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52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52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53:21 来源:泡书吧

第253章 卷三 幸福来得太突然

当普西偌亲自押送粮食抵达草原的时候,着实引起了一阵轰动。

他们什么时候见过回头钱啊?

这些年,连年雪灾,连年饥荒,草原上的人都是靠自身的底蕴扛过来的。

扛过去了,万事大吉,抗不过去,万事皆休。

他们从来不相信,当权者还有余粮来救济他们。

“看啥看,看啥看!”普西偌站在一辆装满了粮食的马车之上,说道,“还想明抢不成?眼珠子放光了都,真当我这一千多的扞卒是当摆设的啊。”

“普老头,来来来,有种你下来,咱俩一对一,草原上的汉子,别怂!”当即有人嚷嚷了起来。

普西偌也不生气,看了看说话的那人,一脸不屑地道:“老子现在是户部尚书,谁他妈有时间跟你单挑?忙着呢!”

不得不说,他们这些家伙是深受李承乾的影响。

当然,历朝历代其实都是如此,不管是皇帝,还是王,大家都在有意无意的效仿着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行了,别瞎耽误工夫。”普西偌说道,“殿下说了,看你们这些家伙食不果腹,可怜巴巴的,他看不过去,特意派本官来给大家送粮食。

这些年连年灾荒,也苦了大家了。

但殿下又说了,咱草原上的汉子,都是勤劳肯干的,只要熬过了今年,未来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愣住了,当即有人问道:“这些粮食是给我们的?”

“伱以为呢?”普西偌说道,“若不是给你们送粮食,本官犯得着跑这一趟?是日月山不香,还是本官吃饱了没事儿干?

整个大明王廷三十来万人,为了给你们筹集粮食,殿下是想尽了办法,甚至把自己卖给了大唐,也要给你筹集粮食。

一个二个的,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我草原上怎么就出了你们这么一群白眼狼?”

普西偌骂得很舒服,这提前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骂起人来就是不一样哈,底气十足。

“普尚书,这些粮食真是给我的啊?”对于普西偌的指责,他们是一点儿不在意,主要是这事儿太稀奇了。

慕容顺统治赤水源这么多年,他们也没见过回头钱啊?

普西偌顿时无言:“不信?不信我可拉回去了!

老天爷哟,我草原上好不容易出了位明主,你们居然还信不过,活该你们受灾。”

“不是不是,普尚书。”刚刚还要和普西偌单挑的那人说道,“你也知道,我们这些年哪里经历过这个啊?

倒是见过来收税的,谁管过我们的死活啊,普尚书你以前也是咱草原上的人,你自己说,是不是没见过这样的事儿。”

“那倒也是。”普西偌点了点头,但很快又摇头怒声说道,“不是,你几个意思,将我们明王殿下和那慕容顺比?

亏得明王殿下还挂念着你们的死活,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殿下的?”

“哎!普尚书,我们怎么可能有那种想法!”那人急忙说道,“只是吧,这幸福是不是也来得太突然了。”

普西偌顿时笑道:“算你们走运,摊上了我们明王殿下。当然,粮食也不能白给你们。

殿下说了,草原上的汉子都是勤劳的汉子,想要粮食也简单,朝廷准备在草原上修建几座城,谁都可以来,卖力,拿粮,说得过去吧?”

“说得过去,说得过去。”立马有人说道,“要是真白送,我还真不敢要,这样好,这样好,左右现在也没什么事做。”

听普西偌这么一说,大家反而放心了,果然啊,这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至于筑城是为什么,那就跟他们无关了,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普西偌一见他们这模样就知道这些家伙心里在想什么,毕竟,当初要不是跟着李承乾走了,他如今也是这些家伙中的一员。

“一群没心没肺的家伙。”普西偌当即骂道,“你们当殿下为什么要在这草原上兴师动众的筑城,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家伙。

这些年的雪灾不好过吧?这要是有了一座城,雪灾的时候你们不就有了地方暂且避一避么?

还有,这城修好了,会有人来城里做生意,朝廷也会在城里开医馆,不还是方便你们了?

知道啥是医馆不?就是你身体上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去医馆寻求帮助!

最后,将来真要起了大战的时候,你们好歹能找到一个地方躲一躲啊!

还打算跟以前一样,大战一起,听天由命啊?

一群不知好歹的家伙。”

“殿下这是要我们都进城里生活?”有人疑惑地问了一句。

他这一问,倒是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这可要不得,作为牧民,逐水草而居。

进了城的牧民,还算什么牧民?

“你爱搁哪儿生活搁哪儿生活。”普西偌说道,“又没人强求你们,殿下筑城,不过是在你们需要的时候,有个能为你们遮风挡雨的地方罢了。

真以为殿下有钱没处花,还搁这草原上大兴土木?要不是怕你们将来扛不住雪灾,扛不住兵灾,殿下至于耗空国库也要来筑城么?

