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727章 李二的后手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727章 李二的后手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7:40 来源:泡书吧

说起来,李景仁和梁建方之间的交战,开始的稀里糊涂,结束得也是稀里糊涂。

甚至在后续,双方都没有过多的表态,看起来就跟闹着儿玩儿一样。

然而此时,虢国公张士贵的府邸之中,留京的一众老将却是齐聚一堂。

“今天当真是热闹啊。”武阳公李大亮坐在椅子上,大大咧咧地说道,“老夫也在这长安之地生活了这么多年,头一次发现,自家门口居然有那么多做生意的小贩,看样子,这些人都是觉得老夫身上有油水啊。”

听他这么说,大家也都笑了。

“谁说不是呢?”潞国公薛万均也是笑道。

他薛家在贞观初年,还是很辉煌的。

一门三公,且都是战功彪炳之辈,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都没落个什么好下场。

“行了。”张士贵摆了摆手,道,“就不拿这事儿打趣了,今日李景仁和梁建方一战,诸位可看出长明军的虚实?

若是长明军倾巢出动,我长安几卫守军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他们?

别忘了,陛下将我们留下来,可不单纯是为了看戏的。”

对于这支滞留在长安的长明军,李二又怎么可能没有安排。

按理说,当初他南下之初就应该将这支长明军送走,这样方可保证后方之安。

但考虑到长孙皇后和李泰兄弟的安危,思前想后之下,他也就没这么做。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让这支长明军陷于长安,在大赵王廷那边,李恪更轻松一些。

同时,这支长明军也能帮其制衡李恪一二。

说到底,他也担心李恪偷家。

不管长安怎么变,哪怕是李恪有士家的支持,夺得兵权想要自立,长明军也不可能答应。

而这张士贵呢,那也是初唐名将,早在武德元年便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屡建功,后来在玄武门之变时,他再立赫赫之功。

换句话来说,他是李二的嫡系。

“就从他们今天展现出来的能力来看,也就能看出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李大亮闻言,说道,“但我们都知道,长明军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军械,可今天这一战,他们的军械其实没有展现出来,倒是不好判断。”

“这才是最应该值得我们警惕的。”薛万均闻言,当即便说道,“以往,我们听到的都是长明军如何利用军械之利逞威,可今天一看,真是如此么?

要知道,梁建方所率领的也是我大唐军队的精锐了吧?

长明军在放弃了自己的优势之后,还能与其战个旗鼓相当,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么?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长明军最恐怖的是令行禁止。

当时老夫隔着老远看了这一战,虽说哪怕是拿着望远镜看得也不真切,但当时有个场面,老夫记忆犹新。”

“什么场面?”李大亮问了一句。

他们虽然也都在关注这场遭遇战,但毕竟每个人看的点是不一样的。

“当时长明军有一将士,正准备救援他一同袍,从老夫所看到的情况来说,他那同袍的确危在旦夕了,的确是需要人援救。

而就在这时,他却被自己的队正指挥去了另一个方向,有意思的就在这里了,老夫明明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他眼神中的挣扎,但他仍是没做任何犹豫的便转头直奔另一处战场。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不是应该的么?

但试想一下,在战场上,要想做到真正的令行禁止有多难?

不说那些小兵,就连我们这些未将的尚且都知道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说到这里,薛万均长叹了一口气,见刚刚撤兵回营的梁建方也来了,对其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一支军队,只要都能做到最基本的令行禁止,那么这支军队终究是有可取之处的。”

听他这么说,张士贵也是点了点头。

作为领兵的将军,他太清楚令行禁止意味着什么了。

这样的军队可能存在死板,不知变通的缺点,但抛开这些缺点,那便是一支纪律严明,悍不畏死的强军。

碰到这样的军队,如果不能一战直接歼灭他们,那就极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不死不休的恶战!

“梁将军是今天的亲历者,不知梁将军如何看待这长明军?”张士贵看向了梁建方,说道。

梁建方闻言,起身朝众人拱了拱手,很是歉意地说道:“是梁某给我大唐军方丢人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这支刚成军不久的长明军给上了一课,站在他们这些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一战拿下长明军,那便是丢人了,他这会儿就是这么个心理。

“梁将军说笑了。”张士贵当即笑道,“这长明军虽然成军时间不长,但已有威名在外,加之这支军队在成军之前就已经操练了数年,说起来,普天之下估摸着都是独一份了。”

“这倒是的。”李大亮也是点了点头,道,“在他们之前,老夫还没见那支军队成军之前便操练了几年,可见其为之投入巨大。”

“但这都不是梁某失利的借口。”梁建方倒是颇为耿直,失利就是失利,莫说他们操练了几年才成军,就算他们成军十数年,他没能一战拿下长明军,那便是失利。

“不过要末将来说这长明军,末将能想到的只有四个字,军纪严明!”

对于长明军的评价,他还算比较中肯。

以前没有和长明军交战的经验,也不好评价,但今天这一战打下来,他是深刻的认识到了长明军的军纪严明到了何种地步。

“正如潞国公所言,军纪严明应该是一支军队的标准,但末将领兵这么多年,也只在长明军身上见到过这般严明的军纪。

说句不该说的,在这方面,我大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的路上,末将甚至在想,当初长明军成军之前操练的那几年,操练的是不是就是军纪?”

他说完,众人也都是齐齐点头表示认可。

都是领兵多年的老将,这点儿还是看得很透彻的。

不过张士贵却是补充道:“除了军纪之严明,长明军让老夫最羡慕的便是他们军队的年龄,瞅瞅他们长明军,年龄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出头吧?

