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337章 父子之争,李二才懂。

第338章 卷四 父子之争,李二才懂。

在贞观初年,还没有盐铁专卖的说法,倒不是说朝廷不知道这里面巨大的利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是因为朝廷需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大唐的商业规模。

所以现在大唐活跃着太多的私盐贩子,演义小说中,程咬金不就是私盐贩子,当然,那不过是演绎罢了,正史中,程咬金可是出自名门。

不过李承乾不让精盐进入老百姓的市场可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的粗盐虽然赶不上李承乾弄出来的精盐,但吃还是没问题的,除了口感以外,其实区别不大,当然,你要问有没有区别,那肯定有。

这一点儿毋容置疑。

简单的来说,现在的粗盐吃不死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李承乾不让精盐进入老百姓的市场,目的有三。

其一就是为了给那些盐商留一条活路。

真要是让李承乾的精盐冲垮了现有的盐市,那些盐商得跳河。

而那些盐商面对精盐的冲击,他们会如何呢?

降价!

降价是他们唯一的手段。

盐铁本来就是暴利,就算降价,他们其实也赚,区别只在于赚多赚少而已。

其二就是为了惠民。

粗盐降价,不就是惠民的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用精盐推动现有的盐价。

如果精盐和粗盐一个价的话,老百姓为什么不花同样的价钱买品质更好的精盐?

他们可能分不清哪个更好,哪个更差,但精盐看着不就更好看一些么?

老百姓终究还是务实的。

口感、健康、什么的,都敌不过便宜二字来得实在。

哪怕是一文钱的利,老百姓也能乐呵好几天。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图谋吐谷浑。

弄清楚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后,长孙说道:“跟唐月明说,本宫知晓了,让他放宽心去弄。”

长孙多聪明的人,想明白了李承乾的弯弯绕后,当即就明白了这家伙打的是什么心思了,当下也是心照不宣。

准确的来说,她也没当回事儿。

小宫女闻言,当即又小跑着去通知唐月明了。

唐月明一开始还有些微微愣神。

就这么一句话?没有别的交代了?

不应该啊。

按理说,这么大的生意,怎么可能就这么一句话就了了?

他是真的有些懵逼。

哪怕他离开后,这个问题他都一直没想明白。

到头来,他也只能放下心中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然后一门心思的投身到生意上。

离开了皇宫的唐月明,第一件事儿就是联系了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盐商,还别说,那是真不少。

他将这些盐商聚集在了长明酒楼后,当下就将自己带回来的精盐倒在了桌上:“诸位可以看看,唐某此番也打算做精盐的生意。”

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商人,谁还不知道唐月明背后站着的是谁。

闻言也是一惊,不过当他们看到桌上那颗粒分明的精盐时,一个个都是一副活见鬼的模样。

真有这样的盐?

“唐掌柜将我等唤来,莫不是就是为了显摆这盐?”有人好奇地问道。

都是生意场上厮杀了无数年的人物,自然不会把什么都挂在脸上。

他说着的时候,还有人用手蘸了蘸盐巴,塞进了自己嘴里吸吮了起来。

“好盐。”不管他们立场如何,这一声好他说得心安理得。

唐月明说道:“盐自然是好盐,毕竟你们也应该猜到这盐从哪里来的了。”

“真是大明王廷过来的?”唐月明话音刚落,当即就有人问道。

对于唐月明之前去了大明王廷的事儿,他们心里都门儿清。

在看到这般精细的盐粒时,他们就有了这个想法。

唐月明点了点头,倒也没有多言。

“直说吧,那位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当下就有人问道。

唐月明闻言,笑了笑:“殿下能有什么坏心思,大家一起发财呗。

殿下说了,这精盐的买卖一个人是做不下来的,这不,小子一回长安就把咱长安有头有脸的盐商都叫上了。

为的不就是大家都别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么。

诸位虽然是前辈,但有句话小子还是得说在前面,真要论做生意,诸位还是得掂量掂量啊。”

这精盐的生意自然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做。

不是说这生意他一个人做不得,关键是他一个人铺不开这么大的摊子,不借用这些盐商的摊子,想要打开这精盐的生意,没个一年半载你想都别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这会儿说这些,不过是敲打一二罢了。

真要说到做生意,他最服气的人就是李承乾,无人可出其右。

“唐掌柜的详细说说,这生意该怎么做?”有人来了兴趣。

都是生意人,本就是追名逐利,只要能赚钱的生意,凭什么不做?

