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94章 母担忧,死难求。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94章 母担忧,死难求。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295章 卷三 母担忧,死难求。

李恪和李泰去做这些长孙知道么?

其实是知道的,说得夸张点儿,她可能都比这两个亲自动手的人还清楚他们动手的细节!

从长乐的那番话传到长孙耳朵里的时候,她都恨不得亲自去为自己的两个孩子讨一个说法,可她是大唐皇后,这个绝对荣耀的身份却也限制了她喜怒哀乐的自由。

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到了她这个位置,很多时候的喜怒哀乐都是在为政治服务。

当初卢正卿说,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这话又岂是说的是李承乾一人?

每一个在各自领域的登高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最终也就有了李泰和李恪两兄弟大闹崔家的事儿。

长孙很清楚,这件事儿只有他们做才说得过去,因为他们年纪小啊,为自己兄妹出头,说出去那都是手足情深的表现,是美谈。

要怪只能怪你崔家当初做得太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哪儿来的胆子敢阻当朝太子的车架?

李二还没褫夺他的太子之位!

满朝大员都还认他这个太子!

你们怎敢啊?

之所以以前没有把这事儿单独拎出来说,那是因为当初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不懂,但现在局势明了了,那又不一样了。

……

长安府县衙,这会儿可热闹的不得了。

崔家在长安的族老让其族人抬着崔浩就候在长安县衙的大堂之上,势必要长安令为其讨一个公道。

而在县衙之外,围观的人则是更多。

看热闹这种事儿,在哪个年代都不稀奇,尤其是古代。

没有什么娱乐节目,那看热闹便只当是看戏了。

“长安令,如今受害人都已到场,为何伱迟迟不缉拿凶手?”崔老一脸悲痛道,“吾等平民百姓,耕读传家,今遭恶徒打上门来,毁我家宅,伤我族人!你身为长安父母官,难道不应该严惩凶手?

到底是你长安令尸位素餐,还是我大唐官府早已腐朽不堪,才使得尔等佞臣沆瀣一气,鱼肉百姓?”

他这话说得倒是中气十足,县衙内外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长安令听闻此言,屁股都没抬一下,眼睛皮也没跳一下,语气很是平淡地说道:“砸了你崔家的,打伤你崔家族人的,一个是蜀王殿下另一个是越王殿下,本官一小小的长安令可无权抓人,你崔家势大,毕竟连当朝太子的车架都敢阻拦,大可自己去皇宫告御状,奈何为难本官?”

长安令三十多岁,今年刚刚上任,也是寒门学子,乃是武德五年和千古第一状元孙伏伽同榜出身,本就对这些士家望族无甚好感,加之崔老此举是为何意,他也是一清二楚,当下就直接呛了回去。

“你……”崔老一听这话,也是一愣。

现在的官员都这么不讲究了?

不按套路出牌啊!

这话能明说?

而就在这时,之前的小黄门却是走了进来,说道:“长安令,某受命任城王、齐国公、鄂国公之命前来问问,为何长安府衙没人阻拦崔家人进入县衙。

毕竟崔家一旁支便敢阻拦太子殿下车架,长安府衙为何不敢?

难道他崔家比太子殿下身份还要高贵不成?”

崔老一听这话,顿时一愣,好家伙,这是都跳出来了啊!

长安令却是笑道:“劳烦替本官回禀王爷和两位国公,崔家不懂事儿,本官可不能学他们。”

这话就有意思了。

当真是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

而就在这时,长孙的内侍也来了,直接说道:“皇后娘娘让某家来问问,需不需要皇后娘娘带着两位殿下来亲自向崔老请罪?”

一听这话,长安令不吱声了,很显然,这话不是问自己的,而是问崔老的,那跟他有屁关系。

崔老一听当下就急忙说道:“不敢,些微小事儿不敢劳烦皇后娘娘。”

刚刚李道宗、长孙无忌还有尉迟敬德几人的诘问他不在意,但长孙皇后的这话可就有意思了。

这已经表面了长孙皇后的立场,他不敢不小心。

小黄门和内侍闻言,都是笑了笑,然后躬身告辞。

他们只是带个话而已。

而看到他们离开,长安令却是笑了笑。

他知道,自己这官职暂且算是保住了。

是的,他官职保住了。

崔老为什么要来长安府告状,而且还是这么大张旗鼓的,不就是为了让他难堪么……

要知道,长安令一开始的人选,可不是他,而是崔家人。

他能坐稳这个位置,说到底还是李二安排的。

当然,这也是他过分高看了自己,崔老此举,可不单单是为了一个长安令,长安令那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

不过随着长孙皇后站了出来,他这把草算是白搂了。

说到底,还是他们崔家不占理。

崔浩拦截李承乾的车架,这本身就于礼不合!

