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315章 再震长安,李二动兵。

第316章 卷四 再震长安,李二动兵。

长安。

皇宫,两仪殿。

今日李二在内朝宴请群臣,当然,所谓的群臣也不过是一个说辞罢了。

参宴的人也只有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这些重臣。

没个公爷的爵位,还真混不进这酒宴。

当然,也不是说李二的酒宴只宴请他们,准确的来说,是今日的酒宴只宴请他们。

当房玄龄来的时候,只看这参宴的人,便知道今日这酒宴不一般。

不说都是重臣吧,但至少得是李二的心腹。

在场的除了李靖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人几乎都是当年秦王府的旧臣。

从这里就看得出一些端倪来。

不多时,李二走了出来,众人齐齐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免礼。”李二摆了摆手,说道,“此番河间郡王送亲而归,今日便是给河间郡王准备的庆功宴。”

李孝恭回来也有几天了,除了跟李二汇报了一些情况后,鲜有露面。

就连李承乾让他带回来的那些礼物,除了李二和长孙皇后及李渊的,其余的都是让自己儿子代为送去的。

李孝恭闻言,立马起身:“谢陛下隆恩。”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包括李孝恭在内的所有人,就没一个相信李二这话的。

真要是庆功宴的话,可不是这样的。

“郡王,不知此番大明王廷可又有什么变化?”魏征起身问道。

对于大明王廷,魏征一直很上心。

而魏征一开口,众人也看向了李孝恭,李二当即也催促道:“快说吧,大家伙都等着的。”

“要说变化的话,本王无从说起,毕竟本王昔日对大明王廷无甚了解,不过此番出行大明王廷,倒是让本王涨了不少见识。”李孝恭刚刚就是在等李二表态。

大明王廷的情况,他自然是都向李二汇报了。

但该不该说,那得看李二的意思。

“郡王可否细细说来?”魏征追问道。

见魏征追问,李孝恭笑道:“真要说起来,本王刚到日月山,便被魏公家的大郎给惊到了。

当日,殿下于日月山宴请我等使节。

我们大唐的那些官员,诸位也是知道的,酒宴上自然要展现一下大唐的文官风采,可那房家二郎直接将魏大郎给推了出来。

一开始,我等也没当回事儿,毕竟魏大郎尚且年幼,谁知他却是丝毫不惧,本王至今还记得,当日他站在人群之中,傲然而立,语气铿锵地说道:

‘殿下昔日也曾在学堂告诫吾等,吾等虽今日尚且年少,却是大明明日之基石,他日大明王廷名震天下之日,也定当有吾辈之昔日少年。

吾等求学,苦学,奋学,为的就是他日大明王廷旭日东升之时,吾辈昔日之少年,是那晨曦之下,为更多大明少年引路的先行者,也必将带领更多的大明少年,走向光明。’

这还没完,魏大郎说完之后,公主殿下也是应声而起,一句‘是我大明少年,开那,万世流芳’彻底点燃了大明王廷的那些人。

诸位是没见识过,当日,这一句话从酒宴之上传遍了整个王宫,然后又从王宫传到城里,最终居然又兜兜转转的从城里传了回来。

一句话,让整个大明王廷的人仿佛跟打了一场胜仗一般,热血沸腾。

纵使本王,当时也是震惊不已。

大明百姓的凝聚力,太强了,而这还只是开始。

次日,殿下直接贴出了大明王廷的第一张告示。

这张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大明国学便开大明十五城。一日三餐,国朝负之!书本课业,国朝负之!进学所需,亦有国朝负之!

诸位,大明这是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啊!”

听李孝恭说完,众人愣住了,魏征兴奋得手舞足蹈。

他不是因为他儿子露脸了,才这般高兴,他是看到了希望。

就连一向刻板的萧瑀都忍不住的拍着巴掌说道:“好!”

“好!”尉迟敬德也跟着嚷嚷了起来。

国学不国学的,他不在意,关键是那热血沸腾的场面,让他高兴。

李二脸上也是挂着笑意,不过他这笑意多多少少就有几分苦涩了。

自从李孝恭向他汇报了大明如今的情况后,他的笑意就带着几分苦涩。

自己这儿子,走到他前面了啊!

他难道不想像李承乾一样?

大唐之国学,便开天下么?

他想,但是他做不到!