还真是一点儿良心都没有了。”

他骂他的,那些牧民却是点了点头,至于普西偌东一句没良心的,西一句不知好歹的,他们全然当做没听见。

随便你骂,还能少块肉不成?吃饱了肚子,倒是能多长二两肉。

“普尚书,啥时候能干活?”有人问道。

普西偌说道:“急什么,本官这不来了么。

先跟你们说好,酬劳是按照工时计算的,一天四个时辰为一个工时,一个工时半斗米,多干多得,不过殿下特意交代过,一天最多干六个时辰。干多了,也没人给你记工时。

记好了,别到时候找我来扯皮,说是本官克扣了你们的粮食。”

“那我不能一天多干点儿啊,一天干两个工时不行啊。”当即有人问道。

普西偌没好气地说道:“你长着耳朵是扇风的?殿下说了,一人每天最多干一个半工时,就是怕你们这些没脑子的,给自己累死了。

殿下说到底,还是想你们好,你们还想自己作死不成?

自己好好想想吧,有没有谁像殿下这么对你们过?

不但没有任何的盘剥,还生怕把你们累坏了。

我的老天爷啊,你们居然还在嫌弃。”

“那个,普尚书,你可别乱说啊,我们什么时候嫌弃了?”那人急忙说道,“这不殿下仁慈,我们也总想着早些帮殿下修完城么?”

“要点儿脸吧你!”普西偌指着那家伙的鼻子说道,“你们还真当这城是给殿下修的?怎么,殿下还能来住不成?最终受益的不还是你们。

记住了,这城修了后,受益的人还是你们,干活的时候用点儿心。”

“这个你放心。”马上有人说道,“殿下有句话没说错,草原上的汉子都是勤劳肯干的,拿了殿下的粮食,要是活干不漂亮,莫说殿下,我等就放不过他!”

“对对对,不管是谁,敢砸我们饭碗,那定然是留他不得!”这话很快就得到了众人的响应。

这年头就这点儿好,大家都实在。

普西偌当下也不再多言,安排人给他们登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干活。

等所有人都登完记后,普西偌大手一挥,又向草原深处走去。

不过后面就顺利多了,有了第一批人在旁捧臭脚,那简直不要太轻松。

一连几天,普西偌都在草原上干这个事儿。

还别说,这事儿干起来,那叫一个顺利。

整个草原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一副不敢置信地模样,当权者,什么时候管过他们的死活啊?

虽然李承乾需要他们筑城,但筑城就筑城呗,只要能填饱肚子,这算个啥?

再说了,人家给的那个工钱,很良心了。

一个人一天干一个工,勉强养活一家老小没多大问题,当然,也就是勉强。

可只要做工,人家还管饭啊?而且是管饱的那种。

这种好事儿去哪里找?

单从这一点儿来看,他们算是发现了,这个明王殿下还真和当初的大宁王不一样。

人家是真把他们当人看!

不说别的,别人都是恨不得你一天干死干活,最好不要休息。

可人家明王不一样啊,一天最多允许你干六个时辰,多了都不给记工时。

这样的王,得去哪里找?

打着灯笼也未必能找到!

不过是短短半个月的工夫,草原上就已经传出了贤王的说法。

不得不说,不管在哪个朝代,老百姓都是最好忽悠的。

要问为什么,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要求低。

那是真的低!

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你就是他们的贤王!是明主!甚至是神!

而随着他们踊跃的参与到筑城的浪潮中来,大明王廷的工业时代,也正式拉开了他的序幕。

一切,都在向着蒸蒸日上而发展。

看着这一切,最开心的莫过于伊原锡了。

他如今可是工部尚书,不管是建城还是营寨,这些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如今,大明王廷在建的城池有十余座,在开的矿山有数个。

他每天就是东跑跑,西跑跑,督造各处的施工进度。

而工坊也在不断的研究一些施工能用到的器械,包括各种工具正在慢慢的进入各个施工工地。

而最近,大唐的商贾们也是不遗余力的开始从大唐筹集钱粮,一个个日夜兼程的朝着大明王廷而来。

赚钱要趁早!

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

还有一些脑袋瓜子聪明的,更是瞄准了大明王廷的官场。

没办法,大明王廷的官场太空荡了。

李勤俭他们能从商人一跃成为官身,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其中,就要数黄嵩最为积极。

错过了一次机会,可不想错过第二次。

当然,除了他们,那些在大唐收到风声的人,也是踊跃的朝着大明王廷而来。

比如郎中啊,比如教书先生啊,比如恩科落榜的学子啊,再比如那些过不下去的工匠啊,都在朝着大明王廷迁徙。

一时间,大明王廷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唐,甚至传遍了草原,还有一直向着西边蔓延的趋势。

在日月山,李承乾看着蒸蒸日上的大明王廷,心里得意极了。

也许,这就是自己穿越而来的明证吧!

