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463章 李二斗群臣!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63章 李二斗群臣!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464章 卷五 李二斗群臣!

有些事情,大家明明知道是怎么个情况,但又确实解决不了。

到了这时候,就要权衡利弊了。

李二是不愿意放弃这个策略的。

毕竟正如当初房玄龄说的那般,他就算愿意信任李承乾,但李承乾手下的那些人能信任么?

如今,李承乾雄踞西北,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再配合上大明冠绝天下的军械,已经对大唐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换句话说,他都不是怀疑李承乾的能力,会不会被其麾下那些人怎么着,他就担心李承乾的那些麾下会在未来鼓动李承乾行不可言之事!

毕竟那可是从龙之功啊……

看看大殿之下的这些人,一大半都是因为当初的从龙之功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这就是前车之鉴!

摇了摇头,李二说道:“这个问题确实比较紧要,但也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放弃经略西北的策略。”

说完,李二看了看众人的反应,又说道,“这个问题也不是无解的。”

说完,李二就一直盯着众人。

众人一听他这话,顿时就是一惊!

他们懂了!

李二所谓的经略西北可不单单是针对李承乾的……

这是要推动大唐内部的变革!

想到这里,众人也是小心翼翼地瞅了一眼李二,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才是李二。

他要做的事儿,怎么可能那么简单。

不把一件事儿的利益最大化,那还是李二?

可大家虽然都听懂了李二的意思,但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到底,这件事儿,他们真就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这种事儿,只能李二自己来说。

毕竟这事儿是真的得罪人啊……

而且,这也不符合他们的立场。

别忘了,他们都是士族!

李二看着他们的反应,倒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他想借此推动的变革,的确和这些人的利益不符合,但要说心里一点儿芥蒂都没,那也是瞎扯淡。

说到底,他想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大唐。

见没人开口,李二这才说道:“是时候提高工匠的待遇了。”

“陛下,不可……”戴胄刚开口,李二就微微摆了摆手,说道,“行了,你别说了,朕知道你在担忧什么,但大明王廷过去一年的发展我们都看在眼里。

如果说,大明王廷只是依靠兵锋之强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想必诸位都不会相信吧?

高明在过去的一年,主抓的重点其实只有两点。

其一便是民生!

高明在这一点上真的做到了很多官员都做不到的地步。

众卿应该都知道,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明王廷不说饥寒交迫,但绝对算得上遍地灾民!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据朕所了解,大明王廷几乎没让一个灾民因为饥饿而亡!

想一下过去我大唐那几年的天灾吧,哪一年没有灾民死在饥寒交迫之中?

高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儿的?

这就要说到高明主抓的第二点!

工业!

我们其实都清楚,当时的高明就算是变都变不出粮食的,所以他大肆发展工业,让大明王廷的货物,成为各国商贾甘愿远赴千里的紧俏货。

然后又利用各国商贾的贪婪,和他大明独特的军械,从各国搜刮粮食,这才让大明王廷度过了最艰难的一年。

从这点儿来看,工业何其重要?

而那些工匠,何其重要?

至于军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根本就不是高明所抓的重点,只不过是他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儿罢了。

当然,从这点儿来看,高明对于大明王廷的整体把控还是很精准的。”

他还有句话没说,那就是李承乾确实已经成长到了让他都有些陌生的地步。

魏征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殿下在过去一年,的确是做了很多了不得的事儿,以工代赈,说实话,就这个政策,当时是真的惊讶到微臣了。

虽然自古以来,从齐景公开始,都有以工代赈的典故流传下来,但像殿下这般彻底将以工代赈完美实施下来的,还真是首例。”

对于李承乾过去一年的表现,众人其实都认真的思索过。

尤其是李承乾的以工代赈,不管是魏征还是戴胄又或者房玄龄,都研究过的。

对此,没有一人不服气!