别看现在魏征兴奋得手舞足蹈的,但李二要是这会儿问一句,魏公,你觉得我大唐可否也将学堂便开天下?

你信不信,魏征立马就会换上一副嘴脸。

你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大唐要是这么做,日子还过不过了?

就大唐的人口基数和广阔的疆域来说,别说负担那些孩子进学,就是修建学堂,安排先生教学,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李承乾能做,那是因为船小好调头,大唐要是这么做,那绝对是在自己找死。

“殿下的确是有胆魄也有见识,若是真让殿下做成了这件事,未来的大明王廷不可估量。”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

他也激动,但是激动归激动,作为当朝仆射,他还是很稳重的。

李靖也点了点头,说道:“殿下的确成长得很快。”

对于李承乾的成长,他们算是服气了。

李二笑了笑,说道:“高明还是有些聪慧的。”

说着,李二也有些无语了。

这儿子长脸是真长脸,可就是太长脸了……

“河间郡王可有说完?”萧瑀问道。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没完啊。

人家都说了这才是到了日月山的当天,李孝恭去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就没了?

李孝恭闻言笑道:“说来惭愧,本王去的时候,刚好是苏毗来袭的时候,按照殿下的原计划,他是要早早领兵出征的,不过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才耽误了一些时间。

这事之前本王已经上过奏章了,诸位应该都还记得才是。”

说起这个,众人也点了点头。

这事儿他们记得。

关键是李承乾最后的操作太骚了,属实是小刀划屁股——让他们开眼了。

“殿下真将军械卖给了苏毗?”侯君集在一旁问道。

李孝恭点了点头,说道:“陈国公可能还不知道,不单单苏毗,如今吐蕃也向大明王廷进购军械,本王听闻,殿下已经答应了。

吐蕃那地方,未来可有得热闹了。”

“可这样下去,殿下就不担心养虎为患么?”侯君集还是有些担忧的。

他现在在李承乾身上可是下了重注,还真是不敢有什么闪失。

李孝恭却是笑道:“陈国公有所不知,殿下可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之前本王也不知道,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得知,殿下虽然同意卖给苏毗和吐蕃军械,但是限制却是很多。

尤其是箭矢,殿下为此专门整了一个整十箭出来……”

说着,李孝恭就给大家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整十箭。

听他说完,众人都愣住了。

不是,生意还能这么做?

可伱不得不说,李承乾这一手,是真他妈的骚!

只要握住了箭矢,那他就有绝对的主动权。

没有了箭矢的连弩,还不如烧火棍!

只是,李孝恭却是不知道,吐蕃第一批进购军械的钱粮已经被李承乾串通苏毗给黑吃黑了,毕竟如今苏毗实力不够,天平自然就要朝着苏毗倾斜一些。

当然,李承乾这么做,他们也就放心多了,如此一来,大明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不过,最让本王震惊的,都还不是这些。”李孝恭说道,“在本王向殿下辞行之后,刚好赶上了入冬的第一场大雪。诸位也知道,吐谷浑这些年就是因为连年的雪灾,国力大损不说,还民心不稳。

尤其是大明王廷那地方,这些年来,饱受雪灾之苦,已经有了望雪生畏的迹象。

当日第一片雪花落地之后,整个日月山的老百姓几乎都是人心惶惶的,那一日,日月山无数商铺,最繁忙的居然是长明粮铺。

大家都在疯狂的囤积粮食,可这怪不得他们,他们也是被连年的雪灾整怕了,当日,我和牛进达还为此担忧了一阵。

本王还记得,当日本王还说,这一场大雪让本王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大明王廷。

但谁知道,仅仅是次日,殿下贴出了第二张告示。

内容也简单明了,就是如何熬过这个寒冬。

关于粮食方面,殿下就更直接了。

大明王廷十五城,每城都有长明粮铺,而殿下要求每城的长明粮铺每日铺货至少两千石,店里放不下就堆在店门口。

两千多石粮食啊,堆在那里就极具震撼力!

至于手套,披风这些御寒物资也是同时进入了大明各城。

甚至,就连大明医馆都已经着手开便大明十五城。

如果说这些,只是殿下在增强老百姓的信心的话,那么接下来,殿下做的事就是实打实的在教老百姓如何抵御这个寒冬。

因为在短短十数日内,殿下便在大明王廷十五城兴建了数十工坊,同时工部也新开了矿场十多个,各项工程若干。

不管是工坊还是矿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殿下为何这般做,所有人都清楚,就是给老百姓多一条生计!