……

而当李恪走出皇宫的时候,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希望你以后能一直这般强大下去,强大得让我一点儿心思都不敢有。”

说完这话,李恪摇头笑了笑。

现在挺好,彻底放下后,好像也没那么痛苦。

那个位置啊,搞不好是要死人的。

看不到机会,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是之前杨妃对他说的话,他参悟了很久,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他出来没多久,李泰也出来了。

他倒是轻松得多。

说到底,他和李承乾是亲兄弟,又还没真正的起过冲突,所以现在很是淡然。

看到李恪正在宫门外不远,便喊了一声:“二哥,长明酒楼走起?”

“这二哥可要比皇兄听得顺口。”李恪笑道,“走起?”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直奔长明酒楼而去。

他们都出宫后,李二来到了长孙的寝宫,故作一脸不悦地说道:“那俩混小子都走了?”

“刚走一会儿。”长孙笑道,“怎地,陛下还真准备收拾他俩不成?”

一听长孙这么问,李二却是笑道:“算了,刚刚我想了一下,貌似由他们出面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要不然,这口气,朕也咽不下去。”

“妾身也咽不下去!”长孙说道。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

此时的李二,正值壮年,信心爆棚之际,对于自己的孩子,还是疼爱多余防范的。

加上玄武门之变过去没多少年,李渊当初的言语总是萦绕于耳。

他也不想李渊一语成谶。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二年纪的增长,**沟壑难填之际,未来是什么样,那就真的很难说了。

“苦了这俩孩子了。”长孙道,“上次长乐回来,都没提及过这些。”

李二笑道:“这是孩子孝顺,报喜不报忧。”

“可……”长孙一想起长乐说的那些话,她心里就难受。

试想一下,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苦苦挣扎,这是何等的艰难。

再想一下,十来岁的李承乾,骑上战马的那一刻,他是多么紧张、恐慌和无助?

她不敢想,每想一次,心都会痛一次。

这便是母亲。

李二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好听她念叨着两个孩子。

……

当长安老两口在念叨着自己儿女的时候,大明王廷的边城却也是热闹得紧。

自从李承乾来了之后,纵使苏毗大军退兵了,但契苾沙门和楼宁还有伊原峰三人也是依次值守于城头。

今儿,负责值守城头的便是契苾沙门。

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讲,这一仗打了跟没打一样,一是不过瘾,二是军功也没捞着,总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将军,城外十余里,有苏毗大军出现,押运了不少粮食。”

契苾沙门没好气道:“来就来呗,难不成还要本将军亲迎不成。”

这苏毗大军是来干嘛的,他早就知道了,“得,你们守着,本将军去通知殿下。”

此时,李承乾正在和众人商议城内未来的一些规划,见契苾沙门回来了,便问道:“苏毗大军来了?”

“回殿下,苏毗王亲自来了,除了粮食还带了不少箱子,估计装的都是金银珠宝之类的。”契苾沙门说道。

来之前,他还是详细了解了一下的。

一旁的楼宁说道:“殿下,苏毗以前强盛时期,倒也积攒了不少好东西,虽然最后几乎都被吐蕃给抢走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估摸着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

“无妨,只要他们来交易,咱就卖。”李承乾笑道,“不过还是那个规矩,他们手里有多少军械,我们一定要做到清清楚楚。

如今苏毗虽然算不得敌人,但未来就不一定了。

当然,这一点儿你们也大可放心,发卖给他们的军械,都是我们迭代之前的产物,你们现在装备的都是第三代的连弩,比他们的射程更远,精度更准,所以也不用有什么压力。”

“那是自然。”伊原峰笑道,“就算现在让他们来和我们打,我们也是浑然不惧。”

李承乾起身道:“既然人来了,那我们就去城头迎一迎,毕竟是财神爷嘛,做完这笔买卖,本王也就该回日月山了。”

说着,众人就一路笑着来了城头之上。

来的的确是财神爷。

当他们看到苏毗王的队伍慢慢朝着这边而来时,也有些好奇。

“殿下,那些好像是吐蕃的俘虏吧?他们还想用吐蕃的俘虏来交易不成?”万俟璞看到那数千被捆绑成一条线的士卒,当即便猜到了这些人的出处。

刘三则是说道:“那马车里,应该就是苏毗的女眷,听闻苏毗女子当权,也不知道这些女子攒劲不攒劲?”