“确实。”李二点了点头,道,“高明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来,我大唐也可以吸取一定的经验。

但朕想说的可不是这个,而是工业的变革。

想必众卿都看到了,大明王廷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明的工匠。

说句朕极其不愿意承认的话,如今的大明,在工业之上,已然冠绝于天下!

如果我大唐再不变革,那未来我大唐的商业就只能受大明王廷所制。

虽然高明做事儿一直还算规矩,可别忘了,大明就是大明,大唐就是大唐!

所以,是时候推进工业的变革了。

要推进工业变革,首先,就要提高工匠的待遇!

你们难道忘了,之前大唐的工匠,对日月山也是趋之若鹜的!”

李二终于还是把话说了出来。

没办法,大家都不愿意开这个口。

抬高工匠的身份待遇,这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大事儿。

“陛下,工匠的待遇之前已经提高过了一次,这还是不久之前的事儿。”戴胄说道,“要是再提高工匠的待遇,户部压力很大啊!”

“哼!”李二闻言,冷哼一声道,“难道之前提高工匠的待遇,户部拿出了一文钱?如果朕没记错的话,那钱可是内帑出的吧?跟伱户部有何关系?”

他知道戴胄之所以反对,不是户部拿不出钱的问题,而是立场。

虽然大家都没说,但谁也不想工匠的地位能和他们读书人一样高。

这就是所谓的阶层。

“陛下。”吏部尚书高士廉说道,“短时间内两次拔高工匠的地位和待遇,怕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反对,也会给更多的人一个错误的信号。

最重要的是,怕是会让那些寒窗十年苦读的学子,心寒啊!

若是奇技淫巧也是一条通天之途,那又有谁愿意再皓首穷经,寒窗苦读?”

李二笑了,他就知道,哪怕是借助高明给的压力来推进这一件事儿,也是难上加难。

立场这个问题,是没办法改变的。

哪怕在场的几人都同意了,可这道旨意要是发了下去,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炸锅的。

打压工匠的地位,可不是大殿之上这几个人的想法,而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想法。

打个比方说,这就好比一个巨大的蛋糕,本来就他们这群读书人在瓜分,不管谁多谁少,甚至能不能吃着,但至少他们有吃这个蛋糕的资格了。

可突然又来一群人跟他们一起来瓜分这个蛋糕,谁愿意啊?

再说了,他们是真的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陛下,许国公言之有理。”房玄龄说道,“现在要是再拔高工匠的地位,还为时尚早,一来是距离上次提高工匠的待遇并没有多长时间。

二来就是工匠暂且还没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不合适。”

哪怕是魏征这会儿也站出来附议。

不是他对工匠有什么看法,而是这个节骨眼儿上,是真的不合适。

李二闻言,摇了摇头,对于这个结果,他不意外。

但他也没往心里去。

作为皇帝,他本就是和自己的这些臣子相辅相成的。

有些时候既会合作无间,有些时候也会争锋相对,大家都在努力的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对此,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就单说这件事儿,难道就能说他李二只是为了单纯的为了大唐好,而没有私心么?

怎么可能,大家都不是傻子,李二就是想借此开一个头,可这个头开了,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谁又知道呢?

难说未来李二会不会让那些工匠站到朝堂之上。

毕竟如果那些工匠真有一天登堂入室了,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李二。

到了那时候,可就真的有人帮李二来制衡这些读书人了。

对于一个帝王,制衡之道,向来就是如此。

不过李二倒也没有放弃,在桌案上翻了翻,找到了一个密折,笑道:“你们自己看看吧!”

说着,李二就把那道密折让内侍拿给了众人。

众人见状,心下也是一惊!

当即就凑到了一堆,一起看着密折中的内容。

“曲辕犁?”魏征一脸震惊地说道,“陛下,这曲辕犁真有如此神迹?”

说着,魏征就一脸激动地盯着李二!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要是大唐有了这个东西,不说再无饥荒之苦,至少每年的粮食产量要提高好几成!