一时间,整个大明王廷的老百姓就跟活了过来一样,真的,当时给本王的就是这种感觉。

什么大雪,什么大灾,在重新唤醒了希望后的他们眼里,不值一提。

而在他们眼里,再难看见对漫天飞舞的大雪而产生的畏惧和担忧,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干劲儿和希望。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每日做工,工钱现结,以往大家还抱着囤积粮食过冬就是最大的奢望。

可到了最后,他们又将目光盯上了手套、披风甚至回风炉这些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物。

真的,哪怕当日这些东西就运往了各城,可那价格摆在那里,普通老百姓谁敢想?

但现在呢?他们不但敢想,甚至还为此付出了实际行动。

而草原上无数年的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却是让殿下在不声不响中,就变成了聚城而居。

本王回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想,殿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改变大明王廷那些老百姓的又究竟是什么?

想了又想,最终,本王得到了一个答案。

可这个答案却是让本王忍不住的浑身一震。

因为本王惊奇的发现,殿下从没要求过这些老百姓做什么,怎么做,哪怕是当初大明十五城超过半数以上的城池都还是一座空城时,殿下都从没要求过这些老百姓迁徙到城池中去。

而殿下做的,永远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发自内心的为了老百姓好。

真的,殿下就是把老百姓装在了心里,他的目的永远都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改变老百姓的,从来都不是殿下,而是环境。

说了诸位可能不相信,本王在离开大明王廷的时候,殿下亲自相送,和殿下一起走过长明大街的时候,本王是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心。

那一刻我就在想,这会儿本王要是突然冒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会不会被那些老百姓给围殴一顿?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如今,在大明王廷,殿下就是他们的信仰。

这时候,谁敢在大明王廷说一句殿下的不是,估计都不用报官,就被那些老百姓给拾掇了。

而在日月山,殿下为了和亲新建了一座大明宫,宫殿本身就不提了,断然是无法和太极宫相比。

可自从宫殿外的一排排树被砍了之后,大明宫便暴露在了所有人的眼前,自从老百姓能看到那座宫殿起,大明宫就从来没有暗下去过,整个宫殿永远都是灯火通明,日夜不息。

大明的老百姓为此就坚信他们的殿下是在宫殿里为了他们的生计而日夜不休。

之前,有个吐蕃使团的人非要和那些老百姓争论,说什么人是不可能日夜不休的,这么长时间日夜不休,早死了。

结果,那家伙被一群老百姓追着打,要不是他逃到了城墙根儿,估计能被活生生的打死。

这就是如今的大明王廷。”

这一段,李孝恭说得很长,也很久,但也是最感慨的。

大家也听得也极其认真,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

可等李孝恭说完,众人良久都没有什么反应。

这就是大明王廷么?

咋听上去跟听天书一样?

民心之盛,比起大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更多的人也听懂了李孝恭这话里的意思。

如今的大明王廷,只是李承乾的大明王廷。

当真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

如此稳固的民心,未来的大明王廷又有何惧?

“殿下大才。”房玄龄感慨道,“当今天下同龄人中,以无人能出其右也。纵使吐蕃的松赞干布,也不过尔尔。”

“确实大才。”长孙无忌在一旁补充道,“王爷刚刚说到,改变大明王廷那些老百姓的是环境而不是殿下,其实也不对。

准确的来说,是殿下利用了环境去改变了老百姓,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从这里也能看出,殿下心思之缜密,已非常人能比。”

这老家伙,是真没安好心,他这就是在疯狂暗示。

至于暗示谁,估计也就听懂的人自己知道。

“齐国公此言荒谬。”魏征闻言却是站了出来,说道,“若非殿下心里装着百姓,一心在为百姓谋求更好的生活,纵使有这样的环境,也做不到,既如此,何来利用一说。”

对于魏征来说,长孙无忌想干嘛他一听就猜到了,毕竟他自己就是玩文字游戏的,这点儿花花肠子还能瞒过他?

至于他为什么一直看重大明王廷,其实还真跟李承乾无关,对他来说,大明王廷就像一块试验田一样,大唐一时间不好做的,不能做的,都可以统统在大明王廷试验一下。

毕竟大明王廷就那么大,那是真的船小好调头。

“老夫口误。”长孙无忌闻言,当即笑道。

只要话说出去就行,至于后面的,跟他有什么关系?