唐月明笑了笑,直接从袖笼中掏出一张纸,然后将其打开,平铺在桌子上,临了才说道:“诸位自己看看便是,几乎所有的条条框框都在上面了。”

众人闻言,当即也是凑了上去,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既然起了心思,那就不能马虎。

唐月明也不在意,就这么静静地看着。

而在众人中间,有几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虽然说他们都是盐商,但货源却是不一样的。

很显然,这几人的货源都是吐谷浑的青盐,而在李承乾列下的条条框框中,着实把青盐的价格压了又压。

虽然在精盐上还有利润,但要是损失了青盐的市场,对他们来说,打击还是蛮大的。

“唐掌柜,如果真按照这价格的话,那青盐的买卖可没法做了。”当即就有人提了出来。

唐月明见状,笑道:“这是自然,不知道伱们可否听闻,前些日子吐谷浑的可汗派人行刺了殿下,这意味着什么,诸位应该明白才是。

当然,你们若是坚持要卖青盐也没关系,但既然选择了青盐,那精盐的生意自然跟你们无关,诸位自己考虑好。”

一听唐月明这话,众人顿时一愣,当即就有人说道:“这慕容伏允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胆敢行刺殿下?

既如此,那不卖他青盐,倒也说得过去。”

商人哪儿有什么家国天下的心思,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利益罢了。

再说了,他卖的又不是吐谷浑过来的青盐,这会儿说两句漂亮话,对他有什么影响?

而那些贩卖青盐的商人一听这话,也是一愣。

这会儿他们才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李承乾要针对吐谷浑的青盐,感情是因为慕容伏允派人行刺了李承乾,这会儿落在他们眼下就只能二选一了。

李承乾当初做的这个方案,可不单单是为了打击他们的生意。

真要说的话,李承乾其实是在针对吐谷浑。

吐谷浑对外出口最多的是什么?不就是青盐么?

毫不夸张的说,吐谷浑如今有将近半数的收入都来自青盐。

以前他们还有牛羊出口,不过这些年连年的雪灾,自己都不够吃,还有屁的牛羊可以出口,现在出口的大头就是青盐。

李承乾要是在大唐断了他们青盐的生意,慕容伏允估计能气得暴跳如雷。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唐月明说道,“你们也看到了,这精盐生意,肯定有得赚,而且也就是殿下仁慈,要不是殿下考虑到诸位都不容易,真要是一个招呼都不打,就把精盐放出来,你们的生意可还有得做?”

“这倒是。”有人说道,“不过殿下定的价格是不是太低了?精盐要是这价格,粗盐估计还得向下再降一成的价,不然这粗盐根本就没人要啊。”

“这价格没有利么?”唐月明好奇地问道,“诸位,目光看长远一些,这是盐,不是别的什么。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可是生活必需品。

真要是把精盐卖到满大唐都是,你们获利几何可曾想过?

别老是盯着粗盐了。

粗盐生意你们能做多大?除了你们,满大唐还有多少盐商?

也就是精盐,暂且就你们这些人,你们要是能抓住机会,卖到满大唐都是,谁是你们的对手?

好好想想吧。

若是愿意,明日日落之前都可来找我。”

说完,唐月明就起身离开了。

他要给这些人商量的时间。

而他走后,几个青盐贩子也起身离开了。

他们也需要回去好好商量一下。

要知道,他们虽然是长安的盐商,但不代表他们就是汉人。

……

另一边,李世民正在和李靖等人商议国事。

自从之前李二有心透露了要对高句丽动兵后,最近不少人都心思活泛了起来。

尤其是那些武将,一个个都是嗷嗷直叫。

对于这些人来说,打仗可不是什么坏事。

身为武将,不渴望马上封侯渴望什么?

尤其是大唐开国之初,李世民集结了一大批能征善战之辈。

这些家伙,可没一个安分的。

“陛下,听说慕容伏允那老东西居然派人行刺殿下……”尉迟敬德大大咧咧地说道,“这老东西,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老程也真是的,这老东西敢行刺殿下,他居然一点儿反应都没,要不让微臣和老程换一下?”

李二一听他这么说,仿佛也是刚想起这件事儿,脸上倒是没什么波动,随口说道:“行了,你就别跟着添乱了,本来没多大个事儿,你要是一掺和,非得鸡飞狗跳不成。”

尉迟敬德听李二这么一说,心里了然,当下也就不再开口了。

他可不是真要和程咬金换个位置,而是想听听李二的态度,很显然,李二的态度让他意识到了什么。

一旁,萧瑀倒是说道:“这事儿微臣也听说了,殿下的处理确实无可指摘,即没有乱杀无辜,又没有放掉首恶,已然是有了明君之风。”

一听萧瑀这话,李二笑着说道:“确实,高明长大了,做的事情也是愈发的让人无可指摘了,哎,终究还是我等老了啊。”

三十多岁的李二感慨自己老了。

作为人精的房玄龄立马就听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当下就笑道:“陛下春秋鼎盛,何故言老?而且如今大唐正有盛世之貌,还需陛下日夜提点才可。”

说完,他瞪了一眼萧瑀。

心说,你脑子是不是有坑。

在陛下面前说什么殿下已然有了明君之风?

