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467章 明王凯旋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467章 明王凯旋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468章 卷五 明王凯旋

贞观七年,十月二十二。

在外征战大半年的李承乾终于班师回朝了。

此番回来的人可就多了。

除了契苾何力的征西军有两营在外执行李承乾的军令以外,其余人几乎都回来了,包括浇河军。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如果可以的话,李承乾是不愿意带浇河军回来的。

虽然说可以将浇河军一分为二,分别安置在除了浇河郡以外的三郡中,但李承乾还是没有这样做。

说到底,大明王廷暂且还没有稳定民心,虽然浇河军和其他几郡因为之前一战有些恩怨,但说到底,他们才是同根同源的族人。

再说了,也需要给高纯行、邱博文、楼宁几人一些时间站稳脚跟。

当然,李承乾也不会将浇河军带回日月山,那不现实。

浇河军好歹也有数万之众,虽然李承乾已经做了详尽的安排,但万一他们欲行不轨也是个麻烦。

有些时候,不给别人看到希望的机会也是一种自保。

这会儿,李承乾将浇河军一分为六,分别进驻草原六城。

只要不在日月山,不管是在赤水源哪个地方,李承乾都没有那么担忧。

别忘了,这里是他李承乾的基本盘,在赤水源,那都是他李承乾的拥趸!

就算叔孙海和达步屈想搞什么事情,李承乾也有的是办法镇压。

不过话说回来,李承乾让浇河军进驻草原六城也没那么简单,有些人,他还是要试探一二的。

“将军,殿下他们已经到十里外了。”就在伊原振焦急的等待中,一匹快马来报。

“快,通知陈学正,殿下快到了。”伊原振急忙吩咐道,“都给老子打起精神来,此番殿下一战平天下,虽然我们没能上阵杀敌,但别忘了,殿下让我们镇守日月山,那是莫大的信任!

别跟娘们儿一样,没捞着军功,一个个蔫了吧唧的!”

众将士闻言,立马是腰杆一挺,还别说,虽然他们此番没捞着军功,但这会儿一个个也是激动得不得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李承乾最初的班底,那可都是老人了。

李承乾一战平定吐谷浑,对他们而言,最直观的就四个字,与有荣焉!

很快,陈升也收到了消息,立马开始张罗人夹道欢迎。

当初为了筹备大明的开国大典,李承乾可是把日月山的人近乎都调走了。

如今日月山明面上处理政务的便是陈升,至于军事方面自然就是伊原振了。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李承乾私底下可是没少做安排。

哪怕这两个家伙真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李承乾也有后手解决他们俩。

不多时,李承乾的大部队就看到了伊原振带着自己的麾下正在列队欢迎。

“伊尚书,原振最近表现不错嘛。”李承乾见状,笑道,“听说他之前还帮麾下的将士赚了不少钱,这家伙,从军倒是可惜了,回头你问问他,户部还缺一侍郎,看看他有没有兴趣。”

伊原锡一听这话,顿时就愣住了,手里握着的缰绳都差点儿丢了出去,急忙说道:“殿下说笑了,这家伙就是一粗坯,户部的差事儿要是交给他,那可算是所托非人。

回头老夫就好好收拾收拾他,一个粗坯,好好带兵打仗就行了,尽搞那些有的没的,那还不如回家搂婆娘。”

这事儿伊原锡一直都知道,之前还是他提醒的伊原振,只是他没想到,李承乾也早就知道了。

这会儿,他是真不知道李承乾是什么意思了。

敲打么?

听起来也不太像……或者说,他也没听懂。

李承乾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一种隐喻罢了。

听伊原锡这么说,当下也就一笑了之。

“末将伊原振,恭迎殿下得胜凯旋!”

“恭迎殿下得胜凯旋!”

“恭迎殿下得胜凯旋!”

随着伊原振一声高呼后,他身后的将士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李承乾倒是没什么反应,不过跟在李承乾身后的怨军、征西军、哪怕是达步屈、叔孙海这些浇河军的家伙,也是一个二个群情激奋的。

“辛苦你们了。”李承乾下马,拍了拍伊原振的肩膀后,这才绕过他,看着众将士说道,“此战,你们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此番能一战平定吐谷浑,伱们同样功不可没,若非你们日夜镇守着我们日月山,为我大明守着家,解决了本王及一众将士的后顾之忧,此战哪儿有那么简单就取胜!

所以,此战,不单单是你们,我大明王廷的每一个人,都在此战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与其说是本王领兵灭了吐谷浑,还不如说是我大明王廷的所有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才创造了今天属于我大明王廷的奇迹!

未来,只要我们依然如此,我们也定将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因为我大明王廷,数百万子民,从来都是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当贺!”

“当贺!”

“当贺!”

“当贺!”

随着李承乾话音落下,众人起身高呼!

