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556章 李二的谩骂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556章 李二的谩骂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557章 卷五 李二的谩骂

贞观十一年,七月。

长安城一片素缟。

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国之君,李渊的葬礼自然不能轻待,哪怕是李二也得重视。

一切的丧葬的安排也都是遵循的最高规格,各地的藩王宗亲也在陆陆续续的赶回长安。

而诸如教坊司这些烟花之地,在国丧之际也都纷纷闭门不开。

可以说,李渊生前没有享受过的殊荣,在他死后,倒是一个不落的都享受到了。

皇宫中,李二一身缟素,满脸的悲痛,看着大殿之上的众人,哀声问道:“父皇驾崩,乃是我大唐莫大的损失,此番葬礼,礼部要认真对待。”

最看重李渊丧事的人,其实莫过于他。

还是那句话,孝大于天!

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且,尤其是他……

“陛下放心,礼部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李孝恭闻言,也是立马站出来躬身说道。

这几天,说起来就他们礼部最忙。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只要摊上了这种事儿,那就是他们礼部的活,躲都没法躲。

“司天监呢?”李二继续问道。

“回陛下,司天监这几天已经挑出了几个日子。”说着,房玄龄就从袖笼中拿出一张纸条,让内侍交给了李二。

李二只是看了一眼,就明白了。

“让司天监再看看。”

对于李二的反应,房玄龄是一点儿不意外,当下就躬身领命。

心说,这次司天监的那些家伙,总算是欠了老夫一个天大的人情了吧?

“陛下,此番诸王进京,微臣恐出什么差池,要不要提前做些什么安排?”侯君集见状说道。

作为兵部尚书,这是他的职责,但要是没有李二的首肯,他也不敢私自调兵。

可诸王进京为先皇奔丧,纵观历史那也是绝无仅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汲取。

所以说,他有所担心倒也正常。

当然,他这会儿也有给李二表忠心的意思。

自从李二那道传令天下诸王回京为太上皇奔丧的旨意明示天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当初打的那个如意算盘好像落空了。

这李承乾只要一回来,就算暂且能保住太子之位,但未来堪忧啊。

普通人都尚且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何况他们这些人。

李二闻言,沉吟了片刻,也是点了点头,道:“那爱卿就辛苦一下,不过如今是国丧,想必也没人敢造次,若是真有人不知死活,偏要在国丧期间搞风搞雨,那朕也只能成全于他!”

对于自己的那些兄弟,李二虽然一直戒备,但也真不曾担心过。

就如今的大唐而言,除非自己老眼昏花了,否则谁也没有机会。

“陛下,如今太上皇驾崩,殿下和赵王回京之后,应当如何安置?”就在这时,魏征出班问道。

他这么一问,众人也都是竖起了耳朵。

都是聪明人,谁还不知道李二此举意欲何为?

“国丧期间,自然是一切按照规矩来。”李二说道,“在外,朕自然承认他们新的身份,毕竟那是他们凭自己本事挣的。

但既然回到了大唐,那他们也该认清自己的身份。”

这话暗示的味道就很重了,众人闻言,也算是大致摸清楚了李二的心思。

而魏征却是一脸的无奈,他终究是没想到李二居然会有这么一手。

说起来,他这会儿的心理也是矛盾异常。

之前李承乾强势的时候,他觉得李承乾太冒失了,还需敲打和历练。可如今,李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出招就让李承乾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他又愁绪了。

魏征就是这么一个人,当即就说道:“那国丧之后呢?”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是一惊,心说,还得是魏征!

这话,估计也就他敢问出口了!

这不是在逼李二么?

李二闻言,一脸怒容地瞪着魏征,这老匹夫,就这点儿让人厌烦,若他不是皇帝,真想在这最高兴的时候,扇他妈一巴掌。

不过这话他却是没有回应,也不需要回应。

对他而言,李承乾那小子,若不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收拾收拾他,今后真就拿他没招了。

关键是,李承乾已经威胁到了他的权利,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允许的。

莫说只是一个儿子,就算是他亲爹,不也一样被他赶下台了么?

当然,其余人也没多言,就连斥责魏征的人都没有。

李二这一手,让他们也是猝不及防。

毕竟,他们各家可都有子嗣在大明,当然,在朝的这些人,除了魏征,送到日月山的都不是各家的嫡子,对各家而言,影响倒也不大。

至于魏征,众人倒是不会以为他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担心,就连李二都没有这么认为。

这个家伙,虽然很多时候让人厌烦,但那人品还是很坚挺的。

“陛下,太子殿下好不容易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实在不应该就此荒废啊?”魏征见李二不开口,继续说道,“储君之争,本就残酷,殿下就是不愿意见到兄弟相残,当初才离开了长安,如今,殿下虽尚有不足之处,但终归还是成长了许多,陛下又何必……”

“放肆!”都不等魏征把话说完,李二顿时就怒喝了一声!

他是真的恼了。

你含沙射影谁呢?

兄弟相残,你是想提当年的玄武门么?

