稳稳的。

未来,只要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哪怕是李二都撼动不了他的位置,毕竟,李承乾继位能带回来一大片的土地。

都不需要动兵,就能开疆拓土,谁不愿意?

所以,这会儿她倒是不急着让这些王爷就番,放在自己眼跟前儿,她还能盯着点儿。

真要就番了,天高皇帝远的,更加麻烦。

杨贵妃也没坚持,在她看来,李恪还小,她也不放心,而她此番不过是表态罢了,最终的决定权,可不在她手上。

如今,李承乾势力越来越大,她也不想自己儿子与其有什么冲突,前车之鉴还在那儿,做个太平王爷,便已经是她这个母亲最大的奢望了。

出生皇家啊,万万人羡慕,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究竟是何等的荆棘密布。

打发走了杨妃,李二才姗姗来迟。

“怎么,杨妃跟你说什么了?”李二背着手,笑道。

长孙笑了笑:“没啥,就拉拉家常。”

这种事儿,她是不会说的,真要是李二一个兴起,让李恪就番了,她还得罪人,“陛下手里拿着的莫不是高明送来的千里眼?”

李二闻言一喜,将其拿到身前,道:“别看这小东西不起眼,那可真是一宝贝。”

对于这千里眼,他是真的爱得很。

别看梳妆阁引起的轰动不小,但给李二,十个梳妆阁都敌不过他手里的这千里眼。

“哦?此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长孙问道。

她其实好奇许久了,但一直没机会问。

一般的东西,可没办法当得起李二这么说。

“你自己看吧,此物,当是名副其实。”李二笑道,说完,便把千里眼递给了长孙。

长孙见李二用过,当下有样学样,可只是惊鸿一瞥,长孙便急忙将其放了下来,定睛再看两眼,没错啊,没看花啊。

李二见状,笑道:“当是一宝贝吧?若是当年朕征战天下之时,有此物?至少早一年便可平定天下。”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这玩意儿一上手,知晓其用途后,便知其定是战场上的利器。

料敌于先,这便是战机!

“高明怎就大大咧咧的将这东西送了出来?”长孙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二闻言,故作愠怒道:“怎的?朕的儿子孝敬朕,还有不当之处?”

“不是那意思。”长孙说道,“这等齐物当是至宝,怎可人尽皆知?”

李二点了点头:“算了,东西是他弄出来的,他又不能亲自来,告知王德全倒也是无奈之举。再说了,这王德全,大半年前还不过是一落魄商贾,如今摇身一变,那也是有官身的人了,他当知这一切是谁给他的。”

“还是不妥。”长孙说道,“如今大明王廷好东西是屡见不鲜,要不臣妾再派些人手去?最起码帮着高明打理一二。”

说完,长孙就看着李二。

李二闻言,摆了摆手,道:“行了,孩子自己再外创下的那点儿家业,你就别惦记了,真要都被你惦记上了,瞧好吧,今后一准儿不会再有这样的新鲜玩意儿了。”

等他说完,长孙笑道:“那也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怎么着吧。”

话说完,她也松了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