李承乾多会啊,功劳放在他身上,屁用都没。

还不如用来鼓舞人心的好。

你瞧瞧,李承乾这话一出口,原本只是与有荣焉的众人,这会儿那脸上谁不是洋溢着激动的神色?

就连李承乾身后的那些家伙,谁又不是一个个激动莫名?

当然,至于刚刚李承乾跟伊原锡说的那些,自然不会跟伊原振说。

有些事儿,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就好了。

他只需要表现出一个态度来就行,那就是,我知道。

随着众人的情绪平复下来,李承乾才回过身拍了拍伊原振的肩头,说道:“这段时间压力大吧。”

伊原振刚刚准备开口,李承乾就叹了口气,说道,“行了,本王知道你要说什么,但该属于你们的功劳,本王绝不会吝啬。

好了,本王也该回去了,大半年了,也不知道日月山变样了没。”

“恭送殿下。”伊原振立马喊道。

刚刚李承乾的那番话对他来说,还是很受用的。

说实话,错过了这一场大战,他为此不知道有多少个夜里睡不着。

既然选择了从军,又有几人不想马上封侯?

他也想啊,可连战场都上不去,他想有什么用呢?

不过李承乾的这番话,倒是让他舒坦多了。

至少心里没有了那么多的郁结。

当然,李承乾是不会管他的,他之所以这么说,一来是事实,二来嘛,伊原锡过后会找他的。

这就跟所谓的打一棒子再给一甜枣一样。

只不过李承乾的甜枣是先许出去的,还没给,至于给不给,就看伊原振挨着一棒子后的反应了。

很快,李承乾的大部队就来到了日月山外。

好家伙,陈升真的动员了全城的老百姓在城外夹道欢迎。

当然,这也不需要他动员,他只要告诉大家,今儿殿下得胜凯旋,大家自发就涌来了。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他们的要求真的简单,只要家有隔夜粮,身有御寒衣,他们就满足了。

以前他们还担心慕容伏允有朝一日会来毁掉这一切,如今,慕容伏允都作古了,他们自然也松下了一块大石头。

就他们短浅的见识来看,未来只有好日子了。

李承乾能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让他们饿死冻死,未来没有了吐谷浑的威胁,他们实在想不到什么理由,会阻碍他们期待已久的好日子。

“殿下勇猛无双!”

“殿下大杀四方!”

“殿下牛逼!”

……

一看到李承乾的大部队,众人就止不住的高声喊道。

不过没有人组织,那真喊什么的都有。

牛逼这两个字,估计还是从李承乾的嘴里传出来的。

不过这也正常,李承乾作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大家喜欢学他的词汇、习惯,包括吃食,其实都正常。

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

“恭迎殿下得胜凯旋!”陈升拱着手说道。

听他这话,李承乾笑道:“这话你还教给了伊原振吧?”

他就说,伊原振那么个粗坯,怎么会说这么文绉绉的东西。

“其实当时微臣琢磨过好久,但不管说什么,好似都无法彰显殿下的功绩。”陈升笑道,“说了不怕殿下笑话,为了此事,微臣还去信问了家父的意见,家父也觉得殿下的功绩,没有任何的言语能够彰显。

至少就我们目前的学识,还不够。”

他这话还真不是吹嘘,就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毕竟,李承乾怎么做到这一切的,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就这破事儿,还值得过问你阿耶?”李承乾笑道,“行了,能一路走到今天,岂是本王一个人的功劳。”

说着,李承乾指了指陈升背后的百姓,道,“是我们,也是他们,一起创造了这个奇迹。”

说着,李承乾就走了出去,将刚刚和伊原振他们说的那些话,又说了一遍。

虽然字可能不一样,但意思都大同小异。

一时间,听得那些老百姓哇哇叫好。

“听到没,殿下说了,大明王廷的奇迹是我们一起创造的。”有人激动的跟身边的人分享着,不过一说完,看到对方居然是倭国的商贾,马上就说道,“倭国的?跟你说你也不懂。”

倭国的那商人都愣住了?

他娘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要你说了?

“殿下圣明!”

“对对对,殿下圣明!”

一时间,众人又闹哄哄的起来了。

陈升也没专门派人去引导这些家伙,他知道,李承乾最喜欢的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终,李承乾的大部队在众人的夹道相迎中,终于回到了日月山。

而在人群中,卢正卿和阎立德看着这一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两人是一起来的大明王廷。

不过一个是来出任大唐常驻日月山的使节,一个是来和大明王廷的工部以及将作监交流学习的。

今日得悉李承乾凯旋而归,两人自然也来凑了个热闹。

他们也想看看,昔日在长安那个尚且还算本分的太子,这一年多究竟变化有多大。

尤其是卢正卿,当初若不是李承乾放他一马,这会儿他坟头上的草都得有半米高了。

“老卢,这就是我大唐太子?”阎立德在一旁小声说道,“的确是有几分少年英雄的意思。”

