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493章 那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第494章 卷五 那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陛下。”阎立德当即说道,“微臣认为大唐的工业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李二闻言一愣,难道说今天的主攻手变成阎立德了?

看了看段纶,见段纶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李二这才说道:“阎卿说说看,大唐的工业怎就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回陛下。”阎立德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想我泱泱大唐,富有四海,威仪天下。

论文,诗词歌赋,名传四方。

论武,南征北战,威震八面。

可唯有论工,却无尺寸之功。

微臣身为将作监大将作,有难辞之责。

然,微臣有一事不解。

大明工匠之先驱者,十之有九出自大唐,且在大唐之时,均是泛泛之辈,奈何他们去了大明之后,皆有所成?

为何?”

“为何?”郑旭一脸不屑地说道,“还不是你们将作监和工部不识人才,凭白让人才都流失了,此乃两监和工部失职!”

说着,郑旭看向李二道,“陛下,微臣弹劾两监和工部官员,尸位素餐……”

“失职?”都不等李二有什么反应,阎立德就冷笑道,“大唐普通工匠月例四百钱,最高不过钱九百!

郑大夫可知大明工匠月例几何?”

“本官又不曾去过日月山,如何知道?”郑旭冷哼一声。

他本身就不是为了弹劾谁,就是来捣乱的。

这会儿自然乐得和阎立德扯,这就是他的目的,毕竟阎立德这家伙,大家都知道,多扯两句,搞不好他都忘了自己要说什么了。

阎立德才不管那些,袖子一甩,道:“大明工匠,最低月例一千两百钱,这还是学徒的月例。

正式工匠分九级,月例从两千钱起,每高一级,月例加两百钱,最高三千六百钱!

而且,大明工匠每月考核一次。

学徒就可以参与最低等级的工匠考核,考核通过可晋升。

同时,考核不通过的,会降级。

当然,他们的制度还有很多。

比如某个工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考核更高一级的工匠,但又不想降级,那么他只要连续一年内通过他现有的等级考核,那么他就享有终身同等级工匠待遇,同时,他还享有继续考核更高一级的机会。

而将作监的将作,必须通过最高级的工匠考核。

这些种种,才是大明的工匠为何有如此精神面貌的原因!

因为,他们的希望是看得到的!

不管是学徒,还是在级的工匠,他们都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未来。

就这儿,他们还不拼了命的去干?

就这儿,他们还不感恩戴德的去干?

就这儿,他们还不用尽浑身解数的去干?

可再反观我大唐,我大唐的工匠,未来在哪里?”

说到这里,阎立德转过身对李二重重的施了一礼,“陛下,大唐工业危矣!”

他可不傻,郑旭想这就把他带偏,呵呵,明显是想多了。

“如今,大唐工匠死气沉沉,他们不是缺乏创造力,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看不到希望。”阎立德继续说道,“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老!

这话用在我大唐的工匠身上,也是恰如其分。

我大唐的工匠,自当他们踏入作坊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未来其实就已经定格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的眼前就像多了一块幕帘,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每日每夜只是在麻木的重复着昨日的旧事。

不单单他们,他们的子嗣亦是如此,到了这一步,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创新?愿意去钻研技术?

说句不该说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句话被他们琢磨的明明白白!

陛下啊,是时候掀开遮挡在他们眼前的幕帘了。

是时候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了。

也是时候唤醒我大唐百工千百年的骄傲了!

我大唐,文能治国,举世无双!武能安邦,灭其猖狂!为什么唯独工,却一时无光?

陛下,改革吧!

定天下工匠为九品!

能者上,庸者下!

既有大浪淘沙之意,也有重振百工之法,何乐而不为?”

听阎立德说得激情澎湃,李二握着双拳也是一脸的激动。

这法子行啊!

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工匠的积极性。

作为一个皇帝,他当然知道,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管够草!

啥鸡儿都没有,就想别人跟你拼命,可能么?

“陛下不可!”众人也发现了李二的异常,见他那一脸激动的模样,戴胄急忙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只有官员定品,工匠要是定品,那岂不是乱套了?”