众人闻言,皆是一言不发,最多也就是偷偷看看魏征那一脸坚毅的表情。

该说不说,虽然他们很多人都厌烦这家伙,但也是真佩服这家伙。

要说到勇,一般人还真不敢与之相比!

而魏征却是一脸的无畏,梗着脖子,继续说道:“陛下,大明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子民,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还请陛下三思才是啊!”

“哼!”李二闻言,冷哼一声,“不知朕做了什么,魏卿就让朕三思?

高明纵使回京,也不过是为其阿祖服丧?这难道也是朕的错?

简直荒谬!”

李二是真有些心寒,他还什么都没做呢,屎盆子就扣他头上了,你魏征连这点儿时间都等不起了么?

不是说他会回心转意,关键是,现在这当口,他是真的什么都没做,至于之后他会不会这么做,姑且不论,现在伱魏征凭什么用朕尚未做过的事来指责朕?

凭什么啊?

“微臣失言。”魏征也不是只会一味的刚,当即便躬身说道,“也是微臣小人之心了,想来以陛下的胸怀,又岂会坐视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重新陷入混乱之中?”

听到他这话,李二鼻子都气歪了,正当他准备出声斥责的时候,一小黄门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说道:“陛下,日月山急报。”

“日月山?”李二闻言立马猜到了,“想必是卢正卿的急报,速速呈上。”

众人见内侍将一密信交到李二手上的时候,一群人都有些不解。

这时候日月山的急报?

莫不是卢正卿跟着殿下一起回来了?

这般想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个准确的答案,心里就更犯嘀咕了。

可就在这时,李二看完卢正卿的急报,脸色更加难看了。

不过因为之前魏征已经触怒了这位,所以众人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陛下,可是日月山发生了什么变故?”房玄龄见状,当即问了一句。

“诸卿自己看吧!尤其是魏卿,一定要多看两遍!”说罢,李二气呼呼的就将奏章丢了下去。

房玄龄见状一愣,有些尴尬,心说老臣做错了什么?

一直侍候着李二的内侍自然不会让房玄龄去捡这份奏章,当即就走了下去将奏章捡起来恭恭敬敬的交给了房玄龄。

一瞬间,众人便又朝着房玄龄围了上来,大家都好奇啊,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李二如此失态。

可就在房玄龄打开奏章片刻之后,不管是房玄龄,还是围着房玄龄的众人都愣住了。

“吐蕃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北上攻打大明?”侯君集下意识的就嘀咕了一句。

这一下倒好,几乎朝堂上所有人都听清楚了。

不过侯君集却是在心底暗暗松了口气,因为李承乾亲征了,回不来了,那他当初的投资就不算失败。

不然的话,他可就不是白搭一个闺女这么简单了。

“这……”房玄龄看完奏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看了一眼魏征,当即就将奏章递给了魏征。

他知道,李二其实就是想让魏征看看。

在魏征接过奏章的时候,房玄龄也在心里琢磨,李承乾此举虽然看似对他有益,但综合的来说,对大明和大唐两国而言,却是无益的。

如果只是站在他的立场来看的话。

他其实并不在意这太子之位究竟谁来坐,至少现阶段,他还没有下注的意思。

毕竟李二如今春秋鼎盛,这么早就图谋着辅佐储君,李二该怎么想?

再说了,他年纪比李二还大,可能他死了李二都没死,他图谋这些,也确实过早了一些。

不过该说不说,众人在看完奏章之后,都觉得李承乾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这个节骨眼儿上,吐蕃哪里是进犯大明啊,简直就是挽救了李承乾的政治生涯!

说句吐蕃是李承乾的大恩人都不为过。

“众卿怎么看?”李二叹了口气,问道。

“从情理上来说,此番殿下无法回京,倒是可以理解。”萧禹当即就站出来说道,“毕竟大军来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大明离不开殿下。”

其余人等也是纷纷点头。

他们其实本来就不赞成李二在这个时候召李承乾回京。

只是李二刚好择了这么一个好时机,他们也没法阻止罢了。

如今,李承乾回不了大唐,对他们而言,也不是坏事。

毕竟,李承乾要是被困大唐之后,会不会再发生一些他们不可控的变数,那就尤未可知了。

不管怎么说,大明终究是有数十万控弦之士,要是他们闹腾起来,那绝非是小事儿。

李二也点了点头,道:“的确是情有可原,不管怎么说,高明如今也是数百万百姓的希望,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要是丢下了自己的百姓,朕也会失望。

虽然孝道有亏,但作为一个王,有些时候,也必须学会取舍。”

纵使李二心里再不舒服,这会儿也只能说出这么个所以然来。

他也无法,总不能让李承乾在大明有灭国之危的时候,让人回来奔丧吧?

真要是因为如此,大明被吐蕃所破,那他李二都难逃其责。

说到底,如今大唐的这些人,包括他李二在内,都将大明看做了大唐的一部分。

“魏卿如今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么?”说着,李二看向了魏征。

他这会儿是真想看看魏征的笑话,就你还担心他?他用你担心?他粘上毛比猴都精,你担心得着么?

