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592章 李二的惊天发现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592章 李二的惊天发现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39 来源:泡书吧

第593章 卷五 李二的惊天发现

自从长孙皇后宴请房玄龄之后,房玄龄的确收敛了一二,哪怕此番李承乾已经开始对西域动手了,但他也没有做什么。

当然,这也不单单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原因,说到底,他还是心系大唐的。

大明拿下西域也约等于大唐拿下西域。

在这一点儿上,他还是分得很清的。

如今,他需要做的其实是巩固唐明之间的关系,两国朝堂上可以有争锋,但李二父子之间的关系的确得调和一二。

这般想着,次日,房玄龄便进宫求见李二。

“房卿今日进宫可是为了昨日之事?”李二笑道。

“也不完全是。”房玄龄笑道,“如今大明愈发强大,是时候召殿下回京了。毕竟单说历练的话,殿下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唐储君了。”

一听房玄龄这话,李二倒是愣了一下,召李承乾回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起码,李承乾就不会同意。

如今的李承乾早已脱离了他的掌控,哪怕他下令,李承乾也一定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上次,他利用李渊驾崩为由,想召李承乾回京都没成功,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这会儿房玄龄这么问,目的绝非如此。

至于房玄龄是什么目的,李二也只是略微沉吟了片刻就想明白了,当下摇头笑道:“高明这孩子如今也大了,很多时候由不得我们这些当父母的。

这时候想召高明回来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已经今非昔比了,就算高明自己愿意回长安,他麾下的那些人也一定会阻止他。

到了他这一步,很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李二这番话还算说得中肯。

闻言,房玄龄也是点头说道:“是啊,大明如今愈发的强大,殿下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

而如今,追随殿下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诉求。”房玄龄也是点头说道,“可说到底,殿下始终是我大唐的太子,而且对于我大唐而言,殿下和大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到这里,房玄龄适时的住嘴了。

李二能明白他的意思,有些东西,没必要说得太直白,当然,他也不敢说得太直白。

叹了口气,李二摇头道:“房卿的意思,朕明白,可纵使是朕,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

一句话,李二的态度就非常明显了。

“可对于大唐而言,大明……”

房玄龄话都没说完,李二直接打断道:“朕若是想开疆拓土,自有我大唐的无双勇士去为朕攻城拔寨,何须靠其他手段?”

说完,李二摆了摆手,“若是房卿没有别的事情,就先行告退吧,朕乏了。”

他不是真的累了,而是有些话,他也不能说。

作为大唐的皇帝,他当然希望大唐能愈发的强大,若是能融合大明,他自然是愿意的。

但这中间有个前提,那就是李承乾是主动的。

而不是让他上赶着去找李承乾,那算怎么一回事儿?

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父亲。

房玄龄闻言,也只得躬身告退,其实他知道,自己就不该来这一趟。

他辅佐李二多少年了?

李二是个什么人他还不知道么?

只是他要给长孙皇后一个交代,也想尝试一番。

离开皇宫后,房玄龄有些兴致缺缺的回到了公廨。

而李二这会儿却是在皇宫中独自发呆。

随着大明着手对西域动手,长孙、房玄龄这些家伙也开始坐不住了啊。

就在昨天,杨妃居然想让李恪就番,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里,杨妃可是从来没有说过这话的。

可想而知,这是长孙给她的压力。

而其原因就是因为李恪坐上了长安府尹的位置。

以前,长孙能容忍李恪留在长安是因为当时的李恪留在长安对李承乾构不成威胁,而如今不同了啊。

想到这里,李二也是揉了揉脑袋,他也头疼。

不是说李承乾做得不够好,还是那句话,李承乾做得太好了。

好到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有压力了。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又有几个愿意成为被推的前浪?

李二深呼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帝王能容忍一个如此强势的太子!没有人的!纵使秦皇汉武也做不到!”

说完,李二又叹了一口气。

他确实有些无力。

平心而论,李承乾的确是大唐最好的接班人,但对李二个人而言,李承乾真不是……

招了招手,李二轻声问道:“高明最近在做什么?”