他们两人虽然以前没什么交集,不过最近一直腻歪在一起,关系也拉近了不少。

称呼上也就没有了以前那么拘谨了。

卢正卿闻言,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李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成长了不少,比起以往,殿下更加成熟了一些。”

对于李承乾,他其实也纠结。

如果不是李承乾的话,他可能还是卢家在朝堂上的脸面。

可因为李承乾,他和卢家不说势同水火吧,但也几乎是被除名了。

没办法,他感念李承乾的恩情,没办法再对李承乾出手了。

这就是一个读书人的无奈。

明理、知理、还得守理。

“看到段尚书了么?”阎立德问道,“之前段尚书来信说,他也会跟着殿下一起来日月山,去大明的工部实地考察一番,怎么没看见人?”

阎立德在李承乾的大部队中尽力的搜寻着。

卢正卿闻言,笑道:“不说段尚书上了年纪,你让他长途跋涉的骑马,这不是要了他老命么?

而且,这是大明王廷的得胜凯旋?

在这个队伍中,参杂着一个大唐的官员,算怎么回事儿?”

这种事儿,不用说都知道,段纶不可能出现在李承乾的队伍中,至少不可能明面上出现。

“段尚书要么是在那些马车之中,要么就是在大队伍的后面。”卢正卿说道,“用不着担心,到了,段尚书自然会通知你的。

对了,你最近和大明的将作监接触得如何?”

“这个说来话就长了……”说起这个,阎立德摇了摇头,道,“说了你可能不敢相信,我此番前来日月山后,算是服气了。

虽然说大明将作监的将作在技术方面,和我们大唐没法比。

但人家在创新方面,那真不是我们能企及的。

真的,人家什么都敢做,都能做,只要报备一声,殿下拨付钱粮那叫一个快。

听他们说,这好像叫什么专款专用!

跟我们大唐,完全不一样。”

一说起这个,阎立德就羡慕得不行。

卢正卿闻言,笑了笑,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段时间,他在日月山,也是震惊得不行。

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其实都还没什么,可真当自己亲眼见到后,才会觉得别人说的和自己看到的,那完全是两回事儿。

搁在以前,他会相信有人从无到有,只用了仅仅一年时间,就在山坳坳里面建立起了一个通都大邑?

开什么玩笑。

但直到他亲自置身于日月山的时候,才知道,奇迹之所以被称之为奇迹,就是能人所不能!

另一边,李承乾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看着熟悉的日月山,偏过头对阿史那泥孰说道:“阿史那尚书莫要介意,我大明王廷立国不久,这日月山建城也不久,和西突厥没法比,倒是让阿史那尚书见笑了。”

“殿下这话可是在嘲笑老臣啊。”阿史那泥孰笑道,“我西突厥虽然历史渊源悠久,但像如此繁华,干净的城邦,却真的没有。

我刚刚还看到了好些天竺、倭国的商贾,就这份商贸上的繁华,那就不是我西突厥能比的。”

说实话,阿史那泥孰确实很震惊。

当然,他震惊的其实并非什么商贸的繁华,最让他震惊的是大明王廷从上到下的那一种气质。

你要说具体是什么气质吧,他也说不上来。

但他明显能感受到这些人身上洋溢着强烈的自信。

而且还有一种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感。

至于他们对李承乾的拥护,那更是让他不敢想的。

他虽然只做了不久的西突厥可汗,但也曾是一部之首领。

可当时他在他们部落的拥护可都没李承乾这么恐怖。

“商贸的繁华终究是空中楼阁啊。”李承乾笑道,“阿史那尚书应该明白本王的意思吧?”

阿史那泥孰点了点头,这意思他当然懂。

商贸繁华,但不能解决大明王廷如今的根本问题,这才是最紧要的。

当然,说是空中楼阁就过分了,大明王廷要是没有如此繁茂的商贸,问题会更大,更严重。

“这就是日月山的主街道了。”李承乾笑道,“长明大街,这街道两边,都是各国商贾开的商铺。

阿史那尚书若是有兴趣,也可在这里投资一家商铺。

听李侍郎说,目前为止,这条街上的商铺,还没有一家赔钱的。”

“这倒是实话。”李勤俭闻言,从后面打马而上,笑道,“这临街的商铺,别说赔钱,有一家算一家,一年的利润最少都在五百贯以上。

这闹得他们这两边的商铺都说,一年赚不上五百贯,那就叫赔钱。”

阿史那泥孰听得一愣,这么赚钱的?

他知道李承乾什么意思,当下也在心里琢磨着。

李承乾也不管他,不管阿史那泥孰最终如何决定,李承乾都打算派人去请西突厥的十姓贵族来日月山做客。

虽然一年五百贯的利润对于十姓贵族来说不多,可对于他们人中的某一个人而言,绝对不算少。

甭管他有钱没钱,只要是能吃到嘴边的肉,又有几个愿意放弃的呢?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