别说好几成,哪怕是半成,那也是天文数字!

其他人其实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这真是好东西啊……

李二看着魏征等人的反应,说道:“爱卿以为呢?当初朕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和你们的反应几乎是如出一辙。

朕就想不明白了,为何大明王廷的工匠屡屡能创造出能震惊我大唐朝堂的物事?

难道说,大明的工匠真就比我大唐的工匠聪明一些么?

这话,你们信么?”

众人摇了摇头,这话他们肯定不信,也没理由信。

不过这会儿众人也明白了,这道密折应该早早就到了李二的手中,只是他一直没拿出来罢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

想到这里,众人也明白了,李二想要变革的心,已经很坚定了。

不过他们倒是能理解,大明王廷的确是屡屡创造出了让他们都震惊的物什。

“想想吧。”李二说道,“众卿都想想吧,如果我大唐还一直按部就班,不做变革,在别的地方,朕姑且还不好说,但在工业一途之上,我大唐必然会落后大明王廷太多太多。

今日,他们在军械、农具上领先于我们一小步,未来,他们会不会领先我们一大步?

众卿都是大唐的股肱之臣,你们告诉朕,朕应该怎么办?

难道说,我大唐就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在工业和商业上,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么?

你们甘心么!”

说完,李二站了起来,走到众人中间,从房玄龄手中拿过了那道密折,摇了摇头,说道,“曲辕犁啊……朕当时看到这道密折的时候,你不知道朕有多激动?

可一想到那曲辕犁居然不是出自我大唐的工匠之手,朕心里又有多心寒?

众卿家,你们能理解么?”

众人沉默了……

如果说大明王廷弄出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们还不在意,但曲辕犁可真就戳到了好些人的心尖尖了!

没办法,说到底,大唐还是个农业大国!

任何能改良农业技术的,都将受到他们的重视。

可他们也为难啊,这要是由他们开口来提出抬高工匠的地位,那可就把人都得罪完了。

最终,还是魏征咬着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抬高工匠的地位姑且为时尚早,但如果有工匠创造出了类似于曲辕犁这般的物什,朝堂当可重赏!”

“重赏?”李二冷笑道,“赏千金么?朕之前见了这道密折后,专门去翻了一下大唐工匠的赏罚簿。

按照大唐律,你就算创造了一击能将高句丽灭国的利器,顶格赏赐也就五千钱,五千钱啊,说起来真不少。

可……”

李二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大唐律还真就是这么规定的,哪怕是造出了原子弹,赏钱也就五贯……

最搞笑的是什么?

最搞笑的是大唐自开国以来,还从未有人拿过五千钱的赏赐,最多也就八百钱……

从这里就能看出,大唐对工匠的所谓赏赐,是何等的苛刻!

说到这个,众人都有些尴尬。

大唐律嘛,在场的人都熟。

毕竟这就是他们昔日定下来的。

“陛下,老臣不是这个意思。”魏征深呼了一口气,说道,“于大唐有大功者,当受重赏!真正的重赏!

当可效仿贡献了灌钢法的陶明宇一般,赏赐爵位!

甚至可以明旨传天下,让天下工匠都有一个目标!”

这就真的是重赏了,封爵啊!

虽然之前陶明宇是因为贡献了灌钢法而得爵,但他的情况和别人又不一样,他毕竟是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后人,算起来也是名门。

封其爵位倒是没人反对,可如果陶明宇仅仅是一个工匠,当时李二想封爵,怕是没那么容易。

“此法可行。”房玄龄闻言,立即说道,“若是有工匠能创造出诸如曲辕犁这种利国利民的利器,封爵也无不可。”

众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是个法子。

爵位是爵位,那只是一个荣誉,和官职没关系的。

当即,众人也是纷纷附议。

李二笑了笑,到了这时候,他也只能同意了,再纠缠下去,也纠缠不出一个结果来的。

不过这也好,只要开了这个头,未来就好办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