他话音刚落,密谍司那个老内侍便从暗处走了过来,低声道:“殿下最近刚刚大婚,倒是没做什么特别的,只是给大明各郡府都有密令传出,至于密令内容暂时却是不得而知。”

“各郡府都有密令?”李二疑惑道。

“是的。”老内侍肯定地说道。

“看来高明是又要有大动作了啊。”李二摇了摇头。

到现在,他其实也搞不明白李承乾在想什么,只是有些略微的猜测而已。

“对了,赵王那边呢?”李二又问道。

当初李承乾和李元景交换领土的消息传回长安的时候,李二和群臣也是一脸的无语,李承乾的那点儿意图,他们又岂会不知道。

不过这样也好,将争斗放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对唐明其实还是有好处的。

“那边之前发生过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根据收到的消息来看,应该是龟兹王搞的鬼。如今大明的军队入驻大赵之后,他可能是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主动靠向了我大唐。”老内侍继续说道,“而齐国公虽然没有允诺他什么,但也没拒绝,依老奴来看,那龟兹王可能是想借我大唐的势力重建吐谷浑。

毕竟,据我们所掌握的消息,吐谷浑当年的皇室,如今有半数都藏在龟兹一部,不过好奇的是,剩下的一些人,至今没有消息。

当年殿下大破慕容伏允之后,也没在吐谷浑的都城中找到这些人。

而老奴这些年也派了不少人去调查,依然是一点儿消息都没。

应该是被慕容伏允早早就送到什么地方藏了起来。”

李二点了点头:“慕容伏允那老家伙也是一老奸巨猾之辈,有过当年被前隋所灭的经历后,自然也就懂得了狡兔三窟的道理。

这个不用管,他们就是想整出些动静,也不是在我大唐境内。

至于龟兹王,你去一封密信,告诉辅机,龟兹王可以利用,但决计不能让他们依托我大唐重建吐谷浑。

虽然高明那小子混账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我李唐的血脉,纵使未来再如何,那也是我李家天下。

岂能让煮熟的鸭子给飞了?

至于分寸,让辅机自行把握,在这方面,朕信得过他。”

老内侍当即就点了点头。

正当老内侍准备躬身告退的时候,李二又问道:“对了,蜀王最近在忙什么?”

“蜀王殿下最近比较忙。”老内侍闻言笑道,“可能是殿下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最近正绞尽脑汁规划长安的未来发展。

不过蜀王身边能用的人不多,也就那些前隋旧臣,关陇、山东等地的士族倒是没有掺和进去。”

“那孩子啊。”李二闻言也是摇头失笑,“长安发展到现在,说是达到顶峰倒也不至于,但发展的空间的确太小了,他想以此来和他的兄长斗上一斗,哪儿来的胜算?”

听李二这么说,老内侍倒是犹豫了一下,不过终究还是没开口。

他虽然跟随李二已经快二十年了,但有些话,他也不敢乱说。

李二见他这般,便问道:“怎么?”

“没什么。”老内侍当即躬身道。

一见他这模样,李二便知道,这老家伙定然有话要说,当下便说道:“有话你说就是,说起来,朕如今唯一能信任的人,估计也就只有你了。”

老内侍也就听听。

皇帝的信任,可不是什么荣耀。

不过老内侍咬了咬牙,还是问道:“陛下是真有意要扶持蜀王么?如果陛下真有此意,那么就得加大投入了。

毕竟殿下的势力太过庞大,绝非如今的蜀王可以抗衡的。

如果陛下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也得早做准备,老奴之前收到消息,虽然还没有确认,但已经可以明确的是,蜀王不单单有前隋旧臣支持,而且和元谋旧臣也有接触。

甚至,蜀王可能和赵王也有书信往来。

若是赵王此番的处境并非是被殿下所逼,那他们所图就……”

老内侍说到这里,也就没再吱声了。

而李二闻言,也是坐直了身子,这消息他也是第一次听闻。

“能确定?”李二问道。

老内侍摇了摇头:“暂时无法确认,只是有些消息说蜀王和元谋旧臣有所接触,而他和赵王之间的书信往来虽然不算密切,但每半年总是有一封的。”

说完,老内侍就躬身站在一旁,也不做声。

李二却是陷入了沉思。

元谋旧臣!

