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 第170章 李恪都主动上朝了?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第170章 李恪都主动上朝了?

作者:天下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1:47:45 来源:泡书吧

几百里之外的事情李恪自然暂时还不知道,此刻李恪确认了长孙家他们没有任何反应之后,就知道他们放弃了,他们肯定不可能继续跟的,十倍的月钱这涉及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可能数千人数万人。

大唐几乎所有的工业都可以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堆人数的,他们都堆不起。

不过就钢铁方面的产业来说,李恪玩得起。

但是这件事没这么容易就结束,开玩笑,如果什么事情都这么结束了,那以后不是老有人来找李恪的麻烦,所以,蜀王殿下报仇向来都是当场就报了,从不往后拖延。

正巧,明天是上朝的日子,李恪本来没准备上朝的,但是这就不能不去了。

因为有些事情,不经过朝堂,那就是小打小闹,但是上了朝堂那就不一样了,李世民也许知道这些事情,或者说他肯定知道,但是李世民不会主动说出来,等大家奏报之后,朝堂上自然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

而李恪明天就是去打乱这个定论的,当然不能按照常理出牌了!

第二天大早上,李恪就穿上了朝服,然后早早的就直奔太极殿了。

等李恪赶到太极门外的时候,程咬金等人都惊了,我的天,蜀王殿下居然主动上朝了?今儿的太阳难不成是要从西边上来?重点是上朝也就算了,你看看这是什么时间?现在太极门还没开呢!

上朝一般都是分两步,首先就是大部分官员会在太极门开之前等在门口,等距离上朝还有四分之一时辰的时候,太极门开。然后众臣进入太极门前往太极殿,然后在太极殿前面按照官位大小列位。

稍后就是太极殿门开,大臣进入,李世民到位,然后开始朝会,基本的流程大概就是这样的。

像是李恪往往都是在太极殿门开之前才赶到,今天居然在太极门还没开他就到了,这也太积极了,这完全不是蜀王殿下。

跟蜀王殿下见礼之后,程咬金忍不住问道:“蜀王殿下今日这么早?”

“急着喷人。”李恪冲程咬金拱了拱手,也不遮掩,直接就开口道。

程咬金:“……”您这也太直接了吧。

“这又是怎么了?要不然先跟我老程说说?”程咬金嘿嘿的笑着道。

“宿国公你今天戏很多啊,平时都没见你有多少戏份。”李恪看着他,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啊哈,这不是最近殿下你们这动作太大嘛!我老臣也是有苦说不出啊!”程咬金立刻舔着老脸飞快的说道。

“我说你遮遮掩掩有什么意思,一点都不痛快,你就跟蜀王殿下直说,你家的铁匠铺快经营不下去了,不就可以了吗?”旁边的尉迟敬德大大咧咧的开口道。

“哦!”李恪瞬间恍然大悟,面色古怪的看了一眼程咬金,怪不得,我就说你今天怎么戏份这么多,日常你都是个背景板的。

他也想起来了,老程家也是有铁匠方面的产业,虽然不是主要产业,但是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这不就是加多宝和王老吉打架,和其正死了嘛!

正常正常,老大和老二争市场,老三和后面的死这,这不是很正常吗?

“那要不然你卖给我算了。”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啊?卖给殿下你?那殿下你看我家这收入也一般,我还指望这个吃口饭呢,我老程也是有一大家要养啊。”程咬金直接开始叫苦不迭。

李恪看了一眼程咬金,忍不住“啧啧”了两声,不愧是活了四朝的人啊,这就是个混不吝,你以为人家在干这个,但是人家心里精明着呢。

老程家缺钱吗?真不缺。程咬金出身官宦世家,虽然不算是门阀,但是家里也颇有钱财,年轻的时候,就可以随便组织数百名乡勇,而跟着李世民成了重臣之后,李世民的赏赐可是更不少。

别看程咬金似乎好像是个莽夫武将,但是他们家的生意都做的不错,所以程咬金府上也是很有钱的。

实际上跟着李世民的这些就没有几个没钱的。

“反正我是跟你说了,你要是不卖,过段时间你别哭。”李恪淡淡的开口道,现在只不过是缺人经营不下去了,但是过段时间那就是彻底没有竞争力了,还经营个屁啊。

“啊?殿下此话怎讲?跟老臣说说呗,你看老臣家里有头牛刚好想不开跳河淹死了,老臣请你吃牛肉。”程咬金飞快的说道。

李恪:“……”

“殿下,殿下,你看我还是你的白银会员呢,你这个面子也不跟老臣说一说?”程咬金嘿嘿的笑着道,一边说他还一边搓了搓手。

李恪刚想说话,就看到远处的长孙无忌等人走了过来,他直接开口道:“等下朝再说吧。”

“那老臣今天请你吃饭。”程咬金立刻大方的开口道。

长孙无忌看到李恪的时候,也是心头一跳……大家对李恪的认知都是一样的,都知道这家伙上朝都没好事,但是他们又不可能阻挡李恪上朝。

很快,太极殿内,当李世民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之后,他也第一时间看到了下面来上朝的李恪,李世民忍不住就挑了挑眉毛,这个混账今天又要整什么事?

当常林宣布朝会开始之后,大家都诡异的安静了一下,居然没有人开口说话,而是不少人的目光直接投在了李恪的身上。

“儿臣有事启奏。”李恪也懒得在意大家的目光,没人说话我就说。

“哦?何事?”李世民挑了挑眉毛,他已经觉得自己额头开始疼了。

“启禀父皇,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李恪也不遮掩,直接就开口了!只是李恪的话一出口,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程咬金甚至伸出自己粗壮手指头忍不住掏了掏耳朵,自己莫不是幻觉听错了?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yu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niu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

众臣:“????”李恪吃药了?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李恪无视了其他人的目光,而是继续开口道,包括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都是一脸的错愕,这是我儿子?

对于大家的目光,李恪一脸的不屑,哼!本殿下的学识你们一无所知,我不会写,但是有位叫苏轼的后代会写就行了。

“昔者晁chao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於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於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於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李恪一篇《晁错论》背完,满朝皆惊!那边的褚遂良则是双眼放光的将这篇《晁错论》只字不差的都写了下来。

众臣:“……”

所有人看李恪的眼神都懵了,这是蜀王殿下?

“额,李恪,近日可偶感风寒?”李世民噎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