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307章 汉语字典,千古流芳。

第308章 卷三 汉语字典,千古流芳。

一连几天,李承乾都在学堂着手教大家拼音注音法。

该说不说,有基础的人学这些,那就是快。

他只要稍微解释两句,大家也就都懂了。

当然,这和大家的认真是分不开的。

毕竟,这个年代,知识不是你想学就学的。

进学的机会是相当难得的,谁又愿意放弃呢?

不过也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这段时间长乐经常找日月山的那些老人打听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她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搬进新的宫殿了。

其实其他诸如武媚等人也盼着第一场雪早早的落下,只是没有这个小丫头表现得那么明显就是。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武媚她们还是没有彻底的融入日月山,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拘谨的。

对此,李承乾倒是没说什么,有些东西,还真只能慢慢来。

就在今天,当李承乾又一次来到大教室为众人讲解拼音注音法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坐在了大教室的最后面。

这人便是孙思邈。

说起来也有些好笑,当一个胡子都花白了的耄耋老人坐在一群孩子中间,一起听课时,这场面不要太美。

不过既然是上课,李承乾就没管那么多,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内容开始为大家讲解。

拼音学起来快,上手也快,但有些地方不懂的时候那就是真的不懂。

约莫大半个时辰后,李承乾讲完了今天的内容,这才毕恭毕敬的走到教授的后方,拱手道:“孙道长会来,着实让本王意外。”

对于孙思邈,李承乾还是很尊重的。

而且,就以孙思邈的年纪来说,在大唐当属百无禁忌,那是活着的人瑞。

“殿下当真是大才。”孙思邈感慨道,“老道虽然是第一天来听殿下的课,但这拼音注音法却也是早有耳闻了,若是此法普及,当是振兴文教之基石也!”

他这话不夸张。

所有的学科,哪怕是学医,也得先从识字开始,否则连个方子你都写不出来,行哪门子的医?

李承乾谦虚道:“孙道长谬赞了。”

对于李承乾,孙思邈现在是越来越看好了。

不说那望远镜已经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就单单这拼音注音法,真要传播出去,那绝对也能让李承乾青史留名。

当然,李承乾现在还不打算把这个玩意儿传播到大唐,至少他不会主动这么干。

真要这么干了,士族那些家伙真有可能和他来一个鱼死网破。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便各自离去。

李承乾则是第一时间来到了张二牛他们的工坊,没办法,字典的印刷工作绝对离不开张二牛。

不过他现在倒也不担心,活字印刷,不过是雕刻活字罢了,倒也还来得及。

这段时间,李承乾也把需要雕刻的活字都准备好了,只要交给张二牛即可。

“殿下。”刚到工坊,王进便躬身施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最近工坊可出问题?”

“殿下放心便是。”王进说道,“末将已令麾下全天十二时辰不间断的守着几个工坊,每班至少两个小队。”

他虽然也是负责值守日月山,但他主要负责的却是几个工坊。

这几个工坊,对于现在的大明王廷来说,太过重要了一些,容不得李承乾不小心。

“辛苦了。”李承乾说道。

说完,李承乾就把刘三留了下来,刚好这俩家伙也有些日子没见了,在门口吹吹牛皮也是不错的。

李承乾进来的时候,张二牛正在和手下一起研究李承乾之前送来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纸,虽然李承乾画得很清楚,但细节上他们还是要研究一下的。

“殿下。”看到李承乾,张二牛当即便躬身施礼,其他人也是如此。

“你们忙自己的。”李承乾摆了摆手,道,“二牛,本王这里还有一些活字需要雕刻,弄了伱安排人雕刻出来,年前要,切莫耽误了。”

说着,李承乾就把图纸递给了张二牛。

张二牛接过图纸看了一眼便点了点头,虽然图纸上跟鬼画符一样,他也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执行李承乾的命令。

“殿下放心,这都要不了年前,没几天就搞好了。”张二牛说道。

如今工坊人手多,这么长时间以来,两个工坊人手都已经达到两千以上了,这着实让方铁匠和张二牛有些意外。

但李承乾却知道,这还不够。

当然,暂且先这么着,等有机会了,他还会再度扩充工坊的。

这也是必须的。

“镜片磨制的怎样了?”李承乾问道。

这才是他来工坊的目的。

既然遇到了孙思邈,那答应了人家的显微镜也别忘了。

说到这个,张二牛笑了笑,道:“进展快很多了,不过就是玻璃的损耗有些大。”

“这个无所谓。”李承乾说道,“玻璃怎么来的你也知道,虽然卖出去的价钱极其昂贵,但成本就摆在那里,倒是不用太过在意,该用的时候,就要用,明白么?”