也就是他了解萧瑀,这话要是换做侯君集来说,他都怀疑这话是不是在暗示李二学李渊,太安宫里去造人。

皇家,纵使是父子,有些东西也不能触碰。

这是规矩。

魏征这个人精当下也是站了起来,笑道:“房相此话甚佳,如今大唐也算是走出了前隋的泥沼,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眼看着盛世在即,当可喜可贺才是。”

对于李承乾遇刺的事情,他们都不太在意。

既然李承乾选择了那条路,那么就应该有面对这一切的觉悟。

李世民没遇刺过?还是李渊没遇刺过?

这有什么好说的。

相反,随着李二愈发急切的想要出兵高句丽,他们都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李二的威严正在被人挑衅。

关键是,挑衅李二威严的正是李承乾,这就让众人有些无奈了。

这话要怎么说呢?

功高盖主可能不合适。

应该这么说,李承乾风头正盛,抢了原本属于李二的风头,这让李二有些挫败的感觉。

嗯,这么说就差不多了。

不过他们也无奈啊,如果大明的主人不是李承乾,他们能把人给骂死,但正是因为大明的主人是李承乾,这才让他们有些投鼠忌器。

包括李承乾都认为自己是在再开一国,但只有他们这些人固执的认为,这是大唐在寻找新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尝试。

他们愿意暂且看看,而且继续看下去。

看看这种方式对于大唐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从这一点儿来说,他们这些人,还真没什么私心,谋国如此,谁敢说他们不够殚精竭虑?

李二自然知道这些家伙是个什么样的想法,但被自己儿子比下去,这终究让他有些拉不下脸来。

还是那句话,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那是因为前浪不是你。

要是前浪是你,谁他妈愿意被人从后面给推了?

“好了,既然慕容伏允做出了如此恶行恶事,大唐也该有个态度。”李二笑了一声,说道,“这样,礼部,拟信,问一问他慕容伏允究竟有没有把我大唐放在眼里。”

一听李二这么说,李孝恭当即起身应了一句。

不过李二这态度,就让人玩味了。

李承乾遇刺,你就问一句?

这是暗示么?

慕容伏允看到了,还不得怀疑你们两父子之间有什么矛盾,所以现在都只是随便过问一句得了。

“陛下,这是不是有点儿……”萧瑀刚准备开口,李二摆了摆手,道,“行了,此事儿,高明知道了,都得感谢朕,说了你们也不懂,就按朕交代的去办即可。”

这话说完,李二摆了摆手道:“行了,大家都散了吧。”

他没办法跟这些人说清楚,或者说,他也说不清楚。

这些家伙和慕容伏允的想法大致一样,他们都觉得李承乾现在为了皇位积攒筹码,但只有李二知道,李承乾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并不是在为了皇位积攒筹码,他是真的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帝国。

别忘了,他们两个,才是一类人。

当年李二在打造秦王府的时候,不就是在打造今天的朝廷班底。

而如今,李承乾做的事儿和他做的事儿,何其相像?

只有同样图谋天下的人,才知道所谓继承而来的皇位,远远没有自己一手缔造出来的帝国来得更有征服感。

回到后宫,李二看到难得一笑的长孙,心情也好了许多,问道:“观音婢今天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高明派人回来了。”长孙笑着将大致的情况介绍了一番。

听长孙将具体的情况介绍了一番后,李二点了点头,心里对自己的猜测更加了然了一些。

不过这些事儿他注定了没有人可以分享,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

跟谁说?

谁都不行的。

因为这些都是帝王心思。

也只能跟李承乾说说,只可惜,如今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却在为了自己的帝国呕心沥血。

皇帝啊,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

这话还真没错。

“有了这精盐的生意,内帑的日子可是要好过了许多。”长孙笑道。

她其实不在意这生意赚钱不赚钱,她不过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李二,你儿子哪怕是远在千里之外,也还牵挂着我们。

李二何尝不懂她的心思,但却没法告诉她,这精盐生意的背后,将是怎样的尸山血海。

在听到这生意之后,他几乎就看到了吐谷浑血流成河的画面。

不过是小小的一笔生意罢了,背后藏着的东西,属实是让人胆战心惊了一些。

当然,他也不打算提醒李承乾什么。

既然你想和你老子一较高下,那咱们就公平的较量。

你打你的吐谷浑,老子打老子的高句丽。

想到这里,他恨不得现在就去通知三军,兵出高句丽。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是大唐和高句丽或者说大明和吐谷浑的争锋了,这已经发展成了李二和李承乾的较量。

当然,暂且可能也就李二这么想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