当年长孙安业造反就有元谋旧臣的影子,只是李二当时没有证据,无法借此机会将元谋旧臣斩尽杀绝。

当然,就算有证据,当时的李二也不能这么做。

要知道,别说当时,就算是现在,元谋旧臣在朝廷上也不是没有实力的。

这么说吧,他李二就是当年元谋功臣中位列第一的人!

其余的还有刘弘基、长孙顺德这些人,都是元谋功臣。

当然,元谋功臣和元谋旧臣不能一概而论,元谋功臣加上李二才十七个,但元谋旧臣那人就多了啊。

“蜀王和大明的裴默有往来没?”李二琢磨了一会儿,问道。

老内侍点了点头,道:“有,但是不多,最近一封书信是太上皇刚刚驾崩的时候。”

李二闻言,眉头紧皱。

李渊虽然驾崩了,但李渊还是有一些拥趸的。

而李渊在他的众多孙子中,最喜欢的恰恰就是李恪。

如果说李渊在临死前,将自己最后的班底交给了李恪,这也是有可能的。

关键是,李渊可能真的想李恪他们几兄弟相残,当年这话李渊就说过。

“等一下,慢慢捋一下。”李二一边思考,一边说道,“当年裴默他们带着元谋旧臣的一部分子嗣去了大明,如今在大明出仕,治理草原六城。

而草原六城是如今大明的工业重地吧?”

“是的。”老内侍说道,“除了一些极其重要的产业,民生内的产业,几乎都在草原六城。”

“朕若是没记错的话,前些年,大明日月山还开了一家元氏商行,据悉是文帝改元后的后裔?是叫元戎吧?

元戎这个名字,早些年朕是听过的,应该是在武德初年的时候,当时朕进宫,刚好看见过这人。

也就是说,元戎其实也是先皇的人。”

老内侍又点了点头,这点儿他们其实已经确认过了。

“元景之所以会去图谋清水川,也是当年先皇找的朕,并且亲自为其谋划的。”说到这里,李二好似什么都明白了,当即笑道,“当真是好大的一盘棋啊!

如果说,这一切都可以联系起来的话,其实蜀王、赵王、元谋旧臣、前隋旧臣、还有文帝后裔,都是先皇早就布好的棋子。

如今赵王之所以愿意让他的大赵王廷成为唐明争斗的‘战场’就是为了挑起唐明的正面冲突,从而衰弱两国的实力,给蜀王可趁之机?”

说到这里,李二都愣住了。

真的会是如此么?

他其实也说不明白,更说不清楚。

可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李渊真就是所谋甚大啊。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李二突然来了精神,“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朕可就精神了。

这样,伱立马派人去确定这些消息到底属实否。

至于蜀王,不用管,让他来,朕倒要看看,天下这盘大棋盘,他到底有没有资格上桌与朕和他兄长对弈一局。”

李二是个极其好斗的人,与天斗、与地斗、与自己的父亲也斗,如今,碰上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依然想斗上一斗!

在将这一切联系到一起的那一瞬间,李二只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如果说和李承乾斗,他还有些乏味,可这下棋的人要是又多了几个,那他瞬间就精神了。

当然,之所以说和李承乾斗比较乏味只是因为他纠结罢了。

毕竟客观的来讲,李承乾的确是大唐最好的接班人,可不是他最满意的。

他如今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倒也没有打压李承乾的心思,更没有被权利彻底淹没,还没来得及升起那恋栈不去,长生不老的心思。

真要是再过个几年,李二逐渐上了年纪,被权利腐蚀到骨髓中,呵呵,什么大唐最好的接班人,狗屁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