“咋的,你还想找个苏毗婆娘?”赵岩在一旁打趣道。

“那又不是不行。”刘三笑道,“女人咱尝过,但苏毗的女人咱可没尝过啊。”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还别说,这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才是。

李承乾却是笑道:“本王倒是不反对你们招惹这些苏毗女子,但记住一点儿,人家也曾是手握大权的,别被人家给睡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这个殿下放心,末将岂能丢了大明的脸面。”万俟璞当即说道。

他说完,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不过这都是口头花花。

“殿下。”就在这时,有士卒来报,“苏毗王求见。”

“开城门,请他们进来。”李承乾说道,“你们也准备一下,别在阴沟里翻船了。”

“殿下放心便是。”契苾沙门说道,“就他们,吾等片刻工夫便能将其拿下。”

闻言,李承乾也就不再多言。

不多时,李承乾和苏毗王再次会晤,一见李承乾,苏毗王就激动地说道:“大明王廷的军械,果真是冠绝天下,当今天下,若以军械之利,当以大明为首!”

“苏毗王谬赞了。”李承乾笑道,“看来苏毗王是颇有收获啊,本王见城外还有数千吐蕃俘虏,不知苏毗王当以如何?”

苏毗王笑道:“还多亏了明王的提醒,本王才能一举击溃这些来犯之敌,听闻明王筑城正需奴隶,这不就给送了过来,权当是感谢明王的提醒之情。”

“这倒是无碍。”李承乾笑道,“苏毗王这次是来采购军械的。”

“对。”说起这个,苏毗王就郑重多了,说道,“不过还望明王海涵,这一次,本王打算用一部分金银财宝作为结算,如何?”

说到这个,苏毗王叹了口气,道,“哎,说到底还是粮食太过于廉价,属实不好押运,还望明王莫要介意。”

李承乾点了点头,笑道:“既然苏毗王都这么说了,本王怎可不允,这样,未来苏毗来交易军械,粮食和财物可各占一半,苏毗王意下如何?”

“那自然是极好的!”苏毗王当即笑道,“对了,此番我们还将箭矢收回了一些,不知这些箭矢可否……”

一听他这话,李承乾就知道,这家伙是真的心疼,当即就笑道:“苏毗王放心,既然收回了,那大明便会折价回收。”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场大战下去,那箭矢是唰唰唰的往外面飞,每一支都是钱啊。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这场交易也便正式开始了。

不过这些倒是不用他们亲自来操持。

这会儿,几人直接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

“我苏毗的女眷,这次本王都带来了。”苏毗王说道,“明王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李承乾却是笑道:“我这三座边城,难道还安置不了区区女眷?若是三座边城不够,大明王廷十五城,苏毗王自己挑就是。”

“本王的意思吧,别把她们安置在一起,明王可明白我的意思?”苏毗王问道。

李承乾一听就笑了。

这家伙什么意思他当然知道。

当下也是点了点头,道:“本王懂了,这个苏毗王放心。”

“那就多谢明王了,放心,这些女眷生活所需的一切,我苏毗自会承担。”

这才是他此番前来最重要的目的。

权利啊,真的会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

这一场交易持续了两天,没办法,交易额和交易量都太大了。

直到第三天,苏毗王才心满意足的带着此番交易的军械回去。

而等他们离开后,李承乾也要准备回日月山。

不过回日月山之前,他先把众人喊来交代了一些事。

“此番战事虽然结束了。”李承乾说道,“但对大明王廷来说,才刚刚开始。

所以,本王决议,将三座边城合并镇南府,任命契苾沙门为镇南大将军。

三座边城正式更名为,镇南城、铁勒城、明楼城。

任命楼宁为明楼城镇守将军、仆固福泽为镇南城镇守将军、铁勒城镇守将军暂由镇南大将军暂领。”

“末将领命。”