张二牛什么都好,就是出身低微了一些,做事儿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是那种典型的一文钱都想掰成几瓣来花的主。

闻言,张二牛也点了点头。

李承乾见状,便说道:“你如今也是大将作了,大气一些,在搞研究上面,不要舍不得……”

这一通,李承乾语重心长的说了很多。

研究啊,那本来就是烧钱的玩意儿,抠抠搜搜的能研究出个啥东西来?

说完之后,又看了看现在的镜片进度,李承乾也就离开了。

谈不上满意不满意,按照现有的技术来讲,张二牛的确是已经做得很好了。

而就在李承乾离开工坊的时候,孙思邈也回到了医馆,一路上,他都是一脸的笑意。

自从听闻李承乾弄了个什么新式的注音法,他就想去见识一番,主要是看看李承乾有没有真才实学。

可这半个多时辰的课听下来,他也是受益匪浅。

最主要的是,他见识到了李承乾的真本事,这就让他对李承乾信心大增。

“道长今日可还满意?”巢正见孙思邈走了进来,当即笑道。

孙思邈大笑道:“殿下大才啊!”

他确实是服气了,若是拼音注音法普及开来,对医学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殿下之大才我早就不怀疑了。”巢正笑道,“这大半年来,我也算是看着殿下一步一部走到今天的,若非有大才,岂能有今日的成就?”

孙思邈点了点头,这的确,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李承乾都是有大才的。

想了想,孙思邈问道:“老道听闻殿下要编撰一本字典,为其注音是其一,还要为每个字做注解,巢医正觉得要不要和殿下商议一下,能不能将一些涉及到中草药的注解也加上?”

孙思邈还是有些想法的,若是能在这所谓的字典上,加上一些中草药的注解,那对医道的发展绝对是有推动作用的。

之前他还只是对那所谓的显微镜有些好奇,现在,他对这字典也上了心。

当初李承乾说要推动医学的发展,他并不看好,但现在看来,还真的有可能。

巢正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道:“道长这个提议倒是可行,这样,弄了我们去问问殿下的意见。

对文字进行注解,本就应该解释清楚才是。”

他也是个医痴,能推动医道的发展,他定然是支持的。

又过了几天,李承乾见陈升这些人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着手字典的编撰工作了。

第一步,自然是要组织字典编纂的人手。

这一天,李承乾又来到了大教室,今天的工作是考核。

他自己出了一套卷子。

“今天,所有人一起参与考核,成绩前二十名的可以参与字典的编撰工作。”李承乾说完,整个大教室里都激动了。

当然,激动的都是那些先生,不管是先来的后来的,都想争取这个机会。

倒是前面的那些孩子,多多少少有些无感。

年纪尚幼的他们还不知道这将是千古留名的机会,对于名利,他们还没有那么执着。

当然,对于成绩,他们还是很看重的。

这毕竟是检验他们近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长乐更是铆足了劲儿,她可不想给大哥丢脸。

同样铆足了劲的还有契苾琳娜,这一次要是能考核得个中上,她的四代连弩就到手了,怎能不认真?

这也就是大家都有注音的基础,加上年纪都要大一些,学习起来也要方便不少。

当然,也有一些小家伙,那是真的认真,就是这字吧,嗯,一言难尽。

当李承乾将试卷发下去后,就静静地看着他们答题。

这试卷,是李承乾发动了春花、夏晴、秋月、冬雪以及高纯行等人手抄了好几天才弄出来的。

没办法,要是去做活字印刷,就这点儿试卷量,估计还真不如手抄来的快。

考试是枯燥的,也是乏味的。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便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交卷离开。

说实话,哪怕是第一个交卷的陈升,也是一脸的忐忑。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如何,哪怕他认为自己进入前二十没问题,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他也不敢打包票。

等最后一个孩子交了卷后,李承乾才拿着卷子回到了自己的王帐。

接下来就是改卷的活。

改卷和监考无异,都是枯燥且乏味的。

当成绩出来以后,陈升毫无意外的问鼎榜首。

长乐神奇的以学生组第一的成绩杀入了总榜前二十。

而魏叔玉则以学生组第二将将位列总榜第二十。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承乾不意外。

陈升作为学正,肯定不想丢人,所以也是最为努力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他都在努力的学习。

而长乐觉得自己要是考差了肯定会给大哥丢人,最近这段时间也是在拼命学。

所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当李承乾将成绩公布出去之后,长乐兴奋的手舞足蹈。

输给那些先生没什么,不还赢了好多先生么?