他其实也还没想好反驳的点,但看李二那个神情,他真担心李二脑子一热就答应了,所以只好先随口说了一个最显眼的理由。

“戴尚书误解了。”阎立德笑道,“定品不过是一个说辞罢了,下官的想法是效仿大明,为工匠定级。

最大程度的激发工匠的积极性。”

“若是让阎大将作说的这般,大唐每年要多支出多大一笔国帑,阎大将作可有想过?”戴胄最关心这个问题。

他作为户部尚书,每年国库是个什么情形,他比谁都清楚。

在贞观初年当这个家,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若是进行工业改革,将作监无需户部拨款,但微臣有一个条件!”

“陛下,工部也是如此。”段纶也立马说道。

早在昨夜,他们就想过戴胄会这么说,是以,两人都认真思量过。

而他们两个这么一表态,戴胄当即一愣。

就连工部都不用拨款了?

还别说,他户部顿时就轻松了许多了啊。

关键是,他没反驳理由了……

李二笑道:“不知两位爱卿有何条件?说来听听。”

其实不单单是他,大多数的群臣都猜到了。

“陛下。”阎立德和段纶对视一眼,当即说道,“我们的条件很简单,如果进行了工业改革,未来,工部也好,将作监也罢,必然会有盈利!

微臣希望盈利的部分,只记入账目,不收归国库,权当新的研发经费。

至于暂且所缺的部分,臣等自己想办法!

绝不动用国库一文钱!”

“荒谬!”阎立德刚说完,郑旭就反驳道,“自古以来,可有先例?”

“陛下,此举不妥。”王侍郎也站了出来说道,“如此一来,六部若是都纷纷效仿,那还要什么朝廷,设什么仆射,各自当家做主好了?”

他想把房玄龄也拉下水。

不过房玄龄是打定了主意不掺和这档子事儿,闻言依旧一言不发。

当然,他们担心的从来不是工匠能拿多少月例,这都是小事儿,他们担心的是开了这个先河。

阎立德闻言,冷笑道:“这不行,那不行,那你们告诉本官,我大唐的工业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走在我大唐的前面么?

若是他日,别人用更先进的工业席卷我大唐之时,我们拿什么去反抗?

诸位都是大唐有头有脸的人物,想必各位家里都有不少出自大明的精美物什吧?

伱们难道就没想过,这已经是工业之战吹响的号角了!

大明正在用这种方式,夺取我大唐的市场!

难道真要等到有一天,我大唐百姓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都流失到大明王廷去你们才肯善罢甘休不成?

此消彼长,难道还要我泱泱大唐,仰大明之鼻息不可!”

他这番话倒是点醒了很多人。

很多人都闻之一惊!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众人都回想了一下,好家伙,还真是,家里多多少少都两件大明贩卖过来的物什。

这他妈就恐怖了啊!

大明王廷才立国多久啊?

见众人这副表情,段纶知道,该他出手了,当即,段纶便拱手说道:“陛下,阎大将作言之有理。

此番老臣出使大明与殿下相谈甚多,获益匪浅。

殿下给微臣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那一颗以民为本的宽大胸怀。

臣犹记得当初勇山大祭之时,殿下在勇山之上,立了一块碑,以此纪念那些为了大明王廷血洒沙场的将士。

碑文七个字,老臣至今不敢忘……”

说到这里,段纶停了下来。

当初他没把这件事儿先行汇报上来,就是为了今天。

“我说纪国公,你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继续啊,这儿还等着呢。”侯君集见段纶半晌不言,便催促了一句。

李二也是一脸好奇地看向段纶,不过那意思明显是催他快点儿。

“一将功成万骨枯!”段纶深呼了一口气,说道,“这碑文是殿下亲自写的,一开始老臣也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直到殿下说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老臣这才明白,殿下这话是在警醒自己,也是在警醒后来人。”

众人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错。

李承乾怎么也算亲自领兵杀过敌的。

说是一将倒也说得过去。

最重要的是,他才多大啊,就有了这种觉悟,实在是让不少人汗颜。

“是啊,一代名将的征途,需要多少将士的血肉来堆砌,高明能明白这个道理,朕心甚慰。”