李承乾话一说完,这几人顿时就起身施礼道。

这是论功行赏啊。

几人心里当下也是高兴。

尤其是仆固福泽,他本是宁王军降卒,没想到还能捞到这样的实缺。

当然,李承乾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为了让那些降卒都看看,只要你们一心王事,纵使降卒也有平步青云的一天。

说到底,仆固福泽和当初的伊原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李承乾笑道:“本王最近也计算过,按照如今的建设进度,三座城池还有月余便可完工。但诸位亦不可松懈,苏毗虽然暂且不会和我们为敌,但吐蕃却是难说。

之前本王也没考虑到吐蕃如今还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如此一来,我们南边的边境便不单单只是和某一方接壤。

所以对于吐蕃人,要严加防范,尤其是当我们开始大量向苏毗出售军械之后,更是要严防吐蕃。

当然,对于苏毗也不能大意。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你等镇守边疆,切记一句话,大明之国土,寸土不让。

未来,哪怕是苏毗前来交易,苏毗甲士入境,不得超过百人之数,可听明白!”

“明白!大明之国土,寸土不让!”几人顿时高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又说道:“那再来说说此番苏毗送来的吐蕃俘虏和苏毗贵族女子,这些人,分三部分,各置于三城。

对于这些人,你们要有一个度。”

见众人不理解,李承乾说道:“就拿吐蕃俘虏为例,可以让他们干活,可以不给他们工钱,这些都是可以的,但工作强度和一日三餐,必须要和我们自己人保持一样。

别真把人当牲口一样折磨!

还有那些苏毗女子,你们要是管不住裤裆,想去撩拨人家,可以,你有能耐一天换一个的撩拨都可以,但不要以势压人。

大明王廷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出过这样的情况,你们可明白?

再说了,这些苏毗女子,未来对我们大明王廷,可能有大用。”

“这些我们也不懂啊……”契苾沙门闻言无奈说道。

让他打仗,没问题,但让他在这些事情上有个什么建设性的想法,那你纯属想多了。

他但凡脑子好使儿点儿,也不至于未来会干出逼迫自己大哥割耳效忠的事儿来。

“这个你们不用管。”李承乾说道,“之后本王会派文官来负责镇南府的吏治,你们只要管好你们自己即可,莫要辜负了本王的厚望,未来有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本王也希望,将来加官进爵之时,尔等都在。”

“殿下放心,吾等明白。”楼宁当即就站了起来说道。

在这几人里面,他是最会见机的。

契苾沙门和仆固福泽也是马上起身说道。

大家都不傻,李承乾这意思就是让他们少管闲事,什么是闲事?除了军事以外的,都是闲事。

很明显,李承乾要在镇南府施行军政分家。

这也是必然的,镇南府不比北边,未来还看不太清楚,而大明王廷今后的主要精力也不会放在这边,所以这边要的是一个稳定。

等大明王廷在北边有所进展后,才可能图谋南边。

这是必然的趋势。

点了点头,李承乾说道:“既如此,你们且各自去忙,本王也准备回去了。”

他说完,众人起身施礼告辞,可楼宁却是有些欲言又止。

李承乾见状,将契苾沙门两人打发走后,才无奈地说道:“算了,本王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处境,你且安心就职。”

他也无奈啊,这楼宁真的是命硬,没法说。

按理说,这家伙早该死了,但他妈就是死不了。

他比当初的天柱王还尴尬。

天柱王自尽后,其族人倒也不会因此怨恨慕容伏允。

可他要是自尽了,楼氏族人一准儿当是李承乾将其逼死的。

这对于楼氏融入大明王廷也是一个隐患。

可战场上,他又死不了,这就让他无语了。

“哎。”楼宁苦笑道,“以前求活,感觉好难,现在求死,感觉更难……”

李承乾闻言笑道:“行了,就这么着吧,既然如今楼氏一部已经归顺于本王,那本王自然有庇护之责。

其他的事儿,想多了也累。”

他也是真的累,这事儿闹得。

楼宁当即拱手道:“谢殿下宽恕之恩。”

“行了,去忙吧。”李承乾摆了摆手。

世间事儿就是这么操蛋,谁又说得清楚呢?

又耽搁了两天后,李承乾正式启程,回日月山。

边境之患,解决了。

不过与此同时,又有一人马不停蹄地朝着日月山赶去……

他快急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