陈升则是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这学正的脸面给维护住了。

有些人啊,就活一张脸了。

魏叔玉倒是没什么感觉,他努力了,成绩也还能满意。

至于二十名之后的成绩,李承乾就没有公布了。

一来是他嫌麻烦,二来嘛,都落榜了,再公布人家的成绩,多多少少会让那些成绩靠后的有些难为情。

不过成绩一出来,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上榜的自然兴奋得手舞足蹈,落榜的则是多了几分叹息。

世间事就是如此,倒也没什么好说的。

成绩出来的当天,李承乾就让榜上有名的二十人在酉时的时候,王帐议事。

不用想都知道,是关于编撰字典的事宜。

对于榜上的长乐和魏叔玉,李承乾也没将两人落下,既然他们凭本事上了榜,那就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机会,他没理由剥夺别人的努力成果。

快到酉时的时候,李承乾又对刘三吩咐道:“你去医馆,接巢医正和孙道长来王帐议事。”

虽然这两人还没找他,但李承乾其实本就有这个意思,毕竟想要留住孙思邈,李承乾不介意做一些小事让他看到自己的诚意。

说到底,还是长孙不能死。

只要长孙多活一天,他的舒服日子也就多一天。

而且,传出去,也是美谈,这是孝道!

在以孝治国的今天,这就是榜样。

当所有人都到齐后,李承乾看了看有些兴奋的长乐,这小家伙第一次参与这般正式的议事,当下也是激动地不行。

相反,魏叔玉就要稳重多了。

又看开了看在座的另外二十人,李承乾说道:“大家也都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着手编撰字典,字典的意义大家也都知晓。

其一是注音,方便更多的人识字。

其二是注解,光认识字没用,还得知道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东施效颦。

为此,本王还专门请来了巢医正和孙道长两人来配合大家,一同编修这本字典,凡是跟医学有关的文字,大家拿捏不准的,便可以请教他们。

在这方面,他们自然是要比我们专业得多。”

众人点了点头。

对于多两个人,他们也没意见。

再说,多的还是两位大夫,他们也得罪不起。

谁还能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没个三灾两痛的?

至于孙思邈倒是有些意外,我还没开口了?

巢正则淡定多了,这就是他们的殿下,总是那般面面俱到。

见大家认可了自己的说法,李承乾又说道:“在正式编撰之前,要先给字典起个名字,诸位可有想法?”

“殿下,微臣认为可取华夏二字。”有人立马说道,显然,他早就思量过,“正所谓,礼仪之大谓之华,服章之美谓之夏,取名《华夏字典》却也说得过去。”

李承乾摇了摇头:“名字虽好,寓意也不错,但不够干脆直接,旁人根本很难知晓我们的字典究竟是作何所用。

不需要太讲究的名字,但就一个要求,让人一听,就知道我们字典的是用来做什么的。”

众人又陷入了一阵沉思。

很显然,他们之前也琢磨过名字的,但可能都和华夏类似,有典有故。

“大哥,要不就叫《汉语字典》吧,通俗易懂,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字典是干嘛的。”长乐顿时站起来说道。

小孩子嘛,没那么多心思,既然要求通俗易懂,那有什么是比《汉语字典》更加通俗易懂的?

李承乾其实也是想的这个名字,一听小家伙这么说,当即就笑了起来。

“这名字不错,如今各国都推崇汉家文化,视汉家文化为无上珍宝,而且这名字的确通俗易懂。”李承乾笑道。

这名字好在哪里?

好在‘汉’这个字上!

如今大明王廷严格来说,算不上一个汉家王朝,毕竟整个大明王廷,异族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但李承乾想要同化这些人,靠什么?

和亲?一代又一代的稀释他们的异族血统?

扯淡,那得多少年去了!

最好的同化方式便是文化的同化。

当你认可了汉家文化,甭管你哪个民族,那都是华夏儿女,若是还要坚持,那就是华夏儿女中的少数民族。

只有文化的认同,才是真正的认同。

当然,这个名字最大的好处还不在大明王廷,而是在大唐。

《汉语字典》一个汉字就摆明了他的立场。

而这也更能让大唐的那些人接受。

谁还敢否认自己继承的不是汉家文化不成?

众人见李承乾都表态了,也就纷纷表示认可。

这名字,他们没意见。

也确实挑不出毛病。

既点了题,还着了意,确实完美的符合李承乾的要求。

落实了字典的名字,众人便开始商议怎么编撰这本字典。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也绝非是三两下就能完成的。

商议起来也没那么简单。

但大家情绪都很高涨,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注定是要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伟业。

能参与进来,便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试想一下,当开年大明十五城的国学一起教授这新的注音法,然后同步推出《汉语字典》那蒙学的格局将彻底被改变,谁也无法阻止。

若是有朝一日传入大唐,估计大唐会因此而疯狂。

但李承乾不打算主动让其传入大唐,对于这个,他也早有安排。

没赶上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