“马业呢,最近都没见到这家伙了。”李承乾随口说道。

刘三闻言,笑道:“这家伙,大战结束后,可算是逮着机会好好休息了一段日子。”

“之前确实苦了他了。”李承乾也是感慨了一句,大明王廷能走到今天,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才走到今天的,“从我们进入赤水源以来,这家伙就没好好休息过,不过这么长时间,也该休息好了吧?”

“那我现在去把他喊来。”刘三说道,他知道,没有事情,李承乾是不会喊马业来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确实有事儿找马业。

不多时,休养了一段时间的马业一脸笑嘻嘻地赶来了,隔老远一看,确实是一副龙精虎猛的模样。

“殿下可是有要事找我?”马业问道。

李承乾说道:“休息好了没,之前也确实苦了你们了,要是没休息好,再休息休息,也不急于一时。”

你都这么说了,我就是没休息好,那也得休息好了啊。

马业笑道:“殿下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轮流休息了一些时日,着实是睡了好些个舒坦觉。”

这话听起来就有些让人唏嘘了。

睡个舒坦觉就当休息了,可想而知他们之前都经历了些什么。

不过想想也正常,之前大明王廷实力不占优,他们这些家伙活跃在草原上,群敌环伺,想睡个安稳觉都是奢望。

“苦了你们了。”李承乾拍了拍马业的肩膀。

马业当即说道:“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代表着他对马业等人的认可,想了一下,这才说道:“赤水城那边,本王还一直没有动作,你是怎么看的?”

从拿下赤水源以来,李承乾就一直没有对赤水城有过太大的动作。

没办法,那里是慕容顺的老巢,也是他的基本盘,城里的人大多都是他的拥趸,加上之前这家伙自导自演了一出屠城的大戏,将不满意他的人借机给屠了个一干二净,留下的那些说是他的死忠也不为过。

“赤水城现在就一千来守军。”马业说道,“我们有人在那里盯着,大战结束的时候,倒是见他们有些慌乱,可随着我们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倒是让他们又松懈了不少。”

严格的来说,李承乾如今还没有彻底的控制整个赤水源,至少赤水城就还没落在他的手里。

当初也不是他不想借着大胜之势顺便拿下赤水城,只是赤水城确实有些麻烦。

人口不多,但也有将近万人,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慕容顺的死忠。

贸然攻城,恐引起他们誓死反抗的心理。

而李承乾的嫡系部队人数本来就不多,让那些降卒去,他还担心肉包子打狗,所以也就一直拖着。

不过,现在他倒是看到了机会。

“对于赤水城,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李承乾说道,“如今,草原上已经开始向我们靠拢了,本王需要你将当初赤水城破城的真相传播出去,可以在军营里看看,看看有没有宁王军的人愿意配合。

如果有他们现身说法,那可信度会更高。”

对于赤水城,李承乾其实很清楚,强攻不是啥好路数。

一来攻城难免损兵折将,当然,损兵折将也还好。

毕竟战争本就是为政治服务,只要能达成政治目的,折损一些兵马也能接受。

关键是,赤水城是整个赤水源上,唯一一座成规模的城池。

而且它还好死不死的坐落在赤水源的西部。

打残了赤水城,那就得重新再修缮一番,属实有些浪费了。

更何况上万人要是殊死抵抗,那还真是一件麻烦事儿。

这年头的老百姓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有些时候,脑子也是真的轴!这种死忠粉,三言两语根本就没办法说动人家。

脑子里一根筋……

再说了,他一早就有了这个心思,何苦要强攻。

慕容顺当初引以为傲的屠城破万法,却是给了他一个兵不血刃拿下赤水城的机会。

之所以之前没有动手,那也是因为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还没有向他靠拢,这不,草原上那些部落一向他靠拢,他马上就将这个计划提上了日程。

“这个应该能行。”马业嘿嘿笑道,“这段时间,我没事儿也在军营里瞎混,倒是和几个宁王军降卒有些私交,估摸着说动他们不难。

而且,我也跟他们了解过,如今赤水城守城的都算不上慕容顺的亲兵,之所以现在还在硬挺着,估计是因为慕容顺还在那边负隅顽抗,之前听说慕容顺几次想突围回到赤水城,估摸着也是打着想坚守围城的打算。”

“不管他什么打算。”李承乾说道,“我们的想法是尽量不动用兵马的前提下,和平的拿下赤水城。

慕容顺坐镇赤水源的时候,赤水城没有那么重要。

但现在我们坐镇赤水源,那赤水城就是我们西边的门户,是边城,更是一座兵城,一座雄城,所以,必须拿下。”

“殿下瞧好吧。”马业说道,“属下这就去安排,到时候,赤水城里那些人要是知道了当初破城的真相,还不知道怎么骂慕容顺呢。

虽然当初他们侥幸活了过来,可受到的惊吓可是不轻,而且,好些人都有亲眷死在了破城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