李二也点了点头,李承乾能有如此感悟,作为父亲的他,当然是高兴的。

别说他高兴,就连房玄龄这些人也无不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们就怕李承乾会一直膨胀下去,但谁知道,这家伙真的会自己收手,控制住自己的**,这在他那个年纪,绝对是少有的。

当然,李承乾的这番话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不过能读懂这个意思的就不多了,除了李二等少数几人,估计也没人关心。

段纶继续说道:“殿下此举,说到底还是不忍自己麾下的将士再去冒险,而且,常年征战,损伤的终究是老百姓的安稳。

说到底,这不过是殿下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罢了。

当然,说到以民为本,殿下做的可不止这些。

那老臣再说说大明医院。

想必诸位对这大明医院都一知半解吧。

说实话,当初老夫听闻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最后得殿下讲解,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说白了,大明医院就是一家专门为大明子民治病的地方。

占地十数亩,每日每夜都有大夫当值,在医院里,还有专门为病患修建的住院部,顾名思义,可以住在医院,有大夫日夜巡视,随时监控病情。

当时老夫在日月山的时候,恰巧去过一次正在兴建的大明医院,当时殿下刚好也在。

只不过是为了窗户纸的事情,殿下亲自交代大明工部尚书伊原锡,要求医院所用的窗户,全部改用昂贵的玻璃。

当时伊尚书觉得此举太过于浪费了一些,但殿下却说,哪怕只是因此能多救一个人,那这笔投入就不算浪费!

可见殿下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已经到了哪一步?

而殿下对待工匠之所以如此优待,按照殿下的话说,工匠也是大明的子民,作为他们的王,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难道不应该是一个王的责任么?”

“玻璃?”有人喃喃自语,“真有这么夸张?大明能有如此多的玻璃?”

这个年代的玻璃,说的是一种玉石,和后世的玻璃是两回事儿。

而听到他这话,当初一起跟随段纶出使的一个官员立即说道:“此玻璃非彼玻璃,怎么说呢?

大明的玻璃是那种白白净净的,就像冰块一样,但很薄,透光性也很好,本官有幸进过大明宫,大明宫用的就是这种玻璃。

白日之中,整个大明宫都明亮如野,尤其是冬日,暖洋洋的阳光穿过玻璃,整个人都是暖和的。

本官还记得,当时殿下说,病患若是能每日多晒晒太阳,对身体是极好的,所以才要用造价如此昂贵的玻璃。”

“世间真有如此神奇之物?”有人一脸惊呼道。

“确有此物。”阎立德立马说道,“玻璃也是大明将作监研发出来的,此物若是出现在长安,定然被哄抢一空。

陛下,是时候改革了!

大明的工业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啊!

若是再拖延下去,未来的大明,必将以工业来犯,我大唐如何御之?”

李二看着自己太极殿上那明晃晃的烛光,略带失望的问道:“大明宫果真在白日无需掌灯?”

摇了摇头,阎立德说道:“就算是夜间,所掌之灯也不多,微臣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还是得说,如今的大唐,在工业一道上,已经落后大明甚多!”

听他这么说,众人都沉默了。

泱泱大唐,就居于人下,他们也觉得丢脸。

“陛下。”段纶也当即说道,“不提工业改革之事,但微臣觉得,以民为本,不该是错!”

“陛下,微臣附议!”就在这时,一直没吱声的魏征突然站了出来说道。

“微臣附议!”萧禹站了出来。

“微臣附议!”侯君集站了出来。

“微臣附议!”

……

不多时,越来越出使过大明王廷的官员也纷纷了站了出来。

至此,戴胄沉默了。

郑旭沉默了。

世家沉默了……

他们输了,不是输给了段纶等人,而是输给了日月山的那位。

但他们还没意识到,段纶等人的胜利,将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大唐和大明之间的工业竞争,彻底拉开了序幕!

也正是从今天开始,百工狂欢!

工业的较量,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