为了这点儿事儿,还能把他怎么着不成?

“高明的确是成长了很多。”李二也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大明王廷的发展势头已然超过了大唐,诸位,你们就没什么想说的么?”

来了,正题来了。

搞半天,李二就是用大明王廷来鞭策我等呗?

不过李二这突然冷不丁的来这么一句,也确实让众人有些懵,一时间,众人倒是都没说话。

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李二想做什么,这话不好接。

李二也不在意,笑道:“大唐自立国以来,至今十数载。回首过去的十数载,我们也曾披荆斩棘过,也曾爬冰卧雪,命悬一线过,那时,我等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又是何等的豪气干云?

为何到了如今,我等却是连一个小辈都比不了了?诸位爱卿可曾想过原因?

看看吧,高明年仅十四,仅用不足一年的时间,赤手空拳就一手建立起了大明王廷,而这一年,我们又在作甚?

相比高明的这一年,朕以为,我等这一年着手有些虚度光阴了。

大唐上下,也缺了进取之心。

为何?

难道就因为如今的大唐家大业大了?

可诸位爱卿当知,如今的大唐,尚且金瓯有缺啊!”

当金瓯有缺四个字冒出来的时候,众人瞬间明白了。

李二想要动兵了!

而如今的大唐,说得上金瓯有缺的地方只有一个。

高句丽!

换句话说,李二想出兵高句丽。

就在其他人还在思量的时候,尉迟敬德第一个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剑锋所指,微臣刀锋所向,既然金瓯有缺,微臣愿为先锋,定然使得大唐金瓯无缺。”

“陛下,微臣请战。”侯君集也是立马站了起来。

跟着,一众武将也纷纷起身。

作为武将,不管打不打,闻战则喜,逢战必争这是他们必须要有的态度,连这个态度都没有,凭什么混迹在武将的圈子里?

“好!我大唐尚有诸位爱卿,何愁金瓯有缺!”李二豪迈的大笑道。

说实话,他最近憋屈坏了。

李承乾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李承乾给他带来的压力。

之前李渊在太安宫说他昔日比起李承乾也是不逊半分?这话什么意思?说朕不如自己儿子?

纵使他知道李渊说这话就是不安好心,但是听到他心里能让他舒服?

加上李孝恭回来后向他汇报了大明王廷的情况后,他就一直在拿李承乾和自己比。

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有些方面,他发现自己还真没那个小王八蛋做得好,这就让他很苦恼了。

虽然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

也有人说望子成龙。

但你记住,这话他妈的分人!

站在某一个领域顶端的人,鲜有几个真的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想什么呢?

都站到了某一领域的顶端,谁不是自信爆棚之辈?谁不是觉得这天下自己最牛逼?

都是当皇帝,你看李渊因为自己有个儿子在皇帝位置上全方位超越了自己而感到骄傲了么?

他骄傲个锤子!

也就是斗不过,或者说就算斗下去,在他看来,也会让他一手打造的大唐有覆灭之危,否则,他恨不得直接将这个逆子贬为庶民!

不用怀疑,一点儿不带开玩笑的。

当初李渊要是有绝对的实力,你看他会怎么做?

同样是太上皇,再看看乾隆是怎么做的?

乾隆是让位了,但他让位不让权啊!

嘉庆好歹也登基称帝了,可他敢动和珅么?

敢个屁,不还是要等到乾隆挂了后,才将和珅给拿下么?

别说皇帝了,但凡是个高门大户,就比如长孙无忌,你看他乐不乐意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老子不死,你都别指望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于老子死了,那你爱咋地咋地,反正他也看不到了。

真正抱有这样想法的,其实只有小门小户。

因为起步不一样,不管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都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搞不好一个当爹的最大的的贡献就是培养了一个光耀门楣的好儿子,这种时候,他们才甘之若饴的望子成龙。

至于李二,我他妈还活得好好的,你想成啥龙?

在我活着的时候全方位的超越我,你这是打谁脸呢?

“陛下,如今我大唐虽然国力强盛了一些,可要是打高句丽,户部这边可能掏不出钱粮。”

李二头疼,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不过他也知道,出兵高句丽可没那么简单,说到底,大明和大唐是不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