“哎……”魏征长长地叹了口气,半晌才说道,“是微臣妄言了。”

他能说什么?

这对父子,就没一个省油的灯,这边刚出招,那边反过来就回一招,真就是他们这些臣子夹在中间担惊受怕的受这夹板气。

“罢了。”李二摆了摆手,终究是兴致缺缺地说道,“都散了吧,如今,我大唐还是先处理好我大唐的事儿。

大明啊,鞭长莫及啊……”

说完,李二起身就走,不管是听他的语气还是从他神态上的反应来看,他都有些兴致缺缺。

而等他走了后,大殿之上众人也是乱哄哄起来。

“这事儿闹得……”有人嘀咕道。

还有无数人在那里叹息。

也不知道他们叹息个什么劲儿。

“房仆射,你给透个实底儿。”有人缠着房玄龄,用手指了指上方,问道,“是不是要变了?”

“一派胡言!”房玄龄见状,顿时就冷着一张脸,斥责道,“不过是大明遭遇到了吐蕃的进犯,殿下不得不亲自坐镇,怎么到了你们嘴里,就如此不着调?”

说着这话的时候,房玄龄自己的底气都有些不足。

众人闻言,也是不信,在场的又没有傻子,吐蕃来袭?

真有这么巧的事儿?

而回到甘露殿,李二将所有内侍和宫女都赶了出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放心,他没那么容易被气死……

这会儿,他虽然愤怒和不甘,但更多的却是自责。

是的,你没听错,他真的破天荒的自责了起来。

他想不明白,自己并没有表现什么恶意,为什么李承乾防他就跟防贼一样!

真的,他想不明白!

我他妈是你爹!

你亲爹!

你他妈就是这么孝敬你爹的?

内心里,李二愤怒地咆哮着。

当然,这话他也只能在内心深处咆哮一番,作为一个帝王,如此粗俗不堪的话语,又岂能挂于嘴边?

可能这就是当皇帝的无奈吧,想痛痛快快地骂一场都不行。

“……”深呼了一口气,李二摇了摇头,他突然意识到,纵使自己富有四海,但作为一个父亲的话,简直失败得不能再失败了。

“哼。”也不过是片刻的功夫,李二那罕见的自责终于消散,冷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朕这辈子,战过王世充、败过窦建德、斩过亲兄弟、也斗过阿耶,如今,终于要和自己儿子较量一番了么?

也好?

朕正愁没有一个像样的对手!

那就让朕看看,今时今日的你,究竟有了几分斤两吧?”

一句话说完,李二重新恢复到精神抖擞的模样。

什么狗屁的自责,啊呸,早就不知道被李二丢在了哪里。

既然李承乾已经选择了,作为他老子的李二,岂能退缩?

当即亲自推开甘露殿的宫门,一招手,早已恭候在此的密谍司内侍便走了进来。

“去查。”李二直接说道,“朕要知道,此番吐蕃勾连苏毗出兵北上的具体事宜,另外,此番大明和吐蕃的大战,朕要掌握所有的情报!”

密谍司的那老内侍闻言,当即就躬身告退。

“来人,笔墨纸砚准备。”

随即,李二又开始伏案疾书。

他这会儿写的是几封密信,倒不是写给李承乾的,不过信的内容终究是离不开李承乾这三个字。

既然李承乾不愿意回来,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李二都得接受这个事实。

……

而在李二安排对策的时候,后宫里,长孙皇后也收到了消息。

谈不上高兴不高兴,听到外朝传来的消息后,长孙皇后仍旧是一脸的古井无波。

对于她而言,李承乾回不回来,她并不在意。

很多事情,并非她能决定的,但她却又很清楚,只要她还活着,很多事情,又是她能左右的。

这些年,她看着自己的夫君和自己的儿子明争暗斗,她虽然从未说过什么,但心里还是清楚。

要想某些不可言之事不发生,只有自己活得更久一些,只要自己能活得够久,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

这也是她从窦皇后身上汲取的教训。

该说不说,当年辅佐李二发动玄武门事变,倒是给她提供了很多可以吸取的经验。

“什么时辰了?”长孙问道。

宫女低声道:“该是娘娘健身的时候了。”

“嗯,那便准备健身吧。”长孙闻言,便站起了身。

所谓健身,也是前些年李承乾送来的一套健身操。

有用无用不好说,反正是自家儿子送来的,长孙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比以前身子骨硬朗了一些,也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如今的长孙皇后,呵呵,那真就是一个养生达人!

生活健康得没话说。

一来是她自己这般想,二来是李承乾也这般想。

两人虽然没有具体就此事沟通交流过,但目的确实不谋而合。

“还别说,自娘娘练了几年的健身操之后,加之殿下送来的药丸,这两年娘娘气疾的毛病都好了不少。”

长孙闻言笑了笑,她也有这种感觉。

这般想着,长孙看向了宫外的方向,也不知道她在看什么。

最近休了长假养病,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