哪怕他们的主将薛仁贵也不过才二十有五,这样的军队可能在经验一道上的确有所欠缺,但什么样的经验不是在大战之上摸索出来的?

换句话来说,他们未来的成就,不可估量。

而且,今日这一战,薛仁贵甚至都没出手,不过就是几个千夫长在率领大军作战,早年就听卫国公说过,这薛仁贵乃帅才。”

“没能和薛仁贵交上手,末将也甚是遗憾……”说到这个,梁建方就更羞愧了,你张士贵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是说老子输给了几个千夫长么?

好歹咱也是右武侯将军,这点儿面子都没不给老子留?

当然,张士贵其实没这个意思,他不过是就事论事,而且,他对这薛仁贵是格外的关注,可能名字里都带着一个贵字吧,他总觉得这家伙很亲切,这就很狗扯了。

只是他不知道,要不是李承乾横叉一杠子,待薛仁贵投军之后,还真就是在他的帐下。

一代传奇名将也正是在他的手里,开始熠熠生辉。

不过谁也难说这是不是好事儿,毕竟在后世的话本、小说中,他可是迫害薛仁贵的反派人物。

所以说,是福是祸,真就没有定论。

“这薛仁贵的确是有点儿能耐。”薛万均说道,“老夫也了解过他从军以来的经历,虽然有殿下的提携,但有句话说得好,打铁终须自身硬。

当年在长安与苏定方一战,也证明了自己。

五石弓,在座的恐只有虢国公才能与之相比拟了。”

张士贵闻言,倒是摇了摇头,道:“老夫不如矣,年轻的时候尚且可以勉强拉开五石弓,但那也只是勉强,做不到他那般云淡风轻,更何况,如今垂垂老矣,更是不如。”

他这也就是谦虚罢了。

谁不知他张士贵,善骑射,弯弓百五十斤更是不在话下。

“长明军的问题倒是可以先放放。”见他们没完没了,李大亮当即说道,“今天试了个深浅也就行了,现在的问题是,蜀王那边如何应付?

这段时间,蜀王一直派人来问策,老夫一个大老粗,还能出谋划策不成?”

说到这个,李大亮就是一脑门儿的无语。

他知道李恪的意思,可问题人家这么干,不管于情于理甚至于法,都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年轻嘛,身居要职,问一问他们这些开国老将的意见,闹到李二那里都说得过去。

而且,如今长明军有了异动,他来问策,更是合情合理合法。

“蜀王心急了。”张士贵说道,“但这对我们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嘛,真到了无人问津的时候,该心急的反而不是别人了。”

“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应对?”薛万均也是说道,“老夫也怕蜀王借着长明军为由头,提出一些拒绝不了的要求来?

那时候,坐蜡的就是我们了。”

“潞国公想多了。”张士贵却是笑道,“蜀王不会的,他最多也就是试探一下我们,仅此而已,至于说染指长安各卫军,不是说蜀王敢不敢的问题,长明军可是有不少军方后辈,他真能信得过我们?

不说别的,你我家里难道就没有后辈在大明,不管我们什么态度,但蜀王就不得多思量一二?”

说到这个,梁建方顿时就点了点头:“这倒是没错,今日和长明军交战的时候,末将就看到了虢国公家的那个,好家伙,多年不见的确是长高了不少,可那家伙,如今真是一点儿情面都不讲了,看到末将那也是一点儿余地都不留。

还有李景仁、房遗爱、程处亮、李德奖这些小王八羔子,以前在长安的时候,末将可是没少给他们擦屁股,今日倒好,一个比一个下手狠。”

这其实也是他今日大战失利的原因,没办法,长明军中有着大量的大唐军方后辈,有些时候,他也放不开手脚。

众人闻言,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长明军啊,和大唐牵扯太深了……

而在另一边,李恪、杨师道等人也在商议着。

“梁建方今日此举,怕是受了陛下指使。”杨德想了想,说道,“否则,今日军方其实没必要和长明军起冲突。”

“怀之先生的意思是,父皇在暗中相助?”李恪问了一句。

一旁,杨师道却是摇了摇头,道:“未必是暗中相助,陛下可能也想让这趟水更浑浊一些,到如今来看,陛下到底抱着个什么心思,无人可知。

但怀之说是陛下指使的梁建方,老夫倒是认可。

否则,就梁建方的话,他应该是没胆子直面大明的。”

“可这么做对父皇而言有什么好处?”李恪有些不解。

“为什么没有好处?”杨师道说道,“今日殿下的所作所为,对陛下而言不就是好处?”

“侍中的意思是父皇在试探军方这些老将?”李恪闻言,也是一惊,“担心我们拉拢了这些军方的老将,彻底掌控长安?”

他有些不可思议,这意思是你让我监国,但你却依然不信任我?

杨师道却是点了点头,道:“陛下有此担忧,才是人之常情。

而且,陛下估摸着也有意试探一下长明军的意思。

说到底,这长明军滞留长安,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他们在遏制我们,但如果一个掌控不好,夺城之变也不是不能发生。

相反,没有军权的我们,有长明军遏制,其实在长安还是很被动的。”

说到这个,杨师道也是颇为无奈。

想角逐天下,没有兵权,真的很难搞。

尤其是李恪,他的父兄都是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存在,他如今这般处境,好似赤手空拳一般。

“这时候其实我们应该让士族陷得更深一些。”就在这时,杨德说道。

“是的,士族如今虽然支持殿下,但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杨师道也是点了点头,“是时候让士族展示自己的诚意了,若是士族诚意不够,殿下也该另做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